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长: 乳头溢液,乳腺癌规范化治疗,乳腺癌术后美容整复,乳房肿物微创手术,乳腺腔镜诊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超,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临床经历:2005至今北京朝阳医院乳腺外科,乳腺外科教学秘书。主持首医教学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6项,其他课题5项。 发表多篇sci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社会或学会兼职:北京朝阳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乳腺肿瘤分会 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 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 智慧照护与健康养生专业委员会 母婴健康学部 常务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委员;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乳腺外科专业委员会;国际婴儿亲子安抚指导。展开
个人擅长
乳头溢液,乳腺癌规范化治疗,乳腺癌术后美容整复,乳房肿物微创手术,乳腺腔镜诊疗。展开
  • 0期原位导管乳腺癌复发率

    0期原位导管乳腺癌复发率相对较低,10年局部复发率通常在5%-20%左右,其复发率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治疗方式等因素影响,年轻患者等特殊人群需密切监测,要强调健康生活方式重要性,有家族遗传史患者需做相关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 影响0期原位导管乳腺癌复发率的因素 年龄因素:年轻患者(如小于40岁)相对老年患者可能有更高的复发风险。这可能与年轻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细胞增殖活性等因素有关,年轻患者细胞代谢活跃,肿瘤细胞增殖可能更具侵袭性。 生活方式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高脂肪饮食等可能增加复发风险。例如,高脂肪饮食可能影响体内激素平衡,进而影响乳腺组织的微环境,不利于肿瘤的控制;缺乏运动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对肿瘤细胞的监视和清除能力减弱。 病史因素:如果患者有其他乳腺相关病史,如既往有乳腺不典型增生等病变,可能会增加0期原位导管乳腺癌的复发风险。此外,有家族乳腺癌遗传史的患者,其复发风险也可能相对较高,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治疗方式因素: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是否彻底等对复发率有重要影响。如果手术未能完整切除病灶,残留的肿瘤细胞可能导致复发。另外,辅助治疗如是否进行放疗等也会影响复发率,规范的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对于特殊人群,如年轻的0期原位导管乳腺癌患者,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随访监测,因为其复发风险相对较高。在生活方式上,要强调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如建议戒烟限酒、保持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等。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除了常规治疗和监测外,可能需要进行更详细的基因检测等相关评估,以便制定更个性化的监测和预防复发的方案。

    2025-09-11 13:18:13
  • 女孩乳腺发育的时间

    女孩乳腺发育时间一般在8-13岁,受遗传、营养、生活环境影响,8岁前明显发育属性早熟,超13岁未发育需关注,家长要关注情况,提供均衡营养和健康环境,异常及时就医。 遗传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在女孩乳腺发育时间上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母亲或家族中的女性成员乳腺发育开始时间较早,那么女孩乳腺发育可能也会相对较早。例如,母亲在10岁左右开始乳腺发育,女儿往往也会在相近的年龄段开始乳腺发育。这是因为遗传基因决定了身体的生长发育进程,包括内分泌系统的启动时间等,从而影响乳腺发育的起始时间。 营养状况的影响 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女孩正常的生长发育,包括乳腺发育。如果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能够为乳腺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可能会使乳腺发育在正常范围内的较早时间开始。但如果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可能会干扰内分泌平衡,进而影响乳腺发育的时间,甚至可能引发性早熟相关问题。而营养不良则可能导致女孩乳腺发育延迟。 生活环境的影响 生活环境中的多种因素也会对女孩乳腺发育时间产生作用。例如,过多接触含有激素的环境因素,像一些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塑料制品等,可能会促使女孩乳腺过早发育。此外,现代社会的心理压力等因素也可能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间接影响乳腺发育时间。如果女孩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压力较大的环境中,可能会干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乳腺发育的起始时间。 对于家长来说,需要密切关注女孩乳腺发育的情况。如果发现女孩乳腺发育过早或过晚,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以排除潜在的疾病因素等。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女孩提供均衡的营养,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促进女孩正常的生长发育。

