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流行性感冒,中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脓肿,胆囊炎,泌尿系感染,复杂性腹腔感染,神经系统感染,心内膜炎,狂犬病,艾滋病预防,登革热,支原体感染
向 Ta 提问
-
sars病毒怎么消失的
SARS病毒消失的原因是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包括隔离和治疗患者、加强疫情监测、加强公众教育、加强国际合作。 1.隔离和治疗患者:对于确诊的SARS患者,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同时,给予患者适当的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2.加强疫情监测:建立了完善的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宣传SARS的防控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疫情信息,共同应对SARS疫情。 总之,由于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SARS疫情得到了控制,病毒逐渐消失。
2025-08-22 11:41:56 -
HIV病毒是DNA还是RNA
HIV病毒是RNA病毒其基因组由两条相同单链RNA组成遗传信息存储于RNA并以RNA为模板进行逆转录等实现增殖区别于DNA遗传物质的生物类群。 一、HIV病毒的遗传物质类型HIV病毒是RNA病毒,其基因组由两条相同的单链RNA组成。通过大量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HIV病毒的遗传信息存储于RNA中,在病毒复制等生命活动过程中,以RNA为模板进行逆转录等过程来实现病毒的增殖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区别于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类群。
2025-08-22 11:41:20 -
淋巴结核性炎的含义是什么
淋巴结核性炎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累及淋巴结引发,多经呼吸道或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后通过淋巴循环播散至淋巴结致病理改变,病理可见淋巴结内结核结节(中心干酪样坏死、周围上皮样细胞等浸润),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进展后融合粘连、严重时皮肤红肿破溃形成窦道,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有结核患者接触史者为高危人群,需增强免疫力、规范抗结核治疗并隔离防护。
2025-08-22 11:40:25 -
新冠病毒感染后九天的症状是什么
新冠感染后九天部分患者仍有咳嗽(因呼吸道黏膜修复炎症未消且个体恢复有差异)、全身乏力(部分患者存在,有基础病者更明显、老年人持续可能较长需适当休息),还可能有嗅觉味觉减退(随时间渐改善但恢复因人而异),儿童需关注精神饮食保证营养,妊娠期女性有异常需及时咨询医生。 一、呼吸系统相关症状 新冠病毒感染后九天,部分患者仍可能存在咳嗽症状,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色黏痰,这是由于呼吸道黏膜在病毒侵袭后处于修复阶段,炎症反应尚未完全消退所致,不同个体咳嗽持续时间有差异,儿童相对成人可能恢复稍快,但也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二、全身乏力表现 感染后九天,部分患者仍有全身乏力感,体力恢复不完全。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人群,乏力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身体整体代谢和恢复能力,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乏力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需注意适当休息,逐步增加活动量。 三、其他可能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嗅觉、味觉减退情况,这与病毒影响嗅神经、味觉神经有关,一般会随时间逐渐改善,但恢复时间因人而异。对于儿童患者,需关注其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若乏力等症状较明显,应保证充足营养摄入以促进恢复;对于妊娠期女性,感染后九天仍需留意自身身体变化,若有异常不适需及时咨询医生,因为孕期身体状态特殊,恢复过程可能受激素等因素影响。
2025-08-15 12:04:48 -
链球菌感染抗O高什么原因引起的
抗O高可能与链球菌感染、免疫反应、其他因素有关,如细菌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年龄等,需结合症状、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1.链球菌感染: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导致抗O升高的最常见原因。当人体感染A族溶血性链球菌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其中就包括抗O。链球菌感染后1~3周,抗O水平可明显升高,通常在感染控制后逐渐下降。 2.免疫反应: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也可能导致抗O升高。这些疾病中,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产生自身抗体,从而引起抗O升高。 3.其他因素:除了链球菌感染和免疫性疾病外,还有一些其他情况可能导致抗O升高。例如: 其他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也可能引起抗O升高。 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可能导致抗O升高。 其他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也可能出现抗O升高。 药物:某些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可能影响抗O检测结果。 年龄:抗O水平可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尤其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需要注意的是,抗O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患有上述疾病,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如果抗O升高,同时伴有发热、咽痛、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025-08-15 12: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