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流行性感冒,中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脓肿,胆囊炎,泌尿系感染,复杂性腹腔感染,神经系统感染,心内膜炎,狂犬病,艾滋病预防,登革热,支原体感染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临床擅长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从业10余年,目前为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任委员兼学会秘书,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热带病与少见病专家组组员,Brian神经感染免疫专刊青委编委。长期从事各种急、慢感染性疾病,发热待查等诊治工作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SCI文献10余篇,参与编著、译著出版中外文书籍5部展开
个人擅长
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流行性感冒,中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脓肿,胆囊炎,泌尿系感染,复杂性腹腔感染,神经系统感染,心内膜炎,狂犬病,艾滋病预防,登革热,支原体感染展开
  • 血吸虫病的传染性如何

    血吸虫病传染性通过接触含尾蚴疫水实现,儿童因活泼好动等接触疫水风险高,涉水劳作及无免疫力人群感染几率高,预防核心是避免接触疫水,涉水人群需采取防护措施,公共卫生部门应加强疫水管理监测并灭螺降低感染风险。 一、传播途径及传染性机制 血吸虫病的传染性主要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实现。血吸虫生活史中,成虫寄生于人体门静脉系统,雌虫产卵后,部分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若虫卵落入水中,在适宜条件下孵出毛蚴,毛蚴侵入钉螺体内发育繁殖,最终逸出尾蚴进入水体。当人或动物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时,尾蚴可迅速经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引发感染。 二、不同人群传染性相关因素 儿童:儿童活泼好动,在流行区玩耍时易接触疫水,如在河边嬉戏、赤脚涉水等,因皮肤黏膜较娇嫩且防护意识弱,感染风险相对较高,需加强家长对儿童接触疫水的监管。 生活方式相关人群:从事涉水劳作(如捕鱼、插秧等)的人群,因频繁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病的几率明显高于非涉水人群;长期生活在血吸虫病流行区且有涉水生活习惯的人群,由于长期暴露于含尾蚴的疫水环境中,累积感染风险增加。 无免疫力人群:既往未感染过血吸虫且无相关免疫力的人群,初次接触疫水时,感染血吸虫的概率较高,而曾感染过血吸虫并恢复的人群,体内会产生一定免疫力,但仍可能再次感染。 三、传染性的关键预防要点 避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传染的核心。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教育居民尤其是儿童不要接触不明水域的水;从事涉水工作的人群需采取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靴、使用防护膏等;公共卫生部门应加强对疫水的管理和监测,及时采取灭螺等措施减少水体中尾蚴的数量,从而降低人群感染血吸虫病的传染性风险。

    2025-10-24 13:55:23
  • 甲流传染性有多强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较强传染性,通过空气中飞沫及被污染物品接触传播,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场所易传播,在易感人群集中环境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儿童、老年人、孕妇及患慢性基础疾病者感染后重症风险高,发病前一两天至发病后五至七天具传染性病初两三天传染性最强且传染性高于普通感冒。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其传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接触传播。在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更容易传播。例如,在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场所,一旦有甲流患者,很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多人感染。 传播速度:在易感人群集中的环境中传播速度较快。研究表明,甲流病毒在合适的条件下,可在人与人之间迅速扩散。比如,一个甲流患者在封闭的办公室内,可能在几天内使同办公室的多数人感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都可能感染甲流,但相对而言,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如哮喘、糖尿病、心脏病等)的人群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受到甲流病毒的侵袭,而且在学校等集体环境中相互接触频繁,感染风险更高。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感染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孕妇感染甲流后,可能对自身和胎儿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早产、胎儿宫内发育受限等。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甲流后,原有基础疾病可能加重,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一般来说,甲流的传染性高于普通感冒,在发病前1-2天至发病后5-7天均具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2025-10-24 13:54:53
  • 打完新冠疫苗多久可以喝酒

