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瑞明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儿科呼吸系疾病、免疫紊乱、儿童慢性咳嗽、儿童哮喘、儿童消化及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诊治,及家族遗传性疾病基因诊断。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史瑞明,女,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副主任医师。陕西省儿科学会委员,西安市儿科学会委员。于1998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一直从事儿科医教研工作。承担留学生、研究生、本科生的儿科教学工作。注重教学方法,多次参加院、校级授课比赛并获奖。熟练掌握儿科常见、多发病的诊治,儿科急危重症的救治工作。专长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紊乱、儿童慢性咳嗽、儿童哮喘、儿童消化及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诊治,及家族遗传性疾病基因诊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主持及参与省级和院校基金10余项。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儿科呼吸系疾病、免疫紊乱、儿童慢性咳嗽、儿童哮喘、儿童消化及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诊治,及家族遗传性疾病基因诊断。展开
  • 宝宝睡觉频繁翻白眼可能是什么病症

    婴儿翻白眼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也可能是睡眠障碍夜惊表现、神经系统癫痫可能、眼部倒睫影响、低钙血症所致,若出现频繁肢体抽搐等异常需立即就医,要保证宝宝睡眠环境安全并定期带其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监测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一、正常生理现象相关情况 婴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处于浅睡眠阶段时,大脑皮层对眼球运动的控制能力较弱,可能出现翻白眼现象,这是正常生理过程,一般不伴随其他异常表现,随着月龄增长多可自行改善,日常需保证婴儿睡眠环境安静舒适,观察后续发育情况。 二、睡眠障碍相关情况 (一)夜惊表现 宝宝在睡眠中可能出现翻白眼、突然哭闹、肢体躁动等夜惊症状,与大脑神经递质调节失衡有关,通常无需特殊药物治疗,可通过营造安静睡眠环境、避免睡前过度兴奋等方式改善,多数随年龄增长会逐渐缓解。 三、神经系统问题相关情况 (一)癫痫可能 部分癫痫发作可在睡眠中表现为眼睛异常翻动,常伴随肢体抽搐、口吐白沫、面色发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脑电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若确诊癫痫需遵循专业医疗建议进行后续评估与处理。 四、眼部问题相关情况 (一)倒睫影响 宝宝存在倒睫时,睫毛刺激眼球会引起不适,可能通过翻白眼来缓解,此时需检查眼部有无倒睫等异常,若有倒睫情况可根据严重程度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处理,如轻微倒睫可暂观察,严重时可能需医疗干预。 五、低钙血症相关情况 (一)血钙异常影响 血钙降低可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宝宝睡眠中可能出现多汗、翻白眼、易惊醒等表现,需检测血钙、血磷等指标,若明确低钙血症,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钙剂等,但需严格遵循医疗建议,避免自行用药。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婴儿期宝宝需密切观察翻白眼伴随症状,如出现频繁肢体抽搐、意识丧失、喂养困难、发育落后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家长要保证宝宝睡眠环境安全,避免强光、噪音等刺激,定期带宝宝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监测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发育情况,以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处理。

