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擅长:斜视、弱视、近视、复视、眼肌麻痹、视疲劳、先天性眼球震颤、小儿眼病、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治及眼视光专业,尤其擅长各类疑难斜视、复视、弱视及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红,1998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眼科学博士学位。2008年5月,作为斜弱视与小儿眼科专业人才被引进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工作。2020年4月,作为学科带头人,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被引进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工作。展开
个人擅长
斜视、弱视、近视、复视、眼肌麻痹、视疲劳、先天性眼球震颤、小儿眼病、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治及眼视光专业,尤其擅长各类疑难斜视、复视、弱视及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治疗。展开
  • 近视眼大约700度怎么办

    700度高度近视需先到正规眼科全面检查,再选择合适矫正方式,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等,同时要注意合理用眼时间、改善用眼环境、增加户外活动,还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关注眼部健康状况。 一、明确近视情况 700度属于高度近视,需先到正规眼科进行全面检查,包括验光、眼底检查等,以明确近视的具体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眼部病变。如通过验光准确掌握近视度数、散光情况等,通过眼底检查查看视网膜、黄斑等是否有病变。 二、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 (一)框架眼镜 是较为常见的矫正方式,验配合适的框架眼镜可以清晰视物。选择材质轻、质量好的镜框,能提升佩戴舒适度。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选择框架眼镜时需考虑其特点,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选择不易损坏、便于调整的镜框;成年人可根据自身审美和需求选择合适款式。 (二)角膜接触镜 分为软性角膜接触镜和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等。RGP对控制近视发展可能有一定作用,尤其适合一些近视进展较快的人群,但佩戴需要严格遵循规范,如定期清洗、消毒等,且初戴时可能会有轻度异物感等不适,需要适应过程。对于儿童,佩戴角膜接触镜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眼部反应和佩戴情况,确保安全和卫生。 (三)屈光手术 1.准分子激光手术:对于年龄一般要求在18周岁以上,且近两年近视度数稳定,无其他眼部严重病变等情况。但不同个体情况不同,需要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评估是否适合。 2.ICL晶体植入术:适用于近视度数较高(1200度以内)、角膜较薄不适合做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人群等,同样需要通过详细术前检查来确定是否符合手术条件。 三、注意用眼健康 (一)合理用眼时间 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一般建议每用眼30-40分钟,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等。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如儿童,要控制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每次不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等。 (二)改善用眼环境 保持用眼环境光线适宜,过亮或过暗的光线都会加重眼睛负担。阅读书写时,光线应从左前方照射,避免眩光和反光。 (三)增加户外活动 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研究表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以降低近视发生发展的风险。儿童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建议不少于2小时,成年人也应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长。 四、关注眼部健康状况 高度近视人群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因为高度近视可能会引发一些眼底病变,如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对于有家族眼底病变史等特殊情况的高度近视人群,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眼底检查。

    2025-10-29 13:08:16
  • 青光眼是如何引起的

    青光眼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眼压升高是关键诱因,包括房水流出通道受阻、年龄、性别、眼部外伤、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眼部结构异常相关因素有先天性眼部结构异常(如先天性房角结构发育异常)和眼部疾病继发(如葡萄膜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某些全身疾病也与之相关,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需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措施降低发病风险。 一、眼压升高是关键诱因 青光眼的发生首要与眼压升高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眼内房水的产生与流出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眼压。当各种因素导致房水流出通道受阻,比如小梁网功能异常等,会使房水排出减少,而房水仍持续产生,就会造成眼压升高。长期的高眼压会压迫视神经,进而引发青光眼相关的病理改变。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眼部结构会发生变化,比如老年人的晶状体可能会增厚,影响房水的正常流通,从而增加眼压升高导致青光眼的风险;性别方面,一些研究发现,女性在某些生理阶段,如更年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眼部的房水代谢,相对更容易出现眼压异常;有眼部外伤病史的人群,外伤可能导致眼部结构损伤,影响房水的正常循环,增加青光眼发病几率;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也可能干扰房水的代谢过程,引发眼压升高,进而诱发青光眼。 二、眼部结构异常相关因素 (一)先天性因素 先天性的眼部结构异常是青光眼的诱因之一。例如先天性房角结构发育异常,导致房水排出通道从出生起就存在缺陷,使得房水排出受阻,眼压逐渐升高,引发先天性青光眼。这种情况在婴幼儿中可能会被发现,患儿常表现出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症状,由于婴幼儿眼部组织相对脆弱,若不及时干预,会严重影响视力发育。 (二)眼部疾病继发 一些眼部疾病也可能继发青光眼。比如葡萄膜炎,炎症会影响房水的正常循环,导致房水流出不畅,进而引起眼压升高,发展为青光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血管性疾病,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间接影响房水的代谢,增加青光眼的发病风险。对于有这些眼部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眼压等指标,因为原发疾病可能成为青光眼发生的潜在因素。 三、全身疾病相关影响 某些全身疾病也与青光眼的发生存在关联。例如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影响眼部的神经和血管功能,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等眼部并发症,同时也会干扰房水的代谢,增加青光眼的发病几率;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血液循环系统的问题,可能影响眼部的血液供应,进而影响眼内房水的正常循环,使得眼压调节失衡,增加青光眼的发生风险。对于患有这些全身疾病的人群,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青光眼的发生可能性。

