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擅长:乳腺癌的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性,整体结合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2006年于复旦大学毕业后,在北京肿瘤医院工作,一直从事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对乳腺癌的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综合性,整体结合治疗,尤其对于难治性,三阴性,转移性乳腺癌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017年于M.D. anderson肿瘤中心作为访问学者进行了1年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于如何优化乳腺癌的靶向,免疫治疗,并取得了国际最新的研究成果。归国后持续进行传统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如何更好的结合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目前有14篇论著在核心期刊发表,参与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1一项,北京市自然基金1项,参加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担任“癌症进展”杂志审稿专家。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乳腺癌整合防治青委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乳腺肿瘤青年学组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协会精准靶向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展开
个人擅长
乳腺癌的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性,整体结合治疗。展开
  • 乳腺癌病好发于什么年龄段呀

    乳腺癌好发于40至60岁的中年女性。 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存在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年龄段为45至55岁,55岁以后发病率逐步降低。第二个发病高峰年龄段为60至69岁,但上升幅度较小。不过近年来,35岁以后乳腺癌的发病率也有所升高。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情况下和雌激素异常、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因素等有关。 建议女性从35岁开始,每年进行乳腺超声检查,40岁以后除乳腺超声检查外,还应每两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更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检查。一旦出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025-04-01 21:18:53
  • 男性乳腺癌怎么吃

    男性乳腺癌患者在饮食方面需控制脂肪摄入、增加蔬果摄入、控制糖分摄入、不要喝酒等。 1.控制脂肪摄入 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避免食用高脂肪的肉类、油炸食品和加工食品。选择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橄榄油和蔬菜油。 2.增加蔬果摄入 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有利于预防癌症和其他疾病。建议每天摄入五份或更多的蔬菜和水果。 3.控制糖分摄入 减少甜食和饮料的摄入,避免高糖食物,如糖果、糕点和甜饮料。高糖饮食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胰岛素抵抗,增加癌症复发的风险。 4.不要喝酒 饮酒会增加乳腺癌复发和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建议男性乳腺癌患者不要喝酒。

    2025-04-01 21:18:50
  • 乳腺增生会症状癌变吗

    乳腺增生一般不会癌变。 乳腺增生的发生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特别是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乳腺组织增生。这种增生通常是生理性的,与乳腺癌的恶性增殖有本质区别。虽然乳腺增生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疼痛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并不等同于癌症。 此外,乳腺增生与癌症的关系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乳腺增生的类型、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等都会对其癌变几率产生影响。一些特殊类型的乳腺增生,如乳腺囊性增生,其癌变几率相对较低。而如果患者生活习惯良好,患病后保持心情舒畅,积极进行对症治疗,并且家族中无乳腺癌患者,则其乳腺增生癌变的几率会进一步降低。

    2025-04-01 21:18:50
  • 男性怎么检查乳腺癌

    男性可以通过体格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穿刺活检等来检查乳腺癌。 1.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乳房区域,注意有没有肿块、皮肤凹陷、乳头内陷或偏斜等异常症状。 2.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可以观察乳腺组织内有没有肿块,并评估其性质。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无痛、便捷的优点,是男性乳腺癌筛查的常用手段。 3.磁共振成像 对于疑似乳腺癌的病例,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乳腺组织图像,有利于医生更准确地评估病情。 4.穿刺活检 如果影像学检查发现可疑肿块,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穿刺活检。通过细针穿刺或粗针穿刺,从肿块中抽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有没有癌细胞。

    2025-04-01 21:18:40
  • 乳腺癌晚期能活多久

    乳腺癌晚期能活多久因人而异,通常和肿瘤本身情况、治疗方法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1.肿瘤特征 肿瘤的大小、位置、分化程度、HER2或激素受体状态等因素会影响预后。一般来说,肿瘤较小、HER2或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晚期患者可能有更长的生存期。 2.治疗方法 乳腺癌晚期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此外,治疗的反应和副作用也会对生存期产生影响。 3.患者身体状况 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年龄、有没有其他疾病等因素会影响对治疗的耐受性和生存期。一般来说,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更能耐受治疗,生存期可能更长。

    2025-04-01 21:18:3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