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银芳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擅长:各类感染性疾病、腹泻病及肝功能异常的诊治,对不明原因发热、复杂感染等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许银芳,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长期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与教学工作,主持及参与省市级课题,发表专业论文数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学会任职:江苏省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一届青委会委员。 专业擅长:各类感染性疾病、腹泻病及肝功能异常的诊治,对不明原因发热、复杂感染等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个人擅长
各类感染性疾病、腹泻病及肝功能异常的诊治,对不明原因发热、复杂感染等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狂犬病,疫苗打后,又被狗咬,还要打吗

    狂犬病疫苗打后又被狗咬是否需再次接种分情况,全程免疫后3月内再暴露一般不需再次接种,3-12月内再暴露于0和3天各接种1剂,1年以上再暴露需全程接种,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也需按相应原则处理。 全程免疫后3-12个月内再次暴露:全程免疫后3-12个月内再次暴露,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这是因为随着时间推移,体内抗体水平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仍有一定基础。 全程免疫后1年以上再次暴露:全程免疫后1年以上再次暴露,需要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此时体内原有的抗体已低于能有效抵御病毒的水平,需重新刺激机体产生足够抗体。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被狗咬伤后,需严格按照上述不同时间间隔的接种原则进行处理。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要重视狂犬病疫苗的接种情况,确保及时有效防护。比如在全程免疫后3-12个月内再次暴露,同样要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以保障儿童免受狂犬病威胁。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抗体产生和维持情况可能与年轻人不同。但仍需遵循上述接种原则,根据再次暴露距离上次全程免疫的时间来决定接种方案。要密切关注老年人接种后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有基础疾病人群:患有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被狗咬伤后,在考虑狂犬病疫苗接种时,要综合基础疾病控制情况等因素。但仍需按照狂犬病疫苗接种的时间间隔原则进行操作,同时要加强对伤口的处理等综合措施,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等情况,所以更要严谨对待再次暴露后的接种问题。

    2025-07-22 15:13:25
  • 沙眼衣原体阳性是艾滋吗

    沙眼衣原体阳性不是艾滋,两者是不同病原体所致疾病,沙眼衣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等传播,感染后男性有尿道炎等表现,女性有宫颈炎等表现;艾滋病由HIV引起,通过性接触等传播,感染后有不同时期表现,要通过专业检测明确并处理。 传播途径:沙眼衣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等。在性生活不检点、有多个性伴侣等人群中易感染。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感染,若生活方式不健康,如不注意性生活卫生等,会增加感染风险。 感染后的表现:男性感染沙眼衣原体可能出现尿道炎等,表现为尿道刺痒、烧灼感、尿频、尿急等;女性感染可能引起宫颈炎、盆腔炎等,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性交疼痛等症状。对于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如曾有不洁性行为等,出现相应症状时需警惕沙眼衣原体感染。 艾滋病相关情况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其感染与特定的HIV病毒感染相关,生活方式中如有不安全的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等情况会增加感染风险。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感染,有相关高危行为病史的人群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感染后的表现:艾滋病感染后有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急性期可出现发热、咽痛、盗汗、呕吐、腹泻、皮疹等;无症状期可持续数年甚至十年以上;艾滋病期会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如肺孢子菌肺炎、卡波西肉瘤等,严重威胁健康。 总之,沙眼衣原体阳性和艾滋病是不同的疾病,通过不同的病原体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和健康问题,要通过专业的实验室检测等手段来明确具体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2025-07-22 15:12:05
  •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的全程至少需要多久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全程至少20个月,分为强化期约6个月和巩固期约14个月,儿童患者因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治疗复杂,老年患者伴基础疾病需谨慎调整药物,患者良好生活方式可辅助治疗,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者治疗时长可能延长且需协同控病。 在治疗过程中,年龄因素会产生一定影响。儿童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由于其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治疗过程可能会更为复杂,需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治疗全程时间可能会根据个体情况有所调整,但总体遵循耐多药肺结核治疗的基本框架。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药物代谢和耐受性与年轻人不同,治疗全程时间虽基本遵循20个月左右的大致框架,但在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上需要更加谨慎,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活方式方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营养摄入等,这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治疗效果。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辅助抗结核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可能使治疗进程相对顺利,但如果生活方式不佳,如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而影响治疗的时长和效果,需要患者积极配合调整生活方式。 有基础病史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若存在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糖尿病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使得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难度增加,治疗全程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并且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糖尿病的病情变化,协同控制两种疾病,以保障患者的整体健康。

    2025-07-22 15:10:41
  • 艾滋病患者的唾液会传播病毒吗

    艾滋病患者唾液中病毒含量极低,其中含有的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等物质对HIV有抑制作用,唾液传播HIV风险极低,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艾滋病患者日常交往中无需过度担忧唾液传播问题,健康人群与艾滋病患者正常社交互动不用担心因唾液接触感染。 一、唾液中病毒含量极低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HIV)在唾液中的含量非常少。例如,通过相关的病毒载量检测方法发现,唾液中的HIV载量远低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的载量。这是因为唾液中存在一些物质,如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等,这些物质对HI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得唾液中HIV的浓度不足以造成传播。 二、传播风险极低的原因分析 从传播途径的角度来看,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唾液传播HIV的风险极低是基于病毒传播的必要条件。要实现病毒的传播,需要足够量的病毒进入健康人的体内。由于唾液中HIV含量极少,很难达到引发感染所需的病毒数量。目前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通过正常的唾液接触(如共同进餐、接吻等日常接触)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三、特殊人群情况提示 对于艾滋病患者本身以及与之接触的特殊人群,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无需过度担忧唾液传播问题。但艾滋病患者仍需遵循正规的治疗和防护措施,以避免通过血液、性接触等途径传播病毒给他人。而对于健康人群,与艾滋病患者进行正常的社交互动,如一起吃饭、交谈等,不用担心会因为唾液接触而感染艾滋病,保持正常、友善的交往即可。

    2025-07-22 15:08:01
  • 破伤风多少时间内打

    受伤后应尽快注射破伤风疫苗,理想时间是24小时内,若未在24小时内注射,伤口深、污染严重等情况下一周内仍可考虑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儿童、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更要重视尽快在24小时内注射,超24小时一周内有指征也应采取预防措施。 受伤后24小时内:当发生较深的伤口,如被生锈的铁器刺伤、被泥土污染的伤口等,破伤风梭菌容易在缺氧环境中繁殖并产生毒素,在受伤后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疫苗能最大程度发挥预防作用。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同样需要在受伤后尽快争取在24小时内注射,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感染破伤风后风险相对更高,及时在24小时内接种可有效降低感染破伤风的几率。 受伤后一周内:若受伤时未及时在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疫苗,当伤口符合破伤风梭菌生长的厌氧环境条件(如伤口深、污染重等),在受伤后一周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预防效果会逐渐下降,所以应尽量在受伤后24小时内注射。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其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弱,且感染破伤风后预后可能更差,因此更要重视受伤后尽快在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疫苗,若超过24小时,在一周内也应积极考虑注射相关制剂来预防破伤风。对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感染破伤风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同样需要在受伤后尽快争取在24小时内注射,若超过24小时,在一周内有指征时也应进行相应的破伤风预防措施。

    2025-07-22 15:05:0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