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擅长:糖尿病、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疾病等内科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肥胖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药学会内分泌代谢用药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常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国药理学通报》审稿人;《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医学前沿杂志》《药品评价》《国际糖尿病》编委。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疾病等内科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展开
  • 降血糖有什么简单的方法

    除药物治疗外,控制血糖还可采取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方法,但这些方法需因人而异,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除了药物治疗,还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比如: 健康饮食:选择低GI值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减少糖尿病的风险,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来控制体重。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影响血糖控制,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应尽量避免。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只能作为辅助控制血糖的手段,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仍需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此外,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控制血糖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025-07-09 16:36:47
  • 血糖高能否吃蜂蜜

    血糖高人群食用蜂蜜需谨慎,因其含大量易吸收的糖分,会迅速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和妊娠期血糖高人群尤其应避免,血糖高人群应选低升糖指数食物并保持饮食均衡稳定,可咨询专业人士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调节功能异常,蜂蜜中的糖类物质极易被人体吸收,会使血糖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增加血糖波动风险,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因此,糖尿病患者一般不建议食用蜂蜜。 妊娠期血糖高人群:妊娠期出现血糖高的情况,食用蜂蜜会对血糖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增加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所以这类人群也应避免食用蜂蜜。 血糖高人群应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保持饮食的均衡和稳定,以利于血糖的控制。如果对饮食有任何疑问,可咨询专业的营养师或医生来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2025-07-09 16:31:21
  • 糖尿病患者可以喝蜂蜜吗

    糖尿病患者通常不建议喝蜂蜜,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可能导致血糖水平急剧升高,还可能含有其他成分影响健康。 糖尿病患者通常不建议喝蜂蜜。 蜂蜜中含有大量的糖分,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这些糖分会被人体迅速吸收,导致血糖水平急剧升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控制至关重要,过高的血糖水平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蜂蜜还可能含有其他成分,如花粉、蜂蜡等,这些成分可能会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如果糖尿病患者非常想喝一些甜味的饮品,可以选择一些低糖或无糖的替代品,如代糖、天然果汁等。同时,还需要注意控制饮用量,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025-07-09 16:17:23
  • 孕期假性甲亢怎么办

    孕期假性甲亢的解决方法包括保持充足营养、保持心态平衡、保证充足睡眠等。 1.保持充足营养 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以满足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避免胡吃海喝,减少含碘食物的摄入,如紫菜、海带等,由于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减少碘摄入有利于降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2.保持心态平衡 孕妇需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大起大落,以减少对内分泌系统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听音乐、适当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改善心情。 3.保证充足睡眠 孕妇应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良好的睡眠有利于调节内分泌,缓解甲亢症状。 对于孕期出现类似甲亢症状的孕妇,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管理。

    2025-07-09 16:13:54
  • 宝宝低血糖有什么症状

    宝宝低血糖可能出现多汗、苍白、颤抖、喂养困难、反应差、嗜睡、抽搐、昏迷等症状。当宝宝出现这些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进行血糖监测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糖尿病母亲的宝宝以及长期营养不良、患有某些先天性疾病的宝宝,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因此,这些宝宝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关注。 如果宝宝被诊断为低血糖,家长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通常包括喂养糖水、静脉输注葡萄糖等。同时,家长还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确保宝宝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和能量供应。 总之,宝宝低血糖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家长应该了解相关症状和处理方法,及时带宝宝就医,确保宝宝的健康。

    2025-07-09 16:10:1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