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春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围产医学、产科超声;早产的诊治及相关研究和胎儿畸形的超声产前诊断;诊断和处理各种难产、早产及各种高危妊娠;胎儿畸形的超声诊断和产前诊断。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时春艳,女,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1997年获得德国LUEBECK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博士学位,博士课题是“胎儿心脏的超声研究”。1997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从事产科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学术秘书,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委员及秘书。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等杂志的编委。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加多部教科书等专业书籍的编写,主(副)编和翻译5部产科专著。在临床方面对各种高危妊娠的识别和处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断和处理各种难产、早产及各种高危妊娠。结合临床实践做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比如妊娠期糖尿病领域的大样本诊断研究,早产的预测研究等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产科超声诊断方面重点进行了胎儿畸形、胎儿体重测量方面的研究,建立超声预测胎儿体重和诊断巨大儿的方法被国内同道广泛应用,建立的通过宫颈长度和胎儿纤连蛋白检测的预测早产研究也被我国产科界广泛认同,同时开展了基于超声诊断宫颈机能不全的宫颈环扎术的手术治疗,对胎儿畸形的超声诊断和产前诊断也有很深的造诣。展开
个人擅长
围产医学、产科超声;早产的诊治及相关研究和胎儿畸形的超声产前诊断;诊断和处理各种难产、早产及各种高危妊娠;胎儿畸形的超声诊断和产前诊断。展开
  • 怀孕5周的胎儿在母体的哪个位置

    怀孕5周时受精卵已着床于子宫宫腔内膜处早期胚胎极小子宫内环境支持其发育母体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有个体差异早孕反应此时需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作息合理饮食摄入叶酸并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一、怀孕5周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初始位置 怀孕5周时,受精卵已完成着床过程,此时胎儿尚处于极早期发育阶段,整体非常微小。受精卵着床后,一般位于母体子宫的宫腔内,具体是在子宫的内膜部位。此时子宫的形态和大小基本无明显外观变化,从腹部无法触及子宫内的胚胎位置。 二、该阶段相关生理特征及影响因素 (一)子宫内环境对早期胚胎的影响 子宫腔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内膜会持续增厚以支持胚胎的进一步生长。此阶段胚胎主要依赖子宫内膜提供的营养等支持进行细胞分裂与分化,但因胚胎极小,母体自身通常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女性可能仅出现轻微的晨起恶心、乳房胀痛等类似早孕反应,但这些反应个体差异较大。 (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注意事项 对于怀孕5周的孕妇,需特别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因为此时胚胎着床尚不稳定,剧烈运动可能增加胚胎着床不稳定甚至流产的风险;同时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摄入足够的叶酸等营养物质以支持胚胎正常发育,且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性物质、某些有毒化学物质等),这些因素均可能影响早期胚胎的正常生长。

    2025-08-15 11:59:14
  • 胎儿在何情况下会打嗝

    胎儿打嗝是因膈肌发育未完全成熟吞咽羊水刺激致痉挛性收缩,本质是练习呼吸运动助肺部发育,孕中期后吞咽羊水及正常发育阶段可引发,孕妇无需过度担忧,需监测胎动异常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无需特殊干预。 一、胎儿打嗝的生理机制 胎儿打嗝是由于其膈肌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吞咽羊水过程中,羊水刺激膈肌引发痉挛性收缩,类似成人打嗝的动作,但本质是胎儿在练习呼吸运动,有助于肺部发育。 二、常见引发胎儿打嗝的情况 1.吞咽羊水过程:怀孕中期后胎儿开始频繁吞咽羊水,这一过程中可能触发膈肌运动,进而导致打嗝现象出现。一般从怀孕28周左右开始较为明显,此时胎儿通过吞咽羊水锻炼肺部呼吸功能,打嗝是其练习的一种表现。 2.正常发育阶段:胎儿在宫腔内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膈肌的阶段性发育特点会促使打嗝现象周期性出现,通常打嗝频率约为每分钟15-30次,每次持续几分钟不等,这是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生理活动。 三、特殊人群及注意事项 孕妇无需对胎儿打嗝过度担忧,这是胎儿正常的生理表现。日常应注意监测胎动情况,若发现胎动异常(如胎动过于频繁或过少)需及时就医检查。同时,孕妇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当休息等,有助于维持胎儿的正常发育,但无需因胎儿打嗝采取特殊干预措施,胎儿打嗝会随其自身发育逐渐趋于稳定。

