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擅长:激光美容、皮肤CT及皮肤疾病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聂小娟,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擅长激光治疗血管瘤、鲜红斑痣、痘疤痘印,雀斑、太田痣、黄褐斑、扁平疣等疾病,肉毒素注射除皱美容,光子嫩肤,脱毛等。擅长皮肤CT检查白癜风等色素减退性疾病及治疗;皮肤CT检查黄褐斑等色素沉着性疾病及治疗,以及各种常见皮肤病的诊治(如湿疹、面部皮炎、荨麻疹、痤疮、尖锐湿疣等)。展开
个人擅长
激光美容、皮肤CT及皮肤疾病诊治。展开
  • 三种比较少见的荨麻疹症状

    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多在皮肤受压力后数小时现局部肿胀红斑伴痛持续久与肥大细胞活化有关,需避免长时间同一姿势;日光性荨麻疹由日光照射数分钟内现风团红斑伴痒痛与肥大细胞脱颗粒有关,要避免日光直接照射并做好防护;寒冷性荨麻疹分获得性和家族性,接触冷刺激现风团红斑等,获性常见,家族性有遗传史,冬季人群和儿童需注意保暖。 一、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 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荨麻疹类型,多在皮肤受到压力(如长时间站立、久坐、佩戴紧身腰带等)后数小时出现症状,表现为局部皮肤肿胀、红斑,可伴有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天。其发病机制与皮肤局部肥大细胞活化有关,压力刺激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发皮肤炎症反应。在特殊人群中,如长时间从事需要持续站立工作的人群,应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通过定时活动缓解压力对皮肤的刺激;儿童患者需避免过度负重等可能导致压力性刺激的行为。 二、日光性荨麻疹 日光性荨麻疹是由日光照射引起的荨麻疹,皮肤暴露于日光后数分钟内即可出现风团、红斑,伴有瘙痒、刺痛等不适。其发生与紫外线等日光中的特定波长光线刺激皮肤中的肥大细胞有关,光线可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对于有日光性荨麻疹的人群,应避免日光直接照射,外出时需做好防护,如涂抹高倍数防晒霜、穿戴防晒衣物等;儿童患者在户外活动时更需严格防护,因为儿童皮肤对日光的耐受性相对较弱,长时间日光暴露可能加重症状。 三、寒冷性荨麻疹 寒冷性荨麻疹分为获得性和家族性两种,获得性较为常见,多在接触冷刺激(如冷空气、冷水等)后,暴露部位出现风团、红斑,可伴有瘙痒、肿胀等。其发病是由于冷刺激导致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肥大细胞活化释放介质。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较少见,多有家族遗传史,症状出现时间相对较早。特殊人群中,冬季寒冷环境下生活或工作的人群需注意保暖,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寒冷物体;儿童患者在冬季外出时要穿戴足够保暖的衣物,防止皮肤接触冷空气或冷水而诱发症状。

