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眩晕,面瘫,梅尼埃病,耳石症,突聋、耳聋,耳鸣,中耳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新生儿听力筛查。擅长耳显微外科及耳神经外科学,尤其是人工耳蜗植入、中耳疾病的外科治疗与听力重建术、面神经疾患及眩晕的显微外科、耳神经及侧颅底外科等方面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喉癌早期有哪些症状呢
喉癌早期症状通常不太明显,典型症状包括声音嘶哑、异物感、咳嗽等。 一、声音嘶哑:这是喉癌最为典型的症状。 1.对于声门上型、声门型喉癌,表现得尤为显著,当肿瘤侵犯勺状软骨、声门旁或喉返神经时,会引发声音嘶哑。 2.声门型喉癌发病于声带部位,一开始发病就可能出现声音嘶哑症状,有些患者会将其误认为喉炎而首诊。 二、异物感:当肿瘤对周围组织进行侵犯、浸润,压迫邻近器官或神经时,患者会自觉有局部异物感。早期异物感应注意与慢性咽炎进行区分,随着肿瘤组织增大,这种症状会逐渐加重。 三、咳嗽:主要见于声门下型喉癌,肿瘤位于声带平面以下部位,当肿瘤侵犯到支气管粘膜时,会出现刺激性咳嗽,部分患者还伴有咳嗽痰中带血,少数可出现活动性出血。 总之,喉癌早期可能症状不明显,但当出现上述典型症状时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2025-04-23 17:09:48 -
请问过敏性咽炎的症状以及治疗
过敏性咽炎主要症状为干咳,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 一、症状 1.发病早期会出现连续性干咳,尤其在清晨和夜晚更为厉害,部分患者吞咽时会有异物感。 2.发病中后期会有喉咙瘙痒、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窒息,威胁生命健康。 二、治疗 1.药物治疗 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使用抗过敏药物,如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扑尔敏等。 2.手术治疗 适用于过敏性咽炎引发的并发症,若病情严重导致呼吸道堵塞,可采取气管切开手术进行治疗。 3.中医治疗 一般作为辅助治疗方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可选择止咳消炎药,如服用川贝枇杷膏等。 总之,对于过敏性咽炎,要关注其具体症状,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保障患者健康。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025-04-23 17:09:31 -
咽口水一侧喉咙痛怎么回事
单侧喉咙痛吞咽口水时加重可能与感染性疾病、外伤、喉部肿瘤及其他疾病有关。 单侧喉咙痛吞咽口水时加重,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感染性疾病:如扁桃体炎、咽炎等,可导致单侧喉咙黏膜充血、肿胀,从而引起疼痛。此外,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外伤:如鱼刺、枣核等异物刺伤,或进食时用力过猛导致喉部损伤,也可引起单侧喉咙痛。 喉部肿瘤:如喉癌,也可导致单侧喉咙痛,且疼痛多呈进行性加重,同时可能伴有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 其他:如反流性食管炎、茎突过长等,也可引起单侧喉咙痛。 如果出现单侧喉咙痛吞咽口水时加重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休息,多喝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如果出现喉咙痛,应尤其重视,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25-04-23 17:09:19 -
咽喉炎症状都是些什么
咽喉炎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症状有差异,怀疑患病应去医院由专业医生诊断治疗。 一、急性咽炎 1.起病急,先有咽部干燥、灼热、粗糙感,后有明显咽痛,吞咽时更重,咽侧索受累疼痛可放射至耳部。 2.全身症状一般较轻,程度因年龄、免疫力、病毒和细菌毒力不同而异,可有发热、食欲减退、四肢酸痛等。 3.检查可见口咽部黏膜急性弥漫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隆起、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悬雍垂及软腭水肿,下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二、慢性咽炎 1.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常有咽部异物感、痒感、灼热感、燥感或微痛感,有黏稠分泌物附着咽后壁致晨起频繁刺激性咳嗽伴恶心,无痰或仅有颗粒状藕粉样分泌物咳出,萎缩性咽炎患者有时可咳出带臭味的痂皮。 咽喉炎包含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各自症状多样,为避免不良后果,如有怀疑应及时就医诊断。
2025-04-23 17:09:07 -
急性咽喉炎好几天了挂水了也没用
急性咽喉炎挂水5天未好可能是病情严重或用药剂量不正确导致,病情未好转需继续治疗并可能调整药物,日常生活要注意环境。 一、病情严重 急性咽喉炎主要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可能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发病急,会有发热、咽喉灼热疼痛等症状。挂水5天没好可能是病情较为严重,比如患者免疫力低下,这就会使治疗时间延长,可能需1星期左右才痊愈,此时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后续治疗。 二、用药剂量不正确 挂水5天没好还可能是用药剂量不合理。即使药物选择正确,但如果剂量较少,未根据病情轻重和个人年龄等来决定,就可能导致药物效果不佳,这时应听从医生指导来调整用药剂量。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居住环境通风换气,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或粉尘环境,不然会不利于急性咽喉炎的恢复。总之,对于急性咽喉炎治疗后未好转的情况要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应对。
2025-04-23 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