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擅长:斜视、弱视、近视、复视、眼肌麻痹、视疲劳、先天性眼球震颤、小儿眼病、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治及眼视光专业,尤其擅长各类疑难斜视、复视、弱视及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红,1998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眼科学博士学位。2008年5月,作为斜弱视与小儿眼科专业人才被引进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工作。2020年4月,作为学科带头人,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被引进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工作。展开
个人擅长
斜视、弱视、近视、复视、眼肌麻痹、视疲劳、先天性眼球震颤、小儿眼病、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治及眼视光专业,尤其擅长各类疑难斜视、复视、弱视及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治疗。展开
  • 多少年龄和度数适合做近视眼手术

    近视眼手术适宜年龄一般为十八周岁以上个别眼部发育成熟较早人群可遵医嘱提前评估,近视度数稳定在一百至一千二百度、散光度数在六百度以内较为适合,十八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一般不建议行手术,高度近视且度数每年增长超五十度者需谨慎,眼部有病变者不适合,长期戴隐形眼镜者需停戴相应时间后再做术前检查,是否适合需综合多方面因素经专业医生术前检查评估确定。 一、年龄要求 近视眼手术适宜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因为18岁之前,眼球仍处于发育阶段,眼轴可能会继续变长,近视度数也可能不稳定,此时进行手术可能会出现术后近视回退等情况。而18周岁后,眼部发育基本趋于稳定,近视度数通常也相对稳定,手术效果相对更持久且安全系数较高。不过,也存在个体差异,部分眼部发育成熟较早的人群可适当提前评估,但需严格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 二、度数要求 (一)近视度数范围 近视度数一般稳定在100~1200度较为适合。低于100度的近视通常对视力影响较小,若因外观等因素考虑手术,需综合评估;而超过1200度的高度近视,手术风险相对增加,如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可能升高,且手术矫正效果可能受限。 (二)散光度数范围 散光度数一般需在600度以内较为适宜。超过600度的散光,手术矫正的难度和风险相对增大,术后效果可能不如低度数散光者理想。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未成年人 由于未成年人眼部仍在发育,近视度数可能不稳定,此时进行近视眼手术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可能影响眼部正常发育,所以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一般不建议行近视眼手术。 (二)高度近视且度数不稳定者 对于近视度数每年增长超过50度的高度近视人群,即使年龄符合要求,也需谨慎考虑手术。因为度数不稳定时,术后近视回退的风险较高,可能导致手术效果不佳。 (三)眼部有病变者 若存在眼部炎症(如结膜炎、角膜炎等)、青光眼、严重干眼症、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一般不适合进行近视眼手术。因为手术可能会加重眼部病变或引发其他并发症,需先治疗相关眼部疾病,待病情稳定后再评估是否能手术。 (四)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戴隐形眼镜的人群,需停戴隐形眼镜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术前检查,一般软性隐形眼镜需停戴1~2周,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需停戴3~4周,OK镜需停戴3个月以上,以避免隐形眼镜对角膜形态的影响干扰术前检查结果,从而影响手术方案的制定。 总之,是否适合做近视眼手术需综合年龄、度数、眼部健康状况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通过严格的术前检查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后才能确定。

