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擅长:激光美容、皮肤CT及皮肤疾病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聂小娟,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擅长激光治疗血管瘤、鲜红斑痣、痘疤痘印,雀斑、太田痣、黄褐斑、扁平疣等疾病,肉毒素注射除皱美容,光子嫩肤,脱毛等。擅长皮肤CT检查白癜风等色素减退性疾病及治疗;皮肤CT检查黄褐斑等色素沉着性疾病及治疗,以及各种常见皮肤病的诊治(如湿疹、面部皮炎、荨麻疹、痤疮、尖锐湿疣等)。展开
个人擅长
激光美容、皮肤CT及皮肤疾病诊治。展开
  • 手指甲根部凹陷是怎么回事

    手指甲根部凹陷可能由营养缺乏致指甲营养供应或合成异常(儿童挑食偏食、孕妇营养需求未及时补充易出现)、疾病影响指甲生长过程(缺铁性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银屑病等)、外伤致甲母质细胞功能受影响(手部劳动强度大及儿童易因外伤出现)、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刺激甲床(美甲师、化工从业者等特殊职业人群易发生),不同人群受各因素影响情况有差异需采取防护措施。 一、营养缺乏因素 手指甲根部凹陷可能与营养缺乏相关。例如,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携氧能力,导致指甲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出现凹陷;缺锌会干扰机体的代谢过程,影响指甲角质蛋白的合成,引发指甲形态改变;缺乏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也会阻碍指甲正常生长,造成根部凹陷。不同年龄段人群受营养缺乏影响的情况有差异,儿童若存在挑食、偏食等情况,易因营养摄入不均衡出现此类问题;孕妇由于身体对营养物质需求增加,若未及时补充,也可能引发指甲根部凹陷。 二、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也可导致手指甲根部凹陷。缺铁性贫血患者因体内铁元素匮乏,影响指甲生成的正常生理过程,进而出现指甲凹陷表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减缓,会波及指甲的生长状态,引起根部凹陷;银屑病患者的皮肤病变可能累及指甲,出现指甲表面不平、根部凹陷等症状。不同疾病引发指甲凹陷的机制不同,需要结合疾病本身的病理特点来理解其对指甲的影响。 三、外伤因素 手指根部受到外伤,如长期挤压、碰撞等,会影响指甲根部的甲母质细胞功能,导致指甲生长异常,出现凹陷。不同人群外伤导致指甲凹陷的风险不同,从事手部劳动强度大的人群,如建筑工人等,因手部频繁受外力作用,更易出现此类情况;儿童活泼好动,若手指意外受伤,也可能引发指甲根部凹陷。 四、其他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指甲油中的有害成分、工业化学品等,会刺激指甲及甲床,影响指甲正常生长,造成根部凹陷。特殊职业人群,像美甲师、化工行业从业者等,因长期暴露于相关化学物质环境中,指甲根部凹陷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职业及生活环境特点,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以降低指甲受不良因素影响的风险。