    2025-10-30 15:21:32
  • 疥疮的病因

    疥疮主要病因是疥螨感染,人疥螨常寄生人体皮肤薄嫩部位,雌螨在皮肤内挖隧道产卵繁殖,其分泌物排泄物致免疫反应致皮肤炎症瘙痒,传播途径有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易感人群是儿童、免疫力低下人群、卫生条件差人群。 疥疮是由疥螨引起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疥螨分为人疥螨和动物疥螨,引起人体疥疮的主要是人疥螨。疥螨常寄生在人体皮肤薄嫩部位,如手指缝、手腕屈侧、肘窝、腋窝、乳房下、脐周、腰部、下腹部、生殖器、腹股沟及大腿内侧等。雌螨在人体皮肤内挖掘隧道,在隧道内产卵、繁殖,其分泌物及排泄物可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炎症、瘙痒等症状。 传播途径与疥疮病因密切相关 直接接触传播:与疥疮患者直接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如同床共枕、握手等密切接触,因为疥螨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直接转移。例如,在家庭、集体宿舍等密切接触的环境中,容易造成疥疮的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疥螨污染的衣物、被褥、毛巾等物品也可感染疥疮。疥螨在脱离人体后仍可存活一段时间,所以使用患者用过的未消毒的物品有可能被感染。比如,在公共浴室、游泳池、宾馆等场所,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就有感染的风险。 易感人群与疥疮发生的关联 儿童:儿童皮肤相对较薄嫩,且在生活中更容易与他人密切接触,如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中,相互之间的接触频繁,所以儿童感染疥疮的几率相对较高。比如,幼儿园里一个孩子感染疥疮后,如果不及时隔离治疗,很容易在儿童群体中传播。 免疫力低下人群: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对疥螨的抵抗力较弱,更容易感染疥疮,且感染后症状可能相对较重,病情不易控制。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感染疥疮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皮肤损害广泛,瘙痒剧烈,治疗也相对困难。 卫生条件差的人群: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环境中的人群,接触疥螨及其污染物品的机会增多,增加了感染疥疮的可能性。比如,一些经济条件较差、居住环境拥挤且卫生状况不佳的地区,疥疮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2025-10-30 15:20:17
  • 面膜敷脸上辣辣的刺痛怎么回事

    皮肤出现刺痛可能由皮肤过敏、皮肤屏障受损、面膜材质或使用不当等原因引起,皮肤过敏与面膜成分及过敏体质有关,表现为刺痛伴发红、瘙痒等;皮肤屏障受损因皮肤自身屏障状况,表现为刺痛伴干燥脱屑等;面膜材质或使用不当则是因材质粗糙或敷用时间过长,停止使用或调整方式症状可缓解,不同人群因自身情况不同受影响表现各异。 一、皮肤过敏 1.原因:面膜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是过敏原,如香料、防腐剂、某些植物提取物等。不同人群过敏情况不同,过敏体质者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例如,有研究表明,对常见香料成分过敏的人群,使用含该香料的面膜就可能引发皮肤反应。 2.表现:除了辣辣的刺痛感外,还可能出现皮肤发红、瘙痒、起红疹等症状。对于儿童来说,皮肤更加娇嫩,过敏反应可能更明显,且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过敏原的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一旦出现刺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面膜并及时清洁面部。 二、皮肤屏障受损 1.原因:如果皮肤本身的屏障功能已经受损,比如过度去角质、长期处于干燥环境等,使用面膜时就可能刺激皮肤产生刺痛感。不同年龄层的人皮肤屏障受损的原因可能不同,年轻人可能因过度追求美白等而过度去角质导致屏障受损;老年人皮肤本身老化,屏障功能下降,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2.表现:除刺痛外,可能伴有皮肤干燥、脱屑等情况。对于儿童,由于其皮肤屏障还在发育中,若使用不适合的面膜,更易导致屏障受损,出现刺痛等问题,此时需要选择温和、适合儿童肤质的护肤品。 三、面膜材质或使用不当 1.原因:面膜材质过于粗糙,或者敷面膜的时间过长,都可能刺激皮肤引起刺痛。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使用面膜的频率和方法不同,比如一些人可能为了追求效果频繁敷面膜,这就增加了皮肤受到刺激的风险。 2.表现:单纯因材质或使用不当引起的刺痛,停止使用或调整使用方式后,症状可能会较快缓解。但如果不注意,长期错误使用面膜,可能会加重皮肤问题,对于特殊人群如敏感肌人群,更应注意正确使用面膜的方法和频率。

