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灿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微创旋切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的微创旋切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陕西省抗癌协会外科专业委员会,陕西省保健学会会员,《现代肿瘤医学》青年编委,《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特约外审专家。  从事乳腺疾病临床及基础研究10余年,擅长乳腺癌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等乳腺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以及乳腺良性肿瘤的微创旋切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的微创旋切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横向研究课题三项,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第三参与人),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中外文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副主编《乳房保卫战》(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参编《乳腺肿瘤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等论著。展开
个人擅长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微创旋切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的微创旋切治疗。展开
  • 乳房有结节如何按摩

    乳房结节按摩需在专业医疗人员指导下进行,先明确结节性质,良性结节可作辅助手段。正确按摩方法包括准备工作后用环形、放射状、轻拍等手法,注意不适宜情况及特殊人群(恶性结节、乳房急性炎症等患者,孕期、哺乳期、老年女性等),按摩不能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谨慎操作并密切关注乳房状况定期检查。 一、乳房结节按摩的基本原则 乳房结节按摩需在专业医疗人员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随意按摩。首先要明确乳房结节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等。对于良性结节,按摩可作为辅助手段,但不能替代正规医疗检查和治疗。 二、正确的按摩方法步骤 1.准备工作:洗净双手,可涂抹少量无刺激的润滑剂以减少摩擦。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乳房组织特性不同,年轻人乳房组织相对柔软,老年人乳房组织可能更松弛,但按摩基本原理相似,不过操作力度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乳房健康,按摩时结合放松身心有助于整体健康,但不能因按摩忽视生活方式的调整。 病史:有乳腺手术史、乳腺炎症等病史的人群,按摩需格外谨慎,应先咨询医生,避免因按摩导致不良后果。 2.按摩手法 环形按摩:以乳头为中心,用指腹从乳房外侧开始,做环形按摩,逐渐向乳头方向移动,力度要适中,以乳房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每次可按摩5-10分钟。 放射状按摩: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呈放射状轻轻按摩,注意不要过于用力挤压乳头部位。 轻拍按摩:用手掌轻轻拍打乳房,从乳房外侧向内侧轻拍,频率不宜过快,保持均匀。 三、按摩的注意事项 1.不适宜的情况 恶性乳房结节患者绝对不能自行按摩,以免刺激结节导致病情恶化。 乳房有急性炎症、皮肤破损等情况时不能按摩,此时按摩可能加重炎症或引起感染扩散。 2.特殊人群提示 孕期和哺乳期女性:孕期按摩需谨慎,哺乳期女性若有乳房结节,按摩不当可能影响乳汁分泌或导致乳腺炎等问题,应在医生评估后进行。孕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乳房情况复杂,盲目按摩可能存在风险;哺乳期女性要保证乳汁正常排出,按摩时要避免影响乳汁分泌通道。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乳房组织更脆弱,按摩时更要轻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因为老年女性乳腺组织功能退化,对刺激的耐受能力降低。 总之,乳房有结节时按摩不能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必须在明确结节性质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谨慎进行可能的辅助按摩操作,同时要密切关注乳房状况,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2025-10-14 14:37:10
  • 如何减掉副乳和拜拜肉

