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瑞明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儿科呼吸系疾病、免疫紊乱、儿童慢性咳嗽、儿童哮喘、儿童消化及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诊治,及家族遗传性疾病基因诊断。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史瑞明,女,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副主任医师。陕西省儿科学会委员,西安市儿科学会委员。于1998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一直从事儿科医教研工作。承担留学生、研究生、本科生的儿科教学工作。注重教学方法,多次参加院、校级授课比赛并获奖。熟练掌握儿科常见、多发病的诊治,儿科急危重症的救治工作。专长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紊乱、儿童慢性咳嗽、儿童哮喘、儿童消化及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诊治,及家族遗传性疾病基因诊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主持及参与省级和院校基金10余项。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儿科呼吸系疾病、免疫紊乱、儿童慢性咳嗽、儿童哮喘、儿童消化及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诊治,及家族遗传性疾病基因诊断。展开
  • 宝宝身上长红疙瘩是怎么回事

    宝宝身上出现红疙瘩可能由虫咬性皮炎、湿疹、接触性皮炎、痱子、荨麻疹等引起,分别有不同原因、表现和应对方法,若红疙瘩持续不消退等应及时就医,护理时要密切观察皮肤状况,保持清洁舒适并调整环境。 表现:红疙瘩多为红色丘疹,常伴有瘙痒,皮疹中央可能有小水疱或瘀点,好发于暴露部位,如四肢、面部等。 应对:注意保持宝宝皮肤清洁,避免宝宝搔抓,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室内要做好防蚊措施,如安装蚊帐、使用电蚊拍等。 湿疹 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可能是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如干燥的空气、接触过敏原等)、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等。宝宝湿疹在婴儿期较为常见。 表现:急性期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严重时可渗液、糜烂;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慢性期皮肤肥厚、粗糙、苔藓样变。好发于头面部、四肢屈侧等部位。 应对:保持皮肤湿润,可使用婴儿保湿霜;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某些食物、化纤衣物等;症状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但要注意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 接触性皮炎 原因:宝宝皮肤接触到某些物质后引起的过敏或刺激反应,如接触新的尿布、洗衣液、玩具表面的某些化学物质等。 表现:接触部位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严重时可出现水疱、大疱,伴有瘙痒或灼痛。 应对:立即去除致敏物质,用清水清洗接触部位;轻度的接触性皮炎可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若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 痱子 原因: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宝宝出汗过多,汗液排出不畅,滞留在汗腺导管内,使汗腺导管堵塞,导致痱子发生。 表现:分为白痱、红痱、脓痱等。白痱表现为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水疱,疱壁薄,清亮;红痱表现为成批出现的针头大小密集丘疹、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脓痱多由红痱发展而来,在痱子顶端有针头大小的脓疱。好发于颈部、胸背部、肘窝、腘窝等部位。 应对:保持室内通风凉爽,减少宝宝出汗;勤给宝宝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扑痱子粉;避免宝宝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荨麻疹 原因:可由食物(如鱼虾、蛋类、牛奶等)、药物、感染、吸入物(如花粉、尘螨等)等多种因素引起。 表现: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骤然发生,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伴有剧烈瘙痒。 应对:寻找并去除诱因;可口服抗组胺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且要注意宝宝年龄禁忌);局部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 如果宝宝身上的红疙瘩持续不消退、范围扩大、伴有发热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在护理宝宝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皮肤状况,注意保持皮肤清洁、舒适,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宝宝的穿着和生活环境。

