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翁深宏副主任医师(110)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翁深宏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心理障碍的药物与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翁深宏,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75年生,医学博士,国家新药审评外聘专家,湖北省精神医学会委员兼秘书。在国际国内杂志上发表10余篇论文,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省卫生厅多项科研项目。除药物治疗常见精神障碍外,对强迫症、抽动症、睡眠障碍有多种治疗方式。目前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广州军区陆军总院、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上述疾病的rTMS、CES、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展开
个人擅长
心理障碍的药物与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展开
  • 孕晚期失眠对胎儿有没有影响

    孕晚期失眠对胎儿有一定影响。 首先,孕妇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自己的精神状态不佳,容易出现疲劳、烦躁等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可能会传递给胎儿,使胎儿在宫内也处于一种不安的状态,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其次,长时间失眠会影响孕妇的身体机能,使其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疾病。而孕妇患病后,可能会因治疗等因素对胎儿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 再者,孕晚期失眠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孕妇内分泌紊乱,激素水平失衡,这对胎儿的发育也是不利的,可能增加胎儿出现某些发育问题的风险。 孕晚期失眠并非小事,孕妇应重视起来,积极寻找原因并改善,以尽量减少对胎儿的不利影响。如果失眠问题严重且持续,建议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和建议。

    2025-04-01 20:21:46
  • 惊恐发作快速治疗方法

    惊恐发作的快速治疗方法包括深呼吸和放松技巧、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 1.深呼吸和放松技巧 通过深呼吸和放松身体的紧张来减轻惊恐发作的症状。慢慢地吸气,然后慢慢地呼气,同时放松身体的各个部位,从头部到脚部。 2.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信念,学会应对惊恐发作的技巧。 3.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焦虑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来缓解惊恐发作的症状,如氟西汀、舍曲林等。 需要注意的是,惊恐发作可能是其他健康问题的症状,如焦虑障碍、恐慌障碍、心脏病等。所以,如果惊恐发作频繁发生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以确定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025-04-01 20:21:46
  • 躁狂症属于几级精神病

    躁狂症属于精神病性障碍的一种,通常被归类为重型精神病。 躁狂症的主要特征是情感高涨、活动增多、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以及认知功能改变等,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社交功能和人际关系,给患者自身和周围人带来困扰和痛苦,一般认为其属于重型精神病。 躁狂症的诊断通常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家族史以及心理评估等因素。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旨在缓解症状、预防复发,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精神病的分类和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若出现类似躁狂症的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025-04-01 20:21:43
  • 怎么区分抑郁症和精神病

    抑郁症和精神病可以从症状、病因、病程等方面进行区分。 1.症状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责自罪、失眠等;而精神病则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混乱、情感反应不协调等。 2.病因 抑郁症的病因通常和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精神病的病因则可能与遗传、神经发育、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 3.病程 抑郁症的病程通常较长,呈发作性或慢性迁延性;精神病的病程则可能更为迁延,病情容易反复。 需要注意的是,抑郁症和精神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有些患者可能同时存在两种疾病,或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所以,对于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处理。

    2025-04-01 20:21:43
  • 什么是精神病抑郁症

    精神病抑郁症通常指的是抑郁症在精神病学领域中的表现和诊断。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以持续的悲伤情绪、兴趣或愉悦感丧失、能量减少、食欲和体重变化、睡眠问题、集中注意力困难、自我价值感下降、以及自杀念头或行为为主要特征。 在精神病学中,抑郁症可以根据其严重程度和伴随症状分为几种类型,包括轻度抑郁症、中度抑郁症、重度抑郁症(也称为重性抑郁障碍)以及伴有精神病性特征的抑郁症。后者可能包括幻觉、妄想或其他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症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或心理动力学疗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需要住院治疗,尤其是当患者有严重的自杀风险时。

    2025-04-01 20:21:4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