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流行性感冒,中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脓肿,胆囊炎,泌尿系感染,复杂性腹腔感染,神经系统感染,心内膜炎,狂犬病,艾滋病预防,登革热,支原体感染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临床擅长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从业10余年,目前为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任委员兼学会秘书,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热带病与少见病专家组组员,Brian神经感染免疫专刊青委编委。长期从事各种急、慢感染性疾病,发热待查等诊治工作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SCI文献10余篇,参与编著、译著出版中外文书籍5部展开
个人擅长
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流行性感冒,中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脓肿,胆囊炎,泌尿系感染,复杂性腹腔感染,神经系统感染,心内膜炎,狂犬病,艾滋病预防,登革热,支原体感染展开
  • 得了甲肝都有什么症状

    急性黄疸型甲肝有黄疸前期(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持续1-21天平均5-7天、消化道症状常见)、黄疸期(发热消退、尿色加深、巩膜皮肤出现黄疸、持续2-6周、部分有胆管阻塞表现、肝大质软有压痛叩痛约10%脾大)、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减轻、肝脾回缩、肝功能恢复正常、持续1-2个月)表现;急性无黄疸型甲肝较黄疸型多见、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且相对较轻、儿童中常见;重型甲肝少见,急性重型甲肝有严重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黄疸迅速加深、出血倾向,亚急性重型甲肝有黄疸持续升高、肝性脑病表现、腹水形成,不同人群感染甲肝后症状有差异如老年人病情相对重恢复慢、孕妇需密切监测、有基础肝病患者病情可能加重。 一、急性黄疸型甲肝症状 1.黄疸前期 全身症状:多数患者起病急,有畏寒、发热,体温多在38-39℃之间,可持续3-5天。同时伴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等症状。儿童患者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如食欲不振、腹痛等;成人患者全身症状相对更明显。此阶段持续1-21天,平均5-7天。 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是常见症状,严重者甚至不想进食,进食后恶心、呕吐较为突出,部分患者有腹痛表现,可能与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2.黄疸期 黄疸出现:发热消退,尿色加深,如浓茶色,随后巩膜、皮肤出现黄疸,黄疸先从巩膜开始,逐渐波及全身。黄疸持续2-6周。 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等胆管阻塞表现。肝大,质软,有压痛及叩痛,约10%的患者脾大。 3.恢复期 症状减轻: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食欲逐渐恢复,体力逐渐恢复。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此阶段持续1-2个月。 二、急性无黄疸型甲肝症状 此型较黄疸型多见,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痛、乏力等,症状相对较轻,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在儿童中,无黄疸型甲肝也较为常见,可能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相对不完善,症状不如成人典型,有时仅表现为轻度的消化道不适。 三、重型甲肝症状(少见) 1.急性重型甲肝 严重消化道症状:极度乏力,严重的食欲不振、频繁呕吐,腹胀明显。 神经系统症状:可出现烦躁不安、嗜睡、神志不清等肝性脑病表现。 黄疸迅速加深:胆红素短期内急剧升高。 出血倾向:有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大出血。 2.亚急性重型甲肝 黄疸持续升高:黄疸进行性加深。 肝性脑病表现:在病程中期以后出现嗜睡、昏迷等肝性脑病表现。 腹水形成: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水,腹胀明显。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感染甲肝后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人感染甲肝后,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可能病情相对较重,恢复较慢;孕妇感染甲肝后,可能对母婴健康有一定影响,需要更密切的监测;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感染甲肝后,病情可能加重,需积极关注肝脏功能变化等。

