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各种眼底疾病,黄斑疾病,眼部创伤,眶壁骨折,视神经损伤,白内障等。
向 Ta 提问 
- 
                        
激光做近视眼睛有用吗
激光矫正近视对符合适应证者有用,适用人群需年龄在18-50岁间、近视度数稳定且无严重眼部病史等,原理是通过激光切削角膜组织改曲率,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多数患者视力可改善且长期效果稳定,儿童青少年因眼球未稳不建议过早做,老年人要兼顾老花眼等评估,患严重干眼症、角膜病变、青光眼等眼部疾病者一般不适合。 激光矫正近视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对于符合适应证的患者来说是有用的。 一、适用情况及原理 1.适用人群基本要求 年龄一般在18-50岁之间较为合适,因为18岁之前眼球发育尚未稳定,近视度数可能还会有较大变化;50岁之后可能会出现老花眼等其他眼部问题,激光矫正近视后可能会影响视觉质量。对于不同性别来说,并没有绝对的性别差异影响激光矫正近视的效果,主要是看眼部的具体条件是否符合。 近视度数稳定,近两年近视度数增长不超过50度。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军人、运动员等对视力要求较高的人群,如果符合条件也可以考虑激光矫正近视。有眼部病史的人群需要谨慎,比如患有严重干眼症、角膜病变、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的患者一般不适合激光矫正近视。 2.原理 激光矫正近视主要是通过激光切削角膜组织,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例如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用激光切削角膜基质层,调整角膜的屈光力;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则是直接切削角膜表面的上皮层下组织来改变角膜曲率。 二、有效性数据支撑 1.视力改善情况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激光矫正近视后,多数患者可以达到较好的视力效果。一般来说,术后视力可以达到或接近术前戴眼镜时的最佳矫正视力。例如一些大规模的临床随访研究显示,超过90%的患者术后视力可以达到1.0及以上。 2.长期效果 长期随访发现,激光矫正近视的效果相对稳定。经过多年的跟踪观察,大部分患者的视力保持较为稳定,近视度数回退的情况相对较少发生,尤其是在严格遵循术后注意事项的患者中。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由于眼球仍在发育,近视度数不稳定,不建议过早进行激光矫正近视。此时应主要通过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户外活动等非手术方式来防控近视发展。 2.老年人 50岁以上的老年人,除了近视可能还伴有老花眼等问题,激光矫正近视后可能需要同时考虑老花眼的矫正,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眼部的其他退行性变化可能会对视觉质量产生一定影响,所以需要谨慎评估是否进行激光矫正近视。 3.患有眼部疾病的人群 对于患有严重干眼症的患者,术后可能会加重干眼症状,因为激光矫正近视会对角膜的神经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泪液的分泌和分布;患有角膜病变的患者,如角膜营养不良等,本身角膜存在病变,激光矫正近视可能会进一步破坏角膜的结构和功能;青光眼患者由于眼压等眼部指标的特殊性,激光矫正近视可能会影响眼压的监测和青光眼的病情控制,所以这类人群一般不适合激光矫正近视。
2025-10-31 14:52:46 - 
                        
闪光性玻璃体液化具体症状
闪光性玻璃体液化有闪光感和漂浮物等症状,儿童、老年人、高度近视人群有不同情况,老年人是高发人群且需警惕相关问题,高度近视人群易现闪光感且要防视网膜脱离、定期查眼底。闪光感因玻璃体后脱离牵拉视网膜致,受年龄、高度近视、外伤等影响;漂浮物是眼前飘动黑影,与年龄、高度近视、眼部疾病等有关,儿童、老年人、高度近视人群各有其特殊情况需关注。 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玻璃体后脱离过程中,视网膜受到牵拉,刺激视网膜中的光感受器,从而产生闪光感。这种闪光通常是突然出现的,表现为眼前有闪烁的光点、光带等,类似闪电样的感觉。例如,在玻璃体后脱离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会频繁感受到这种闪光现象。 影响因素:与患者的年龄有关,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发生后脱离的概率增加,闪光感出现的可能性也相应提高;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过长等原因,玻璃体更容易发生变性和后脱离,所以相对更容易出现闪光感;此外,眼部受到外伤等情况时,也可能诱发闪光感。 漂浮物 表现形式:患者会感觉眼前有飘动的黑影,其形态多样,可呈点状、线状、网状等。这些漂浮物会随着眼球的转动而飘动,但实际上是玻璃体中的混浊物在视野中的投影。比如,有的患者会描述看到像蚊子一样的黑影在眼前飞舞。 相关因素: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中老年人随着玻璃体的老化,混浊物增多,漂浮物的发生率较高;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玻璃体的代谢异常等原因,也容易出现较多的漂浮物;一些眼部疾病,如葡萄膜炎等,也可能导致玻璃体混浊加重,从而使漂浮物增多。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 闪光感:儿童出现闪光感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先天性玻璃体异常等情况可能会发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儿童表述可能不清晰,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是否有异常的眼部表现,因为儿童眼部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视力发育。 漂浮物:儿童出现漂浮物可能与先天性因素或一些少见的眼部疾病有关,比如先天性玻璃体混浊等。家长发现儿童眼前有异常飘动黑影时,应及时带孩子到眼科就诊,进行详细检查。 老年人 闪光感:老年人是闪光性玻璃体液化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加,玻璃体后脱离等情况更为常见。由于老年人可能同时伴有其他眼部疾病,如白内障等,闪光感可能会被其他眼部症状所掩盖,所以更需要密切关注眼部变化,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漂浮物:老年人的漂浮物情况较为普遍,由于玻璃体老化明显,混浊物较多。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漂浮物增多、伴有视力下降等情况,要警惕是否有视网膜病变等严重问题,应及时就医。 高度近视人群 闪光感:高度近视人群的眼轴较长,玻璃体受到的牵拉更大,所以更容易出现闪光感,而且闪光感可能会比较频繁。需要注意的是,高度近视人群出现闪光感时,要特别警惕视网膜脱离的可能,因为高度近视是视网膜脱离的高危因素之一。 漂浮物:高度近视人群的漂浮物往往比普通人更多,由于玻璃体的代谢紊乱等原因,混浊物形成较多。高度近视人群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2025-10-31 14:51:45 - 
                        