    2025-10-29 12:07:37
  • 皮肤脱皮缺乏什么维生素

    维生素A缺乏致皮肤干燥脱屑且表皮角质化异常,维生素B2缺乏引发口角唇炎伴脱屑,维生素B3缺乏致糙皮病有红斑脱屑,维生素C缺乏影响胶原蛋白合成致干燥脱屑,维生素E缺乏使皮肤屏障受损出现干燥脱屑,儿童挑食需保证含各类维生素食物,老年人胃肠弱要均衡饮食或遵医嘱补剂,特殊疾病患者需关注皮肤并评估补维生素。 一、维生素A缺乏与皮肤脱皮 维生素A对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当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表皮角质化异常,可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研究显示,维生素A参与上皮细胞的分化与增殖,缺乏时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易出现脱皮现象,尤其在皮肤外露部位更为明显,如四肢伸侧等。 二、B族维生素缺乏与皮肤脱皮 1.维生素B2缺乏:维生素B2参与皮肤黏膜的代谢,缺乏时可引发口角炎、唇炎,严重时皮肤会出现脱屑症状,表现为唇部干裂、口角周围皮肤脱屑等。 2.维生素B3缺乏:维生素B3缺乏可导致糙皮病,典型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脱屑,常见于暴露部位,如手背、面部等,同时可伴有腹泻、痴呆等症状。 三、维生素C缺乏与皮肤脱皮 维生素C是胶原蛋白合成所必需的物质,缺乏时会影响皮肤的修复能力。胶原蛋白合成障碍会使皮肤弹性下降,易出现干燥、脱屑等问题,还可能伴有牙龈出血等表现。 四、维生素E缺乏与皮肤脱皮 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维护皮肤的屏障功能。缺乏维生素E时,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出现干燥、脱屑,同时可能伴随皮肤色素沉着等情况。 五、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儿童:儿童若存在挑食、偏食等情况,易导致维生素摄入不足,家长需保证其饮食中包含富含各类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富含维生素A)、粗粮(富含B族维生素)、新鲜蔬果(富含维生素C、E)等,以预防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皮肤脱皮。 老年人: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维生素吸收能力下降,需更加注重均衡饮食,可适当通过营养补充剂辅助,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盲目补充。 特殊疾病患者:患有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等的患者,可能影响维生素的吸收利用,此类人群除调整饮食外,需密切关注皮肤状况,必要时在医生评估下进行维生素补充。

    2025-10-29 12:07:18
  • 脸部刮痧的步骤和手法

    脸部刮痧前需清洁面部并选表面光滑无毛刺工具消毒后使用,涂抹轻薄保湿介质,刮痧时额头从眉心向太阳穴水平刮拭、脸颊左右呈放射状刮拭、下巴从中间向耳下弧形刮动,敏感肌肤轻柔操作用无刺激介质、儿童禁止脸部刮痧、皮肤异常者严禁刮痧待皮肤健康再考虑。 一、准备阶段 1.清洁面部:使用温和洁面产品彻底清洁脸部,确保皮肤表面无油污、灰尘等,保障刮痧工具滑动顺畅,例如可选择氨基酸类洁面产品,其对皮肤刺激性小。 2.选择刮痧工具:选用表面光滑无毛刺的专业脸部刮痧工具,如牛角刮痧板等,使用前可用消毒湿巾进行表面消毒,防止细菌感染。 3.涂抹介质:选取合适介质,如质地轻薄的保湿精油(含薰衣草精油等成分,具一定舒缓作用)或保湿乳液,均匀涂抹于面部,以减少刮痧时工具与皮肤的摩擦并滋养皮肤。 二、脸部刮痧具体步骤与手法 1.额头部位 手法:将刮痧板平面轻贴额头皮肤,从眉心起始,沿水平方向匀速向两侧太阳穴方向刮拭,每次刮拭长度保持2-3厘米,重复3-5次。此操作可促进额头气血循环,辅助缓解额头皱纹形成。 2.脸颊部位 左侧脸颊:用刮痧板斜角面从鼻翼两侧开始,呈放射状向上、向外刮拭至颧骨部位,刮拭范围覆盖整个脸颊区域,每次刮拭重复4-6次,动作需轻柔。右侧脸颊操作方向相反,同样呈放射状刮拭,该手法利于改善脸颊肌肤松弛状况及促进毒素排出。 3.下巴部位 手法:从下巴中间位置开始,向两侧耳下方向呈弧形刮动,力度先轻后重再轻,每次刮拭行程约3-4厘米,重复3-5次,可帮助提升下巴轮廓并改善下巴部位血液循环。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敏感肌肤人群:刮痧时需采用极轻柔手法,介质应选择无刺激的天然植物提取保湿乳液等。因敏感肌肤耐受性差,过度用力或使用刺激性强的介质易引发皮肤过敏、泛红等不适,需特别谨慎。 2.儿童群体:由于儿童皮肤娇嫩且面部组织发育未完善,禁止进行脸部刮痧操作,以防手法不当对儿童皮肤及面部组织造成损伤。 3.皮肤异常人群:皮肤存在破损、炎症等情况者严禁脸部刮痧,否则会加重皮肤损伤与炎症反应,需待皮肤恢复健康后再考虑相关美容操作。