    2025-09-11 13:15:41
  • 乳囊性结节什么意思

    乳囊性结节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通常在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中发现,其形成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通常不需要治疗,医生会建议定期复查,若引起明显症状或存在恶变风险,则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 1.定义和特征: 乳囊性结节是指乳腺组织中形成的囊性结构,其中充满了液体。 这些结节通常是圆形或椭圆形的,边界清晰,质地柔软。 2.原因: 乳囊性结节的形成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乳腺组织增生、导管扩张等因素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高脂肪饮食、生活方式等也可能增加患乳囊性结节的风险。 3.症状: 大多数乳囊性结节是无症状的,通常在体检或自我检查时偶然发现。 有时,患者可能会感觉到乳房肿块或疼痛,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4.诊断: 医生通常会通过临床检查、乳房超声、乳腺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来诊断乳囊性结节。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结节的大小、数量、形态和性质。 5.治疗: 对于无症状的乳囊性结节,通常不需要治疗。医生会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结节的变化。 如果结节引起了明显的症状或存在恶变的风险,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如手术切除、药物治疗等。 6.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减少饮酒和咖啡因摄入等,可能有助于预防乳囊性结节的发生。 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和专业的乳房检查,及早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乳囊性结节的处理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如果对乳囊性结节有任何疑虑或担忧,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此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家族史、症状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2025-09-11 13:13:49
  •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因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感染、导管排泄障碍等因素相关,自身免疫因素中中青年女性相对多见,感染因素包括细菌及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且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感染机会,导管排泄障碍与导管相关疾病病史等有关。 年龄与性别因素:该疾病在中青年女性中相对多见,可能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以及自身免疫调节的特点有关。中青年女性的免疫系统处于相对活跃的阶段,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影响自身免疫的平衡,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感染因素 相关机制 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可能是诱因之一。比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乳腺组织后,引发炎症反应,在炎症过程中逐渐形成肉芽肿性病变。有研究通过对患者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发现部分患者存在细菌感染的证据。 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也被认为与肉芽肿性乳腺炎有关。这类分枝杆菌感染乳腺组织后,引起慢性炎症,导致肉芽肿的形成。研究表明,非典型分枝杆菌在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病变组织中检出率有一定比例。 生活方式因素:不注意乳房卫生、机体抵抗力下降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增加感染的机会。例如,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营养不良等情况会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受到细菌或非典型分枝杆菌的侵袭而引发乳腺炎症。 导管排泄障碍 相关机制:乳腺导管排泄不畅,导致导管内的分泌物、脂质等物质异常积聚,刺激乳腺组织,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形成肉芽肿性病变。例如,先天性导管发育异常、哺乳期导管堵塞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导管排泄障碍。 病史因素:有乳腺导管相关疾病病史的人群,如先天性导管畸形患者、曾有哺乳期乳腺炎导致导管堵塞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导管排泄障碍,从而增加患肉芽肿性乳腺炎的风险。

    2025-09-11 13:10:28
  • 乳腺癌疫苗上市了吗

    目前全球尚未有乳腺癌疫苗上市,其预防主要靠改变生活方式、乳腺筛查及针对高危人群的药物预防等,研发面临肿瘤抗原复杂等挑战,未来虽有希望但仍在研究试验阶段,不同人群应依自身情况通过正规医疗途径降低发病风险。 目前针对乳腺癌的预防主要集中在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乳腺筛查(如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等)以及针对乳腺癌高危人群的药物预防(如他莫昔芬等)等方面。例如,对于携带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高危女性,药物预防可能是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一种手段,但这并非疫苗预防。 疫苗研发面临的挑战 乳腺癌的发生涉及多种复杂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激素水平、环境因素等。其肿瘤抗原相对复杂,不像一些病毒性疾病那样有明确且相对单一的病毒抗原可用于疫苗开发。要研发出能有效预防乳腺癌的疫苗,需要克服诸多科学难题,如精准识别乳腺癌相关的特异性抗原、激发足够强且持久的免疫反应来抵御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等。 未来展望 科研人员仍在不断探索乳腺癌疫苗的研发。随着对乳腺癌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未来有可能会出现有效的乳腺癌疫苗,但目前还处于持续研究和试验阶段,距离上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有不同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关注乳腺癌预防时,应依据自身情况通过正规的医疗途径,如定期进行乳腺检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而不是依赖尚未上市的乳腺癌疫苗。例如,年轻女性应了解自身乳腺健康状况,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乳腺筛查等情况;绝经后女性也不能放松对乳腺健康的重视,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来维持身体代谢等处于良好状态,降低乳腺癌发生几率。

    2025-09-11 13:09:1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