白内障手术患者吃啥好
白内障手术患者的饮食需注意多方面,要摄入富含维生素C(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等)、维生素E(坚果、植物油等)、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绿色蔬菜、橙色水果等)、蛋白质(肉类、豆类、蛋类等)的食物,还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软面条等,老年人要注重软烂易消化且营养均衡,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糖分摄入选择合适食物保证血糖稳定以利于术后恢复。 一、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1.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眼睛晶状体的蛋白质和其他成分。研究表明,缺乏维生素C易患白内障。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柚子等)、草莓、猕猴桃等都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一般成年人每天维生素C的摄入量建议约100毫克,这些水果能较好满足需求。对于白内障手术患者,适当摄入可辅助促进眼部恢复。 2.维生素E:也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减少氧自由基对眼睛组织的损害。坚果(如杏仁、核桃等)、植物油(如橄榄油、玉米油等)中富含维生素E。成年人每天维生素E的适宜摄入量约14毫克,适量食用坚果或食用油可获取足够维生素E,有助于维护眼部健康,利于术后恢复。 二、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食物 1.这类营养素对眼睛的黄斑区有保护作用,可降低白内障的发生风险。绿色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蓝等)、橙色水果(如芒果、橘子等)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例如,每100克菠菜中含有较多的叶黄素等,建议每天摄入一定量的绿色蔬菜和橙色水果来补充相关营养素,对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眼部健康维护有益。 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1.蛋白质是身体组织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肉类(如鸡肉、鱼肉等)、豆类(如黄豆、黑豆等)、蛋类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鱼肉富含易吸收的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对身体和眼部恢复较好,一般建议白内障手术患者每天摄入适量的鱼肉,如每周可吃2-3次,每次约100-150克。豆类可做成豆浆、豆腐等,也是很好的蛋白质补充来源,每天可适当食用。 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1.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可能活动减少,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所以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小米粥、蔬菜粥等)、软面条等。小米粥容易消化,且富含B族维生素等,对身体恢复有一定帮助,每天可喝1-2碗。软面条搭配一些蔬菜汤等,也是不错的选择,能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减轻胃肠负担,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整体恢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消化功能可能进一步减退,在选择食物时要更注重软烂易消化,如将肉类做得更碎一些,蔬菜切得更细。同时,要注意食物的营养均衡,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摄入量,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加重胃肠负担。 2.糖尿病患者:若白内障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在饮食选择上要特别注意控制糖分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选择时要避免高糖的加工食品,如要选择无糖或低糖的坚果、低糖水果等,保证血糖稳定,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等术后恢复情况。例如,选择草莓等升糖指数相对较低的水果,且控制食用量。
2025-10-31 14:50:29 - 
                        
