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内科学感染性疾病,长程发热大于3周以上的发热待查,流行性感冒,中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脓肿,胆囊炎,泌尿系感染,复杂性腹腔感染,神经系统感染,心内膜炎,狂犬病,艾滋病预防,登革热,支原体感染
向 Ta 提问
-
高危后多长时间可以完全排除艾滋病
三个月后检测结果为阴性,基本可排除感染艾滋病,但窗口期因人而异,检测方法和时间也会影响结果,有过高危行为应及时就医。 艾滋病有三个月的窗口期,若三个月后检测结果为阴性,基本可以排除感染艾滋病的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窗口期因人而异,且存在个体差异。此外,艾滋病的检测方法和时间也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如果有过高危行为,应及时就医,进行艾滋病检测,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后续的观察和处理。同时,应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避免高危行为,如使用安全套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同性恋者、吸毒者、性工作者等,应更加注意艾滋病的预防和检测。
2025-06-19 17:41:01 -
得水痘能吃冷的东西吗
水痘患者在出水痘期间,尽量避免食用冷的东西,以免影响身体恢复。 水痘患者在出水痘期间,尽量避免食用冷的东西。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出水痘的过程中,患者的身体会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冷的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不适,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影响身体的恢复。此外,冷的食物也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因此,水痘患者在出水痘期间,尽量避免食用冷的东西,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
2025-06-19 17:40:19 -
冠状病毒好转的征兆
新型冠状病毒现在一般多指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变好的表现主要有:伴随症状逐渐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精神状态良好等,此外通过CT检查可发现炎症病灶吸收、减少或消失。 一、伴随症状逐渐消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有干咳、发热、身体乏力、咽喉肿痛等典型症状。当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这些症状会逐步好转,最终完全消失,这就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干咳症状减轻直至不再咳嗽,发热消退,身体乏力感逐渐减轻直至恢复正常体力,咽喉肿痛消失等。 二、体温恢复正常: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容易出现发热现象,发热时间可能持续1至3天不等,若体内病毒载量逐渐减少,经过数天治疗后,体温能够回归到36.5至37℃的正常范围。 三、精神状态良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程大概在3至5天,部分人群可能会长达7天,患者感染后身体状态往往较差,会有身体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而一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逐渐好转,患者的精神状态也会恢复正常,变得精力充沛、食欲改善等。 总之,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出现上述表现时,通常意味着病情在好转,同时结合CT检查结果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2025-06-18 18:44:08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染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密切接触和接触污染物传播,建议通过个人防护、密切接触者管理、环境消毒、疫苗接种和加强监测防控等措施来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此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传染性,以下是一些建议: 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避免聚集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密切接触者管理:对于密切接触者,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和健康监测。 环境消毒:对公共场所和家庭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可以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疫苗接种: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预防感染和减少重症的重要措施。 加强监测和防控: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防控,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需要注意的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可能会因病毒变异、防控措施等因素而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应密切关注疫情动态,遵守防控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和接触史。
2025-06-18 18:43:05 -
感染艾滋病的途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共用注射器、输入受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接受感染HIV者的器官移植、人工授精等方式传播,但其他情况也可能导致感染。 1.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2.血液传播: 共用注射器、针头、针具:共用注射器进行静脉注射毒品是感染艾滋病的高风险行为。 输入受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输入受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可能导致感染。 共用受污染的医疗器械:在一些医疗操作中,如果医疗器械没有正确消毒或重复使用,可能会传播HIV。 3.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在妊娠、分娩和哺乳期可能将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 4.其他可能的传播途径: 器官移植:接受感染HIV者的器官移植可能导致感染。 人工授精:在没有采取适当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人工授精可能传播HIV。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途径并不是绝对的,其他情况也可能导致HIV的传播。预防艾滋病的最好方法是采取安全性行为,如使用安全套,并避免共用注射器等高危行为。如果对艾滋病的传播或感染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医疗机构。
2025-06-18 18: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