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亮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男性不育、包皮包茎、男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男性尿路感染、精索静脉曲张、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尿流动力学和小儿先天性疾病的诊断、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鹏亮,男,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一直在泌尿外科从事临床工作至 今。目前针对泌尿系肿瘤和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等疾病诊疗,包括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肿瘤术后综合治疗和全程管理,进行完善的围手术期和术后长期治疗。200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从事女性盆底功能研究,获得泌尿外科硕士学位,2015年获得南方医科大学泌尿外科博士学位。展开
个人擅长
男性不育、包皮包茎、男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男性尿路感染、精索静脉曲张、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尿流动力学和小儿先天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展开
  • 精神压力大导致男性生殖器官无法勃起该怎么办

    男性应积极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可与配偶坦诚沟通获取情感支持,每日安排固定时间进行放松训练,长期精神压力难自行缓解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生活方式上要保障作息规律,每周进行至少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改善饮食结构增加富含锌及维生素E的食物;当因精神压力导致的勃起功能障碍持续超三月未缓解需及时前往泌尿外科或男科就诊,医生会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随后安排相关检查明确病情,优先非药物干预基础上考虑医疗手段,本身有基础疾病的男性更要重视精神压力管理与勃起功能问题的及时就诊。 一、心理调节干预 男性应积极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可与配偶坦诚沟通以获取情感支持,共同缓解压力氛围。每日安排固定时间进行放松训练,如每天清晨或睡前进行15-20分钟的深呼吸练习,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通过调整呼吸节奏放松身心;也可参与冥想活动,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静坐,专注于自身呼吸或特定意象来转移对压力的关注。若精神压力长期难以自行缓解,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专业手段重构对压力的认知与应对方式。 二、生活方式调整优化 1.作息规律保障:确保每日睡眠时间维持在7-8小时,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表,避免熬夜及昼夜颠倒,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激素平衡及神经功能恢复,对改善勃起功能有积极作用。 2.适度运动促进: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约4-6公里/小时)、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整体机能,包括生殖系统的血液供应,从而利于勃起功能的改善。 3.饮食结构改善:增加富含锌元素的食物摄入,如牡蛎、瘦肉等,锌参与男性生殖系统相关激素的合成与代谢;多食用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像坚果、橄榄油等,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生殖系统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整体优化生殖健康相关的身体内环境。 三、医疗干预指引 当因精神压力导致的勃起功能障碍持续超过3个月仍未缓解时,需及时前往泌尿外科或男科就诊。医生会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随后可能安排性激素水平检测(评估体内激素对勃起功能的影响)、阴茎血流检查(了解阴茎血管供血情况)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情。若需医疗干预,会在循证医学基础上进行处理,优先在非药物干预(心理调节、生活方式调整)的基础上考虑医疗手段,如符合指征可能会采用相应改善勃起功能的药物,但严格遵循科学诊疗规范,避免不恰当用药。对于本身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男性,更要重视精神压力管理与勃起功能问题的及时就诊,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因压力加重而进一步影响勃起功能的恢复。

    2025-10-27 12:13:17
  • 夜间勃起怎么办

    夜间勃起是男性正常生理现象,成年男性每晚有3-5次、每次20-40分钟的夜间勃起,年轻人更频繁,随年龄增长可能减少。心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可致夜间勃起异常,心理因素需调整心态,疾病因素要针对疾病检查治疗,药物因素可在医生评估下调整药物,若夜间勃起突然明显异常超1个月或伴其他不适,青少年出现异常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并处理。 夜间勃起异常的可能原因及应对 心理因素:长期的焦虑、紧张、压力过大等心理状态可能影响夜间勃起。比如,工作压力大、面临重大生活事件的人群,可能出现夜间勃起减少的情况。此时应注意调整心态,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像慢跑、游泳等)、冥想、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对于女性伴侣来说,应给予理解和支持,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帮助对方舒缓心理压力。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会影响夜间勃起,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佳,会损伤神经和血管,影响阴茎的血流供应和神经传导,从而导致夜间勃起异常。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下降,也可能影响阴茎海绵体的充血功能。如果怀疑是疾病导致,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进行心血管相关检查等。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如老年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围(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同时密切关注阴茎勃起情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药物因素: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夜间勃起,如抗高血压药(如利血平、普萘洛尔等)、抗抑郁药(如舍曲林、阿米替林等)。如果正在服用可能影响勃起功能的药物,应在医生的评估下考虑是否调整药物。例如,因病情必须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患者,如果出现夜间勃起异常,可与医生探讨是否有其他相对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可替代。 何时需要就医评估 如果夜间勃起情况突然发生明显异常,如长时间无夜间勃起且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或者伴有阴茎疼痛、肿胀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夜间阴茎勃起监测等)来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青少年,如果发现夜间勃起异常,由于其身体还在发育阶段,更应及时就医,排除可能影响发育的潜在疾病。例如,15-18岁的青少年出现夜间勃起明显减少且伴有第二性征发育异常等情况,需尽快就诊,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相关激素水平检测等,以确定是否存在影响发育的问题并及时干预。