    2025-10-29 12:06:00
  • 脸上长痘痘可以用盐水洗脸吗

    脸上长痘痘时不建议常规用盐水洗脸,盐水虽有一定清洁和抑菌作用,但浓度等掌握不好会刺激皮肤,不同人群用盐水洗脸有不同注意事项,痘痘严重时应咨询皮肤科医生,采取科学规范治疗及综合措施改善。 清洁方面:盐水具有一定的清洁作用,能去除皮肤表面的部分油脂、灰尘等。有研究表明,适当浓度的盐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清洁皮肤表面的污垢,对于皮肤表面的轻度污染有一定的清理效果。但这只是很基础的清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痘痘产生的问题。 抑菌方面:高浓度盐水可能有一定抑菌作用,因为高渗环境可能会对一些细菌产生抑制效果。不过,痘痘的产生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口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等,单纯依靠盐水的抑菌作用不能有效针对痘痘的病因进行处理。而且如果盐水浓度掌握不好,过高浓度的盐水可能会刺激皮肤,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反而可能加重痘痘问题。 不同人群使用盐水洗脸的注意事项 青少年人群: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皮脂腺分泌活跃,长痘痘较为常见。如果要用盐水洗脸,首先要注意盐水的浓度,一般建议使用淡盐水,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刺激皮肤。因为青少年皮肤相对较嫩,过高浓度的盐水可能会引起皮肤的刺激反应,如刺痛、发红等,进而可能影响皮肤的正常状态,甚至加重痘痘情况。 敏感肌肤人群:敏感肌肤人群的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盐水洗脸更容易引起刺激。这类人群不建议轻易尝试盐水洗脸,因为盐水可能会破坏敏感肌肤的屏障,导致皮肤更加敏感,出现瘙痒、红肿等不适症状,从而加重痘痘相关的皮肤问题。 油性皮肤人群:油性皮肤人群皮脂腺分泌旺盛,可能会考虑用盐水洗脸来清洁。但即使是油性皮肤,也需要注意盐水的使用频率和浓度。不能过度频繁地用盐水洗脸,否则会破坏皮肤的酸碱平衡,影响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反而不利于痘痘的改善。 总体而言,脸上长痘痘时不建议常规使用盐水洗脸来解决痘痘问题。如果痘痘情况较为严重,建议咨询皮肤科医生,采取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法,如使用外用药物(如过氧苯甲酰凝胶等)、口服药物等,同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综合措施来改善痘痘状况。

    2025-10-29 12:05:06
  • 带状疱疹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治疗包含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药物治疗有早期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依循证选)、中重度疼痛用镇痛药物(依病情身体状况循证选);非药物治疗包括保持皮疹部位清洁干燥防继发感染及对疼痛明显者考虑经科学验证有效的物理治疗;特殊人群里老年人需更积极抗病毒并监测病情,免疫功能低下者强化抗病毒且关注治疗反应,孕妇用药极谨慎评估胎儿风险,儿童则要注意用药安全依儿科循证定个体化方案。 一、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常用药物如阿昔洛韦等,需在医生评估后合理选用,以循证医学依据为指导选择合适药物及疗程。 2.镇痛药物:对于疼痛明显者,根据疼痛程度选择合适镇痛方案,若为中重度疼痛可考虑辅助镇痛药物,但需基于患者具体病情及身体状况谨慎选择,遵循循证医学中药物选择的证据基础。 二、非药物治疗 1.皮肤护理:保持皮疹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这是基于皮肤保护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循证护理原则,通过维持皮肤环境稳定降低感染风险。 2.物理治疗:对于疼痛明显者,可考虑适当物理治疗缓解症状,如特定波长的光疗等,其疗效需依据临床研究证据支持,选择经科学验证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带状疱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需更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基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特点及循证医学中针对老年人群的治疗指南调整方案。 2.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治疗时需强化抗病毒治疗力度,同时关注其免疫状态对治疗反应的影响,严格遵循循证医学中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带状疱疹治疗规范。 3.孕妇:孕妇患带状疱疹时用药需极为谨慎,应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的潜在风险,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依据妇产科及感染科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综合决策。 4.儿童患者:儿童患带状疱疹时需特别注意用药安全性,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循证医学中儿童带状疱疹治疗的证据为依据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025-10-29 12:04:1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