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擅长: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玉玮,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知名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儿童保健委员会委员、中国孕婴童产业委员会专家顾问。原山东省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儿童保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齐鲁医院儿科副主任。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展开
  • 婴儿出牙期间会厌食吗

    通常情况下,婴儿在长牙期会出现厌食情况。具体如下: 一、婴儿长牙期间,牙齿萌出会致使牙床出现疼痛、瘙痒、红肿等不适状况。 1.牙齿萌出是引发牙床不适的直接原因。 2.这些不适表现包括疼痛、瘙痒和红肿等。 二、婴儿进食时食物与牙床摩擦会加重不适感,进而导致其出现厌食。 1.食物与牙床的摩擦会让不适加剧。 2.这种情况就可能造成婴儿厌食现象。 三、若婴儿长时间厌食,会引起营养不良,进而造成发育迟缓。 1.长时间厌食会带来营养不良的后果。 2.营养不良会进一步导致发育迟缓。 四、家长在婴儿长牙期间要调整婴儿食物,选择柔软、易咀嚼的食物,如面条、蔬菜粥等,避免牙床受食物刺激产生不适,也可在医生指导下给婴儿喂食牡蛎碳酸钙片、复合维生素B片等药物促进牙齿生长,防止营养不良。 总结概况提示:阐述了婴儿长牙期出现厌食的原因、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家长应采取的措施,重点强调了要关注婴儿长牙期的各种情况并妥善处理。

    2025-07-07 18:05:02
  • 1岁宝宝发烧37.7度怎么处理

    1岁宝宝发烧37.7°C,可松解衣物、补充水分、物理降温、密切观察,若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1岁宝宝发烧37.7°C,可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松解衣物:宝宝发烧时,通常会感到燥热,需适当松解衣物,以帮助散热。 补充水分:发烧会导致宝宝体内水分流失,需及时补充,以防脱水。 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手心、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或使用退热贴。 密切观察:每30分钟至1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同时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 就医诊治:如果宝宝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适用于一般情况。如果宝宝发烧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急促、咳嗽加剧、精神萎靡等,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此外,在处理宝宝发烧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使用药物。同时,要保持宝宝的居住环境通风良好,定期对宝宝的玩具、衣物进行消毒。

    2025-07-07 18:00:50
  • 宝宝打完预防针发烧39度怎么办

    宝宝打完预防针发烧39度,家长先采取物理降温,密切观察,如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宝宝打完预防针发烧39度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家长不用过于担心。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给宝宝多喝水、温水擦浴、贴退热贴等,同时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如果宝宝的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这些情况也需要及时就医: 宝宝的精神状态不好,出现嗜睡、哭闹不止等情况。 宝宝的体温超过38.5度,通过物理降温后没有明显下降。 宝宝出现了其他异常症状,如咳嗽、呕吐、腹泻等。 在带宝宝就医时,应如实告知医生宝宝的接种情况和症状,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家长也要注意给宝宝做好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多喝水,注意休息。 总之,宝宝打完预防针发烧39度时,家长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并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如果宝宝的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

    2025-07-07 17:57:15
  • 小孩发烧用温水还是冷水

    小孩发烧时,应该使用温水擦浴,而不是冷水。 这是因为,当孩子发烧时,他们的身体会自动调节体温,通过扩张体表血管,增加皮肤散热来降低体温。如果使用冷水擦浴,可能会导致血管收缩,反而影响散热,使体温更高。 而温水擦浴则可以扩张体表血管,促进散热,帮助孩子降低体温。具体做法是:用温水(水温在32℃~34℃之间)浸湿毛巾,拧至半干,擦拭孩子的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部位,这些部位有大血管通过,擦拭时可以重点按摩。擦拭的时间不要过长,一般擦浴5~10分钟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新生儿、心脏病患儿等,使用温水擦浴时需要特别小心,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小孩发烧时,使用温水擦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温方法,但如果孩子的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在孩子发烧期间,家长还应注意给孩子多喝水,以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2025-07-07 17:45:50
  • 新生儿母乳消化不良怎么办

    母乳消化不良可采取调整喂养方式、母亲调整饮食、注意腹部保暖、补充益生菌、就医治疗等措施。 新生儿母乳消化不良,可能与喂养方式、母亲饮食等有关。可采取以下措施。 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次喂奶,避免过度喂养。喂奶后及时拍嗝,帮助排出胃部气体。 母亲调整饮食:母亲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 注意宝宝腹部保暖:避免腹部受凉,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宝宝腹部。 补充益生菌: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就医治疗:如果宝宝消化不良症状严重,如腹泻、呕吐、腹胀等,或出现脱水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药物治疗。 在处理新生儿母乳消化不良问题时,母亲应保持耐心,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如有需要,及时就医。同时,应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2025-07-07 17:42:4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