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翁深宏副主任医师(114)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翁深宏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心理障碍的药物与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翁深宏,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75年生,医学博士,国家新药审评外聘专家,湖北省精神医学会委员兼秘书。在国际国内杂志上发表10余篇论文,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省卫生厅多项科研项目。除药物治疗常见精神障碍外,对强迫症、抽动症、睡眠障碍有多种治疗方式。目前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广州军区陆军总院、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上述疾病的rTMS、CES、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展开
个人擅长
心理障碍的药物与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展开
  • 如何判断是不是抑郁症

    要判断是否患有抑郁症,需要综合考虑情绪症状、身体症状、认知症状和社交功能等。 1.情绪症状 持续的悲伤、焦虑或绝望感。失去兴趣或愉悦感,对以前喜欢的活动不再感兴趣。情绪波动大,容易激动或情绪低落。 2.身体症状 食欲改变,体重明显增加或减少。睡眠问题,如失眠或嗜睡。身体疼痛、头痛或其他不适感。慢性疲劳或无力感。 3.认知症状 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或决策困难。消极的思维模式,经常自责或有负罪感。对未来感到悲观或绝望。还可伴随自杀念头或有自杀企图。 4.社交功能 避免与他人交往,变得孤僻。社交活动减少,对人际关系失去兴趣。工作、学习或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无法享受以前的兴趣爱好。

    2025-04-01 20:21:32
  • 惊恐症的症状

    惊恐症的症状包括极度恐惧与焦虑、躯体症状、濒死感或失控感等。 1.极度恐惧与焦虑 患者会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和焦虑,这种恐惧往往没有明确的对象或原因,且难以控制。 2.躯体症状 伴随恐惧感,患者还可导致一系列躯体症状,如心悸、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颤抖等。这些症状可能会让患者误以为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身体疾病。 3.濒死感或失控感 部分患者在惊恐发作时会有濒死感或失控感,感觉自己即将死去或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惊恐发作通常来得突然,持续时间不长,一般几分钟内达到高峰,然后逐步缓解。但发作频率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频繁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患者需遵医嘱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2025-04-01 20:21:32
  • 性高潮障碍的表现是怎样的

    性高潮障碍的表现有缺乏性高潮、性高潮延迟、性高潮不完整、缺乏性快感等。 1.缺乏性高潮 患者在性活动中,无论采用何种刺激方式,都无法达到性高潮。 2.性高潮延迟 患者需要较长期的刺激才能达到性高潮,或者性高潮出现的时间较晚。 3.性高潮不完整 患者虽然能够达到性高潮,但性高潮的感觉不强烈,缺乏满足感。 4.缺乏性快感 患者在性活动中,缺乏愉悦感和满足感,甚至感到痛苦或不适。 性高潮障碍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对于性高潮障碍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性治疗等。此外,患者和伴侣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也非常重要。

    2025-04-01 20:21:30
  • 脑神经递质检测靠谱吗?你了解多少呢?

    脑神经递质检测是一种用于评估大脑神经递质功能的检查方法。 脑神经递质检测通常涉及采集血液、脑脊液或尿液样本,以测量其中神经递质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这些样本会被送到专业的实验室进行分析,采用的技术可能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以准确测定神经递质的浓度。医生可以获取关于大脑神经递质系统的重要信息,这对于诊断和治疗与神经递质失衡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若对自己的精神健康有疑虑,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这对于维持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

    2025-04-01 20:21:30
  • 双相情感障碍最快恢复方法

    双相情感障碍的恢复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手段。治疗方案因个体差异而异,没有固定的最快方法,患者需遵医嘱进行治疗。 1.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镁、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以及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利培酮等)。这些药物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基石,但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困倦、头晕和共济失调等。用药时一定要遵循医嘱。 2.物理治疗 改良电休克治疗在双相情感障碍中广泛应用,其他物理治疗方法还包括光照治疗和经颅磁刺激等。 3.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如家庭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支持性治疗等,有利于患者获得自我改变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2025-04-01 20:21:2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