    2025-10-29 13:06:58
  • 左眼正常,右眼看东西模糊是为什么

    右眼视物模糊可能由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眼部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变如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用眼疲劳及全身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影响)等因素引起,发现右眼看东西模糊应及时到眼科就诊检查,儿童家长要关注孩子用眼,成年人要合理用眼并定期检查,有全身疾病者要控制基础疾病以维护眼部健康。 一、屈光不正 近视:是导致单眼视物模糊常见原因,长期近距离用眼等因素可致眼轴变长等改变使右眼近视度数较高。青少年儿童若长期不良用眼习惯易引发,需进行验光等检查明确近视度数,必要时佩戴合适眼镜矫正。成年人也可因用眼负荷增加等出现近视度数变化致视物模糊。 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等原因致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可引起右眼看东西模糊,儿童远视可能随生长发育有变化,成人远视也会因年龄等因素影响视力状态。 散光:角膜或晶状体表面不光滑等致光线不能聚焦在同一焦点,右眼存在散光时会出现视物模糊,可通过验光等明确散光度数并矫正。 二、眼部疾病 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右眼晶状体混浊可导致看东西模糊,随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增加,另外外伤、辐射等也可引起白内障,早期可能表现为单眼视物模糊等。 青光眼:病理性眼压升高可损害视神经等,原发性青光眼可能出现右眼视物模糊,同时可伴有眼胀、头痛等症状,青光眼对视力损害具隐匿性,需监测眼压等早期发现。 眼底病变 视网膜脱离:多种原因可致视网膜部分或全部脱离,如高度近视、眼外伤等,右眼视网膜脱离时会出现视野缺损、视物模糊等,脱离范围不同症状轻重不同。 黄斑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右眼黄斑区病变可引起视物模糊、中心暗点等,湿性黄斑变性进展较快,干性相对缓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长期糖尿病患者若右眼视网膜有病变,也会影响视力致视物模糊。 三、其他因素 用眼疲劳: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等致右眼用眼过度疲劳,可出现暂时性视物模糊,充分休息后多可缓解,但长期用眼疲劳易引发上述多种眼部问题。 全身疾病影响:某些全身疾病可通过影响眼部血液供应等致右眼视物模糊,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可影响眼部血管致视网膜等供血异常;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时,也可能累及眼部出现右眼视物模糊等表现。 当发现左眼正常,右眼看东西模糊时,应及时到眼科就诊,进行详细眼部检查如视力检查、眼压测量、眼底检查等明确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治疗或干预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关注孩子用眼情况,避免不良用眼习惯;成年人要注意合理用眼,定期进行眼部健康检查;有全身疾病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维护眼部健康。

