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红梅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疾病、偏头痛、颈椎病、认知功能障碍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先后两次出国进修学习,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运动障碍疾病、痴呆以及神经系统变性病的研究。任陕西省青年卒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神经康复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分会委员,西安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学分会委员。展开
个人擅长
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疾病、偏头痛、颈椎病、认知功能障碍等。展开
  • 三叉神经痛到底“痛”在哪里

    三叉神经痛主要“痛”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阵发性的、短暂的、剧烈的疼痛,通常发生在三叉神经的三个分支区域,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其中,上颌支和下颌支是常见的疼痛区域。疼痛的性质通常被描述为电击样、刀割样或撕裂样,每次疼痛可能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并可能因刺激而突然发作。这种疼痛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如洗脸、刷牙、进食等,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如果出现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以明确疼痛的部位和性质。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病因。根据诊断结果,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封闭治疗、手术治疗等,以减轻疼痛并改善生活质量。

    2025-04-09 12:47:59
  • 老人早期癫痫症状有哪些

    老人早期癫痫症状主要包括短暂性的意识丧失、失神发作、强直-阵挛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 1.短暂性的意识丧失 患者可能突然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持续时间为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2.失神发作 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同时伴有双眼凝视、眨眼、面部肌肉抽搐等症状。 3.强直-阵挛性发作 这是癫痫大发作的典型症状,患者会突然失去意识,摔倒在地,全身肌肉强直收缩,口吐白沫,呼吸暂停,持续数分钟后逐步缓解。 4.单纯部分性发作 患者的身体某一部位可能会出现抽搐、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 5.复杂部分性发作 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精神症状、自动症等表现,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伤人、自伤等行为。

    2025-04-09 12:47:52
  • 脑缺血什么原因导致的

    脑缺血可能是由血管狭窄或堵塞、心脏问题、血液流变学异常、低血压等原因引起。 1.血管狭窄或堵塞 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原因之一,它会引起血管壁增厚、狭窄,甚至形成血栓,从而减少脑部的血液供应。其他原因包括血管炎、血管畸形、心脏疾病(如心房颤动)等,也可能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 2.心脏问题 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等,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异常,减少脑部的血液供应。 3.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功能异常等血液流变学异常情况,可能使血液流动减缓,增加脑缺血的风险。 4.低血压 血压过低会引起脑部血液灌注不足,引起脑缺血。 不仅如此,严重贫血、低血糖、呼吸衰竭、颈椎病等也可能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

    2025-04-09 12:47:46
  • 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怎么回事

    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双侧基底节区内的微小血管(通常是小动脉)发生闭塞或狭窄,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形成不规则的微小腔隙。 该病症的症状可能包括运动障碍(如肢体活动受限、无力、步态不稳等)、言语障碍(如语言不流利、口齿不清等)、感觉障碍(如触觉、视觉或听觉障碍,感觉迟钝、麻木等)、认知障碍(如认知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等)以及情绪障碍(如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抑郁等)。 一旦出现疑似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的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注意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025-04-09 12:47:35
  • 得了老年痴呆症还能活几年呢

    得了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来说,可能存活5至20年不等。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病情程度是一个重要因素,轻度痴呆患者的预期寿命通常较长,可能持续5-10年甚至更久,而中度和重度痴呆患者的预期寿命则相对较短,通常为2-3年。此外,患者的年龄、有没有其他健康问题以及护理质量等也会影响生存时间。年龄越大、存在其他严重健康问题、护理质量差的患者,预期寿命可能会更短。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和管理。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进行规律的运动、保持健康的饮食,并接受及时的用药和护理。同时,家人和社会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2025-04-09 12:47: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