    2025-10-30 15:19:44
  • 带状疱疹出现在生殖器的原因是什么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人体初次感染后病毒潜伏于神经节内,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被激活沿神经纤维至皮肤引发疱疹,常见诱因有免疫功能减退相关的疾病、药物、年龄因素及外伤、精神压力过大等影响免疫状态促使潜伏病毒活化致生殖器部位发病。 一、病毒潜伏与活化机制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人体初次感染VZV后会患水痘,之后病毒会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被激活,病毒会沿着神经纤维移动,最终到达所支配的皮肤区域引发疱疹。对于生殖器部位出现带状疱疹,是因为VZV可潜伏在骶神经节等部位,当机体免疫功能出现异常等诱因时,潜伏的病毒被激活,沿相应神经纤维迁移至生殖器皮肤区域,从而导致该部位出现带状疱疹病变。 二、常见诱因分析 (一)免疫功能减退相关因素 1.疾病因素: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免疫监视和防御功能大幅下降,潜伏在体内神经节中的VZV极易被激活,进而更易引发包括生殖器部位在内的带状疱疹;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化疗等治疗过程中,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也会增加VZV活化导致生殖器带状疱疹的风险。 2.药物因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等)的人群,机体的免疫功能被抑制,使得潜伏的VZV有机会活化,从而增加了生殖器出现带状疱疹的可能性。 3.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来说,机体免疫清除病毒等的能力减弱,所以老年人患生殖器带状疱疹的概率相对较高。 (二)其他诱因 外伤、精神压力过大等也可能作为诱因,影响机体的免疫状态,促使潜伏的VZV活化,进而在生殖器部位引发带状疱疹。例如,当人体受到严重外伤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功能可能会短时间下降,为VZV的活化提供了条件;长期处于高精神压力状态下,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等功能,间接影响免疫系统,使得VZV有机会活化并在生殖器部位导致带状疱疹的发生。

    2025-10-30 15:18:58
  • 眼睛周围有白色颗粒是什么

    脂肪粒成因包括皮肤微小伤口修复及皮脂被角质覆盖,特点是白色或淡黄色、针头至米粒大小、无明显不适;汗管瘤是小汗腺导管分化的良性肿瘤,与遗传有关,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好发眼部周围,多发性、无自觉症状但影响美观;粟丘疹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起源于表皮等,继发性在皮肤损伤后,眼周常见,特点是白色或黄白色坚硬小丘疹、无自觉症状。 一、脂肪粒 1.成因: 皮肤微小伤口修复:当眼周皮肤有微小损伤,在自行修复过程中可能会生成白色小囊肿,比如过度去角质等导致皮肤受损。 皮脂被角质覆盖:眼周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被增生的角质层覆盖,无法正常排出,逐渐堆积形成白色颗粒。常见于年轻人,尤其是长期使用过于油腻眼霜等护肤品的人群,由于眼部皮肤较薄且皮脂腺分布相对集中,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儿童,如果眼部皮肤清洁不当,也可能因局部皮脂代谢异常出现类似情况,但相对较少见。 2.特点:一般为白色或淡黄色,针头至米粒大小,表面光滑,像一个小白芝麻,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不与周围皮肤粘连。 二、汗管瘤 1.成因:是一种小汗腺导管分化的良性肿瘤,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青春期、妊娠期或月经前期病情可能会加重。其发病机制与汗腺导管的异常分化增殖相关,眼部周围是好发部位之一,表现为皮肤色、淡黄色或褐黄色的扁平丘疹,常对称分布于下眼睑。 2.特点:一般为多发性,大小相对较一致,通常无自觉症状,但可能会影响美观,尤其对于在意外观的人群来说可能会造成心理影响。 三、粟丘疹 1.成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粟丘疹可能是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上皮的潴留性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继发性粟丘疹常发生在皮肤磨削术、日晒伤、大疱性疾病等皮肤损伤后,眼周是常见部位。比如眼部受到外伤或患有眼部大疱性疾病后,皮肤修复过程中可能导致粟丘疹形成。 2.特点:通常为白色或黄白色坚硬小丘疹,表面光滑,直径1-2毫米左右,一般无自觉症状。

    2025-10-30 15:18:1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