    2025-10-29 13:01:29
  • 弱视是怎么原因

    弱视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屈光不正(远视性、近视性、散光)、斜视(发生机制及年龄因素)、视觉剥夺(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先天性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和遗传因素(家族史),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视觉发育从而引发弱视。 一、屈光不正 1.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眼球通常较小,多为远视状态。若远视度数过高,视网膜上难以形成清晰图像,会影响视觉发育,进而引发弱视。例如,有研究发现,高度远视的儿童发生弱视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屈光状态的儿童。 2.近视性屈光不正:虽然儿童期近视相对远视较少,但高度近视也可能导致弱视。当近视度数过高时,视网膜成像不清,同样会干扰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 3.散光:不规则散光会使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统一焦点,影响图像的清晰感知,长期如此可引发弱视。规则散光如果度数较高,也可能对视觉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二、斜视 1.发生机制:当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时,一只眼注视目标,另一只眼发生偏斜。偏斜眼看到的物体不能与注视眼看到的物体在大脑中融合,导致偏斜眼的视觉信息被大脑抑制,从而引发弱视。比如,共同性内斜视或外斜视的患儿,若未及时矫正,很容易出现弱视。 2.年龄因素:斜视发生的年龄越小,发生弱视的可能性越大。婴儿期或幼儿期的斜视对视觉发育的影响更为显著,因为此时视觉系统尚处于发育关键期。 三、视觉剥夺 1.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浑浊会阻挡光线进入眼内,使视网膜无法获得正常的视觉刺激。胎儿期或婴儿期的先天性白内障,如果没有及时手术治疗,会严重影响视觉发育,导致弱视。例如,出生后不久发现的先天性白内障,若在3个月内未手术,几乎都会发生弱视。 2.上睑下垂:严重的上睑下垂可遮盖瞳孔,使光线不能正常到达视网膜,造成视觉剥夺。儿童时期的上睑下垂若不及时纠正,会阻碍视觉发育,引发弱视。 四、先天性因素 1.早产:早产儿的视觉系统发育可能不成熟,视网膜血管容易发生异常,如视网膜病变等,从而影响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增加弱视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早产儿发生弱视的概率高于足月儿。 2.低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儿往往在身体各方面发育上相对滞后,包括视觉系统。其视觉神经发育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弱视的可能性增加。 五、遗传因素 1.家族史:如果家族中有弱视患者,那么后代发生弱视的遗传易感性会增加。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眼球的结构、视觉系统的神经传导等多个方面,使个体更容易出现弱视相关的视觉发育问题。例如,父母一方或双方有弱视病史,子女发生弱视的概率比无家族史的儿童高。

    2025-10-29 13:00:23
  • 角膜溃疡如何治疗

    角膜溃疡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有局部清洁创面和散瞳;药物治疗分抗生素、抗病毒类药物及慎用糖皮质激素;手术可采用角膜移植术,术后需遵医嘱护理。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治疗环节需注意相应差异及事项。 一、一般治疗 (一)局部治疗 1.清洁创面:使用生理盐水等清洁液清除角膜溃疡表面的分泌物等,保持眼部清洁,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均适用,保持清洁有助于创面恢复。 2.散瞳:对于有虹膜睫状体炎表现的患者,使用散瞳剂,如阿托品等,可减轻疼痛、预防虹膜后粘连,儿童使用时需特别注意剂量和不良反应,避免过量导致中毒等情况,成人也需关注药物可能引起的口干等不适。 (二)全身治疗 1.病因治疗:根据角膜溃疡的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如细菌感染引起的给予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给予抗病毒药物等。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代谢等有差异,例如儿童肝脏、肾脏功能发育不完善,选择药物时需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成人则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二、药物治疗 (一)抗生素类药物 1.适用情况:如果角膜溃疡是由细菌感染导致,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如妥布霉素等,通过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来控制感染,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要考虑药物剂型等,儿童可能使用眼药水等剂型,成人可能有口服等不同途径。 (二)抗病毒类药物 1.适用情况:当角膜溃疡由病毒感染引起时,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等,可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DNA合成,达到抗病毒效果,儿童使用时需谨慎评估药物风险收益比,成人也要注意药物可能的眼部刺激等不良反应。 (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1.慎用情况:一般不主张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但若病情严重,如存在角膜基质炎等情况,在使用有效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的同时可谨慎使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儿童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防止影响生长发育等,成人也需注意可能出现的眼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三、手术治疗 (一)角膜移植术 1.适用情况: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病情严重的角膜溃疡患者,如角膜溃疡导致角膜瘢痕严重影响视力等情况,可考虑角膜移植术。不同年龄患者进行角膜移植术时,儿童要考虑术后角膜生长发育等问题,成人则要考虑手术的耐受等情况,术前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眼部情况、全身情况等。 2.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关注角膜植片情况,不同年龄患者在术后护理上有不同要求,儿童需要家长更好地协助护理,避免揉眼等行为,成人要注意自身用眼卫生等。