    2025-10-17 12:45:16
  • 3岁半宝宝不会说话怎么办

    3岁半宝宝不会说话可能由听力问题、语言环境问题、发育迟缓、自闭症谱系障碍等原因导致,针对不同原因有相应应对措施,如听力问题需专业检测干预康复训练,语言环境问题要营造丰富语言环境鼓励表达,发育迟缓需全面评估针对性康复训练,自闭症谱系障碍要尽早评估诊断综合干预,家长要耐心关爱,密切关注宝宝表现,及时就医并定期保健检查。 一、可能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听力问题 1.原因:3岁半宝宝若存在听力障碍,会影响其语言学习。例如先天性听力损失,可能在胎儿期因遗传因素、孕期感染等导致。 2.应对:带宝宝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听力检测,如耳声发射、听觉诱发电位等检查。若确诊听力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干预,如佩戴助听器等,并且要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利用剩余听力来发展语言能力。 (二)语言环境问题 1.原因:如果宝宝所处的语言环境不丰富,家人与宝宝交流过少,或者使用多种方言等,都可能导致宝宝不会说话。比如家庭中不同成员使用不同方言与宝宝沟通,会让宝宝混淆,影响语言学习。 2.应对: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家人用统一、清晰的语言与宝宝交流,多和宝宝讲故事、唱歌、描述日常所见所闻等,增加宝宝接触语言的机会,鼓励宝宝开口表达。 (三)发育迟缓 1.原因:儿童的语言发育有一定的里程碑,3岁半宝宝语言发育迟缓可能是整体发育迟缓的一部分,可能与神经系统发育、营养等因素有关。例如早产儿相对足月产儿语言发育迟缓的风险可能更高。 2.应对:带宝宝到儿童保健科进行全面的发育评估,包括智力、运动等方面的评估。如果确诊发育迟缓,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语言训练师进行一对一的语言康复训练,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包括发音训练、词汇积累、语句表达等训练。 (四)自闭症谱系障碍 1.原因: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大脑发育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宝宝可能表现为语言发育落后,同时伴有社交障碍、刻板行为等。 2.应对:一旦怀疑宝宝有自闭症谱系障碍,要尽早到专业的儿童心理科或儿科进行评估诊断。确诊后需要进行综合干预,包括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结构化教育等多种康复干预手段,帮助宝宝改善语言及社交等方面的能力。 二、温馨提示 对于3岁半不会说话的宝宝,家长要保持耐心,不要过于焦虑。同时要密切关注宝宝的其他表现,如是否有异常的行为、对周围环境的反应等。如果发现宝宝有任何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以便尽早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在整个过程中,要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为宝宝的康复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并且要定期带宝宝进行儿童保健检查,监测宝宝的发育情况。

    2025-10-17 12:44:10
  • 早产儿小肠坏死最危险的是哪几天

    早产儿小肠坏死即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最危险时期通常在出生后前几周,尤其1-2周内,第1周病理生理基础是消化系统发育未成熟等致肠道易缺血缺氧,临床表现为喂养不耐受、腹胀、血便等;第2周病情加重,可致肠道全层坏死、穿孔等,引发严重并发症,此期预后差,要密切观察早产儿相关情况,及时检查诊断治疗,加强护理保障健康。 病理生理基础: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肠功能较弱,胃酸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低,胃肠动力不足。同时,早产儿肠道屏障功能不完善,肠道免疫功能低下。在出生后的早期,由于围生期的一些不利因素,如窒息、低体温、低氧血症、感染等,容易导致肠道血流灌注不足,引发肠道缺血缺氧,这是NEC发生的重要始动因素。在出生后第1周内,这种肠道缺血缺氧的情况可能进一步加重,肠道黏膜受到损伤,细菌容易移位,从而增加NEC发生的风险。 临床表现特点:出生后第1周的早产儿若发生NEC,早期可能表现为喂养不耐受,如吸吮无力、呕吐、胃潴留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腹胀,腹部皮肤发红、发亮,肠鸣音减弱或消失。部分患儿会出现血便,开始可为黏液便,逐渐发展为果酱样血便或鲜血便。此阶段病情变化迅速,如不及时处理,很快会出现感染中毒症状,如体温不稳定、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严重威胁早产儿的生命。 出生后第2周 病理发展情况:到出生后第2周,NEC的病情可能进入加重阶段。肠道黏膜的损伤进一步加重,可能出现肠道全层坏死,甚至穿孔。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更容易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此时,炎症反应更为剧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表现更加明显,患儿会出现高热或体温不升、心率呼吸加快、血压不稳定等情况。肠道穿孔后会导致严重的腹腔感染,可引起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这是该时期早产儿面临的主要危险情况。 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出生后第2周处于NEC最危险的时期,此阶段发生肠道穿孔、严重感染等情况的早产儿,预后往往较差。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也可能出现肠道狭窄、短肠综合征等后遗症,影响早产儿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而且,该时期的严重并发症可能直接危及早产儿的生命,死亡率相对较高。 对于早产儿,尤其是出生后1-2周内的早产儿,要密切观察其喂养情况、腹部体征等。一旦发现喂养不耐受、腹胀、血便等异常情况,应高度怀疑NEC,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X线检查(可见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等典型表现)、血常规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NEC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要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维持内环境稳定,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来保障早产儿的健康。

