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流行性感冒,中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脓肿,胆囊炎,泌尿系感染,复杂性腹腔感染,神经系统感染,心内膜炎,狂犬病,艾滋病预防,登革热,支原体感染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临床擅长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从业10余年,目前为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任委员兼学会秘书,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热带病与少见病专家组组员,Brian神经感染免疫专刊青委编委。长期从事各种急、慢感染性疾病,发热待查等诊治工作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SCI文献10余篇,参与编著、译著出版中外文书籍5部展开
个人擅长
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流行性感冒,中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脓肿,胆囊炎,泌尿系感染,复杂性腹腔感染,神经系统感染,心内膜炎,狂犬病,艾滋病预防,登革热,支原体感染展开
  • 感冒腹泻是不是艾滋病

    感冒腹泻本身不是艾滋病但艾滋病患者可能出现相关症状,艾滋病诊断靠实验室检测HIV抗体、抗原、核酸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出现感冒腹泻等情况时若有高危行为需警惕艾滋病并及时检测以明确诊断。 一、感冒腹泻与艾滋病的关系 感冒腹泻本身不是艾滋病,但艾滋病患者可能出现感冒腹泻等症状。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HIV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逐渐缺陷,从而引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一)感冒腹泻的常见原因 普通感冒腹泻多由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或细菌感染引起,也可能与腹部受凉、饮食不当(如食用不洁食物、过多进食生冷食物等)有关。一般通过休息、对症治疗等可较快恢复。例如,因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具有自限性,病程通常在1-2周左右,腹泻症状也多能在合理调理后缓解。 (二)艾滋病相关的感冒腹泻特点 艾滋病患者出现的感冒腹泻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且可能伴随其他症状。比如,患者可能长期反复出现低热、乏力、盗汗等全身症状,同时腹泻可能为慢性腹泻,每日排便次数较多,大便性状稀薄,可能伴有消瘦等情况。这是因为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如卡氏肺孢子虫、巨细胞病毒等感染肠道时,就会导致长期的腹泻症状,且常规的对症治疗效果可能不佳。 二、艾滋病的诊断依据 艾滋病的诊断不能仅依靠感冒腹泻等症状,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诊。主要检测HIV抗体、抗原、核酸等。 (一)HIV抗体检测 初筛试验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若初筛阳性需进一步进行确证试验,如免疫印迹试验等。一般在高危行为(如无保护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后3个月左右进行HIV抗体检测,此时多数人可检测出抗体。但对于新生儿,由于可从母体获得抗体,需在18个月后再进行检测以明确是否感染。 (二)HIV核酸检测 可用于窗口期的检测以及评估疾病进展等。窗口期是指从感染HIV到能检测出抗体或核酸的这段时间,一般为2-6周,核酸检测可在窗口期内检测到病毒核酸。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一)儿童 儿童感染艾滋病可能通过母婴传播途径。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患者,儿童出现反复感冒腹泻等情况时,需高度警惕艾滋病感染可能。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测,且儿童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更快,所以对于有母婴传播风险的儿童,早期诊断和干预非常重要。 (二)孕妇 孕妇若感染艾滋病,不仅自身健康受影响,还可能通过胎盘、分娩过程或母乳喂养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孕妇出现感冒腹泻等症状时,若有高危行为史,应及时进行HIV检测,以便尽早采取措施阻断母婴传播,如在孕期、分娩时及产后给予抗病毒药物等干预手段。 (三)老年人 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低下,若出现感冒腹泻等情况,需关注是否有潜在的感染性疾病,包括艾滋病的可能。老年人感染艾滋病后,由于机体反应相对较弱,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所以对于有高危行为的老年人,也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总之,感冒腹泻不是艾滋病,但艾滋病可能有感冒腹泻等表现,若有高危行为后出现长期不愈的感冒腹泻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艾滋病相关检测以明确诊断。

