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擅长:斜视、弱视、近视、复视、眼肌麻痹、视疲劳、先天性眼球震颤、小儿眼病、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治及眼视光专业,尤其擅长各类疑难斜视、复视、弱视及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红,1998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眼科学博士学位。2008年5月,作为斜弱视与小儿眼科专业人才被引进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工作。2020年4月,作为学科带头人,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被引进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工作。展开
个人擅长
斜视、弱视、近视、复视、眼肌麻痹、视疲劳、先天性眼球震颤、小儿眼病、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治及眼视光专业,尤其擅长各类疑难斜视、复视、弱视及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治疗。展开
  • 孩子的视力多少是正常的

    孩子视力发展在不同年龄段有正常范围,遗传、用眼习惯、营养、疾病等会影响视力,定期视力检查很重要,可通过视力表等方法检查,要关注相关因素保障孩子视力健康。 1岁左右婴儿:1岁婴儿的视力通常能达到0.2-0.3左右。此时婴儿开始逐渐能够追踪眼前移动的物体等,但视力仍在不断发育中。 3岁儿童:3岁孩子正常视力一般在0.5-0.6。这个阶段孩子的视力继续发展,能够更好地分辨物体的细节等。 5岁儿童:5岁时正常视力应达到0.8-1.0。此时孩子的视觉功能进一步完善,接近成人的初步水平。 6岁及以上儿童:6岁以后孩子的视力基本接近成人,正常视力一般在1.0及以上。但不同个体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只要在正常范围内且双眼视力差不超过2-3行等均属于正常情况。 影响孩子视力的因素及相关注意事项 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有近视等视力问题,孩子患视力问题的风险可能会增加。有家族遗传史的孩子,家长更要密切关注其视力发育情况,从孩子幼年起就定期进行视力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干预。 用眼习惯 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学龄儿童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使用电子设备等,会导致眼睛疲劳,影响视力发育。例如,学龄前儿童每天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建议不超过30分钟,学龄儿童也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每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向远处眺望等。 光线环境:不良的光线环境也会影响视力。过强或过弱的光线都会增加眼睛的调节负担。例如,看书、写字时的光线应充足且均匀,避免在直射的强光下或昏暗的光线下用眼。 营养因素:孩子饮食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也可能影响视力。例如,缺乏维生素A会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导致夜盲等视力问题;缺乏叶黄素等也可能对眼睛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要保证孩子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如动物肝脏、胡萝卜等)、叶黄素(如绿色蔬菜等)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 疾病因素: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影响视力,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等眼部疾病,以及一些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等。如果孩子患有相关疾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密切监测视力变化。 视力检查的重要性及方法 重要性: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孩子视力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例如,通过视力检查发现孩子视力低于正常范围,可以进一步进行散瞳验光等检查,明确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等,并采取相应的矫正或干预手段,避免视力进一步下降。 检查方法 视力表检查:对于能够配合的儿童,可以使用标准视力表进行检查。检查时要保证光线充足,距离视力表一定距离(如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距离为5米),让孩子逐行辨认视力表上的视标。 其他检查方法:对于较小的婴幼儿,可能需要通过视觉行为观察法等进行初步的视力评估。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再逐步采用更准确的视力检查方法。 总之,了解孩子不同年龄段正常视力范围,关注影响视力的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对于保障孩子视力健康至关重要。

    2025-10-31 14:51:35
  • 获得性视网膜劈裂怎样治疗

    获得性视网膜劈裂的治疗方法包括观察随访、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无症状且局限未累及黄斑区等的患者可观察随访;出现视网膜裂孔时考虑激光治疗封闭裂孔;合并视网膜脱离时需手术,如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割术等。儿童患者治疗要谨慎,老年患者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及眼部退行性改变来制定治疗方案。 对于无症状的获得性视网膜劈裂患者,尤其是劈裂范围局限、未累及黄斑区且无视网膜脱离倾向的情况,可采取观察随访的策略。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包括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密切监测劈裂区的变化,如范围是否扩大、有无新的视网膜裂孔形成等。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局限型获得性视网膜劈裂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通过定期随访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激光治疗 适应证:当获得性视网膜劈裂出现视网膜裂孔,尤其是裂孔位于劈裂的边缘且有发展为视网膜脱离风险时,可考虑激光治疗。激光的作用是封闭视网膜裂孔,阻止视网膜下液的进一步扩散。 原理:利用激光的热效应,使视网膜裂孔周围的组织产生凝固反应,形成瘢痕,从而封闭裂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准确地定位裂孔,确保激光能够有效封闭裂孔。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的患者,激光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由于眼球发育等因素,在激光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能量的控制等问题。 手术治疗 视网膜脱离时的手术:如果获得性视网膜劈裂合并视网膜脱离,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割术等。巩膜扣带术是通过在眼球外放置硅胶带等,使眼球壁内陷,对视网膜裂孔处产生压迫,促使视网膜复位;玻璃体切割术则是通过切除混浊的玻璃体,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并根据情况进行视网膜复位操作,如眼内填充气体或硅油等。手术的选择取决于视网膜脱离的范围、程度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全身状况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时需要更加精细操作,充分考虑其眼球发育的特点,降低手术风险。 特殊人群方面: 儿童患者:儿童患获得性视网膜劈裂时,由于其眼球处于发育阶段,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谨慎。观察随访时要更加频繁,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激光治疗时要严格控制激光能量,避免对眼球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手术对儿童眼球发育的潜在影响,选择对眼球发育干扰较小的手术方式和材料,如在眼内填充材料的选择上,要考虑其对儿童眼球生长的影响等。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获得性视网膜劈裂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血压的控制,以减少手术等操作的风险;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恢复等。同时,老年患者的眼部组织可能出现退行性改变,在手术耐受性等方面与年轻患者有所不同,需要更加细致地评估手术风险和制定治疗方案。