    2025-10-23 14:41:51
  •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肺结核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及相对少见的其他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是患者通过咳嗽等释放带菌飞沫经健康人吸入感染,受通风状况等影响;密切接触传播是与患者长期密切接触人群易感染,受接触密切程度、时间及防护措施等影响;其他传播途径如消化道传播相对少见,与饮食卫生状况相关。 一、空气传播 1.原理及过程: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说话或唱歌时,会释放出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这些飞沫较小且轻,可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健康人吸入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后,就有可能受到感染。例如,在一个密闭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中,若有肺结核患者,其呼出的带菌飞沫会在空气中扩散,周围其他人吸入后就面临感染风险。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在空气传播的情况下更容易受到影响;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抵抗力下降,也较易因吸入带菌飞沫而感染肺结核。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人员密集、通风差的环境中,如拥挤的宿舍、工厂车间等,会增加空气传播的概率。有肺结核病史的人再次接触带菌飞沫时,由于自身免疫力可能因既往病史受到一定影响,也更易复发感染。 2.影响因素:环境的通风状况是关键因素,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带菌飞沫会被快速稀释和吹散,降低感染风险;反之,通风差的环境则利于飞沫聚集传播。 二、密切接触传播 1.原理及过程:与肺结核患者有长期、密切接触的人群,如家庭成员、同事、室友等,容易受到感染。例如,在家庭环境中,患者与家人共同生活,日常的近距离接触,如共用餐具、毛巾等,虽然通过这些物品传播的概率相对空气传播低,但如果患者的唾液等污染了物品,健康人接触后再接触自己的黏膜(如口腔、鼻腔黏膜)就可能感染。对于儿童,在家庭中如果有患病的父母或其他亲属,密切接触时感染风险较高;对于老年人,与子女等密切接触时,若子女携带结核分枝杆菌,也容易被传染。生活方式上,与患者长期居住在一起,生活起居密切相关,就增加了密切接触传播的机会。有肺结核病史的人如果与新的传染源密切接触,也更易再次感染。 2.影响因素:接触的密切程度和时间长短是重要因素,接触越密切、时间越长,感染概率越高;接触时的防护措施缺乏也会增加感染风险,如不佩戴口罩、不注意个人卫生等。 三、其他传播途径(相对少见) 1.原理及过程:通过消化道传播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也有报道。例如,饮用了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未经消毒的牛奶,可能会引起肠道结核感染。不过这种情况相对空气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来说较为罕见。对于儿童,如果饮用了不安全的乳制品,存在感染风险;老年人如果饮食卫生不注意,饮用了被污染的牛奶等,也可能感染。生活方式中不注意饮食卫生,食用了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就可能通过消化道感染。有肺结核病史的人如果消化系统接触到带菌物质,也可能引发相关部位的结核感染。 2.影响因素:饮食卫生状况是主要影响因素,严格的饮食消毒措施可有效降低通过消化道传播的风险。

    2025-10-23 14:41:22
  • 艾滋病药物是免费的吗

    艾滋病药物免费情况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政策差异,受医疗保障体系、药物可及性和研发成本、患者自身情况等因素影响,儿童患者和孕妇患者获取免费药物各有特殊性。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或特定的公共卫生项目框架下,部分艾滋病药物可能提供免费供应。例如,在我国,对于符合条件的艾滋病患者可以免费获得抗病毒治疗药物。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免费药物供应体系,通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渠道为确诊的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的一线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是经过严格审批且基于循证医学验证有效的。但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且医疗保障体系不同的国家,艾滋病药物的免费情况则有不同规定,有的可能需要满足一定的收入水平、保险覆盖等条件才能部分或全部免费获取药物。 影响艾滋病药物免费的因素 医疗保障体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程度是重要因素。如果国家有强大的公共卫生投入能力,并且将艾滋病防治纳入重点保障范畴,就更有可能为患者提供免费药物。例如,我国通过政府财政投入、医保等多种渠道保障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的供应和免费发放。 药物可及性和研发成本:艾滋病药物的研发成本较高,一些新型的、价格昂贵的抗艾药物可能在初期难以完全免费提供。但随着全球对艾滋病防治的重视以及药物专利等相关政策的调整,部分新药也逐渐被纳入到免费供应体系中。同时,药物的可及性还涉及到药品的生产、运输、分发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的顺畅与否也会影响药物是否能真正免费提供给患者。 患者自身情况:在一些情况下,患者需要满足一定的诊断标准、治疗阶段等才能获取免费药物。比如,只有确诊为艾滋病且处于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阶段的患者才能获得免费的抗病毒药物,对于一些处于艾滋病感染早期但还未达到治疗时机的患者,可能暂时无法获取免费的抗艾药物进行干预。 特殊人群的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艾滋病患者的免费药物获取也有其特殊性。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药物的剂量、剂型等都有特殊要求。在我国,对于儿童艾滋病患者也有相应的免费药物供应政策,但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情况进行精准的药物适配和发放,并且要密切监测儿童使用免费药物后的反应等情况,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关注儿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艾滋病治疗不仅要考虑药物的医疗效果,还要考虑对其未来生长发育的影响等。 孕妇患者:孕妇艾滋病患者的免费药物获取涉及到母婴阻断等重要方面。为了防止艾滋病病毒从母亲传播给胎儿,孕妇患者需要及时获取免费的抗艾药物进行母婴阻断治疗。在这个过程中,要确保药物的供应不间断,并且要关注孕妇在使用药物过程中的妊娠情况、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保障母婴的健康。例如,要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案为孕妇患者提供合适的免费抗病毒药物,同时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各项指标,如孕妇的病毒载量、胎儿的发育情况等,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等。

