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乙肝、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的防治及肝衰竭的人工肝治疗;在急慢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干细胞与肝衰竭肝脏再生,新发突发传染病以及医学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有独到的见解。
向 Ta 提问
-
肺结核怎么传染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飞沫传播、皮肤传播以及消化道传播,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一、飞沫传播:这是肺结核最为重要的传播途径。患者会通过打喷嚏、咳嗽、大笑、大声谈话等行为,将含有结核分支杆菌的微滴排到空气中,从而实现传播。 1.打喷嚏时,会形成含有病菌的飞沫,这些飞沫可在空气中悬浮并传播给他人。 2.咳嗽是常见的传播方式,剧烈咳嗽会喷出大量带菌飞沫。 3.大笑和大声谈话时也可能产生飞沫传播病菌。 二、皮肤传播:虽然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但部分人群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也可能发生结核杆菌传染。 1.当皮肤有伤口时,接触到含菌物质可能导致感染。 2.黏膜破损时同样存在感染风险。 三、消化道传播:如果与结核病人共用了餐具或者吃了病人剩下的食物,就可能通过碗筷以及食物发生传染。 1.共用餐具可能沾染病菌进而传播。 2.食用病人剩余食物容易感染。 一般来说,肺结核传染性的大小取决于病人排出结核分枝杆菌量的多少,同时也和个人免疫力、接触的密切程度以及时间长短有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比如经常晾晒衣物、被褥,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如果身边有肺结核病的患者,要做好自我隔离措施。 总结概括:本文详细阐述了肺结核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皮肤传播和消化道传播,并说明了传染性大小的影响因素及日常预防要点。
2025-08-15 12:05:52 -
链球菌感染传染吗
链球菌感染可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的飞沫被健康人吸入)和直接接触传播(接触污染物品经手接触黏膜),儿童因免疫系统不完善在集体环境易传,老年人因有基础病免疫力低感染风险高且病情进展快,预防要勤洗手、避免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保持环境通风。 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含有链球菌的飞沫,健康人吸入后可导致感染。例如在密闭空间中,链球菌可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快速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链球菌污染的物品后,经手接触口鼻等黏膜部位从而引发感染。比如接触了被链球菌污染的玩具、餐具等。不同人群感染风险及特点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如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相互接触频繁,较易发生链球菌感染的传播。例如学校中一旦有学生感染链球菌,若防护措施不到位,容易在同学间造成传染。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免疫力相对较低,若接触到链球菌,感染风险较高。且感染后可能病情进展相对较快,需要特别关注。预防要点 个人卫生:勤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措施,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正确方法洗手,能有效减少经手接触传播链球菌的风险。 避免密切接触:在链球菌感染高发时期,尽量避免与已确诊链球菌感染的患者密切接触,如近距离交谈、共用餐具等。 环境通风:保持居住和学习、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可降低空气中链球菌的浓度,减少感染机会。
2025-08-15 12:05:30 -
打新冠疫苗6天可以同房吗
新冠疫苗接种6天后无明显不适者通常可正常同房,接种后仍有明显不适者应适当休息待恢复再同房,有基础疾病者需依病情在医生评估后谨慎决定,女性生理期等特殊时期需注意卫生及把握适度性。 一、一般情况可正常同房 打新冠疫苗6天后,若接种者无明显不适症状,如发热、严重乏力等,通常可以正常同房。目前并无科学依据表明接种新冠疫苗6天后同房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正常的性生活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额外负担,只要自身身体状态允许,适度同房是可行的。 二、特殊情况需谨慎考量 1.接种后身体不适者:若接种新冠疫苗6天后仍存在明显不适,如持续发热、极度乏力等,此时身体处于相对虚弱状态,同房可能会加重身体的劳累程度,不利于身体恢复。这类人群应适当休息,待身体完全恢复后再考虑同房。 2.特殊人群: 有基础疾病者:若接种者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且病情处于不稳定状态,同房时可能因情绪激动、体力消耗等因素引发基础疾病波动。此类人群需根据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在医生评估后谨慎决定是否同房,以自身舒适度为首要考量,避免因过度劳累等导致不良后果。 女性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若接种者在接种后6天恰逢女性生理期,此时身体相对敏感,同房时需注意卫生,避免引发妇科感染等问题,同时也要根据自身身体的耐受程度来把握同房的适度性。
2025-08-15 12:04:48 -
被猫咬出血了怎么办
被猫咬出血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用碘酒或酒精消毒,尽快就医,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是否注射狂犬疫苗,并注意观察伤口变化,避免感染。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被猫咬出血后,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清洗伤口: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 2.消毒处理:用碘酒或酒精消毒伤口。 3.寻求医疗帮助: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伤口的情况进行处理,并决定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 4.注意观察:在接种疫苗期间,注意观察伤口的变化,如有发热、红肿、疼痛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5.避免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和污染。 6.饮食注意:避免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避免吃辛辣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特殊人群在被猫咬后需要特别注意: 1.儿童:儿童的皮肤娇嫩,被猫咬后更容易感染,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伤口处理和观察。 2.孕妇:孕妇在被猫咬后,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3.免疫力低下者:如患有艾滋病、白血病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被猫咬后更容易感染,需要更加注意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 总之,被猫咬出血后,应及时清洗伤口、消毒处理,并尽快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和接种疫苗。同时,要注意观察伤口的变化,避免感染。特殊人群在被猫咬后需要特别注意,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2025-08-15 12:03:56 -
为什么要停止使用血源性乙肝疫苗
血源性乙肝疫苗制备过程复杂有病毒残留风险且产量低成本高免疫效果和稳定性欠佳,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精准高纯度风险低可大规模培养产量稳定成本低免疫原性优诱导免疫应答好且保护稳定性佳。 一、制备过程与安全性隐患 血源性乙肝疫苗是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中提取乙肝表面抗原(HBsAg)制备而成,其制备过程相对复杂,且在提取过程中可能存在病毒残留风险,例如可能残留其他肝炎病毒等病原体,增加了受种者感染其他相关疾病的潜在隐患。而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能够更精准地获取乙肝表面抗原成分,纯度更高,极大降低了因病毒残留带来的安全风险。 二、生产效率与成本因素 血源性乙肝疫苗的生产受限于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液的获取量,产量相对不稳定且较低。同时,其制备工艺复杂,导致生产成本较高。相比之下,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可通过大规模细胞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生产,产量稳定且成本相对更低,能够更广泛地满足人群接种需求。 三、免疫效果与稳定性差异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在免疫原性方面表现更优,能更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刺激机体产生足够滴度的乙肝表面抗体,且免疫保护的稳定性更好。而血源性乙肝疫苗由于制备过程的局限性,在免疫效果的一致性和持久性上相对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存在一定差距,无法更好地保障受种者长期的乙肝免疫防护。
2025-08-15 1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