    2025-10-27 12:12:56
  • 容易勃起好还是难以勃起好

    正常勃起是男性生殖系统多系统协同运作体现可保障性行为等,生理性容易勃起是性成熟后性冲动频繁时正常现象,病理性容易勃起与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病变有关,生理性暂时难以勃起是短期压力等致可调整恢复,病理性难以勃起常见于勃起功能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心理因素等有关,年轻人群生理性容易勃起频繁异常需警惕疾病且暂时难以勃起与生活方式相关,中老年人群勃起功能生理性减退且病理性难以勃起需关注是全身疾病信号要定期体检,有基础疾病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控糖、心血管疾病患者控血脂血压。 一、正常勃起状态的内涵与意义 正常勃起是男性生殖系统多系统协同运作的体现,需神经传导顺畅、血管供血充足、内分泌平衡等共同维持。正常勃起可保障完成满意的性行为,对心理健康及两性关系和谐具积极作用,其指标包括能在适宜性刺激下适度、持续勃起以达成有效性活动。 二、容易勃起的情况及健康指向 (一)生理性容易勃起 青年男性性发育成熟后,性冲动频繁时可出现相对容易勃起,若不伴其他异常症状,多属正常生理现象,与性激素水平正常、性唤起反应良好相关,但需避免过度性刺激致身心疲劳。 (二)病理性容易勃起 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可致性激素代谢异常,引发异常频繁勃起;神经系统病变干扰勃起调控机制也可出现异常勃起倾向,常伴随其他身体不适,如甲亢患者可多汗、心慌、消瘦等,需及时排查病因 三、难以勃起的情况及健康指向 (一)生理性暂时难以勃起 短期压力大、疲劳、睡眠不足等可致偶尔难以勃起,属生理调节范围内暂时现象,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睡眠、减轻压力)可恢复,对健康影响较小。 (二)病理性难以勃起 常见于勃起功能障碍(ED),多与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影响阴茎血流)、糖尿病(神经和血管病变损伤勃起机制)、心理因素(长期焦虑、抑郁)等有关。例如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时,高血糖损伤阴茎海绵体神经和血管内皮细胞致勃起障碍,需针对原发疾病评估干预,否则影响性生活质量且提示全身健康状况存在问题 四、不同人群差异与注意事项 (一)年轻人群 生理性容易勃起较常见,若频繁异常勃起需警惕内分泌或神经系统疾病;暂时难以勃起多与生活方式相关,应注重保持健康作息、适度运动。 (二)中老年人群 随年龄增长,勃起功能可现生理性减退,但若出现病理性难以勃起,更需关注,因其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等全身疾病早期信号,建议定期体检评估心血管、内分泌等状况。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以维护勃起相关神经血管功能;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关注血脂、血压控制,预防阴茎血流受阻致勃起问题加重

