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流行性感冒,中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脓肿,胆囊炎,泌尿系感染,复杂性腹腔感染,神经系统感染,心内膜炎,狂犬病,艾滋病预防,登革热,支原体感染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临床擅长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从业10余年,目前为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任委员兼学会秘书,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热带病与少见病专家组组员,Brian神经感染免疫专刊青委编委。长期从事各种急、慢感染性疾病,发热待查等诊治工作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SCI文献10余篇,参与编著、译著出版中外文书籍5部展开
个人擅长
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流行性感冒,中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脓肿,胆囊炎,泌尿系感染,复杂性腹腔感染,神经系统感染,心内膜炎,狂犬病,艾滋病预防,登革热,支原体感染展开
  • 新冠阳了不能洗澡吗

    新冠感染者中普通轻症者身体尚可时保暖下可洗澡需控室温且时间短洗完速擦干穿暖,重症或伴基础病虚弱者不建议立即洗,儿童需家长全程陪同控温时短洗完速擦干穿暖,老年人行动不便或有疾病需家人协助防滑控时短洗完扶稳,孕妇状态稳他人协助控温时短,免疫低下者需他人协助控温后保皮肤干爽时短。 一、普通轻症感染者情况 若新冠感染者属于普通轻症,身体状态尚可,无明显乏力、头晕等严重不适,在做好保暖措施前提下可洗澡。需注意: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左右,避免因室温过低导致受凉,洗澡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内,防止过长时间洗澡消耗过多体力,洗完后要迅速擦干身体并穿上保暖衣物。 二、重症或基础疾病患者情况 对于重症新冠感染者,或本身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且身体较为虚弱、乏力明显者,不建议立即洗澡。因为洗澡过程中可能增加体力消耗,加重身体负担,甚至引发头晕、摔倒等意外情况。 三、儿童患者情况 儿童新冠感染者洗澡时需家长全程陪同。室温同样要维持在适宜范围,水温控制在38~40℃,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即可。洗澡后要尽快用柔软干爽的毛巾擦干,及时为孩子穿上厚衣服,避免儿童因受凉导致病情加重。 四、老年人情况 老年人新冠感染后洗澡需格外谨慎。若老年人行动不便或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家人应协助洗澡,确保浴室地面干燥防滑,水温调节适中,洗澡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洗完后扶老人平稳离开浴室,防止出现意外。 五、孕妇情况 孕妇新冠感染后若身体状态稳定,可在他人协助下洗澡。室温保持温暖,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洗澡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洗完后注意保暖,避免因洗澡过程中体温波动等情况影响自身及胎儿健康。 六、免疫低下人群情况 如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艾滋病患者等免疫低下的新冠感染者,洗澡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加重。需由他人协助洗澡,保证室内温度适宜,洗澡后彻底清洁身体易潮湿部位,保持皮肤干爽,且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防止身体过度疲劳导致免疫力进一步下降。

    2025-10-29 11:56:08
  • 医生十答:人为什么会感染猪流感如何预防

    猪流感由猪流感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及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尤其与猪频繁接触者及免疫力较低者,预防要避免接触感染源、注重个人卫生、保持环境通风清洁、增强自身免疫力、特殊人群加强防护、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并旅行时做好防护。 一、人为什么会感染猪流感 猪流感由猪流感病毒(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引起,主要传播途径包括:一是直接接触感染源,如与感染猪流感病毒的猪密切接触,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二是飞沫传播,感染猪流感的人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毒,他人吸入后可被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尤其与猪频繁接触的人群(如养猪场工作人员、兽医等)及免疫力较低者(如儿童、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等)感染风险更高。 二、如何预防猪流感 1.避免接触感染源:尽量远离猪流感疫情暴发地区,避免接触有流感样症状的猪或人,减少与感染源的直接接触机会。 2.注重个人卫生:勤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处理食物前、咳嗽或打喷嚏后等时刻;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3.保持环境通风与清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对公共场所及常用物品进行清洁消毒,降低病毒存活传播风险。 4.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充足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进行体育锻炼,维持健康生活方式以提升机体抵抗力。 5.特殊人群防护:儿童需在家长监管下严格遵循个人卫生要求,如正确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等;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等免疫力较弱人群,更应加强防护,必要时可关注针对猪流感的疫苗接种情况(若有相关疫苗),但需遵循专业医疗建议。 6.出现症状及时应对:若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流感样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居家休息,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就医时需佩戴口罩,向医生告知接触史等相关情况。 7.旅行防护:计划旅行时关注目的地猪流感疫情信息,提前做好防护准备,如携带充足洗手液、口罩等,旅行中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清洁。

