杨坤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鼻咽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头颈肿瘤、肺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鼻咽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头颈肿瘤、肺癌。展开
  • AFP多高就要怀疑肝癌

    排除妊娠、生殖腺胚胎瘤等情况后,若血清AFP浓度>400μg/L持续4周,或>200μg/L持续8周应高度怀疑肝癌,部分肝癌患者AFP正常,小部分轻度升高也需结合影像学等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不同人群如儿童、青少年、不同性别、有相关生活方式及病史者情况有差异,AFP升高到上述程度等情况需结合临床其他表现及检查综合判定是否为肝癌。 一、AFP的基本情况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 二、肝癌相关的AFP临界值及意义 一般来说,在排除妊娠、生殖腺胚胎瘤等情况后,若血清AFP浓度>400μg/L持续4周,或>200μg/L持续8周,应高度怀疑肝癌。但也有部分肝癌患者AFP不升高,约30%的肝癌患者AFP水平正常。另外,还有小部分肝癌患者AFP可轻度升高,比如AFP在200-400μg/L之间持续数周等情况也需要结合影像学等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三、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年龄因素: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肝癌相对少见,但如果有相关肝病基础等情况时,AFP的监测也需遵循上述大致原则,但儿童肝癌的AFP表现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需要更谨慎结合临床其他表现及检查。 性别因素:性别本身一般不直接影响AFP与肝癌的关联判断标准,但不同性别可能患肝癌的基础疾病等有所不同,比如男性因饮酒、乙肝感染等导致肝癌的风险可能相对稍高,但AFP的临界值判断是通用的。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大量饮酒者、有慢性乙肝或丙肝病史者等属于肝癌高危人群,这些人群即使AFP未达到上述临界值,但如果有其他肝癌相关表现,也需要进一步排查。比如长期饮酒者,即使AFP在200μg/L左右,也需要结合肝脏超声、CT或MRI等检查来明确肝脏情况。 病史因素:有慢性乙肝病史者,本身肝脏处于受损-修复的慢性过程中,当出现AFP异常时,更要警惕肝癌可能。例如,乙肝患者如果发现AFP升高,不管升高程度如何,都需要尽快完善肝脏影像学检查,如增强CT或MRI,以确定肝脏是否有占位性病变等情况来判断是否为肝癌。 总之,AFP升高到>400μg/L持续4周,或>200μg/L持续8周等情况需高度怀疑肝癌,但需结合临床其他表现及检查综合判定,不同人群需根据各自具体情况进一步排查。

    2025-09-25 10:55:04
  • 甲状腺癌术后应注意什么,怎么保养才好

    甲状腺癌术后需从伤口护理、饮食调理、休息与活动、定期复查、心理调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照护,伤口护理要注意不同年龄特点,饮食要营养均衡且遵医嘱调整碘摄入,休息与活动要依阶段和年龄适度进行,定期复查项目及关注点因年龄而异,家人要关注不同年龄段患者心理并给予支持。 饮食调理 营养均衡:术后应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同时要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多吃新鲜的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如苹果、橙子等),维生素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控制糖分摄入;高血压患者要限制盐分摄取。 碘的摄入: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需根据病情遵医嘱调整碘的摄入。如果是分化型甲状腺癌,若进行了放射性碘治疗,治疗前需低碘饮食,避免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若未进行放射性碘治疗,可正常摄入碘,但也不宜过量。 休息与活动 休息:术后初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成人每天需7-8小时的睡眠,儿童和青少年可能需要更多。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对于老年患者,更要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活动:术后早期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在床上翻身、四肢轻微活动等,促进血液循环。术后1周左右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在病房内短距离行走,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颈部过度活动。对于不同年龄段患者,儿童活动需有家人陪同监护,防止意外;老年患者活动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活动强度。 定期复查 时间安排:术后需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需复查甲状腺功能、颈部超声等项目。儿童患者由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复查要更加关注甲状腺功能对生长的影响;老年患者要同时关注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对复查结果的影响。 复查内容: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了解甲状腺激素水平,判断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颈部超声可观察颈部有无复发或转移的病灶。 心理调节 术后患者可能会因对疾病的担忧等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家人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同年龄段患者心理特点不同,儿童患者需要家人更多的安抚和陪伴;老年患者可能因对预后的担忧情绪较重,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并及时进行疏导。