    2025-10-17 12:43:01
  • 十个月孩子发烧39度怎么办

    十个月孩子发热时,可通过调整环境温度、减少衣物被褥、温水擦拭进行物理降温,要监测体温变化和孩子一般状况,若体温持续不降、出现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且要注意特殊人群护理,避免不恰当处理。 一、物理降温 1.调整环境温度:将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左右,为孩子创造一个凉爽舒适的环境,利于散热。因为孩子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过高的环境温度会影响散热,而适宜的室温有助于孩子通过皮肤散热来降低体温。 2.减少衣物被褥:给孩子穿宽松、轻薄、棉质的衣物,被褥不要过厚。这样可以让孩子的身体热量能够更好地散发出去,避免因衣物过厚阻碍散热而使体温进一步升高。例如,可以给孩子穿上单衣,解开领口等。 3.温水擦拭:用32-34℃的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10分钟左右,通过水分的蒸发来带走热量。因为这些部位血管丰富,擦拭温水可以有效促进散热。注意不要擦拭胸口、腹部、脚底等部位,以免引起不适。 二、观察与监测 1.监测体温变化:使用体温计每隔1-2小时给孩子测量一次体温,密切关注体温的变化趋势。如果体温持续上升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因为十个月的孩子体温调节能力较弱,体温变化较快,及时了解体温情况才能采取进一步措施。 2.观察一般状况:同时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食欲、有无咳嗽、呕吐、腹泻等其他症状。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尚可,能吃能玩,可能只是普通的发热;但如果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拒食、频繁呕吐、剧烈咳嗽等情况,不管体温多少都需要尽快就医,因为这些可能是严重疾病的表现。 三、及时就医的情况 1.体温持续不降:经过物理降温等处理后,孩子体温仍然持续在39℃以上,或者体温反复升高。因为十个月的孩子体温过高可能会引起惊厥等严重问题。 2.出现其他严重症状:除了发热外,孩子伴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抽搐、皮疹等情况。呼吸急促可能提示有肺部感染等问题;面色苍白可能是休克等严重情况的表现;抽搐可能是高热惊厥的表现;皮疹可能是某些感染性疾病的伴随症状,这些都需要立即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十个月的孩子,在处理发热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和护理。要避免给孩子使用成人的退热方法和药物,因为孩子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不恰当的药物使用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损害。同时,要细心护理孩子,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干燥,保证孩子充足的水分摄入,因为发热会使孩子体内水分丢失增加,需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如果孩子有既往发热惊厥史等特殊病史,当再次发热时更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一旦达到一定体温或出现异常表现要及时采取措施并就医。

    2025-10-17 12:42:16
  • 两岁宝宝眼皮肿怎么回事

    两岁宝宝眼皮肿可能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睡眠姿势不当、睡前饮水多;病理性因素有眼部感染(结膜炎、麦粒肿)、全身性疾病(肾脏疾病、过敏反应),发现宝宝眼皮肿且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日常要注意宝宝眼部卫生、作息饮食等。 一、生理性因素 1.睡眠相关:两岁宝宝如果夜间睡眠姿势不当,比如长时间侧卧位压迫眼皮,可能导致眼皮肿。宝宝夜间睡眠质量差,哭闹频繁等也可能引起眼皮暂时性肿胀。一般这种情况通过调整睡眠姿势,保证充足且质量好的睡眠后,眼皮肿的情况会自行缓解。因为睡眠时身体的血液循环等会受姿势影响,不当姿势会影响眼部血液回流,进而出现眼皮肿。 2.饮水因素:若宝宝睡前饮用较多的水,由于婴幼儿的肾脏功能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对水分的代谢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过多的水分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可能积聚在眼部周围的组织中,导致眼皮肿。这种情况通常在减少睡前饮水量后会逐渐改善。 二、病理性因素 1.眼部感染 结膜炎:宝宝可能因用手揉眼等原因感染细菌或病毒引发结膜炎。除了眼皮肿外,还可能伴有眼睛发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细菌感染引起的结膜炎分泌物多为脓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可能有水样分泌物等。这是因为眼部结膜受到炎症刺激,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导致眼皮肿。 麦粒肿:是一种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初期表现为眼皮局部红肿热痛,随着病情发展,可形成硬结,宝宝会感觉眼部不适、疼痛等。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眼睑腺体,导致腺体发炎肿胀。 2.全身性疾病 肾脏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可能出现眼皮肿,多是因为肾脏对水和钠的排泄功能障碍,导致水钠潴留,首先表现为组织疏松部位的水肿,而眼部眼皮部位比较疏松,所以容易出现肿。同时可能伴有尿液改变,如尿量减少、尿色异常等。这是因为肾脏病变影响了正常的水盐代谢,使得体内水分积聚,进而出现眼皮肿等表现。 过敏反应:宝宝接触到过敏原,如花粉、尘螨、某些食物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导致眼皮肿,常伴有皮肤瘙痒、皮疹等表现。过敏时身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组胺等物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眼部周围组织水肿。 当发现两岁宝宝眼皮肿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伴随症状等情况。如果眼皮肿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尿量异常、眼部明显不适等,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眼部检查、尿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宝宝的眼部卫生,避免宝宝用手揉眼,合理安排宝宝的作息和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和适当饮水等,以维护宝宝的眼部健康和身体正常发育。

    2025-10-17 12:41:1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