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深宏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心理障碍的药物与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翁深宏,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75年生,医学博士,国家新药审评外聘专家,湖北省精神医学会委员兼秘书。在国际国内杂志上发表10余篇论文,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省卫生厅多项科研项目。除药物治疗常见精神障碍外,对强迫症、抽动症、睡眠障碍有多种治疗方式。目前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广州军区陆军总院、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上述疾病的rTMS、CES、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展开
个人擅长
心理障碍的药物与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展开
  • 抑郁症患者会说自己有抑郁症吗

    抑郁症患者是否说自己有抑郁症存在差异,受自身状况、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是否有病史等因素影响,部分能清晰表述,部分因认知、病耻感等不能,儿童青少年多以躯体症状表达,成年相对易表述,老年有差异,女性病耻感可能更明显,不良生活方式影响表述,有病史者再次发病时情况不一。 从年龄角度来看,不同年龄段的抑郁症患者表述情况有所不同。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躯体症状来表达不适,如头痛、腹痛等,而不太会直接明确说自己有抑郁症;成年患者相对更有可能直接表述自己患有抑郁症;老年抑郁症患者可能因为认知功能衰退或者其他因素,表述自己有抑郁症的情况也存在差异。在性别方面,一般来说并没有绝对的性别差异导致是否诉说自己有抑郁症的不同,但女性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可能相对更明显一些,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个体差异较大。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社交隔离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抑郁症症状,同时也可能影响患者对自身状况的表述,比如长期社交隔离的患者可能更难主动表达自己患有抑郁症。对于有抑郁症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病时可能相对更能意识到自己的状况而诉说自己有抑郁症,但也有部分患者由于病情复发时症状表现不典型等原因而不能准确表述。

    2025-08-08 14:52:22
  • 焦虑会引起恶心呕吐吗

    焦虑有可能引起恶心呕吐,从神经生理学看焦虑影响胃肠道功能,不同人群如儿童、女性特殊生理阶段、有基础胃肠道疾病史者、生活方式不健康者出现相关症状情况不同,出现时先尝试缓解焦虑情绪,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并遵医嘱处理。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焦虑引起恶心呕吐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如果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比如在学习压力大、与同伴关系紧张等情况下,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这是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焦虑对其胃肠道的影响更为直接。女性在生理期前后或者处于孕期等特殊生理阶段时,本身情绪就更容易波动,若此时伴有焦虑情绪,就更易出现因焦虑导致的恶心呕吐。而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在焦虑状态下,恶心呕吐的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因为其胃肠道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功能紊乱,焦虑会进一步加重这种紊乱。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的人,更容易陷入焦虑状态,也更易出现因焦虑引发的恶心呕吐。当出现因焦虑导致的恶心呕吐时,首先要尝试缓解焦虑情绪,比如通过放松训练、深呼吸等方式。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器质性疾病,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

    2025-08-08 14:52:17
  • 抑郁症会自残吗

    抑郁症患者存在自残可能性,其大脑神经递质等改变影响情绪调节与认知,长期负面情绪缺有效疏导支持时易出现,儿童青少年因心理发展不成熟更易有自残倾向,成年患者也会因长期负面情绪累积等出现,女性、有既往精神病史或家族史、生活方式不健康及压力大环境的患者自残风险更高,发现有自残倾向需及时采取专业干预及给予关心支持降低风险。 对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由于其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对情绪的表达和调节能力较弱,在面临抑郁症相关的情绪困扰时,更容易出现自残倾向。而成年抑郁症患者也可能因病情导致的长期负面情绪累积等因素出现自残行为。女性抑郁症患者在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下,可能与男性抑郁症患者在自残表现和风险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都有自残风险。有既往精神病史或家族中有精神疾病史的人群,患抑郁症后自残风险相对更高。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环境等情况的抑郁症患者,也更易出现自残行为。一旦发现抑郁症患者有自残倾向,需要及时采取专业的干预措施,如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同时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营造安全的环境,帮助患者缓解抑郁情绪,降低自残风险。

    2025-08-08 14:52:03
  • 狂躁症能够彻底治愈吗

    狂躁症有彻底治愈可能但因人而异,经综合治疗(药物、心理、生活方式调整等)部分可临床治愈,发病与遗传、神经生物学、生活事件等有关,有家族史者需更关注,女性特殊生理期需注意,病情缓解后需维持治疗降低复发几率,通过科学规范综合治疗有实现彻底治愈并长期稳定可能。 从发病机制来看,狂躁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如神经递质失衡等)以及生活事件等多种因素相关。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其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在治疗及预防复发方面需要更加密切的关注。在生活方式方面,规律的作息、适度的运动、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等有助于病情的稳定和康复。例如,规律的运动可以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对情绪调节有积极作用。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阶段,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病情,需要特别注意激素变化对病情的影响,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有病史的患者在病情缓解后,仍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维持治疗,以降低复发的几率,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功能。总体而言,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通过科学规范的综合治疗,狂躁症有实现彻底治愈并长期稳定的可能。

    2025-08-08 14:51:53
  • 酒后心里难受怎么办

    喝完酒心里难受,可能是因为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对心脏产生刺激。对此,可以采取多休息、适当饮水、服用药物等办法来处理。 一、多休息:多休息能减少机体的体能消耗,利于机体恢复。在短时间内要避免剧烈运动,因为这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荷。多休息可以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调整和适应,缓解因饮酒带来的不适。 二、适当饮水: 1.多喝水可以降低酒精的吸收,起到一定的解酒辅助作用。 2.喝蜂蜜水除了能促进消化道蠕动外,还能加快酒精在体内的代谢速度,进一步减轻酒精对身体尤其是对心脏的不良影响。 三、服用药物: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比如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多潘立酮片、西沙必利片等。 1.这些药物能增强胃动力,帮助酒精代谢。 2.通过加快酒精的代谢过程,降低其对心脏的刺激程度,从而缓解酒后心里难受的状况。 在恢复期间,要密切留意身体的各种表现。要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就需要立刻前往医院急诊科接受诊治。 总之,当喝完酒后心里难受时,可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同时要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025-08-08 14:51:4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