    2025-10-17 11:01:35
  • 小孩吃什么菜能长高

    小孩长高需多种营养物质协同作用,豆类及豆制品、肉类富含蛋白质,绿叶蔬菜、鱼虾类富含钙,胡萝卜、西兰花富含维生素,除合理摄入这些蔬菜外,还需保证饮食全面均衡、充足睡眠和适当运动,特殊人群需在专业指导下调整饮食。 肉类:鸡肉、牛肉等肉类也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以鸡肉为例,每100克鸡肉中蛋白质含量约为20克左右,肉类中的蛋白质属于完全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接近,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助于小孩身体的生长发育。 富含钙的菜 绿叶蔬菜:菠菜、苋菜等绿叶蔬菜富含钙。每100克菠菜中钙含量约为66毫克左右,每100克苋菜中钙含量约为187毫克左右。钙是骨骼发育的关键矿物质,小孩摄入足够的钙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增强骨密度,对长高起到重要作用。 鱼虾类:虾、小鱼等鱼虾类食物钙含量丰富。比如每100克虾仁中钙含量约为325毫克左右,小鱼(带骨食用)中钙含量更高。鱼虾中的钙易于吸收,是小孩获取钙的优质食物来源,能助力骨骼健康生长从而帮助长高。 富含维生素的菜 胡萝卜: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等。维生素A对小孩的生长发育很重要,它能促进骨骼生长,维持上皮组织健康等。每100克胡萝卜中维生素A含量约为487微克视黄醇当量。小孩经常食用胡萝卜可以保证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需求,间接有助于长高。 西兰花:西兰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而胶原蛋白是骨骼、软骨等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每100克西兰花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51毫克左右,小孩食用西兰花能为身体合成胶原蛋白提供助力,对长高有积极意义。 小孩长高是一个涉及多种营养物质综合作用的过程,除了合理摄入上述蔬菜外,还需要保证饮食的全面均衡,包括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等,同时还需要搭配适量的水果、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及适当的运动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孩健康长高。对于特殊人群比如有基础疾病影响营养吸收的小孩,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专业指导下调整饮食方案,以确保满足长高所需的营养需求。

    2025-10-17 11:01:11
  • 小孩闹觉怎么办

    营造舒适睡眠环境需调节温湿度、控制光线噪音,建立固定睡前仪式要规律时间安排并选安抚活动,合理安抚方式包括适度物理安抚且避免依赖养成,排查身体不适因素要检查基本需求和身体状况,新生儿安抚要轻柔,不同年龄段闹觉处理非药物干预为主且有差异。 一、营造舒适睡眠环境 1.温度湿度调节:将卧室温度维持在20~25℃,湿度保持在40%~60%,适宜的温湿度能让小孩感觉舒适,利于入睡。2.光线与噪音控制:睡前调暗室内光线,可拉上遮光窗帘,同时减少外界噪音干扰,如关闭电视、降低说话音量等,为小孩创造安静昏暗的睡眠氛围。 二、建立固定睡前仪式 1.规律时间安排: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进行睡前活动,比如固定20:00开始洗澡,20:30读绘本,21:00播放轻柔音乐等,让小孩的身体形成生物钟,到时间就会有困意。2.安抚活动选择:通过一系列重复性的安抚动作或活动,如轻拍背部、哼唱舒缓的摇篮曲等,帮助小孩放松,逐步进入睡眠状态。 三、合理安抚方式 1.适度物理安抚:当小孩闹觉时,可轻拍其背部或抚摸额头,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摇晃等可能损伤小孩身体的行为。2.避免依赖养成:不要长期采用抱睡、奶睡等方式,防止小孩形成依赖,可在小孩稍有困意但未完全入睡时将其放在床上,逐步培养自主入睡能力。 四、排查身体不适因素 1.基本需求检查:查看小孩是否饥饿、尿布是否潮湿,及时解决饥饿问题或更换干爽尿布。2.身体状况观察:检查小孩是否过热或过冷、有无皮疹等异常情况,若发现身体不适,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如调整衣物厚度、就医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1.新生儿特别注意:安抚时要格外轻柔,避免对新生儿脊柱等部位造成损伤,闹觉时先确保基本需求满足后,再用轻柔的方式逐步安抚,如轻轻晃动但幅度要极小。2.不同年龄段差异:婴幼儿阶段重点依靠固定睡前仪式和适度物理安抚;稍大的小孩闹觉时,可在排查基本需求后尝试沟通安抚,但仍以非药物干预为主,严禁随意给低龄儿童使用药物。

