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流行性感冒,中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脓肿,胆囊炎,泌尿系感染,复杂性腹腔感染,神经系统感染,心内膜炎,狂犬病,艾滋病预防,登革热,支原体感染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临床擅长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从业10余年,目前为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任委员兼学会秘书,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热带病与少见病专家组组员,Brian神经感染免疫专刊青委编委。长期从事各种急、慢感染性疾病,发热待查等诊治工作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SCI文献10余篇,参与编著、译著出版中外文书籍5部展开
个人擅长
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流行性感冒,中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脓肿,胆囊炎,泌尿系感染,复杂性腹腔感染,神经系统感染,心内膜炎,狂犬病,艾滋病预防,登革热,支原体感染展开
  • 甲流一般发烧几天

    甲流患者发烧时间因人而异受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及时治疗等因素影响多数持续三至五天儿童和成人有别病情轻短重长及时治疗可缩短发烧时间处理遵循患者舒适度标准儿童成人各有护理方式都需注意休息多饮水保证营养摄入。 甲流患者发烧的时间因人而异,通常多数患者发烧会持续3-5天左右,但也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影响发烧持续时间的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和成人患者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甲流引发的发烧可能相对成人更容易出现波动,但多数儿童甲流发烧也多在3-5天左右。例如,一项针对儿童甲流患者的研究显示,约70%的儿童甲流患者发烧持续时间在3-5天,不过也有少数儿童可能因自身基础状况等因素,发烧时间稍有延长,但大多不超过1周。而成人患者如果自身免疫力较好,发烧持续时间相对儿童可能稍短些,但也不是绝对的,也有成人会持续5天左右甚至更久。 病情严重程度:如果甲流病情相对较轻,患者自身免疫力能够较好地应对病毒感染,发烧持续时间可能偏短,多在3-4天左右。但如果病情较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等情况,发烧持续时间往往会延长,可能超过5天,甚至持续1周以上。比如患者出现了肺炎等并发症时,身体对抗病毒的过程会更复杂,发烧时间也会相应延长。 是否及时治疗:如果患者在甲流发病后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发烧的持续时间。一般来说,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明显缩短发烧时间,可能使发烧持续时间从原本的5天左右缩短至3-4天。而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发烧持续时间可能会自然延长。 对于甲流发烧的处理,应遵循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的原则。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护理,密切监测体温,当体温超过38.5℃且儿童出现明显不适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来帮助缓解不适,但要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降温方式。对于成人患者,同样可以先尝试物理降温等非药物方法,若发烧引起明显不适且体温较高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处理。同时,不同人群都要注意休息、多饮水,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利于身体恢复。

    2025-10-29 12:15:29
  • 早期白喉有哪些症状

    白喉早期有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包括咽喉部表现(早期累及咽喉,有不适、疼痛等,检查见黏膜充血、扁桃体轻度肿大及渗出物等)和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压痛;全身症状有轻至中度发热、全身不适等;还有特殊类型白喉的早期症状,如鼻白喉(婴幼儿多见,有鼻黏膜充血、分泌物变假膜等)、喉白喉(较少见,起病急,有咳嗽、声音嘶哑等,严重可致梗阻等)、眼白喉(罕见,有眼部充血、假膜等)、皮肤白喉(皮肤创伤部位炎症后形成假膜等),不同人群症状表现有差异,疑似白喉应及时就医诊断治疗。 局部淋巴结情况:颈部淋巴结可轻度肿大、有压痛。 全身症状 发热:多数患者有轻至中度发热,一般体温在38℃左右,发热程度与病情轻重有一定关联,病情较重者发热相对较高。 全身不适:患者会感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儿童可能表现得更为明显,如哭闹不安等。 特殊类型白喉的早期症状 鼻白喉:多发生于婴幼儿,常由咽白喉蔓延而来,也可单独发生。早期表现为鼻黏膜充血、肿胀,有浆液性、血性分泌物,随后分泌物变为厚的灰绿色假膜,鼻前庭及上唇皮肤可被染成红色,患者可出现鼻塞、张口呼吸等症状,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但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发展。 喉白喉:较少见,多为继发性,原发于喉部的白喉极少见。起病较急,早期症状主要为咳嗽,呈犬吠样,声音嘶哑,随着病情进展,喉部会形成假膜,可导致喉部梗阻,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即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等,严重时可出现烦躁不安、发绀甚至窒息等危险表现。 眼白喉:极为罕见,可表现为眼部充血、有假膜形成等,会影响视力等。 皮肤白喉:多发生于皮肤创伤部位,早期局部出现炎症,随后形成灰白色假膜,周围组织红肿,假膜脱落后可形成溃疡。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早期白喉的症状可能在表现程度等方面有所差异。例如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可能对症状的耐受等与成人不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在早期症状出现时就更容易被基础疾病所掩盖或加重病情等。对于疑似白喉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因为白喉是一种传染性较强且可危及生命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2025-10-29 12:15:00
  • H7N9型禽流感的最佳预防措施是什么

