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流行性感冒,中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脓肿,胆囊炎,泌尿系感染,复杂性腹腔感染,神经系统感染,心内膜炎,狂犬病,艾滋病预防,登革热,支原体感染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临床擅长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从业10余年,目前为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任委员兼学会秘书,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热带病与少见病专家组组员,Brian神经感染免疫专刊青委编委。长期从事各种急、慢感染性疾病,发热待查等诊治工作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SCI文献10余篇,参与编著、译著出版中外文书籍5部展开
个人擅长
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流行性感冒,中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脓肿,胆囊炎,泌尿系感染,复杂性腹腔感染,神经系统感染,心内膜炎,狂犬病,艾滋病预防,登革热,支原体感染展开
  • 新冠无症状感染者体温正常吗

    新冠无症状感染者体温状况不一,部分体温正常,腋下体温在36℃-37℃;少部分会出现低热(37.3℃-38℃)或体温波动情况,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需特别关注体温变化。 一、部分新冠无症状感染者体温正常情况 部分新冠无症状感染者没有发热等临床症状,体温处于正常范围,即腋下体温在36℃-37℃之间。这是因为病毒感染人体后,在其还未引发机体明显的炎症反应等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时,体温可以维持在正常状态。例如一些免疫功能较好,且病毒载量较低的感染者,可能暂时不会出现体温升高的表现。 二、部分新冠无症状感染者体温异常情况 1.低热情况:少部分新冠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会出现低热,即体温在37.3℃-38℃之间。这是由于病毒在体内引发了轻微的免疫应答,使得体温调节中枢略有波动,但还未达到明显发热的程度。 2.体温波动情况:还有些新冠无症状感染者体温可能会有一定波动,比如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测量体温,可能会出现轻度的变化,但整体仍处于相对异常但未达到典型发热症状的范围。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新冠无症状感染者时更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因为儿童对体温变化相对敏感,即使是轻度的体温异常也可能需要更谨慎的观察和处理;对于老年人,其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新冠无症状感染者时体温异常情况可能相对复杂,需要更加细致地监测体温及其他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评估。

    2025-07-30 10:57:10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治疗会怎么样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因患者情况不同,不治疗影响各异:轻症部分1-2周靠自身免疫恢复但少数会病情变化;重症有基础病、老年人、有基础病儿童不治疗易病情迅速加重出现严重并发症;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染性需隔离观察,多数需密切监测防止病情变化。 重症患者:对于一些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群,或者老年人等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弱的群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迅速加重。例如,可能出现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快,成人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钟等)、血氧饱和度下降(低于93%)等情况,进而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免疫系统功能相对低下,感染后病情进展往往更快,不及时治疗发生重症的风险更高。而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般症状相对较轻,但如果是有基础疾病的儿童,不治疗也可能出现病情恶化,如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等情况。 无症状感染者:部分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体内仍存在病毒,有一定的传染性,需要进行隔离观察,因为其有可能在后续出现症状,而且可能将病毒传播给他人。不过也有少数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始终不出现症状并自行清除病毒,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大部分无症状感染者还是需要密切监测其健康状况,防止出现病情变化。

    2025-07-30 10:55:52
  • 新冠状病毒可以在物体表面存活吗

    新冠状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长受温度、湿度和物体表面材质影响,一般人群需注重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接触后及时洗手,特殊人群更要加强清洁消毒且注意消毒剂使用方法和浓度等避免不良影响。 温度和湿度:研究表明,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新冠状病毒在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在相对低温、低湿环境中,其存活时间相对较长。例如,有研究发现,在20℃左右、相对湿度40%-50%的环境下,新冠状病毒可以在塑料、不锈钢等光滑物体表面存活数天。 物体表面材质:不同材质的物体表面对新冠状病毒存活的影响不同。比如,在塑料和不锈钢表面,新冠状病毒存活时间相对较长,可达到数天;而在纸板表面,其存活时间相对短一些,通常数小时到一天左右。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一般人群:日常应注重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等合适的消毒剂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消毒,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在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要及时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特殊人群:对于老年人、儿童等免疫力相对较弱的人群,更要加强对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因为他们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在清洁消毒物体表面时,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消毒效果的同时,避免消毒剂对特殊人群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儿童皮肤娇嫩,使用消毒剂时要注意浓度,避免接触到儿童的皮肤和呼吸道等。

    2025-07-30 10:54:31
  • eb病毒是什么

    EB病毒是一种人类疱疹病毒,通过唾液传播,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症状,与某些癌症的发生有关,可通过检测抗体等方法诊断,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可预防。 1.EB病毒的发现:EB病毒于1964年首次从Burkitt淋巴瘤细胞中分离出来。 2.传播途径: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例如接吻、共用餐具等。此外,EB病毒也可通过输血、性行为等方式传播。 3.感染症状:大多数人感染EB病毒后没有明显症状,称为“EB病毒携带者”。但在某些情况下,EB病毒感染可能会引起以下症状: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是一种常见的感染症状,表现为发热、喉咙痛、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等。 其他疾病:EB病毒感染还可能与某些癌症的发生有关,如鼻咽癌、淋巴瘤等。 4.诊断方法:EB病毒的诊断通常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来进行。此外,医生还可能会进行EBV核酸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5.治疗方法:对于大多数EB病毒感染,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症状会在几周内自行缓解。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如退烧药等。 6.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等,可以减少EB病毒的传播。此外,接种EBV疫苗也可能有助于预防某些EBV相关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你对EB病毒或其他健康问题有具体的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

    2025-07-30 10:53:47
  • 颈部淋巴结核能自愈吗

    颈部淋巴结核一般不能自愈,其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颈部淋巴结引发慢性特异性感染,病理机制上结核分枝杆菌在淋巴结内持续繁殖致病理改变持续进展,临床观察中不治疗病情朝不良方向发展,儿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不及时干预病情更严重,需规范抗结核治疗等干预手段控制。 病理机制角度 结核分枝杆菌侵入颈部淋巴结后,会激活机体的免疫细胞反应,如巨噬细胞等会试图吞噬结核分枝杆菌,但结核分枝杆菌具有一定的抗吞噬和繁殖能力,会在淋巴结内不断生长繁殖,导致淋巴结出现炎症、坏死等病理改变,这个过程是持续进展的,不会自行停止并恢复正常,相反会逐渐加重,如淋巴结会逐渐增大、融合,甚至破溃形成窦道等。 临床观察角度 从临床大量病例观察来看,颈部淋巴结核患者如果不接受治疗,病情会朝着不良方向发展。例如,淋巴结会不断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破坏,局部症状会加重,可能出现疼痛加剧、发热等全身症状,而且还可能传染给他人。只有通过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等干预手段,才能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繁殖,使病情逐渐得到控制。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尚不完善,颈部淋巴结核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等,因为结核感染会消耗身体能量等,影响正常的营养代谢和器官功能;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颈部淋巴结核病情进展会更快,更难自愈,需要更加积极规范的治疗来控制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2025-07-30 10:53:1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