    2025-10-31 14:50:18
  • 白内障术后眼睛打闪是咋回事

    白内障术后眼睛打闪可能由玻璃体牵拉、视网膜受刺激等原因引起,需关注伴随症状(如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和持续时间,应及时就医检查(如眼底、B超等),并遵循医生建议,不同年龄患者检查侧重点不同,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需综合评估后处理。 一、可能的原因 1.玻璃体牵拉 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对玻璃体产生一定影响,术后玻璃体可能会对视网膜产生牵拉。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在白内障术后,部分患者的玻璃体与视网膜的正常附着关系被改变,玻璃体纤维的牵拉可能刺激视网膜,导致眼睛出现打闪的感觉。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大、本身存在玻璃体轻度液化等情况的患者中相对更易发生。对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逐渐发生生理性变化,术后更容易出现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问题。 2.视网膜受到刺激 手术操作可能会使视网膜受到轻微刺激。比如,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等手术过程中,能量的传递等可能会对视网膜有一定影响,进而引起视网膜的异常电活动,表现为眼睛打闪。对于有既往视网膜病变风险因素的人群,如曾有过视网膜裂孔等病史的患者,术后视网膜受到刺激后出现打闪的可能性相对更高。这类患者在术前可能就存在视网膜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术后手术相关的刺激更容易诱发症状。 二、需要关注的情况 1.伴随症状 如果眼睛打闪的同时还伴有视力突然下降、视野缺损等情况,需要高度重视,这可能提示出现了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例如,视力在短时间内明显下降,或者感觉有黑影遮挡视野等,应立即就医。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本身视网膜病变风险较高,若白内障术后出现打闪伴视力下降等情况,更要尽快就诊,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会在术后有进一步的发展,而打闪等症状可能是视网膜病变加重的信号。 2.持续时间 如果眼睛打闪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者频繁发作,也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眼部发育尚不完善,白内障术后出现打闪等异常情况更要谨慎对待。儿童的视网膜对刺激的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持续不缓解的打闪可能提示更严重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眼底等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应对建议 1.及时就医检查 一旦发现白内障术后眼睛打闪,应尽快到眼科就诊,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如眼底检查、眼部B超等,以明确具体原因。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检查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对于老年患者,重点检查玻璃体、视网膜的情况;对于儿童患者,除了眼部结构检查外,还需要考虑其发育等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要确保检查全面准确。 2.遵循医生建议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给出相应的建议。如果是轻度的玻璃体牵拉等引起的打闪,可能需要定期观察;如果存在视网膜刺激等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如激光治疗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白内障术后出现打闪情况,需要特别谨慎评估治疗方案,因为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可能会影响治疗的选择,要在保障孕妇健康的同时考虑胎儿的情况,遵循医生综合评估后的建议进行处理。

