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擅长:糖尿病、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疾病等内科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肥胖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药学会内分泌代谢用药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常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国药理学通报》审稿人;《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医学前沿杂志》《药品评价》《国际糖尿病》编委。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疾病等内科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展开
  • 甲亢甲减危害

    甲亢和甲减都是内分泌疾病,都不好,其严重程度取决于临床症状和病情控制治疗,不能简单比较谁更严重或谁更好治疗。 一、临床症状 1.甲亢 主要影响心血管系统,会有心悸、心率加快等表现,病程长的患者可能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严重时可引发甲亢危象,危及生命。 2.甲减 早期常见易疲劳、畏寒,病情加重或病程延长时可并发心脏病或黏液性水肿昏迷,出现嗜睡、精神异常、皮肤苍白、低体温、呼吸衰竭等重症症状时,患者死亡率高。 二、病情控制治疗 1.不进行合适治疗,甲亢和甲减严重时均会危及生命。 2.甲减治疗相对简单单一,只需药物治疗,但需终身服药。 3.甲亢除药物治疗外,部分患者还需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 总之,甲亢和甲减都有其严重性和复杂性,不能简单地评判孰优孰劣,在面对这两种疾病时,都应重视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管理。

    2025-04-21 16:16:04
  •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可通过左旋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定期监测、饮食调整、治疗其他合并症等方法治疗,家长需遵医嘱按时给患儿服药,并定期带患儿复查。 1.左旋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 这是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主要方法,通过服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补充甲状腺激素,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 2.定期监测 患儿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调整左旋甲状腺素钠的剂量,确保甲状腺功能处于正常范围。 3.饮食调整 部分患儿可能需要在饮食中适当增加碘的摄入量,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4.治疗其他合并症 如果患儿同时存在其他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需要同时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都可能不同,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家长应遵医嘱按时给患儿服药,并定期带患儿进行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

    2025-04-21 16:15:40
  • 海蛎胆固醇含量高吗

    海蛎胆固醇含量较高,特殊人群需谨慎食用,普通人也应注意摄入量和食用频率。 海蛎胆固醇含量较高,特殊人群需谨慎食用。 海蛎,又称为牡蛎,是一种常见的贝类食物。每100克海蛎肉中胆固醇含量可高达238毫克,而一个海蛎(约为100克)中的胆固醇含量,可高达200毫克以上。因此,对于胆固醇含量较高的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该谨慎食用或避免食用海蛎。 除了胆固醇含量较高外,海蛎还含有一定量的嘌呤,因此,痛风患者也不宜食用海蛎。 对于普通人来说,每周食用海蛎的量最好不要超过3次,每次的摄入量也不宜过多。同时,在食用海蛎时,应该搭配一些蔬菜、水果等食物,以保持营养均衡。 总之,海蛎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但胆固醇含量较高,特殊人群需谨慎食用。在食用海蛎时,应该注意控制摄入量,保持营养均衡。

    2025-04-21 16:14:20
  • 抗甲状腺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甲状腺药物有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片等,副作用包括过敏、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用药需谨听医嘱,不能擅自应用。 一、抗甲状腺药物的种类: 1.甲巯咪唑:是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之一。 2.丙硫氧嘧啶片:也是抗甲状腺药物的重要成员。 二、副作用具体表现: 1.过敏: (1)病人可能对药物本身产生过敏反应。 (2)部分人会出现过敏性荨麻疹,伴随皮肤瘙痒等症状。 2.粒细胞减少: (1)当中性粒细胞小于1.5×10^9/L时,就需要停止药物治疗。 3.肝功能损害: (1)对肝功能有较大的副作用。 (2)在应用药物期间应定时复查肝功能。 总之,抗甲状腺药物虽能治疗相关疾病,但存在过敏、粒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使用时务必严格遵循医嘱,不可私自乱用,同时要注意密切观察自身状况,定期检查相关指标。

    2025-04-21 16:13:22
  • 糖尿病晚期的症状是什么啊

    糖尿病晚期会有多种症状表现,具体如下: 一、眼睛病变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若未积极有效治疗而进入晚期,会影响眼睛,引发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严重时可致失明。因为糖尿病会导致眼部微血管发生病变,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进而引起视力问题。 二、神经病变 可导致四肢麻木、手脚冰凉,伴随自主神经病变时会出现心慌、胸闷、气短、食欲不振等症状。这是由于高血糖损伤了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使得神经传导功能出现障碍。 三、大血管病变 严重的糖尿病患者进入晚期会引起血管病变,出现皮肤干燥、出汗少、色素沉着等情况,且皮肤破溃后难以愈合,易形成皮肤溃疡。这是因为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导致血管壁受损,影响了血液循环和皮肤的营养供应。 总之,糖尿病患者应在早期就积极就医并接受规范治疗,以尽量减少晚期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025-04-21 16:12:2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