    2025-10-29 11:55:53
  • 甲流可以自愈吗会传染吗

    甲流部分体质好病情轻的患者可自愈但有部分会加重需就医,甲流具传染性通过飞沫等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要密切观察症状和养成卫生习惯,老年人因有基础疾病感染后发生重症风险高要减少去密集场所等,孕妇感染后对自身和胎儿有不良影响要做好防护并尽快就医,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易加重要控制基础疾病加强防护并及时就医。 甲流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一般来说,体质较好、病情较轻的甲流患者,在充分休息、加强营养等一般支持治疗下,机体的免疫系统有可能自行清除病毒,实现自愈。但自愈的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通常需要1-2周左右。不过,也有部分患者病情可能会加重,出现肺炎、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所有甲流患者都能自愈,对于病情较重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治疗。 甲流是否会传染 甲流具有传染性。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比如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毒,其他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口鼻而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后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不同人群甲流相关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感染甲流后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要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避免交叉感染。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感染甲流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应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注意保暖,保持室内通风。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身的基础疾病情况。 孕妇:孕妇感染甲流后可能对自身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早产、胎儿窘迫等。孕妇应做好防护,避免接触甲流患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需尽快就医。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甲流后病情可能更容易加重,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加强防护,感染后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2025-10-29 11:55:22
  • 狂犬疫苗接种有效期不超过一年半吗

    狂犬疫苗接种分暴露前与暴露后预防,未被咬伤高危人群暴露前基础免疫3剂于0、7、21或28天接种,全程后不同时长再次暴露有不同加强或重新接种;被可疑动物咬伤抓伤后暴露后全程接种程序为0、3、7、14、28天各1剂,不同时长再次暴露有相应加强或重新接种,儿童接种同成人规范需关注暴露时间,老年人需更谨慎依上次接种时间定,免疫力低下人群需专业医生评估制定个体化方案。 一、狂犬疫苗接种的不同暴露情况及对应免疫程序 (一)暴露前预防 对于未被咬伤的高危人群(如兽医、动物饲养员等),基础免疫程序为接种3剂,分别于0、7、21(或28)天各接种1剂。全程免疫后,体内抗体可维持较长时间,一般半年内再次暴露无需加强;若半年到1年再次暴露,需加强1剂;超过1年则需重新全程接种。 (二)暴露后预防 被可疑动物咬伤、抓伤后,需尽快接种狂犬疫苗并配合伤口处理。全程暴露后预防接种程序通常为0、3、7、14、28天各接种1剂。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一般无需加强;3个月到1年再次暴露,需加强1剂;超过1年再次暴露,则需重新全程接种。 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接种狂犬疫苗时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其免疫应答与成人有所差异,但接种程序基本同成人规范。若儿童属于暴露前预防或暴露后预防情况,同样依据暴露时间来判断是否需要加强接种,需密切关注暴露后时间间隔以确定相应措施,确保免疫保护效果。 (二)老年人 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在评估狂犬疫苗接种有效期及加强需求时,需更谨慎。若老年人有过狂犬疫苗接种史,再次暴露时要严格根据上次接种时间与本次暴露间隔来决定是否加强或重新全程接种,以保障能有效抵御狂犬病毒感染。 (三)免疫力低下人群 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体内抗体产生及维持情况可能异于常人。此类人群在暴露后接种狂犬疫苗及后续加强评估时,需专业医生综合评估其免疫状态后制定个体化方案,因为其免疫保护效果可能受自身免疫功能影响而有所不同。

    2025-10-29 11:54:41
  • 猴痘是怎么传播的

    猴痘传播途径有直接接触传播包括与感染动物接触及与感染患者直接接触、飞沫传播是近距离接触感染患者呼吸道飞沫、间接接触传播是接触被污染物品后再接触自身黏膜或破损皮肤。 直接接触传播 与感染动物接触:猴痘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如感染猴痘的猴子、松鼠、冈比亚袋鼠等)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损伤部位而传播。例如,猎人在处理感染猴痘的动物时,若皮肤有破损,就可能接触到病毒从而被感染。对于儿童来说,如果接触到感染猴痘的宠物鼠等动物,也存在感染风险,因为儿童的皮肤相对娇嫩,更易因动物的损伤部位接触而感染。 与感染患者直接接触:与猴痘确诊患者直接接触,如密切接触(包括拥抱、亲吻、共用餐具等),接触患者的皮疹、体液等,都可能导致病毒传播。在家庭环境中,如果有成员感染猴痘,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成员,很容易通过直接接触被感染。对于女性而言,若与感染猴痘的伴侣密切接触,也存在被传染的可能。 飞沫传播 在近距离(通常认为是约1米内)接触感染猴痘患者的呼吸道飞沫时,有可能发生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后,病毒可能会在呼吸道黏膜处定植并引发感染。例如,在医院探视猴痘患者时,如果没有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且与患者距离较近,就有感染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由于呼吸频率相对较快,且在近距离接触时更易吸入飞沫,所以相对更易通过飞沫传播感染猴痘。 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接触被猴痘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患者使用过的衣物、被褥、毛巾、餐具等。病毒可以在这些物品上存活一段时间,健康人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自己的黏膜(如眼结膜、口腔黏膜等)或破损皮肤,就可能被感染。比如,在公共场所,如果有人感染了猴痘并使用过某个公共设施,后续其他人接触了该设施上被污染的部分,就存在通过间接接触感染的可能。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皮肤的屏障功能可能有所下降,接触被污染物品后感染的风险相对更高一些。

    2025-10-29 11:53:5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