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绍瑞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乙肝、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的防治及肝衰竭的人工肝治疗;在急慢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干细胞与肝衰竭肝脏再生,新发突发传染病以及医学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有独到的见解。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郝绍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医师,博士。 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获理学、医学双博士学位,从事感染性疾病与肝病的诊治。擅长肝衰竭的人工肝治疗以及新突发传染病的救治。积极承担教学任务,担任长学制教材《感染病学》第三版学术秘书。参与了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国标准的提出,和我国《肝衰竭诊治指南》《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指南》的修订。获得2017年浙江大学医学院先进工作者荣誉。展开
个人擅长
乙肝、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的防治及肝衰竭的人工肝治疗;在急慢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干细胞与肝衰竭肝脏再生,新发突发传染病以及医学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展开
  • 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特殊人群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方案,治疗期间需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感染,定期复查。 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 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传染性;联合用药可以提高疗效,同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适量用药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同时保证治疗效果;规律用药可以使药物在体内保持稳定的浓度,从而提高疗效;全程用药可以彻底消灭结核菌,避免复发。 此外,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免疫功能低下者等,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和感染,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胸片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肺结核的治疗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同时注意个体差异,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2025-06-20 14:48:30
  • 狂犬病能治愈吗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常通过动物咬伤或抓伤传播。一旦发病,狂犬病的死亡率几乎为100%,因此狂犬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狂犬病一旦发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如果在发病前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对于被动物咬伤或抓伤的患者,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并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伤口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者、孕妇、儿童等,接种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 总之,狂犬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因此,预防狂犬病的发生非常重要。如果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应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2025-06-20 14:47:29
  • 猩红热不厉害会自愈吗

    猩红热具有传染性,需及时就医治疗,否则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 猩红热不厉害也不会自愈,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猩红热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的损害。 猩红热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加重,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化脓性中耳炎、颈部软组织炎、肺炎、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一旦发现自己或孩子出现猩红热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多喝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在疾病痊愈后,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再次感染。

    2025-06-20 14:47:17
  • 被小狗咬到伤口轻微要打疫苗吗

    被小狗咬到伤口轻微也需要打疫苗,狂犬病死亡率极高,不能忽视,需及时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并就医,根据伤口情况判断是否接种疫苗。 被小狗咬到伤口轻微也需要打疫苗。 虽然伤口轻微,但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因此不能忽视。被小狗咬到后,需要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并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伤口的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如果伤口较深或位于头面部,或者小狗没有按时接种疫苗,那么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就会增加,需要接种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此外,在接种疫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避免饮酒和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如果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总之,被小狗咬到后,无论伤口大小,都需要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和接种疫苗。

    2025-06-20 14:47:00
  • 猩红热潜伏期多久

    猩红热的潜伏期平均为2~3天,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被污染物品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发,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皮疹和脱屑,首选药物为青霉素,疗程一般为7天。 猩红热的潜伏期为1~7天,平均为2~3天。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物品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尤以5~15岁儿童多发。猩红热的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损害。 对于猩红热患者,应及时进行抗菌治疗,首选药物为青霉素,一般疗程为7天。同时,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支持,保持口腔清洁。在猩红热流行期间,应避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

    2025-06-20 14:46:3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