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乙肝、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的防治及肝衰竭的人工肝治疗;在急慢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干细胞与肝衰竭肝脏再生,新发突发传染病以及医学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有独到的见解。
向 Ta 提问
-
新冠病毒感染体外存活时间
新冠病毒在体外不同环境条件下存活时间有差异,常温干燥的塑料、不锈钢表面可存活数小时至数天,5℃左右的玻璃、棉质、硬纸板表面能存活数天,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风险较高,需注意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环境表面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对于特殊人群,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在接触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的物品后更易感染,所以要格外注意避免儿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环境表面,并且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功能相对较低,在接触体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新冠病毒时,感染风险也较高,需要尽量减少老年人接触可能被污染的公共环境表面的机会,若不得不接触,事后要督促其及时规范洗手等。同时,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自身免疫和身体状况相对更易受病毒影响,在面对体外环境中的新冠病毒时,更要加强防护,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环境,以降低感染风险。
2025-07-30 10:26:32 -
哪种疫苗预防肺结核
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主要疫苗,作用机制是让未感染人体产生轻微无临床症状结核感染引免疫反应获特异性免疫力,新生儿是主要接种对象,特殊人群中患严重免疫缺陷疾病儿童不适合接种,有明确结核接触史等符合条件儿童应及时接种。 卡介苗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人工的方法,使未受感染的人体产生一次轻微的、没有临床症状的结核感染,从而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对结核杆菌的特异性免疫力。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接种卡介苗对预防儿童重症肺结核,如结核性脑膜炎等有较好的效果。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新生儿是卡介苗的主要接种对象,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应该接种卡介苗。对于特殊人群,比如患有严重免疫缺陷疾病的儿童,则不适合接种卡介苗,因为接种后可能无法产生正常的免疫反应,还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等不良后果;而对于有明确结核接触史等情况的儿童,在符合接种条件时应及时接种卡介苗来预防肺结核。
2025-07-30 10:25:44 -
新冠感染潜伏期是24天吗
新冠感染潜伏期通常不是24天,一般为1-14天,多为3-7天,虽有极个别潜伏期较长情况但极罕见,不同人群潜伏期受自身免疫力等因素影响也不会达24天,潜伏期内感染者无明显症状但具传染性,有暴露风险人群需按防控要求健康监测。 新冠感染潜伏期通常不是24天。1.潜伏期范围:新冠病毒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3~7天。有研究显示,基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等,多数感染者的潜伏期集中在这个时间段内。2.个别特殊情况:虽然存在极个别潜伏期较长的情况,但非常罕见,一般不会达到24天这么长。对于不同人群来说,比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等,潜伏期可能会受到自身免疫力、病毒感染剂量等因素影响,但整体也不会延长至24天。一般来说,潜伏期内感染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具有传染性,所以对于有新冠病毒暴露风险的人群,需要按照相关防控要求进行相应的健康监测等措施。
2025-07-30 10:25:04 -
肺结核病又叫什么由什么菌引起
肺结核病旧称“痨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儿童青少年易感染,营养不良、居住拥挤不通风及有基础病史者感染风险高,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咳嗽等产生含菌飞沫,健康人吸入可被感染。 一、肺结核病的别称 肺结核病旧称“痨病”。 二、引起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肺结核病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需氧菌,具有抗酸性等特性。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容易感染,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于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营养不良、居住环境拥挤不通风等情况的人群,感染风险会增加;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等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受影响,也更易罹患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当传染源(患有肺结核且痰液排菌的患者)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说话时,会产生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可能被感染。
2025-07-30 10:23:56 -
新型冠状病毒发热症状是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发热多为中低热(37.3℃~39℃),也有高热(超39℃),程度个体差异大,常伴咳嗽、乏力等症状,儿童发热波动大且可能伴精神改变,老年人发热持续久易加重基础病,不良生活方式患者发热易加重不适且恢复慢。 对于儿童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热特点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体温波动较大,有的儿童发热同时可能伴有精神状态改变,如较平时嗜睡、烦躁不安等,需要密切关注。对于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弱,感染后发热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需警惕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导致病情变化,如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的老年人,发热可能会加重基础病的病情。对于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感染后发热时可能更容易出现身体不适的加重,且恢复相对可能较慢,需要在发热期间注意休息、戒烟限酒等。
2025-07-30 1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