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介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擅长:头痛头晕、睡眠障碍、脑梗、脑出血等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专门从事研究一侧头痛(丛集性头痛、发作性偏侧头痛、及 "Sunct" syndrome)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制,在头痛的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敏感性和血管舒缩反应性的研究方面,在国际上均为首次报道。同时,对有关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进展,也有较深的认识和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沈介明,男,主任医师,上海第二医学院医学系学士,挪威特隆汉姆大学医学院博士,1978年2月-1982年12月就读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学系,获医学学士。1989年9月-1993年3月留学于挪威Trondheim University,获医学博士。 专门从事研究一侧头痛(丛集性头痛、发作性偏侧头痛、及 "Sunct" syndrome)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制,在头痛的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敏感性和血管舒缩反应性的研究方面,在国际上均为首次报道。同时,对有关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进展,也有较深的认识和研究。   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3篇,在美国《Headache》杂志上发表了6篇第一作者的论文,质疑美国学者Lee Kudrow提出的有关丛集性头痛发病机制中的颈动脉体学说,该杂志曾为此专门发表editorial comment(编辑部评论文章)(Headache. 1993;33:483-484)。展开
个人擅长
头痛头晕、睡眠障碍、脑梗、脑出血等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专门从事研究一侧头痛(丛集性头痛、发作性偏侧头痛、及 "Sunct" syndrome)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制,在头痛的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敏感性和血管舒缩反应性的研究方面,在国际上均为首次报道。同时,对有关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进展,也有较深的认识和研究。展开
  • 手痛是神经痛吗

    手痛的原因众多,神经痛仅是其中之一,其他常见致手痛的原因包括局部骨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肌腱、软组织病变,还有痛风也常引发手痛。而神经痛具有典型特征,通常表现为抽痛、触痛、触电样痛、烧灼样痛。 一、手痛原因多样 1.局部骨关节炎:这是导致手痛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因关节的退变、磨损等引起疼痛。 2.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此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会侵袭手部关节,造成手痛、肿胀、僵硬等症状。 3.肌肉、肌腱、软组织病变:比如肌肉拉伤、肌腱炎等,会使手部出现疼痛不适。 4.痛风:血尿酸水平过高时,可能在手部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从而引发手痛。 二、神经痛的典型性质 神经痛一般会呈现出抽痛、触痛、触电样痛、烧灼样痛等特点,这些疼痛往往具有突发性和间歇性,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不适。 总之,手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了解这些原因和神经痛的典型表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手痛这一症状。

    2025-08-01 13:17:21
  • 神经痛什么原因

    神经痛的病因复杂,可能与神经损伤、神经病变、药物副作用及其他因素有关。 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神经痛的原因: 1.神经损伤:神经损伤是导致神经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外伤、手术、感染、中毒等因素可能导致神经损伤,从而引起神经痛。 2.神经病变:神经病变也可能导致神经痛。例如,糖尿病、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等疾病可能导致神经病变,从而引起神经痛。 3.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神经痛。例如,某些化疗药物、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可能导致神经痛。 4.其他因素: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神经痛。例如,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可能导致神经痛。 总之,神经痛的病因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果出现神经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08-01 13:15:07
  • 神经兴奋性过高的症状

    通常情况下,神经兴奋性过高会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头晕等表现。 一、心率增快:神经兴奋性过高主要指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此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增快的情况。这是因为交感神经的过度活跃对心脏的调节产生了影响,使其跳动频率加快。 二、血压升高:由于血压与心率密切相关,当心率增快时,血压往往也会随之上升。血压的升高是神经兴奋性过高所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中的一个重要表现。 三、头晕:当血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引起颅内压升高,这就容易诱发头晕症状。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处境较为危险,存在脑出血的风险,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发生休克。 总之,神经兴奋性过高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针对性治疗,以避免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

    2025-08-01 13:13:01
  • 什么是眩晕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耳源性、中枢性、精神性和药物性等。其主要表现为头晕、失衡和晕厥感。诊断需要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听力检查、平衡功能检查、头部影像学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物理治疗。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和孕妇需要特别关注。 1.病因 耳源性:内耳迷路病变是引起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 中枢性:脑部血管病变、炎症、肿瘤等也可能导致眩晕。 精神性: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可能引起眩晕样症状。 药物性: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导致眩晕。 2.症状 头晕:感觉周围物体旋转或自身旋转。 失衡:行走时不稳定,容易摔倒。 晕厥感:眼前发黑,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 3.诊断 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必要时进行听力检查、平衡功能检查、头部影像学检查等。 4.治疗 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对症治疗:使用抗眩晕药物如地芬尼多等。 物理治疗:如前庭康复训练。 5.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紧张。 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积极治疗耳部疾病。 6.特殊人群 儿童:眩晕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中耳炎、头部外伤等。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 老年人:眩晕可能与脑血管疾病有关,需要重视并进行相关检查。 孕妇:眩晕可能与激素变化、贫血等有关,应注意休息,必要时就医。 总之,眩晕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休息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2025-07-29 15:48:22
  • 脑出血的死亡率是多少

    脑出血死亡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全球总体约30%-40%,年龄大、出血部位在脑干等重要区域及量多、就医晚、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等都会致死亡率升高,老年患者、出血在重要区域、量大、就医晚、有基础病者死亡率更高。 影响脑出血死亡率的因素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相对年轻患者死亡率更高。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包括血管的弹性、身体的修复能力等。例如,老年人血管硬化程度通常更严重,脑出血发生后,机体应对和修复的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死亡率相对较高。 出血部位与出血量:出血部位若位于脑干等重要功能区域,死亡率明显升高。因为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控制着呼吸、心跳等重要生理功能,此处出血会严重影响这些基本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出血量较大时,会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引发脑疝等严重并发症,进而增加死亡率。一般来说,出血量超过30ml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出血量较少的患者。 就医时间:发病后就医时间越晚,死亡率越高。因为脑出血发生后,脑组织会迅速受到损伤,若不能及时得到救治,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损伤会不断加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会大大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例如,在发病6小时内得到有效救治的患者预后通常相对较好,而超过6小时才得到救治的患者死亡率明显上升。 基础病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脑出血后的死亡率也相对较高。例如,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控制不佳,血管脆性增加,更容易再次发生脑出血或导致脑出血后的病情难以控制;糖尿病患者机体的代谢和修复能力受到影响,不利于脑出血后的恢复,从而增加死亡风险。

    2025-07-29 15:39: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