    2025-10-23 14:40:49
  • 乙肝五项是怎么检查的

    乙肝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但查其他项目可能需空腹儿童要安抚情绪保持身体稳定;检查方法是静脉采血后用免疫学方法检测乙肝五项包括表面抗原等五项;结果解读为全阴无感染但无免疫力可考虑接种疫苗大三阳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小三阳提示复制低传染性弱儿童感染易慢性化需密切监测有病史者结合既往史判断病情。 一、检查前准备 一般无需特殊准备,但如果同时要检查肝功能等其他项目,可能需要空腹,因为进食可能会影响肝功能检查结果。对于儿童,要安抚其情绪,避免因哭闹影响采血等操作。不同年龄的人群在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基本一致,主要是保证身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避免剧烈运动、熬夜等影响检查结果的行为。 二、检查方法 采血 通常采用静脉采血的方式。医护人员会选择合适的静脉,一般常用肘部静脉。首先会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然后使用一次性采血针抽取适量的静脉血。对于儿童,要轻柔操作,选择合适的静脉,避免多次穿刺给儿童带来过多痛苦。 检测方法 乙肝五项检测一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标志物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乙肝五项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 乙肝表面抗原(HBsAg):若呈阳性,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表示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可能是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抗体,也可能是既往感染乙肝病毒后恢复并产生了抗体。 乙肝e抗原(HBeAg):阳性通常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一般提示乙肝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但如果是乙肝病毒变异导致的,可能仍有传染性。 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表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只要感染过乙肝病毒,无论病毒是否被清除,核心抗体都会持续存在。 三、结果解读 如果乙肝五项全部阴性,说明没有感染乙肝病毒,但也没有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乙肝感染。对于儿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重要措施。 如果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俗称“大三阳”,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如果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俗称“小三阳”,一般提示乙肝病毒复制相对较低,传染性相对较弱,但也需要结合乙肝病毒DNA定量等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病情。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结果解读基本一致,但儿童感染乙肝后可能会有不同的转归情况,比如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更容易慢性化,所以对于儿童乙肝五项结果异常的情况,需要更密切地监测和评估。同时,有乙肝病史的人群在解读结果时要结合既往病史综合判断病情变化。

    2025-10-23 14:39:29
  • 病毒性腮腺炎

    病毒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冬春季高发,有局部腮腺肿大伴疼痛等症状,可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需隔离休息等一般及对症、抗病毒治疗,可通过接种疫苗等预防,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病毒性腮腺炎的症状表现 局部症状:腮腺肿大常是首发症状,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有疼痛及触痛,张口、咀嚼特别是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腮腺肿大可持续7-10天。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有发热,体温可在38-40℃左右,可伴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病毒性腮腺炎的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根据典型的腮腺肿大等局部及全身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史(如当地是否有腮腺炎流行等)可初步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中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若阳性可确诊为近期感染。 病毒分离:从患者唾液、脑脊液、尿液等标本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可明确诊断,但操作相对复杂,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 病毒性腮腺炎的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患者需隔离,卧床休息,给予清淡饮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 对症治疗: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若体温较高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但需注意儿童用药禁忌等情况);腮腺肿痛明显者可局部冷敷以缓解症状。 抗病毒治疗:发病早期可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使用时要充分考虑其年龄等因素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 病毒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儿童应按计划接种疫苗,一般1岁半左右接种第一针,6-7岁接种第二针等,不同年龄段接种程序可能有所差异,要遵循国家免疫规划要求。 切断传播途径:在腮腺炎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室内要保持通风良好。 保护易感人群:密切接触者可观察3周,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儿童等易感人群,要注意其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是病毒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健康状况,在腮腺炎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去人员密集场所。儿童患病后要特别注意口腔护理,因为腮腺肿大可能影响口腔清洁,且儿童用药需要严格按照儿童用药剂量等要求,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青少年: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患病后要注意休息,保证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要注意避免因患病影响学习等生活安排,保持良好的心态。 孕妇:孕妇感染腮腺炎病毒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如导致胎儿畸形等,所以孕妇在腮腺炎流行季节要特别注意防护,避免接触腮腺炎患者,若不慎接触且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妊娠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腮腺炎病毒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的体温、腮腺症状等变化,若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同时要保证老年人的营养和休息,关注其全身状况。

    2025-10-23 14:38:3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