    一般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后建议等待适当时间再饮酒因酒精可能抑制免疫系统影响免疫应答,特殊人群中患肝脏疾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延长饮酒间隔、过敏体质者禁饮酒、正在服药者需咨询医生后谨慎饮酒,过早饮酒会干扰免疫反应降低保护效果且加重身体负担不利健康应遵循相关饮酒时间建议。 一、一般人群接种后饮酒建议 对于大多数健康的一般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后建议等待24-48小时再饮酒。这是因为疫苗接种后,人体免疫系统需要时间启动应答反应来产生抗体,酒精可能会对免疫系统功能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从而可能影响疫苗诱导机体产生有效免疫应答的过程,降低疫苗的保护效果。 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有基础疾病人群:若本身患有肝脏疾病(如肝炎等),酒精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影响身体恢复,这类人群接种疫苗后更应延长饮酒间隔,建议在接种后3天甚至更长时间再考虑饮酒;若有过敏体质且对酒精过敏,接种疫苗后绝对禁止饮酒,以防引发严重过敏反应。 2.正在服药人群:若因其他疾病正在服用药物,酒精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此类人群需咨询医生后根据个人具体情况确定饮酒时间,一般建议至少在接种疫苗24小时后且确保身体无明显不适时再谨慎饮酒。 三、饮酒对疫苗效果及健康的潜在影响 过早饮酒可能干扰疫苗引发的免疫反应,导致抗体产生不足,降低疫苗对新冠病毒的预防保护作用。同时,饮酒本身会对身体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如损害肝脏、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等,接种疫苗后身体处于相对敏感状态,过早饮酒会进一步加重身体负担,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维护。因此,为了保障疫苗的最佳免疫效果和自身健康,应遵循上述饮酒时间建议。

    2025-10-24 13:54:38
  • 血吸虫病的症状主要有哪些

    血吸虫感染急性期有发热伴畏寒出汗等、过敏反应及腹痛腹泻等表现,慢性期呈慢性腹泻或痢疾样症状且可致贫血消瘦等,晚期可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儿童症状不典型但生长发育受影响明显,孕妇感染可能影响胎儿发育,老年人症状更重易合并基础疾病需加强观察管理。 一、急性期症状 血吸虫感染初期进入急性期,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热型多为间歇热或弛张热,体温通常在38~40℃,伴有畏寒、出汗等表现,持续时间数周不等;可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样皮疹,瘙痒较为明显;消化系统方面表现为腹痛、腹泻,轻症者每日腹泻3~5次,粪便可带血及黏液,重症者腹泻次数更多,还可能伴有里急后重感。 二、慢性期症状 急性期未治愈或反复轻度感染的患者进入慢性期,主要呈现慢性腹泻或慢性痢疾样症状,腹痛、腹泻症状时轻时重,病程较长者可出现贫血、消瘦、体力下降等情况,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三、晚期症状 长期反复感染血吸虫的患者可进展至晚期,出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表现为腹水、巨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儿童患者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等情况,老年人感染后因机体免疫力下降,症状可能更为严重,且易并发基础疾病。 四、特殊人群表现 儿童:感染血吸虫后症状相对不典型,但生长发育受影响更为明显,需密切监测其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并干预。 孕妇:感染血吸虫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影响胎儿发育等,需谨慎处理,避免因疾病对母婴健康造成双重威胁。 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后症状可能更重,且易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病情变化相对复杂,需加强病情观察与综合管理。

    2025-10-24 13:51:08
  • 乙肝两对半怎么检查

    乙肝两对半通过抽血检测,抽血前一般可不空腹但若同时查其他项目需遵医嘱,抽血时医护人员用消毒注射器抽肘部静脉血后棉球按压止血,血液送实验室用免疫学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等五项指标,不同年龄性别基本无本质区别,儿童抽血需安抚,有乙肝病史及接触风险人群定期检查监测病情或评估感染情况。 乙肝两对半检查是通过抽血进行的实验室检测。 抽血前准备:一般不需要空腹,饮食对乙肝两对半的检查结果通常没有显著影响。但如果同时还需要检查肝功能等其他项目,可能需要空腹,所以建议在检查前咨询医生,了解具体的注意事项。对于儿童,要安抚其情绪,避免因哭闹导致抽血不顺利等情况。 抽血过程:医护人员会使用消毒后的注射器抽取静脉血,抽血部位通常是肘部静脉。抽血后会用棉球按压抽血部位一段时间,以止血。 检测过程:血液样本会被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乙肝两对半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这五项指标。通过特定的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液中这五项指标的存在情况及含量。例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进行检测,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来判断各项指标的阴性或阳性等结果。 不同年龄、性别在乙肝两对半检查过程中基本没有本质区别,但儿童在抽血时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安抚。对于有乙肝病史的人群,定期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可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等;对于生活方式中可能有接触乙肝病毒风险的人群,如与乙肝患者有密切接触者等,也需要定期检查乙肝两对半来评估自身感染情况。

    2025-10-24 13:49:1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