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流行性感冒,中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脓肿,胆囊炎,泌尿系感染,复杂性腹腔感染,神经系统感染,心内膜炎,狂犬病,艾滋病预防,登革热,支原体感染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临床擅长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从业10余年,目前为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任委员兼学会秘书,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热带病与少见病专家组组员,Brian神经感染免疫专刊青委编委。长期从事各种急、慢感染性疾病,发热待查等诊治工作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SCI文献10余篇,参与编著、译著出版中外文书籍5部展开
个人擅长
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流行性感冒,中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脓肿,胆囊炎,泌尿系感染,复杂性腹腔感染,神经系统感染,心内膜炎,狂犬病,艾滋病预防,登革热,支原体感染展开
  • 血吸虫病是否具有传染性

    血吸虫病由血吸虫寄生引发,具感染性的尾蚴为关键,人或动物接触含尾蚴疫水可经皮肤黏膜侵入致感染,儿童活泼好动在流行区易接触疫水需加强防护,流行区居民因日常生产生活接触疫水机会多要强化防护,有流行区旅居史人群返回接触疫水感染风险增需警惕,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检查。 一、血吸虫病的传染性机制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引发的传染性疾病。血吸虫的生活史包含多个阶段,其中具有感染性的尾蚴是关键环节。当人或动物接触到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时,尾蚴可迅速通过皮肤或黏膜侵入体内,进而使人或动物感染血吸虫病,这充分表明血吸虫病具有明确的传染性,其传播途径主要与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密切相关。 二、不同人群感染风险差异及应对 儿童:儿童活泼好动,在流行区玩耍时更易接触疫水,需特别加强防护,例如家长应引导儿童远离可能有疫水的区域,避免其皮肤直接接触疫水,降低感染几率。 流行区居民:长期生活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人群,因日常生产生活中接触疫水的机会较多,需强化防护意识,如在进行农田劳作等可能接触疫水的活动时,规范穿戴防护装备,最大程度减少与尾蚴接触的可能。 有流行区旅居史人群:曾前往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人群,若返回后接触疫水,感染风险增加,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疑似血吸虫病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发现早处理。

    2025-10-24 13:29:37
  • 乙肝表面抗体呈阳性代表什么

    乙肝表面抗体呈阳性常见于接种乙肝疫苗后疫苗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的保护性抗体可预防感染,也常见于既往感染乙肝病毒后靠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产生的抗体,此情况表明曾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已康复且有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 一、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呈阳性最常见的情况是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疫苗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产生了抗-HBs。这种情况下,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能够中和乙肝病毒,使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例如,多项疫苗接种相关研究表明,规范接种乙肝疫苗后,多数人会产生抗-HBs阳性,且抗体滴度达到一定水平(一般≥10mIU/ml)时,保护效果较好,能显著降低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二、既往感染乙肝病毒后恢复并产生的抗体 当人体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通过自身免疫系统的作用已经将病毒清除,此时机体也会产生抗-HBs阳性。这意味着机体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康复,并且体内产生了针对乙肝病毒的保护性抗体,同样具有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一般不会再次感染乙肝病毒。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既往感染乙肝病毒后恢复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会出现抗-HBs阳性,这是机体免疫清除病毒后产生免疫保护的表现。

    2025-10-24 13:28:57
  • 猩红热可以自愈吗

    猩红热一般不可自愈,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起病急有发热、咽痛等表现,皮疹24小时内布满全身,不治疗会持续症状并致感染扩散,还易引发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确诊后需用青霉素类药物规范治疗,怀疑患儿应及时就医检查并治疗,不可等待自愈以免延误病情。 一、临床表现与病情发展 猩红热起病较急,患儿会出现发热、咽痛、草莓舌等典型表现,皮疹也是重要特征,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先见于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处,24小时内布满全身。病情若不干预,发热等症状会持续,皮疹也会逐步蔓延等,不会自行缓解。 二、治疗的必要性 药物治疗方面:一旦确诊猩红热,需使用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类药物,如青霉素G等,通过抗生素治疗可杀灭链球菌,控制感染,若不治疗,感染可能进一步扩散,加重病情及引发并发症。 并发症风险: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若猩红热不及时治疗,发生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易受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影响,如风湿热可累及心脏等重要器官,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 对于怀疑猩红热的患儿,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咽拭子培养等明确诊断,然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而不能等待自愈,以免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

    2025-10-24 13:28:12
  • 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易发期是什么时候

    甲乙型流感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均以冬春季为主要易发时段且受气候影响可能波动,儿童因免疫系统不完善易发需注意通风洗手等,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易发重症应加强防护可接种疫苗,孕妇易发期出现流感样症状需及时就医合理防护以保自身及胎儿健康。 一、甲型流感易发期 甲型流感的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在北半球温带地区通常冬春季为高发时段,一般11月至次年3月较为多见,但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具体时间可能有所波动,例如气候异常时可能提前或延后出现流行高峰。 二、乙型流感易发期 乙型流感同样有季节性特征,在北半球温带地区也以冬春季为主要易发时段,多集中于11月至次年3月,其流行规律与甲型流感有一定相似性,但乙型流感的流行强度和范围可能相对有别,不过总体也受季节变化影响显著。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群体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在流感易发期更易感染,需特别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老年人因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流感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在易发期应加强防护,如必要时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等方式降低感染风险;孕妇在流感易发期也需格外留意,若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合理防护与处理,以保障自身及胎儿健康。

    2025-10-24 13:26:43
  • 肺结核传播的方式

    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咳嗽等释放含菌飞沫致他人吸入感染,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病史者更易感染,还存在相对少见的消化道传播及罕见的母婴传播。 肺结核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传播: 空气飞沫传播: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说话或唱歌时,会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释放到空气中。其他人吸入这些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后,就有可能受到感染。例如,一个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在密闭空间中持续咳嗽,周围的人长时间处于该环境中,感染风险就会增加。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在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如果有肺结核患者,更容易因吸入飞沫而感染。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也可能降低,同样容易通过空气飞沫感染肺结核。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等的人群,本身抵抗力较差,感染后发展为重症肺结核的风险更高,在接触肺结核患者飞沫时也更易被感染。 其他途径:虽然相对少见,但也存在通过消化道传播的情况,比如饮用了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牛奶等,但这不是主要的传播方式。母婴传播也有可能发生,母亲患有肺结核时,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有可能将结核分枝杆菌传给婴儿,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2025-10-24 13:24: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