    2025-10-29 12:59:00
  • 眼圈周围发红属于正常现象吗

    眼周发红有正常现象即短期用眼疲劳或情绪波动致可缓解,异常现象包括眼部疾病(结膜炎、睑缘炎)、皮肤过敏、外伤、系统性疾病关联引发,儿童需留意接触史防过敏或感染、老年人要排查全身疾病。 一、正常现象范畴及相关情况 1.短期用眼疲劳引发:长时间持续用眼(如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工作、追剧等),眼周血液循环会因眼部肌肉紧张而暂时加快,可能出现眼圈周围轻度发红,通常经适当休息(如闭目养神、做眼保健操等)后可逐渐缓解,此类情况属于正常生理反应,是眼部对过度用眼的短期应激表现。 2.情绪因素影响:当人经历剧烈情绪波动,如大哭、愤怒等,体内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变化可导致眼周血管充血,出现眼圈发红,待情绪平复后,充血状况多能恢复正常,这是情绪对心血管系统及局部血管的短暂影响,属正常机体应激范畴。 二、异常现象及相关疾病或因素 1.眼部疾病所致 结膜炎:由细菌、病毒感染或过敏等因素引发,炎症刺激使眼周血管扩张,表现为眼圈周围明显发红,常伴眼部分泌物增多、瘙痒、异物感等症状,不同病因导致的结膜炎具体表现略有差异,如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多呈脓性,病毒性结膜炎可能有流泪、畏光等表现。 睑缘炎:睑缘部位发生炎症,可出现眼周发红,同时伴有睑缘充血、鳞屑、糜烂等症状,多与局部葡萄球菌感染、睑板腺功能障碍等有关。 2.皮肤过敏反应:接触化妆品、花粉、动物毛发等过敏原,眼周皮肤发生变态反应,出现发红、瘙痒、皮疹等,过敏体质人群更易发生,皮肤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炎性介质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发红。 3.外伤因素:眼周受到撞击、擦伤等外伤时,局部组织受损,血管破裂或充血,出现眼圈发红,通常有明确的外伤病史,可伴随疼痛、肿胀等表现。 4.系统性疾病关联: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明显时,眼周血管压力变化可能导致充血发红,需结合血压监测情况综合判断;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并发眼部病变,也可能出现眼周异常发红等表现,这是全身疾病影响局部血管及组织代谢的结果。 三、特殊人群需关注的情况 儿童:儿童皮肤娇嫩,眼周发红需警惕过敏或感染,如接触新换用的洗护用品、玩具等可能引发过敏,或因手部卫生不佳揉眼导致眼部感染出现眼周发红,家长需留意儿童接触史,避免儿童接触可疑过敏原,若持续发红需及时就医排查。 老年人:老年人眼周发红要排查全身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因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疾病影响更易通过眼周表现体现,需综合考虑老年人基础病史,必要时进行全面身体检查以明确原因。

    2025-10-29 12:56:36
  • 如何修复受损的眼睛

    外伤导致眼睛受损的修复包括轻度角膜擦伤需避免揉眼并遵医嘱用抗生素眼药水,重度擦伤需就医戴绷带镜,眼球钝挫伤后要立即停活动、避免挤压眼球并尽快进行全面检查依损伤治疗,前房积血需卧床休息用止血药物;眼部疾病引起眼睛受损的修复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先天性白内障尽早手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需行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割术复位,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针对原发病因治疗如糖尿病引发的要控血糖并玻切;不同人群眼睛受损修复注意事项为儿童要及时至专业儿科眼科就诊遵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关注恢复发育,老年人要把控基础病平稳术前全面评估术后强化眼部护理防感染;用眼习惯与预防需保持良好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和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注重眼部卫生,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早期发现处理问题预防眼睛受损及促进潜在受损早期修复。 一、外伤导致眼睛受损的修复 1.角膜擦伤:轻度角膜擦伤时需避免揉眼,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角膜多可在数天内自行修复;若为重度擦伤,需及时就医,可能需佩戴绷带镜以促进角膜修复。 2.眼球钝挫伤:受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挤压眼球,尽快至眼科进行全面检查(如眼部B超、眼压检测等),依据眼部结构损伤情况采取对应治疗,若存在前房积血需卧床休息并使用止血药物等。 二、眼部疾病引起眼睛受损的修复 1.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主要通过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修复,手术时机依据患者视力及眼部状况确定;先天性白内障需尽早评估,于适宜年龄开展手术,以防影响视觉发育。 2.视网膜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多需行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割术复位视网膜;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针对原发病因治疗,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发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控制血糖并实施玻璃体切割术等。 三、不同人群眼睛受损修复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眼睛受损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至专业儿科眼科就诊,修复过程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发育的药物,术后需密切关注儿童眼部恢复及视力发育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眼睛受损后,需把控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平稳状态,因眼部手术耐受性相对较低,术前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术后需强化眼部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四、用眼习惯与预防 保持良好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注重眼部卫生以降低眼部外伤风险,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眼部问题,有助于预防眼睛受损及促进潜在受损的早期修复。

    2025-10-29 12:55:2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