    运动锻炼包含针对副乳的俯卧撑变式、哑铃飞鸟及针对拜拜肉的手臂拉伸、举哑铃训练,饮食需均衡且控制总热量摄入,多吃蔬果等,生活习惯要保持正确坐姿站姿并适时活动,孕期女性产后再开展适当运动,老年人选温和运动并调整强度。 一、运动锻炼 (一)针对副乳的运动 1.俯卧撑变式:双手撑于高于肩部的平面(如健身球),进行俯卧撑动作,每周开展3-5次,每次3组左右,每组10-15次。此运动可锻炼胸部及腋下肌肉,助力紧实相关部位,运动时需保证动作规范,以防受伤。 2.哑铃飞鸟:手持哑铃,躺于瑜伽垫上,手臂向上伸直后向两侧打开,模拟飞鸟展翅。建议每周进行2-3次,每次2组,每组8-12次,通过该运动能锻炼胸部外侧肌肉,减少副乳脂肪堆积,需依据自身力量选取合适重量的哑铃。 (二)针对拜拜肉的运动 1.手臂拉伸运动:站立或坐姿时,将一侧手臂弯曲,用另一侧手臂向弯曲手臂方向牵拉,每日可进行3-5组,每组保持15-30秒,有助于放松手臂肌肉,改善拜拜肉状况。 2.举哑铃训练:手持哑铃开展缓慢的手臂上举、侧平举等动作,可增强手臂肌肉力量,减少拜拜肉,每周进行3次左右,每次2组,每组10-15次,需根据自身力量调整哑铃重量。 二、饮食调控 保持均衡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油、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取,如油炸食品、甜品、动物内脏等。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摄入,保证蛋白质的合理供应,像鸡胸肉、鱼虾、豆类等均为优质蛋白质来源。例如,每日保证500克左右的蔬菜摄入,150-200克的优质蛋白质食物,以维持身体代谢平衡,配合运动达成减脂目的。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可依自身基础代谢率适度调整饮食量,如年轻男性基础代谢率相对较高,需保证营养均衡;中老年女性基础代谢率下降,要控制热量摄入,避免肥胖加重副乳和拜拜肉问题。 三、生活习惯调整 保持正确坐姿与站姿,避免长时间含胸驼背,因长时间含胸驼背会使胸部和手臂肌肉松弛,加重副乳和拜拜肉状况。建议每隔1-2小时起身活动,进行简单伸展运动。同时,避免长时间以同一姿势使用电子设备,减少对肩部和手臂肌肉的不良影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期女性:处于特殊生理阶段,不建议进行高强度减副乳和拜拜肉运动,可在产后身体恢复后逐步开展适当运动。 老年人:运动时应选取温和方式,如慢走、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致伤,运动前需进行适当热身,依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与时间。

    2025-10-14 14:36:25
  • 双侧副乳腺的医学含义是什么

    双侧副乳腺是胚胎发育中乳腺始基未完全退化形成的异位组织好发于腋窝等部位组织结构同正常乳房,形态有带或无乳头乳晕大小形态各异,多数无症状部分因激素变化有胀痛等,虽恶变几率低但有家族史等需关注异常变化,青春期、妊娠期、中老年人群各有不同影响需相应留意及检查。 一、双侧副乳腺的解剖及发生机制 双侧副乳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乳腺始基未完全退化所形成的异位乳腺组织。正常人体在胚胎时期会形成6-8对乳腺始基,通常在出生前除胸前一对乳腺始基发育成正常乳房外,其余始基均退化,若退化不全则会形成双侧副乳腺,好发部位常见于腋窝,也可见于胸部、腹部等区域,其组织结构与正常乳房相似,包含腺体组织、乳头、乳晕等结构成分。 二、临床特征表现 1.形态表现:双侧副乳腺可表现为与正常乳房类似的情况,部分有乳头、乳晕结构,外观上可见局部隆起的组织;也可能仅为无乳头乳晕的腺体样组织。其大小、形态因人而异,可从较小的局部隆起至类似正常乳房大小的组织。 2.症状表现:多数双侧副乳腺无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检或因其他情况被发现。但部分人群在月经周期、妊娠期、哺乳期时,因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双侧副乳腺可能出现胀痛、触痛等症状,这是由于副乳腺组织受激素影响发生增生等反应所致。 三、健康风险及关注要点 1.恶变风险:虽然双侧副乳腺恶变几率相对较低,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其恶变机制与正常乳腺类似,受遗传、激素、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对于有家族乳腺疾病史(如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双侧副乳腺的恶变风险相对更高,需密切关注副乳腺的形态、大小变化,如出现短期内迅速增大、质地变硬、与周围组织粘连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2.对特殊人群的影响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身体处于发育阶段,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导致双侧副乳腺出现更明显的反应,如胀痛等,此时需注意观察副乳腺的变化情况,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等可能影响激素水平稳定的因素。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体内激素大幅变化,双侧副乳腺受激素影响可能出现更为显著的胀痛等症状,需注意穿着宽松衣物,减少对副乳腺的压迫,同时密切关注副乳腺有无异常改变,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可在医生评估下进行适当处理。 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激素水平逐渐稳定,但双侧副乳腺仍可能因其他因素发生变化,如合并乳腺相关疾病等,需定期进行乳腺相关检查,包括对双侧副乳腺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2025-10-14 14:35:57
  • 女性乳头溢液的原因及表现是什么

