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翁深宏副主任医师(23)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翁深宏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心理障碍的药物与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翁深宏,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75年生,医学博士,国家新药审评外聘专家,湖北省精神医学会委员兼秘书。在国际国内杂志上发表10余篇论文,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省卫生厅多项科研项目。除药物治疗常见精神障碍外,对强迫症、抽动症、睡眠障碍有多种治疗方式。目前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广州军区陆军总院、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上述疾病的rTMS、CES、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展开
个人擅长
心理障碍的药物与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展开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怎么治疗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需要综合的治疗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人际关系疗法:着重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 心理动力疗法:深入探索患者的内心冲突和心理动力。 2.药物治疗:药物可以帮助控制情绪和冲动,但不能根治人格障碍。 3.社会支持:提供家庭、朋友和社区的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 4.康复计划:包括职业培训、生活技能训练等,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 5.长期治疗: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同,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体需求进行定制。同时,家人和社会的支持也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可能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请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2025-05-16 13:48:35
  • 开学恐惧症很慌怎么办

    应对开学恐惧症的建议:理解原因、制定计划、寻求帮助、放松自己、保持积极心态。 1.理解原因 开学恐惧症可能是由于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的不适应,或者对学习压力的担忧等原因引起的。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问题。 2.制定计划 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同时也可以让你感到更加有组织和有目标。 3.寻求帮助 如果你感到无法应对开学恐惧症,可以寻求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支持和建议,帮助你克服困难。 4.放松自己 在开学前,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运动等方式放松自己,缓解压力和焦虑。 5.积极心态 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可以应对开学的挑战,也是克服开学恐惧症的重要因素。 总之,开学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但是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如果你感到无法应对开学恐惧症,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2025-05-16 13:47:37
  • 心里恐惧症

    心里恐惧症的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患者也需积极配合和坚持。 1.心理治疗 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恐惧情绪,认识到恐惧情绪的不合理性,并通过逐渐暴露于恐惧情境中来减轻恐惧反应。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常用的药物包括苯二氮?类药物、抗抑郁药等。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经颅磁刺激、电抽搐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心里恐惧症的治疗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坚持。患者可以通过学习放松技巧、调整生活方式、寻求社会支持等方法来缓解恐惧情绪。同时,患者的家属和朋友也需要给予患者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2025-05-16 13:46:40
  • 一个人脾气暴躁易怒的原因

    脾气暴躁易怒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主要包括:一、应激事件,比如近期遭遇一些导致精神压力大或人际关系紧张的事件,会使患者处于痛苦压抑状态而有强烈发泄需求;二、内分泌失调,像性激素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更年期性激素分泌紊乱易致脾气暴躁,甲亢会让患者有心慌、烦躁、焦虑和易发怒表现;三、躁狂症,躁狂症患者呈现情绪高涨且容易暴躁,在和他人交流中易兴奋或发怒,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四、精神心理疾病,可能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心理问题,患者易敏感多疑、烦躁易怒甚至脾气暴躁。 对于脾气暴躁易怒,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平时应积极调整心情,舒缓情绪,可以适当培养兴趣爱好或进行户外运动,以转移注意力。 二、如果有疾病因素,建议前往医院积极治疗。 了解脾气暴躁易怒的原因及注意事项,有助于人们正确应对这一情况,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或寻求专业帮助。

    2025-05-16 13:42:46
  • 我有什么心理疾病吗

    文章未提及心理疾病相关内容,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促进心理健康的建议。 根据文章内容,你没有心理疾病。 文章中并未提到任何与心理疾病相关的症状、表现或特征。相反,文章强调了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建议来促进心理健康。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的领域,每个人的情况都可能不同。即使文章没有明确指出心理疾病,也不能完全排除个体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或挑战。如果你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有任何疑虑或担忧,最好咨询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如心理医生或治疗师,他们可以进行更详细的评估和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建议。 此外,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应对机制和寻求社会支持等因素对于维护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有任何具体的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可以随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2025-05-16 13:40:3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