    预防H7N9需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维持环境清洁与通风,避免接触禽类相关风险源,适度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出现呼吸道症状及时就医,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疾病人群需分别做好相应防护。 一、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含有酒精的洗手液,用流动水充分洗手,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尤其是在接触禽类、禽肉及其分泌物后,或处理食物前、用餐前等时刻,通过洗手可有效清除手部可能沾染的病毒。 二、维持环境清洁与通风 1.环境清洁:定期对居住和工作场所的环境进行清洁,可使用含氯消毒剂等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减少病毒存活的环境载体。 2.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建议不少于30分钟,以降低空气中潜在病毒的浓度。 三、避免接触禽类相关风险源 1.远离活禽场所:避免前往活禽市场、禽类养殖场等可能存在大量禽类的场所,减少与活禽及其粪便、分泌物等的直接接触,因为H7N9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类传播。 四、增强自身免疫力 1.适度体育锻炼: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或适量的力量训练等,有助于提升机体免疫力,增强对病毒的抵御能力。 五、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1.出现呼吸道症状时的应对: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立即佩戴口罩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向医生详细告知近期是否有禽类接触史等情况,以便医生及时排查H7N9感染的可能。 六、特殊人群防护要点 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需严格遵循上述各项预防措施,如避免接触禽类、加强手部清洁、保持环境通风等,降低感染风险,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 儿童:在成人监护下做好防护,比如成人帮助儿童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避免儿童随意接触禽类及其分泌物等,同时儿童进行体育锻炼时需家长合理监管,保障锻炼安全且有效提升免疫力。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感染H7N9后病情可能加重,因此这类人群要格外重视防护,严格落实个人卫生、环境通风等措施,若出现呼吸道症状需更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基础疾病情况。

    2025-10-29 12:14:03
  • 家猫抓伤为啥不建议打狂犬疫苗

    狂犬病暴露分三级,家猫抓伤多属低风险,不建议盲目接种狂犬疫苗因有疫苗接种风险、会造成成本与资源浪费且健康家猫携带病毒概率低,儿童接种需谨慎、过敏体质者要权衡、有基础疾病者需专业医生评估暴露风险后定是否接种。 一、狂犬病暴露分级界定 根据《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Ⅰ级暴露:接触或喂养动物,或完好的皮肤被舔,此级暴露无需进行特殊处理。 Ⅱ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此级暴露通常也不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Ⅲ级暴露: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或破损皮肤被舔,或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此级暴露需接种狂犬病疫苗及被动免疫制剂。 二、家猫抓伤多属低风险暴露 家猫若处于健康状态,其携带狂犬病毒的概率极低。多数家猫经过规范饲养且定期接种疫苗,体内不存在狂犬病毒或病毒载量极低。因此,健康家猫导致的抓伤,多属于Ⅰ级或Ⅱ级暴露,属于低风险暴露情况,一般不建议盲目接种狂犬疫苗。 三、不建议盲目接种狂犬疫苗的原因 1.疫苗接种风险:狂犬疫苗虽安全,但仍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不良反应,少数人可能出现过敏等严重反应。对于低风险暴露情况,接种疫苗属于过度医疗,会增加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2.成本与资源浪费:盲目接种狂犬疫苗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增加受种者的经济负担。 3.健康家猫携带病毒概率低: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健康且接种过狂犬疫苗的家猫传播狂犬病的风险可忽略不计,无需因家猫抓伤而常规接种狂犬疫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接种疫苗需谨慎,对于健康家猫的抓伤,若属于低风险暴露,应避免不必要的疫苗接种,遵循狂犬病暴露分级规范处理,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用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等。 过敏体质者:过敏体质者接种狂犬疫苗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过敏反应,若家猫抓伤属于低风险暴露,需权衡接种疫苗的风险与收益,在医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接种。 有基础疾病者:本身患有严重基础疾病(如免疫系统疾病等)的人群,接种狂犬疫苗可能影响基础疾病控制或引发其他并发症,对于健康家猫的抓伤,需由专业医生综合评估暴露风险后再确定是否接种。

    2025-10-29 12:13:10
  • 目前流行的麻疹有哪些症状

    麻疹前驱期持续2-4天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眼部症状及Koplik斑,多数患者发热3-4天后进入出疹期,皮疹从耳后发际渐延全身呈对称性红色斑丘疹,儿童症状相对典型需关注,成人症状可能较重,免疫低下人群症状常不典型易被忽视。 一、前驱期症状 麻疹前驱期一般持续2~4天,此阶段主要表现为: 1.发热:多为不规则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且发热症状通常较为明显,儿童患者可能因体温波动出现哭闹等表现,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但避免机械按体温用药,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不适。 2.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出现咳嗽、流涕、打喷嚏、咽部充血等,类似普通感冒症状,但相对更具特异性,与后续出疹等表现相关联。 3.眼部症状: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较为常见,儿童因眼部不适可能出现频繁眨眼等表现,需注意保护患儿眼部,避免强光刺激。 4.Koplik斑:约90%的患者在口腔双侧颊黏膜近磨牙处可见白色斑点,为直径约1mm的灰白色小点,周围绕以红晕,是麻疹早期特异性体征,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二、出疹期症状 多数患者在发热3~4天后进入出疹期,皮疹表现为: 1.皮疹分布: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部,然后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呈对称性分布。 2.皮疹形态: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初起时稀疏分明,后逐渐密集融合,颜色转为暗红色,但疹间可见正常皮肤,这是麻疹皮疹的典型特征。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1.儿童:儿童感染麻疹时症状相对典型,但需注意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出疹期需密切观察皮疹变化及体温情况,若出现高热持续不退、皮疹融合异常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同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导致感染。 2.成人:成人感染麻疹时症状可能相对较重,发热程度可能更高,全身中毒症状更明显,如乏力、头痛等症状可能:更为突出,需关注自身全身状况变化,及时就医进行相应诊治。 3.免疫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感染麻疹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可能较低,皮疹可能较少,易被忽视,需提高警惕,一旦出现疑似麻疹症状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2025-10-29 12:12: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