    2025-10-29 13:06:04
  • 白内障

    白内障是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颜色改变致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病变,为全球首位致盲眼病,主要表现视力逐渐下降,病因有年龄相关、外伤、辐射、代谢异常、药物因素,症状包括视力下降、对比敏感度下降、单眼复视或多视、眩光,诊断靠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治疗主要是手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特殊人群中老年人术后需注意休息、遵医嘱用药复查,儿童需尽早干预防弱视并进行视力训练,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血糖术前术后监测,长期接触辐射人群需加强眼部防护定期检查。 一、定义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病变,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主要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 二、病因 1.年龄相关: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代谢改变,逐渐发生混浊,是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2.外伤:眼部受到撞击等外伤可导致晶状体混浊。3.辐射:长期接触紫外线等辐射可能增加白内障发生风险。4.代谢异常: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易引发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白内障。5.药物因素: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可能诱发白内障。 三、症状 1.视力下降:为最主要症状,且呈进行性加重。2.对比敏感度下降:对物体明暗对比的感知能力减弱。3.单眼复视或多视:看东西时出现重影或多个影像。4.眩光:对光线的敏感度增加,出现眩光现象。 四、诊断方法 1.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测视力下降程度。2.裂隙灯检查:可直接观察晶状体混浊情况,是诊断白内障的重要方法。3.眼底检查:排除眼底病变对视力的影响,同时辅助判断白内障病情。 五、治疗 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常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通过手术摘除混浊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恢复视力。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术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按医嘱规律用药,定期复查眼压、视力等指标,关注眼部恢复情况。因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恢复相对较慢,需耐心护理。2.儿童:儿童白内障应尽早干预,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弱视。需密切关注儿童眼部发育及视力情况,术后需进行视力训练等综合康复措施,因其正处于视觉发育关键期,及时干预对预后至关重要。3.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术前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范围,术后密切监测血糖,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及晶状体恢复,需积极管理基础疾病以保障手术效果及眼部健康。4.长期接触辐射人群:如从事电焊等工作者,需加强眼部防护,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早期发现晶状体异常并及时处理,避免因长期辐射加重白内障进展。

    2025-10-29 13:03:36
  • 眼睛视力怎么算

    视力检查常用视力表分国际标准和对数视力表,影响视力计算结果的因素有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儿童视力发育需家长观察并定期检查,老年人要关注视力变化、定期眼部检查及注意用眼卫生等。 视力的检查通常使用视力表来进行,常见的有国际标准视力表和对数视力表等。 国际标准视力表:被检查者距离视力表5米远,视力表上1.0(5.0)行的视标是根据正常视力标准设定的。如果被检查者能看清视力表上某一行的视标,那么该行对应的视力值就是其视力。例如,能看清0.8行的视标,视力就是0.8。 对数视力表:检查距离同样是5米,对数视力表的记录方法不同,其5.0对应的是国际标准视力表的1.0,4.0对应0.1等。 影响视力计算结果的因素 年龄: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视力范围有所不同。儿童的视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育完善,婴幼儿时期视力较差,3岁儿童正常视力约为0.5-0.6,6岁儿童正常视力可达到1.0(5.0)左右。老年人由于晶状体弹性降低、眼底等结构发生退变等原因,视力也会逐渐下降。 生活方式: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设备,会导致眼睛疲劳,影响视力。例如,每天连续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比合理用眼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视力下降。长期在光线过暗或过亮环境下用眼,也会对视力产生不良影响。光线过暗时看书、写字等,眼睛需要更努力地调节,容易疲劳;光线过亮可能会产生眩光,刺激眼睛,影响视力。 病史:一些眼部疾病会直接影响视力计算结果。如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会使视力下降;患有白内障的患者,晶状体混浊,会导致视力逐渐模糊;青光眼患者由于眼压升高,损伤视神经,也会造成视力减退等。 特殊人群视力情况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视力处于发育阶段,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用眼情况,如是否喜欢凑近看东西、看电视时是否离得很近等。定期带儿童进行视力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视力问题并进行干预。如果发现儿童视力异常,应尽早到眼科就诊,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因为儿童时期是视力矫正的关键时期,及时干预可以避免视力进一步下降。 老年人:老年人要关注自己视力的变化,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晶状体、眼底等检查。如果出现视力突然下降、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这些可能是一些严重眼部疾病的信号,如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等,需要尽快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以尽可能保留视力。同时,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眼部受伤等情况发生,因为老年人眼部组织相对脆弱,受伤后恢复较困难。

    2025-10-29 13:02:4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