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擅长:斜视、弱视、近视、复视、眼肌麻痹、视疲劳、先天性眼球震颤、小儿眼病、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治及眼视光专业,尤其擅长各类疑难斜视、复视、弱视及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红,1998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眼科学博士学位。2008年5月,作为斜弱视与小儿眼科专业人才被引进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工作。2020年4月,作为学科带头人,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被引进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工作。展开
个人擅长
斜视、弱视、近视、复视、眼肌麻痹、视疲劳、先天性眼球震颤、小儿眼病、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治及眼视光专业,尤其擅长各类疑难斜视、复视、弱视及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治疗。展开
  • 如何解读过敏性结膜炎的检查结果

    通过裂隙灯可观察结膜乳头、滤泡情况提示过敏性结膜炎并结合年龄判断,结膜刮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过敏性炎症反应且儿童与成人正常范围有差异,变应原检测的皮肤点刺试验观察局部反应判过敏且儿童需专业操作,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测水平协助明确过敏原且不同年龄正常范围有差异。 一、裂隙灯检查及意义 通过裂隙灯检查可观察结膜形态变化。若存在乳头增生,表现为结膜表面出现红色点状突起,是因过敏导致结膜上皮细胞增殖及炎症细胞浸润引起;若有滤泡形成,是淋巴细胞聚集形成的小泡,均提示过敏性结膜炎的炎症反应存在,不同患者因过敏程度及个体差异,乳头或滤泡的表现程度会有不同,儿童患者因眼部发育等因素,滤泡可能相对更易出现且表现可能有特点,需结合年龄综合判断。 二、结膜刮片检查及意义 进行结膜刮片检查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关键指标。当刮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依据科学研究,这提示存在过敏性炎症反应,因为在过敏性疾病发生时,机体的免疫反应会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参与过敏相关的炎症过程,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与成人有差异,但过敏性结膜炎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理机制是相似的。 三、变应原检测及意义 (一)皮肤点刺试验 将常见变应原刺入皮肤,观察局部反应,若出现阳性反应(如局部红肿、风团等),提示患者对相应变应原过敏,该检查对于明确过敏原具有重要价值,儿童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时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不适,且要考虑儿童皮肤敏感度等因素;对于有过敏病史的患者,可更精准地明确引发过敏的具体物质,从而针对性采取避免接触等措施。 (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异性IgE水平来协助明确过敏原,若特异性IgE水平升高,提示机体对相应变应原处于过敏致敏状态,不同年龄人群的血清特异性IgE正常范围不同,儿童的免疫系统特点使得其IgE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可能与成人有差异,但检测原理都是基于过敏相关的免疫反应机制,在结合病史时,有过敏病史的患者该检测结果能更清晰地反映过敏原情况,指导后续的过敏性结膜炎防治。

    2025-10-31 13:13:24
  • 宝宝眼睛一单一双怎么办

    宝宝眼睛一单一双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婴儿眼部发育未完全成熟,随长大可能改善)、遗传因素导致;家长先密切观察,无异常可等待,若有红肿、流泪等异常症状可能是眼部疾病,需及时就医,宝宝要注意保护眼部、合理作息,异常变化及时到正规医院眼科就诊。 一、正常生理现象角度 宝宝眼睛一单一双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在婴儿时期,眼部的肌肉、神经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眼睛一单一双情况。随着宝宝逐渐长大,身体各部分发育趋于完善,这种情况有可能会自行改善。例如,有研究观察发现,部分婴幼儿在1-2岁左右眼部发育逐渐稳定后,原本一单一双的眼睛可能会变得对称。 二、遗传因素角度 遗传也可能是导致宝宝眼睛一单一双的原因之一。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存在眼睛一单一双的情况,宝宝遗传这种特征的概率会相对较高。因为眼部的形态结构受基因影响较大,基因会决定眼部肌肉、眼睑等的发育模式,从而使宝宝出现类似父母的眼部形态表现。 三、观察与等待 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密切观察宝宝眼睛的情况。在宝宝成长过程中,定期留意眼部形态的变化。一般来说,只要宝宝眼部没有其他异常表现,如红肿、流泪增多、视力异常等,就可以先耐心等待,因为随着宝宝年龄增长,眼部发育可能会使眼睛逐渐变得对称。 四、特殊情况及应对 如果宝宝除了眼睛一单一双外,还伴有眼部红肿、持续流泪、怕光等异常症状,可能是眼部疾病引起的,如先天性眼睑下垂等眼部病变。此时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由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干预。例如,若确诊为先天性眼睑下垂,可能需要在合适的年龄通过手术等方式进行矫正,但手术时机等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 五、对特殊人群(宝宝)的温馨提示 对于宝宝来说,要注意保护眼部,避免外伤等情况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给宝宝选择柔软舒适的衣物,避免宝宝用手过度揉搓眼睛。同时,要保证宝宝有合理的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宝宝身体各方面的正常发育,包括眼部的发育。如果发现宝宝眼部情况有异常变化,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的眼科就诊,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进行处理,以确保宝宝眼部健康发育。