    2025-10-17 11:00:33
  • 宝宝脸上出现了红点点,要不要紧

    婴儿面部红点点常见原因有婴儿痤疮(出生后数周内男婴与母体雄激素刺激有关可自行消退)、湿疹(婴儿期因过敏体质等致红斑丘疹伴瘙痒需保湿等)、热疹(因出汗多等致密集小红点需保持干爽)、接触性皮炎(接触致敏物质致需避可疑致敏原)、病毒或细菌感染性皮疹(如幼儿急疹先高热后疹出、脓疱疮伴脓疱等),若红点点持续不缓解等异常需及时就医,日常护理要遵循儿科安全原则保持皮肤清洁干爽等。 一、常见原因及对应情况分析 1.婴儿痤疮:多发生于出生后数周内男婴,与母体雄激素刺激有关,面部可见红点点,通常数周内可自行消退,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挤压。 2.湿疹:婴儿期常见,可能因过敏体质、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等致面部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等,需保持皮肤湿润,使用保湿霜,严重时遵医嘱用外用药物,同时寻找并避免可疑过敏原。 3.热疹(痱子):因宝宝出汗多、皮肤透气性差引发,面部出现密集小红点,需保持皮肤干爽,室内温度适宜,穿着宽松透气衣物。 4.接触性皮炎:接触护肤品、衣物材质等致敏物质致面部红点点,需避免接触可疑致敏原,严重时就医处理。 5.病毒感染性皮疹:如幼儿急疹,常先高热后热退疹出,面部有红点点,皮疹多自行消退,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等。 6.细菌感染性皮疹:如脓疱疮,面部红点点伴脓疱等表现,需保持局部清洁,必要时就医使用抗感染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具体使用指导)。 二、需关注的特殊情况及应对 若宝宝面部红点点持续不缓解、增多或伴有发热、哭闹不止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例如幼儿急疹虽多可自愈,但需通过医生检查排除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接触性皮炎若未及时避免过敏原可能加重症状,需专业医生指导处理。 三、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体现 日常护理中遵循儿科安全原则,保持宝宝面部皮肤清洁、干爽,选择温和护肤品,衣物材质舒适透气,避免宝宝抓挠面部红点点区域,以减少皮肤损伤和感染风险,同时密切观察红点点变化及宝宝整体状况,及时根据情况调整护理措施。

    2025-10-17 10:58:53
  • 宝宝吐奶是什么原因怎么处理

    宝宝吐奶原因有生理性的如胃部水平状容量小等及病理性的如消化道畸形、感染性疾病等,处理方法包括喂奶后竖抱拍背、右侧卧位及垫高上半身,按需喂养控奶流速度,要密切观察吐奶情况,异常及时就医,新生儿小婴儿需着重护理细节防窒息并及时求医。 一、宝宝吐奶的常见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婴儿的胃部呈水平状,容量相对较小,且食管下括约肌发育尚不完善,较为松弛,而幽门括约肌发育相对较好,这种解剖结构特点易使胃内容物反流引发吐奶,此情况在新生儿期较为多见,通常随月龄增长可逐渐自行缓解;另外,过度喂养致使胃内食物积聚过多,以及喂奶过程中婴儿吸入过多空气,均会诱发吐奶现象。 (二)病理性因素 某些消化道畸形,像先天性幽门肥厚、食管闭锁等病症,会直接导致吐奶情况发生;当婴儿患上感染性疾病,例如肠炎、肺炎等,会影响胃肠正常功能,进而出现吐奶状况;此外,代谢性疾病等也可能引发吐奶,但此类情况相对较少见。 二、宝宝吐奶的处理方法 (一)体位护理 喂奶结束后,将宝宝竖抱起来,让其头部靠在家长肩部,轻轻拍打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空气;之后可让宝宝采取右侧卧位,以此防止呕吐物误吸;宝宝睡觉时,可适当垫高上半身,保持头高脚低的体位,从而减少反流的机会。 (二)喂养调整 依据宝宝需求进行喂养,避免过度喂养,喂奶时需把控奶流速度,母乳喂养的妈妈要留意奶阵时的奶量,人工喂养的奶瓶孔大小要适宜,防止宝宝吸入过多空气;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奶方式也是可行的。 (三)观察与就医 需密切观察吐奶的频率、量、颜色以及宝宝的精神状态等,若出现吐奶频繁、量多,吐出物呈黄绿色或带血,或伴有体重不增、精神萎靡等状况,应及时带宝宝就医,排查病理性原因。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新生儿及小婴儿,家长要着重留意护理细节,喂奶后拍嗝要充分,体位调整需正确,防止因吐奶引发窒息等严重问题。若宝宝出现异常表现,要及时寻求医疗帮助,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保障宝宝的安全与健康。

    2025-10-17 10:58:1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