    2025-10-27 12:12:35
  • 正常人的精子成活率是多少

    正常人精子成活率需≥%且其受年龄、生活方式(吸烟、酗酒、久坐)、疾病、环境影响,育龄男性及有基础疾病男性需注意相应事项包括及时就医、治疗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 正常人的精子成活率通常是指精子中具有正常活动能力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一般来说,正常精子成活率应大于等于58%。精子的活动能力对于男性生育至关重要,它影响着精子能否顺利到达输卵管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影响精子成活率的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精子的质量和成活率可能会逐渐下降。例如,35岁以上的男性精子成活率可能会较年轻时有所降低。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生殖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精子的生成、发育等过程受到一定影响。 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吸烟会对精子产生不良影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精子的DNA,降低精子的成活率。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者的精子成活率明显低于不吸烟者。 酗酒:过量饮酒会干扰精子的生成和成熟过程,导致精子成活率降低。酒精会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还可能影响性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精子的质量。 久坐:长期久坐会使会阴部温度升高,不利于精子的生存和活动,从而影响精子成活率。例如,长时间坐在办公室工作的男性,如果缺乏运动,精子成活率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疾病因素:一些疾病也会影响精子成活率,如附睾炎、前列腺炎、精索静脉曲张等。附睾炎会导致附睾的环境发生改变,影响精子的储存和成熟;前列腺炎可能会影响前列腺液的成分,进而影响精子的生存环境;精索静脉曲张会使阴囊内温度升高,血液回流不畅,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导致精子成活率下降。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如接触重金属(铅、汞等)、有机溶剂等,会对精子的生成和活力产生不良影响,降低精子成活率。另外,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如经常洗热水澡、泡温泉时间过长等,也会影响精子的成活率,因为高温不利于精子的生成和维持正常的活动能力。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男性:育龄男性如果发现精子成活率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查找可能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避免久坐、适度运动等,以维持良好的精子质量和成活率。 有基础疾病的男性:对于患有可能影响精子成活率疾病的男性,如前列腺炎、精索静脉曲张等,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或接受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提高精子成活率,增加生育的机会。例如,患有精索静脉曲张的男性,如果病情允许,可考虑通过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术后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精子成活率。

    2025-10-27 12:12:33
  • 怎样防止早泄

    早泄应对可从多方面着手,生活方式上需规律作息保证睡眠时长、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增蔬果优质蛋白减高油高糖;心理调节要进行自我情绪疏导如深呼吸冥想及夫妻加强沟通营造和谐氛围;行为训练包括性交时用动停法及女方用挤压法降低敏感度;医疗干预是效果不佳时遵医嘱用外用药物、控制基础病及综合评估老年健康制定方案。 一、生活方式调整 1.规律作息:保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每日睡眠时间建议维持在7~8小时。长期熬夜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激素平衡,进而可能对射精控制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例如,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的人群中,早泄发生率相对较高。 2.合理饮食: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物质,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取量,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同时,适量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等。减少高油、高糖食物的摄入,这类食物可能导致身体代谢紊乱,间接影响生殖系统功能。有研究显示,富含抗氧化剂的饮食有助于维护生殖系统的健康状态,对改善早泄可能起到积极作用。 二、心理调节 1.情绪管理:早泄患者常伴随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可通过自我心理疏导来缓解。例如进行深呼吸练习、冥想等,每日定时进行,每次15~20分钟,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心理压力。 2.夫妻沟通:夫妻间应加强情感交流,营造轻松和谐的性爱氛围。女方要给予男方理解与鼓励,避免指责性言语,减少男方因心理负担加重而导致的早泄情况。临床观察发现,良好的夫妻关系和沟通能显著降低因心理因素引发的早泄发生率。 三、行为训练 1.动停法:在性交过程中,当感受到有射精预感时,立即停止刺激动作,待射精预感消退后再继续进行刺激,如此反复训练。一般每次训练可进行3~5组,每组持续数分钟,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提高阴茎对刺激的耐受阈值,延长性交时间。 2.挤压法:女方用手指适度挤压阴茎龟头冠状沟部位,每次挤压持续3~5秒,间隔数秒后重复操作。该方法能降低阴茎敏感度,经过临床实践验证,长期坚持可改善射精控制能力。 四、医疗干预(需遵医嘱) 若生活方式调整、心理调节及行为训练效果不佳,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外用药物,如复方利多卡因凝胶等,其通过局部麻醉作用降低阴茎敏感度,但需注意可能出现的局部不适等副作用,且不建议低龄人群使用此类药物。对于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导致早泄的患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因为原发病可能影响神经及血管功能,进而引发或加重早泄,良好控制原发病有助于改善早泄状况。对于老年男性,需综合评估其整体健康状况后制定防止早泄方案,充分考虑其可能存在的多系统疾病对性功能的影响。

    2025-10-27 12:11:3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