    2025-10-22 12:55:25
  • 肺结核患者能怀孕吗

    肺结核患者怀孕风险较高,需进行风险评估,时机应选病情稳定期,避免活动期怀孕。怀孕过程中要定期产检与监测病情,调整抗结核药物,育龄女性需提前预防,孕期意外发现肺结核要多科会诊制定方案,需谨慎保障孕妇和胎儿健康。 一、肺结核患者怀孕的风险评估 (一)对孕妇自身的风险 1.病情加重风险:怀孕会使孕妇身体的免疫功能发生变化,肺结核患者在孕期可能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例如,有研究表明,孕期女性的内分泌系统改变可能影响肺结核的病程,导致病灶扩散等。 2.药物相互作用风险:抗结核治疗需要使用药物,而抗结核药物可能与孕期用药存在相互作用。一些抗结核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孕期用药也可能影响抗结核药物的疗效。 (二)对胎儿的风险 1.先天性结核感染风险:孕妇患有肺结核时,胎儿有感染先天性结核的可能,虽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胎儿健康。 2.生长发育不良风险:由于孕妇肺结核可能导致身体处于消耗状态,影响营养物质向胎儿的供应,从而可能引起胎儿生长发育不良,包括体重偏低、身长不达标等情况。 二、肺结核患者怀孕的时机选择 (一)病情稳定期 1.肺结核患者经过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处于稳定阶段,痰菌转阴,病灶无活动迹象时,相对更适合考虑怀孕。一般需要经过医生评估,确保病情不会因为怀孕而复发或加重。 2.例如,经过至少6-9个月的正规抗结核治疗,各项检查指标显示病情稳定,如胸部X线或CT检查病灶无进展,结核菌素试验等指标趋于正常等情况。 (二)避免病情活动期怀孕 在肺结核病情活动期,如痰菌阳性、病灶处于进展阶段等情况下,应避免怀孕。因为此时怀孕会极大增加上述对孕妇和胎儿的不良风险。 三、怀孕过程中的管理 (一)定期产检与病情监测 1.孕妇需要加强定期产检,同时密切监测肺结核病情。产检要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通过超声检查等监测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 2.对于肺结核病情监测,要定期进行痰涂片、痰培养、胸部影像学检查等。一般每1-2个月进行一次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二)抗结核药物的调整 1.怀孕后抗结核药物的使用需要谨慎调整。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孕周、病情等综合考虑,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结核药物组合。例如,在孕早期可能会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组合,如异烟肼、利福喷丁等,但会严格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利弊。 2.同时要密切观察抗结核药物的疗效和孕妇的不良反应,如出现肝功能损害等情况,要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四、特殊人群的特殊考虑 (一)育龄女性肺结核患者的预防 对于育龄女性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肺结核之前,应充分评估怀孕的可能性,并与患者沟通病情和相关风险。在治疗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避免在病情不稳定时怀孕。 (二)孕期发现肺结核的处理 如果在孕期意外发现肺结核,要立即由呼吸科医生和产科医生共同会诊。根据孕周、病情严重程度等综合制定治疗方案。例如,孕早期发现肺结核,若病情较轻,可能会权衡利弊后谨慎考虑继续妊娠并进行抗结核治疗;若病情较重,可能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终止妊娠以控制病情。 总之,肺结核患者怀孕需要非常谨慎,要在病情稳定期、医生充分评估和密切管理下进行,最大程度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2025-10-22 12:54:33
  • 大三阳严重吗

    大三阳是乙肝五项中特定指标阳性,病情轻重差异大,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可通过接种疫苗、避免血液和性传播来预防。 大三阳的严重程度评估 病情轻重差异较大:部分大三阳患者肝功能正常,腹部超声等检查也无明显异常,这类患者病情相对较轻,病毒处于免疫耐受期,一般不需要立即进行抗病毒治疗,但需要定期监测,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腹部超声等,监测频率通常建议每3-6个月一次,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例如,一些青壮年人群感染乙肝病毒后处于免疫耐受期,可能长时间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病情较重的情况:若大三阳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等,乙肝病毒DNA定量明显升高,腹部超声提示肝脏有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早期表现等,说明病情较为严重,此时需要积极进行抗病毒等治疗。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持续复制导致肝细胞反复受损,长期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比如一些有长期饮酒史的大三阳患者,肝脏受损风险可能更高,病情进展可能更快。 不同人群大三阳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大三阳: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若处于免疫耐受期,一般肝功能正常,但需要定期监测。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带孩子进行相关检查。如果儿童大三阳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例如,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但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进入免疫清除期,出现病情变化。 女性大三阳:女性大三阳患者在孕期需要特别注意,要监测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定量等指标。如果乙肝病毒DNA定量较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措施,以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同时,女性大三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因为劳累等因素可能会诱发病情加重。例如,孕期女性大三阳患者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母婴阻断,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较高,通过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可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老年大三阳:老年大三阳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肝脏的代偿能力减弱。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病情,除了常规的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腹部超声检查外,还需要关注是否有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早期表现。老年患者在治疗时要考虑到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性等问题,用药需谨慎,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例如,老年大三阳患者如果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大三阳的预防及相关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新生儿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按照0、1、6个月的程序进行接种。对于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等,也应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抵御乙肝病毒感染。 避免血液传播:在医疗操作中要确保医疗器械严格消毒,避免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例如,纹身、穿耳洞等操作如果不注意消毒,可能会通过血液传播乙肝病毒。 避免性传播:乙肝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因此在性生活中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如使用安全套等,降低感染风险。