    2025-10-31 14:48:53
  • 眼睛里面痒是怎么回事

    眼睛里面痒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过敏性结膜炎(接触过敏原致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引发)、干眼症(泪液相关问题致眼睛表面润滑不足)、细菌性结膜炎(细菌感染结膜引发炎症)、病毒性结膜炎(病毒感染结膜且具传染性)、眼部异物刺激(异物进入眼睛刺激),若眼睛里面痒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并治疗。 一、过敏性结膜炎 成因:当眼睛接触到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做出异常反应,释放组胺等物质,刺激眼部组织,引发眼睛痒的症状,同时可能伴有眼睛红肿、流泪等表现。例如,有研究显示,在花粉传播季节,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患者眼部接触过敏原后很快出现痒感等不适。 人群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过敏体质人群更易罹患,在生活中接触过敏原机会多的人群,如经常接触花草、宠物的人风险较高。 二、干眼症 成因:泪液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多或泪液成分异常,导致眼睛表面缺乏足够的润滑,引起眼睛痒、干涩、异物感等。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处于空调环境、aging(年龄增长)等因素都可能引发干眼症。比如,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的办公族,由于眨眼次数减少,泪液蒸发加速,容易出现干眼症相关症状,包括眼睛痒。 人群影响:随着年龄增加,泪液分泌功能下降,老年人患干眼症的几率增大;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可能因用眼习惯导致干眼症发生,出现眼睛痒等不适。 三、细菌性结膜炎 成因:细菌感染眼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结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眼睛痒、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等。不注意眼部卫生,用脏手揉眼等行为容易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研究表明,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细菌性结膜炎的发病概率相对较高。 人群影响:所有人群都有可能患病,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更易感染细菌引发结膜炎出现眼睛痒等症状;成年人若不注意眼部卫生,也容易受到细菌侵袭。 四、病毒性结膜炎 成因:病毒感染,如腺病毒等感染结膜,引发炎症,出现眼睛痒、眼红、水样分泌物等症状。病毒性结膜炎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接触患者的眼部分泌物或使用患者用过的物品等途径传播。例如,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容易出现病毒性结膜炎的聚集性发病。 人群影响:各年龄段均可感染发病,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在集体环境中接触病毒的机会较多,相对更易患病,发病后眼睛痒等症状较为明显。 五、眼部异物刺激 成因:灰尘、沙粒、小飞虫等异物进入眼睛,刺激眼部组织,引起眼睛痒、异物感等不适。在风沙大的环境中、户外活动时更容易发生异物进入眼睛的情况。 人群影响:所有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在玩耍时好奇心强,容易让异物进入眼睛,需特别注意;成年人在工作或户外活动中也可能遭遇眼部异物刺激导致眼睛痒。 如果眼睛里面痒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视力下降、剧烈眼痛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31 14:47:55
  • 角膜是眼睛的哪个部位

    角膜是眼睛前端透明薄膜相当于相机镜头分五层有屈光和保护作用儿童角膜薄要防外伤和感染老年人内皮细胞减少透明度降易眼干要防护特殊职业人群要依情况加强角膜防护。 角膜位于眼球前部,是眼睛前端的一层透明薄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呈圆形,略向前凸,横径约11~12毫米,垂直径约10.5~11毫米,厚度约0.5~1毫米,周边稍厚,中央略薄。 角膜的结构组成 角膜从外到内分为五层,分别是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可以迅速修复,且一般不遗留瘢痕;前弹力层受损后不能再生;基质层占角膜厚度的绝大部分,由胶原纤维构成,损伤后由瘢痕组织填充;后弹力层较坚韧,对机械损伤和化学物质有一定抵抗力,损伤后可以再生;内皮细胞层具有Na+-K+ATP酶的泵功能,能将基质层的水分泵到前房,维持角膜的透明性和相对脱水状态,内皮细胞损伤后不可再生,损伤较多时需通过角膜移植手术来改善。 角膜的重要功能 屈光作用:角膜是眼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屈光力约为43D(屈光度),人眼总屈光力约为58D,角膜贡献了绝大部分的屈光力。外界光线经过角膜的折射后,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例如,当平行光线进入眼内时,首先经过角膜的折射,使光线向中心汇聚,从而能够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以实现良好的视觉功能。 保护作用:角膜就像一层坚固的屏障,能够阻挡外界的灰尘、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进入眼内,保护眼内的晶状体、玻璃体等重要结构免受感染和损伤。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微小的灰尘颗粒,在接近眼球时,角膜可以通过眨眼等反射动作以及其表面的防御机制来阻止灰尘进一步进入眼内,维持眼内环境的稳定。 不同人群角膜的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角膜相对较薄,且其角膜的生理功能还在不断发育完善中。在儿童时期,要注意避免眼部外伤,因为儿童角膜薄,外伤更容易导致角膜穿孔等严重问题。同时,儿童的角膜上皮再生能力虽然强,但也应注意眼部卫生,预防感染性角膜疾病,如常见的细菌性角膜炎等,一旦发生眼部不适,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角膜的透明度可能会有所下降,泪液分泌也可能减少,容易出现眼干等问题。老年人应注意保护角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风沙环境中,可适当使用人工泪液来保持角膜的湿润。如果出现视力下降等情况,要及时排查角膜是否存在病变,因为老年人角膜病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如角膜老年环等情况较为常见,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 特殊职业人群:对于长期处于风沙环境中的人群,如建筑工人等,应加强角膜的防护,佩戴合适的防护眼镜,减少风沙对角膜的刺激和损伤。而对于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虽然角膜受到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长时间用眼容易导致眼疲劳,间接可能影响角膜的代谢等功能,应注意合理用眼,定时休息,避免眼部过度疲劳。

    2025-10-31 14:46:4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