    乳头溢液原因包括生理性的妊娠中晚期及哺乳期因激素变化、长期服某些药致激素水平改变,病理性的乳腺导管扩张症、囊性增生病、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等,表现为清亮液体可能因生理或囊性增生病,血性液体常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脓性液体见导管扩张症伴炎症,黄绿色或棕色液体见囊性增生病,双侧溢液常见于生理性及囊性增生病,单侧溢液多见于病理性的相关疾病。 一、原因 (一)生理性原因 1.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妊娠中晚期及哺乳期,体内激素变化刺激乳腺分泌乳汁,可出现乳头溢液,多为双侧多孔的清亮或乳白色液体,这是正常的生理哺乳准备过程。2.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抗精神病药等,可能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导致乳头溢液,通常为双侧多导管的少量溢液,停药后多可逐渐恢复。 (二)病理性原因 1.乳腺导管扩张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乳腺导管排泄障碍、感染等因素,可出现乳晕周围肿块,伴有乳头溢液,溢液颜色可呈棕色、血性或脓性等,溢液多为单侧单孔。2.乳腺囊性增生病:与内分泌失调有关,表现为双侧乳腺胀痛,可触及结节,常出现双侧多孔溢液,液体颜色多样,可为黄绿色、棕色或血性等。3.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好发于40~50岁女性,多为单侧乳腺导管内的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单侧单孔血性溢液,有时可在乳晕区触及小的质软肿块。4.乳腺癌:乳腺癌患者中约5%~10%会出现乳头溢液,多为单侧单孔血性或浆液性溢液,同时可伴有乳腺肿块、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乳头凹陷等表现。 二、表现 (一)溢液性质 1.清亮液体:生理性原因中的妊娠哺乳期或药物因素导致的乳头溢液可能为清亮液体,若为病理性原因如乳腺囊性增生病也可能出现清亮液体,但相对少见。2.血性液体: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等疾病常表现为血性乳头溢液,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血性溢液多为间断性出现,乳腺癌的血性溢液可能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3.脓性液体: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可能出现脓性乳头溢液,常伴有乳晕周围肿块及局部红肿、疼痛等炎症表现。4.黄绿色或棕色液体: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的乳头溢液可能呈现黄绿色或棕色。 (二)溢液单侧与双侧情况 1.双侧溢液:生理性原因(妊娠哺乳期、药物因素)及乳腺囊性增生病多表现为双侧乳头溢液,双侧溢液通常为多孔溢液。2.单侧溢液: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等多表现为单侧乳头溢液,且多为单孔溢液。

    2025-10-14 14:34:49
  • 治疗乳腺炎的最佳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是什么

    治疗乳腺炎可通过频繁哺乳或用吸乳器排空乳汁、用40℃左右温毛巾热敷乳房进行非药物干预,若伴细菌感染遵医嘱用抗生素,哺乳期女性需注意乳头护理、监测病情,非哺乳期女性发现乳房异常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遵医嘱个体化治疗,所有人群均应保持良好生活作息增强抵抗力以助康复及预防复发。 一、治疗乳腺炎的最佳方法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排空乳汁:对于哺乳期乳腺炎,乳汁淤积是常见诱因,应频繁哺乳或使用吸乳器彻底排空乳汁,以减轻乳腺管堵塞,缓解炎症。例如,每2-3小时哺乳一次或使用吸乳器确保乳汁排出顺畅,这有助于消除乳腺内的淤积物,促进炎症消退。 2.局部热敷:采用40℃左右的温毛巾热敷乳房,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通过温热刺激促进乳房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 (二)药物治疗(需遵医嘱) 若乳腺炎伴有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由医生依据感染情况判定,不可自行随意用药。 二、注意事项 (一)哺乳期女性相关注意事项 1.乳头护理:保持乳头清洁卫生,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哺乳后可涂抹羊毛脂膏等保护乳头,防止乳头损伤,因为乳头破损易引发细菌侵入导致乳腺炎。同时,要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势,确保婴儿含接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避免局部过度受压。 2.病情监测:密切观察乳房症状,如红肿、疼痛是否加重,有无发热等全身表现,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防止乳腺炎进展为化脓性乳腺炎等严重情况。 (二)非哺乳期女性相关注意事项 1.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较为复杂,如浆细胞性乳腺炎等,一旦发现乳房出现异常肿块、疼痛、乳头溢液等情况,应尽快就诊,通过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明确病因,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2.遵循个体化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需根据具体病因制定治疗方案,可能涉及抗炎、调整免疫等治疗措施,患者要严格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三)特殊人群综合注意要点 对于哺乳期女性,要重视乳汁排空和乳头护理,以降低乳腺炎复发风险,保障自身哺乳功能及婴儿喂养;非哺乳期女性则需高度关注乳房异常表现,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因不同病因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及预后存在差异,早期规范诊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同时,所有人群在治疗过程中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乳腺炎的康复及预防复发。

    2025-10-14 14:34:2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