    2025-08-15 11:58:39
  • 入盆是什么感觉

    初产妇通常在预产期前数周胎头开始入盆有明显腹部下坠感、尿频加剧及下腹部轻微胀痛或牵拉感,经产妇入盆时间相对较晚感觉多不显著仅下腹部轻微坠胀,入盆后子宫底位置下降上腹部压迫感减轻呼吸渐畅且胎儿入盆后胎位相对固定胎动位置可能改变,有妊娠期并发症者入盆过程需密切关注自身状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初产妇入盆感觉 初产妇通常在预产期前1-2周胎头开始入盆,此时多有明显腹部下坠感,因胎头下降进入骨盆入口压迫盆腔组织所致;同时胎头对膀胱压迫加剧,尿频症状较之前更甚,频繁产生尿意但每次尿量少;部分初产妇还会感觉下腹部有轻微胀痛或牵拉感,此为胎头衔接时对周围组织牵拉引发。 二、经产妇入盆感觉 经产妇入盆时间相对较晚,有的临产后才开始入盆,所以其入盆感觉通常不显著,多仅感下腹部有轻微坠胀感,甚至可能无特别明显身体不适,因经产妇骨盆有过扩张经历,胎头入盆时对周围组织刺激较小。 三、入盆后身体变化 入盆后子宫底位置下降,部分孕妇上腹部压迫感减轻,呼吸渐趋顺畅;胎儿入盆后胎位相对固定,胎动位置可能改变,腹部下方胎动感觉更明显。需注意入盆不等同于即将分娩,不同孕妇个体差异大。对于有妊娠期并发症者,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入盆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自身状况,若出现腹痛加剧、阴道流血流液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2025-08-15 11:58:39
  • 产后恢复有哪些项目

    产后恢复项目包括子宫复旧、盆底肌恢复、乳腺护理、身体塑形、心理调节和营养支持。需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恢复项目,注意安全和卫生,如有不适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机构。 1.子宫复旧:产后子宫需要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包括子宫大小、形状和位置的恢复。可以通过按摩、艾灸等方式促进子宫收缩,帮助子宫恢复。 2.盆底肌恢复: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可能会受到损伤,导致盆底肌松弛。通过盆底肌训练,如凯格尔运动,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预防尿失禁等问题。 3.乳腺护理:产后乳腺需要及时护理,包括正确的哺乳姿势、乳房按摩、排空乳房等,以预防乳腺炎等问题。 4.身体塑形:产后身体可能会出现赘肉、松弛等问题,可以通过运动、饮食调整等方式进行身体塑形,恢复孕前身材。 5.心理调节:产后新妈妈可能会面临心理压力,如情绪低落、焦虑等。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式进行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 6.营养支持:产后新妈妈需要注意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以促进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 需要注意的是,产后恢复需要因人而异,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恢复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恢复项目。同时,在进行产后恢复时,应注意安全和卫生,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如果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的产后恢复机构。

    2025-08-15 11:56:35
  • 胎动通常何时开始出现

    正常妊娠时初产妇通常在周左右开始能感觉到胎动经产妇因有怀孕经历感知相对敏感一般在周左右可感觉到胎动腹壁厚度薄者更早感知厚者推迟敏感度高者更早察觉低者稍晚高危妊娠如多胎妊娠、胎儿发育异常等时胎动出现时间可能不同肥胖孕妇因腹部脂肪厚可能延迟需密切关注自身及胎儿情况必要时遵医嘱监测。 一、正常妊娠情况下胎动开始出现的时间 1.初产妇:通常在妊娠18~20周左右开始能感觉到胎动。这是因为初产妇腹壁相对较厚,对胎儿活动的感知相对较晚。 2.经产妇:由于有过怀孕经历,对胎儿活动的感知相对敏感,一般在妊娠16~18周左右可感觉到胎动。 二、个体差异对胎动开始时间的影响 1.腹壁厚度:孕妇腹壁较薄者,可能会更早感觉到胎动;而腹壁较厚的孕妇,感知胎动的时间会相对推迟。 2.敏感度:孕妇对身体感觉较为敏感时,可能更早察觉到胎动;反之,敏感度较低的孕妇,感觉到胎动的时间可能会稍晚。 三、特殊情况的说明 1.高危妊娠:如存在多胎妊娠、胎儿发育异常等高危情况时,胎动出现的时间可能与正常妊娠有所不同,若孕妇长时间未感知到胎动,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评估胎儿状况。 2.肥胖孕妇:肥胖孕妇由于腹部脂肪较厚,可能会延迟感觉到胎动的时间,建议这类孕妇密切关注自身及胎儿的情况,必要时遵医嘱进行监测。

    2025-08-15 11:56:1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