为什么会近视
近视的发生发展受遗传、环境、眼部发育等因素影响。遗传方面父母均高度近视子女患病概率高,某些基因变异增加易感性;环境因素包括近距离用眼过度、户外活动不足、照明条件不佳;眼部发育因素有眼轴过长及晶状体调节能力异常,眼轴过度延长或晶状体调节异常易致近视。 一、遗传因素 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那么子女患近视的概率会明显高于父母双方视力正常或低度近视的情况。研究表明,某些与近视相关的基因变异会增加个体发生近视的易感性,这种遗传因素在近视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如果家族中有近视的遗传背景,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视力发育情况。 二、环境因素 1.近距离用眼过度 儿童青少年时期:随着学业负担的加重,长时间近距离阅读、书写、使用电子设备等情况较为常见。例如,小学生每天长时间盯着课本、作业本,中学生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进行学习或娱乐,眼睛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眼内肌肉持续收缩,导致晶状体变凸,屈光能力发生变化,从而引发近视。一般来说,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超过2-3小时,近视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 成年人:如果成年人工作需要长时间近距离操作,如程序员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编写代码等,也容易导致近视度数加深或新的近视发生。 2.户外活动不足 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也是导致近视的重要环境因素。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少于2小时,近视发生率明显高于户外活动时间充足的孩子。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合成,多巴胺能够抑制眼轴的延长,而户外活动较少会使眼内这种抑制眼轴增长的机制受到影响,进而增加近视发生的可能性。 3.照明条件不佳 在阅读或工作时,如果照明过强或过弱都会对眼睛造成不良影响。过强的光线会产生眩光,刺激眼睛;过弱的光线会使眼睛需要更加努力地看清物体,导致眼睛疲劳。例如,在昏暗的灯光下长时间看书,眼睛为了看清文字,会不断调节晶状体,容易引起眼部肌肉紧张,久而久之就可能引发近视。 三、眼部发育因素 1.眼轴过长 正常眼球的前后径是相对稳定的,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轴会随着身体的发育而逐渐增长。但如果眼轴过度延长,就会导致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从而形成近视。一般来说,新生儿的眼轴较短,约为17-18mm,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延长,到12-14岁时接近成人水平(约24mm)。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眼轴延长速度过快,就容易出现近视。 2.晶状体调节能力异常 晶状体具有调节焦距的作用,正常情况下,晶状体可以根据看远或看近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节。但如果长期近距离用眼,晶状体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弹性逐渐下降,调节能力就会出现异常,导致眼睛难以将远处的物体清晰地聚焦在视网膜上,进而引发近视。例如,青少年时期如果经常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晶状体的调节功能会逐渐受到影响,使眼睛更容易处于近视状态。
2025-10-31 14:49:06 - 
                        
如何恢复视力近视眼
非药物干预要保持正确读写姿势、控制用眼时间,需保证每天超两小时户外活动,合理饮食摄入含维生素A、C、E及叶黄素等营养素的食物,光学矫正有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成年人符合条件可考虑屈光手术,儿童青少年家长要关注用眼等情况、孕妇需营养均衡、老年人出现近视相关变化要警惕其他眼病并及时就诊。 一、非药物干预改善用眼习惯 1.保持正确读写姿势:阅读或书写时,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距离,背部挺直,避免弯腰驼背或躺着、趴着用眼,这样可减少眼部疲劳,延缓近视进展。研究显示,长期保持不良姿势会增加眼部调节负担,易导致近视度数加深。 2.控制用眼时间:每连续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可通过远眺(眺望5米以外的景物)、做眼保健操等方式放松眼部肌肉。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使眼部睫状肌持续紧张,引发视疲劳进而加重近视。 二、增加户外活动 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多项研究表明,充足的户外活动能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多巴胺可抑制眼轴延长,从而降低近视发生风险并有助于维持现有视力。例如,对比长期户外活动不足和充足的人群,户外活动充足者近视发生率明显更低。 三、合理饮食 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及叶黄素等营养素的食物。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视网膜正常功能,可从胡萝卜、菠菜等食物中获取;维生素C、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损伤,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坚果等含有维生素E;叶黄素对视网膜黄斑区有保护作用,蓝莓、玉米等是叶黄素的良好来源,合理饮食可为眼睛健康提供营养支持。 四、光学矫正 1.框架眼镜:是常见的近视矫正方式,需定期到眼科进行验光,根据验光结果佩戴合适度数的框架眼镜,以清晰视物并减轻眼部疲劳,防止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 2.角膜接触镜:分为软性接触镜和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等。佩戴时要严格遵循卫生要求,定期复查,RGP在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方面有一定优势,但需注意正确护理和使用。 五、屈光手术(适用于成年人) 对于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成年人,可考虑屈光手术,如准分子激光手术、飞秒激光手术等。但手术有严格的禁忌证,如眼部有活动性炎症、近视度数不稳定、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等,需经过专业的眼部检查和评估,由医生判断是否适合手术,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近视患者。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青少年: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用眼情况,培养其良好的用眼习惯,监督孩子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一般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视力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2.孕妇:孕期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为胎儿眼部正常发育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降低胎儿日后近视等眼部问题的发生风险。 3.老年人:若出现近视相关变化,需警惕是否合并其他眼部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应及时到眼科就诊,进行全面眼部检查,明确视力变化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31 14:4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