    2025-10-31 13:12:22
  • 近视眼手术存在什么风险

    近视眼手术有术中角膜瓣操作不当致移位风险,术后早期因角膜神经切断有干眼表现,远期部分患者会屈光回退且高度近视风险更高,角膜较薄者易角膜扩张,青少年因眼部发育阶段需谨慎且复发风险高,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易增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会加并发症几率。 一、术中风险 近视眼手术术中可能出现角膜瓣相关问题,如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制作角膜瓣时,若操作不当可导致角膜瓣移位,这会影响视力恢复及眼部舒适度,其发生与手术操作的精准度直接相关,若手术器械或操作流程存在偏差,就可能引发该风险。 二、术后早期风险 1.干眼:手术会切断角膜神经,致使泪液分泌及分布异常,术后一段时间内患者易出现眼睛干涩、异物感等症状,研究表明一定比例的患者术后早期会有不同程度干眼表现,这与角膜神经修复及泪液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 三、术后远期风险 1.屈光回退: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近视度数再次增加情况,其发生与患者自身眼部条件(如眼轴长度等)、手术方式等有关,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屈光回退风险相对更高,因为此类患者眼部基础条件更易受术后变化影响。 2.角膜扩张:对于角膜较薄的患者,进行近视眼手术可能增加角膜扩张风险,进而影响视力与眼部健康,这是由于手术对角膜结构的改变可能打破角膜原有的力学平衡,尤其在眼内压等因素作用下,薄角膜更易出现扩张情况。 四、特殊人群相关风险 1.青少年:眼部尚处发育阶段,进行近视眼手术需谨慎,术后眼部发育可能影响手术效果,且青少年用眼习惯若不能有效改变,术后近视复发风险较高,因为青少年用眼活动频繁且不稳定,易因用眼过度等导致视力再次波动。 2.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近视眼手术可能增加术后感染或其他并发症风险,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全身健康状况,因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使眼部术后恢复受干扰,增加并发症发生几率。 3.生活方式相关:术后若长时间过度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长期熬夜、近距离用眼过度等),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会破坏眼部正常生理环境,影响视力稳定性及术后恢复效果。

    2025-10-31 13:11:00
  • 做个近视手术大概多少钱

    近视手术费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准分子激光手术价格通常在一万至两万元左右,飞秒激光手术中半飞秒大概在一万五至两万五千元左右、全飞秒一般在两万至三万元左右,ICL晶体植入术通常在三万至五万元左右,影响费用的因素有地区差异、医院等级、医生经验,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及有严重眼部疾病者有相应手术限制及费用影响情况。 不同近视手术方式的费用区间 准分子激光手术:价格通常在1万-2万元左右。准分子激光手术是比较传统的近视矫正手术方式,通过激光切削角膜来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矫正近视。其技术相对成熟,但对于角膜厚度等条件有一定要求。 飞秒激光手术:半飞秒激光手术费用大概在1.5万-2.5万元左右;全飞秒激光手术费用一般在2万-3万元左右。半飞秒激光手术需要制作角膜瓣,然后再进行激光切削;全飞秒激光手术不需要制作角膜瓣,直接通过微小切口取出透镜来矫正近视,全飞秒手术创伤相对更小,恢复更快,但对手术设备和医生技术要求较高。 ICL晶体植入术:费用通常在3万-5万元左右。ICL晶体植入术是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来矫正近视,适用于近视度数较高(1000度以上)、角膜较薄不适合做激光手术的患者。 影响近视手术费用的因素 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成本较高,近视手术的费用可能会相对高一些。例如一线城市的近视手术费用往往比三线城市要高。 医院等级:三甲医院等等级较高的医疗机构,设备更先进,医生的专业水平更高,手术的收费标准也会相对高一些。 医生经验: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近视手术,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更有保障,所以这类医生主刀的手术费用可能会比普通医生高。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儿童,由于儿童眼部还在发育中,一般不建议过早进行近视手术,应先通过良好的用眼习惯等非手术方式来控制近视发展;孕妇由于身体处于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等可能会影响眼部状态,也不适合在孕期进行近视手术;有严重眼部疾病(如青光眼、严重干眼症等)的人群,需要先治疗基础疾病,待病情稳定后再评估是否能进行近视手术,且手术费用也会根据基础疾病的治疗情况等有所不同。

    2025-10-31 13:09:20
  • 近视眼会不会遗传

    近视眼具遗传倾向性尤其高度近视更显著其遗传方式多为多基因遗传且受环境交互影响,相关基因变异可增近视易感性,环境因素如近距离用眼等对近视发生发展重要,儿童青少年需关注视力发育、培养良好用眼习惯,有近视家族史者要更严格把控用眼及定期监测视力。 一、近视眼的遗传倾向性 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相关性,尤其是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度)的遗传倾向更为显著。研究显示,若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子女患高度近视的概率较父母一方或双方无高度近视者明显升高,这提示遗传因素在高度近视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遗传方式多为多基因遗传,即由多个基因共同作用,并受环境因素交互影响。 二、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1.遗传因素基础:相关基因的变异可能增加个体发生近视的易感性,例如某些与眼轴发育、屈光调节等相关的基因,若存在特定突变或变异,会使个体更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近视。 2.环境因素影响:即便存在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对近视的发生发展也至关重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持续看书、使用电子设备等)、用眼环境光线不佳、缺乏户外活动等环境因素,可显著增加近视发生风险,且会影响有遗传易感性个体的近视进展速度。例如,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足2小时的儿童,相比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充足的儿童,近视发生风险更高,即使其具有近视遗传背景。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注意事项 1.儿童青少年群体: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视力发育情况,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在儿童期,遗传因素对近视的影响相对突出,应培养良好用眼习惯,如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距离)、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每次近距离用眼不超过30分钟,每用眼1小时需休息10分钟左右)、保证每日充足户外活动时间(建议≥2小时),以降低遗传背景下近视发生或进展的风险。 2.有近视家族史的人群:这类人群除遵循上述儿童青少年的用眼建议外,更应严格把控用眼环境与用眼行为,持续维持良好用眼习惯,定期监测视力,以便早期发现视力变化并采取干预措施。例如,每半年至1年进行一次全面视力及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屈光不正等问题并进行合理干预。

    2025-10-31 13:08:1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