    2025-09-25 10:51:07
  • 胃癌手术后伤疤痒怎么办

    胃癌手术后伤疤痒时,要保持局部清洁,用温水轻柔清洗,出汗多时及时清洁保持干燥;避免搔抓,儿童需家长看护并采取防护措施,调整生活方式避免伤疤受过多摩擦刺激;可采用冷敷缓解,不同人群注意冷敷细节;若伤疤痒持续不缓解或伴异常表现要及时就医,有过敏体质等病史者更要及时就医。 考虑生活方式影响:如果患者平时出汗较多,比如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后出汗,更要及时清洁伤疤部位,保持干燥,因为汗液可能会刺激伤疤引起瘙痒加剧。 避免搔抓 具体做法:要告诫患者尽量避免搔抓伤疤,即使痒感明显也不要用手去抓挠。搔抓可能会导致伤疤皮肤破损,进而引起感染,还可能使伤疤增生加重,瘙痒感进一步增强。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多加看护,防止儿童不自觉地搔抓伤疤。儿童好奇心强,可能不太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家长可以给儿童修剪指甲,或者给伤疤部位适当覆盖纱布等,减少搔抓的机会。 生活方式相关:如果患者平时有频繁抬手等动作可能会碰到伤疤,要尽量调整生活方式,避免伤疤受到过多的摩擦和刺激,比如睡觉时尽量不要压迫到伤疤部位等。 冷敷缓解 具体做法:可以采用冷敷的方式来缓解伤疤痒的症状。例如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袋,轻轻敷在伤疤上,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能够收缩局部血管,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瘙痒感。不同人群冷敷时要注意冰袋与皮肤的接触时间和温度,儿童皮肤薄,冷敷时间要适当缩短,避免冻伤;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慢,冷敷温度也不宜过低,时间不宜过长。 生活方式影响:如果患者处于炎热的环境中,冷敷可能会更有效地缓解瘙痒,所以在炎热天气里可以适当增加冷敷的频率,但要注意不要让伤疤部位长时间处于过冷的状态。 就医评估 具体做法:如果伤疤痒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红肿、渗液等异常表现,要及时就医。医生会对伤疤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疤痕增生异常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就医时的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会通过哭闹等方式表现出不适,家长要留意儿童的异常反应;成年人则可以更清晰地描述瘙痒等症状的具体情况。 病史相关:如果患者本身有过敏体质等病史,在出现伤疤痒时更要及时就医,因为过敏体质可能会使伤疤瘙痒的原因更为复杂,需要医生进行更细致的排查和处理。

    2025-09-25 10:49:37
  • 骨肉瘤是怎么得的

    骨肉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具有遗传易感性、长期接触电离辐射、长期接触含砷苯等化学物质、某些病毒感染以及骨骼慢性损伤、过度体育锻炼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增加了骨肉瘤的发病风险,不同人群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发病情况有差异。 辐射因素 长期接触电离辐射是骨肉瘤的致病因素之一。比如,接受过胸部放疗的儿童,在放疗区域附近发生骨肉瘤的风险会增加。辐射能够导致细胞的DNA发生损伤,引起基因的突变和异常表达,干扰细胞的正常生长、分化和凋亡机制,从而促使骨肉瘤细胞的形成。不同年龄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细胞分裂活跃,对辐射更为敏感,受到辐射后发生骨肉瘤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化学因素 某些化学物质与骨肉瘤的发生相关。例如,长期接触含砷、苯等化学物质的人群,患骨肉瘤的风险可能增加。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如干扰细胞的代谢过程、破坏细胞的遗传稳定性等。长期暴露在这些化学环境中,细胞不断受到化学物质的刺激和损伤,逐渐积累基因变异,最终发展为骨肉瘤。不同职业暴露于特定化学物质的人群,其骨肉瘤发病风险不同,如从事化工行业长期接触相关化学毒物的工人,需要特别注意做好防护措施以降低患病风险。 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感染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存在关联。例如,EB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免疫功能和基因表达,导致细胞发生恶变。病毒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改变细胞的正常调控机制,使得细胞异常增殖。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相关病毒后发生骨肉瘤的几率有所差异,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感染病毒后更易受到病毒对细胞的影响而增加患病风险。 其他因素 骨骼的慢性损伤、过度的体育锻炼等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骨肉瘤的发生。长期的骨骼损伤可能导致骨骼组织反复修复,在修复过程中细胞的异常增殖概率增加;过度的体育锻炼可能使骨骼承受异常的应力,引起骨骼局部的微小损伤和细胞的应激反应,长期积累可能增加骨肉瘤的发病风险。不同性别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男性由于通常参与更多高强度体育活动等原因,在某些情况下患骨肉瘤的风险可能与女性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这些因素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骨肉瘤发生的一部分。

    2025-09-25 10:47:23
  • 直肠癌未扩散能痊愈吗

    直肠癌未扩散时存在较大痊愈可能,尤其早期,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部分患者术后需辅助治疗巩固,其痊愈受肿瘤病理特征、患者身体状况、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影响,老年患者要注意围手术期护理,儿童患者手术需谨慎且术后需特殊关注。 治疗方式及效果 手术治疗为主:对于未扩散的直肠癌,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例如,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适用于距肛缘7cm以内的直肠癌;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手术)适用于距肛缘12cm以上的直肠癌等。手术能够完整切除肿瘤病灶,在早期病例中,通过规范的手术治疗,很多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早期直肠癌患者经根治性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较高。 辅助治疗辅助巩固:部分患者术后可能需要辅助化疗或放疗来降低复发风险。比如,对于一些病理分期相对较晚的早期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可以进一步杀灭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不过,辅助治疗是在手术基础上进行的补充,目的是提高治愈的几率。 影响痊愈的因素 肿瘤病理特征:肿瘤的分化程度是重要因素之一,高分化的肿瘤相对低分化的肿瘤生物学行为更倾向于良好,预后更好。另外,肿瘤的浸润深度等也有影响,肿瘤浸润深度越浅,未扩散的情况下痊愈可能性越大。 患者身体状况: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也会产生影响。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对手术和后续治疗的耐受性通常更强,相对更有利于康复和达到痊愈;而有严重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相对较高,可能会影响痊愈的概率,但通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围手术期管理,也可以尽量保障治疗的进行。 治疗依从性: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也很关键。按时完成手术、规范进行术后辅助治疗等,都有助于提高痊愈的机会。如果患者不能很好地依从治疗,如拒绝化疗等,那么复发的风险会增加,从而影响痊愈。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围手术期的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营养支持,因为老年人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容易出现并发症。儿童患者非常罕见,若儿童患未扩散直肠癌,手术需更加谨慎,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等特殊情况,术后的随访和后续治疗也需要更加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给予特殊的关怀和监测。

    2025-09-25 10:45:5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