    2025-10-22 12:54:12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烧多少度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多数患者会发烧且体温多在38℃及以上,儿童发烧体温波动大需防惊厥、成人发烧多在38-39℃要关注生活方式对恢复的影响、老年发烧因伴基础病需特备关注,发烧时根据体温采取不同措施,38.5℃以下先非药物干预,超38.5℃成人可考虑退热,儿童物理降温要温和,老年降温要轻柔并及时沟通病情。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烧的常见体温范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患者发烧的体温并没有固定的特定数值范围,但多数患者会出现38℃及以上的发热情况,部分患者可能起始体温就是38℃,也有一些患者体温会攀升至39℃甚至更高。一般来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使得体温升高。 二、不同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发烧的特点及相关考虑 (一)儿童群体 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烧情况有一定特点,由于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而且免疫系统相对脆弱,所以儿童感染后可能发烧体温波动相对较大,有的儿童可能起始发烧体温在37.5℃左右,但也可能迅速上升至39℃以上。同时,儿童的基础代谢率相对较高,在发烧时身体消耗能量更快,需要家长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因为儿童长时间高烧可能会引发惊厥等不良情况,所以对于儿童,一旦发现发烧,需要更加谨慎对待,及时采取合适的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来帮助控制体温。 (二)成人群体 成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烧,一般体温大多在38℃-39℃多见,但也有部分成人可能体温更高。成人的身体机能相对成熟,在感染后发烧时,身体的耐受程度相对儿童等群体可能有所不同,但也需要关注体温变化,当体温过高时也需要进行合理的干预。而且成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也可能对发烧后的身体状况有影响,比如经常运动的成人,身体的应激和恢复能力可能相对较强,但在发烧时也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水分摄入来帮助身体恢复。 (三)老年群体 老年人群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烧需要特别关注,因为老年人往往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老年人发烧时,身体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体温如果持续在较高水平,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例如,高烧可能会导致老年人的血压波动增大,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等。所以对于老年感染者,一旦出现发烧情况,需要更密切监测体温及身体其他状况,及时就医评估和处理。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烧的应对及注意事项 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发烧情况时,首先要进行体温监测,根据体温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对于大多数人群可以先采取非药物干预,如适当多喝温水,通过水分的摄入帮助身体代谢散热;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比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如果体温超过38.5℃,对于成人等一般人群,可以考虑使用合适的退热手段,但需要注意避免不恰当的用药等情况。而对于儿童群体,要格外谨慎物理降温方式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大的降温方法,优先选择温和的物理降温方式,并且密切观察儿童精神状态等情况。对于老年群体,在采取任何降温措施时都要更加轻柔、缓慢,同时及时与医生沟通发烧情况及基础疾病状况,以便获得更专业的指导和治疗。

    2025-10-22 12:53:40
  • 霍乱疫苗有必要打吗

    霍乱疫苗适用人群包括流行区人群、前往流行区的人群及特定职业人群,接种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从健康保障和公共卫生角度看有必要性,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有基础疾病人群接种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霍乱疫苗适用人群 1.流行区人群:在霍乱流行地区,如一些卫生条件相对较差、有霍乱疫情传播风险的地区,居民有必要接种霍乱疫苗。例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地区,霍乱是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当地人群接种霍乱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2.前往流行区的人群:计划前往霍乱流行地区的旅行者,包括商务出行、旅游等人群,接种霍乱疫苗可以预防感染。比如前往非洲某些霍乱高发的国家,旅行者提前接种霍乱疫苗能更好地保障自身健康。 3.特定职业人群:如食品加工、餐饮服务、医疗卫生等行业中与食品或水源接触密切的人员,由于工作性质容易暴露于霍乱弧菌感染风险下,这类人群接种霍乱疫苗很有必要。 二、霍乱疫苗的保护效果 1.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大量研究表明,接种霍乱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霍乱弧菌的概率。例如一些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显示,接种霍乱疫苗后,人群感染霍乱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种人群。一般来说,全细胞霍乱疫苗对霍乱的保护效力在一定时期内可达一定比例,如部分全细胞疫苗在接种后的保护效力能维持数月至数年不等。而口服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等新型疫苗也有较好的保护效果,能有效减少霍乱相关的发病和重症情况。 三、接种霍乱疫苗的必要性分析 1.健康保障角度: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后可导致剧烈腹泻、呕吐,如不及时治疗,会迅速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接种疫苗是预防霍乱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从健康保障的角度出发,对于上述适用人群来说,接种霍乱疫苗能为自身健康提供有力的防护,避免因感染霍乱而遭受病痛折磨甚至危及生命。 2.公共卫生角度:接种霍乱疫苗不仅保护个人健康,也有助于减少霍乱在人群中的传播,降低整个社区或地区的霍乱疫情发生率,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例如在学校、集体生活场所等,如果有较多人群接种了霍乱疫苗,能形成一定的免疫屏障,防止霍乱的大规模传播。 四、特殊人群接种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接种霍乱疫苗时,要考虑其年龄和身体状况。一般来说,符合接种年龄要求的儿童可以接种,但需要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要注意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观察,如出现轻微发热、腹泻等一般属于正常反应,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接种后需要更加密切的关注其身体反应。 2.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接种霍乱疫苗需要谨慎评估。目前关于孕妇接种霍乱疫苗的安全性研究有一定进展,但仍需要由医生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如孕期、健康状况等综合判断是否接种。如果孕妇处于霍乱高风险地区或有感染风险,医生会权衡接种疫苗的益处和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后做出决策。 3.有基础疾病人群:对于本身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的人群,接种霍乱疫苗前需要告知医生病情。医生会评估接种疫苗对其基础疾病的影响以及接种疫苗的必要性。例如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其自身免疫功能可能异常,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反应可能与常人不同,需要谨慎对待。

    2025-10-22 12:53:0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