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丽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角膜、眼表、屈光,角膜移植、眼表修复、白内障、准分子、飞秒激光、ICL等手术及各种眼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91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9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师承我国著名角膜病专家吴静安教授。2000年赴香港作访问学者,掌握各种屈光手术新技术。2011年至2012年于朝阳区卫生局挂职任副局长。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全国角膜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科学普及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眼科角膜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視光学分会常委,华北区屈光手术会诊中心专家委员会为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角膜委员会委员,国际角膜塑形镜学会亚洲分会委员,中国角膜塑形镜安全监督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研究中心专家,《中华实验眼科杂志》通讯编委,美国《Cornea》眼科杂志中文版编委。以角膜病、眼表疾病、屈光不正、白内障等眼前节疾病的诊治为专业特长,准分子激光和ICL治疗屈光不正、白内障超声乳化、角膜移植、羊膜移植等手术娴熟,至今已完成白内障和近视等手术过万例。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8名。参与卫生部、教育部基金、211工程子课题等项目研究,在国内外眼科核心期刊发表论著数十篇,参加眼科教材、译著、书籍等编译。近年来荣获奖励: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奖,北大医学部教学先进个人,北大医院先进个人,民建全国优秀会员,民建中央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北京大学党派工作先进个人,北大医学部和北大医院优秀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等。展开
个人擅长
角膜、眼表、屈光,角膜移植、眼表修复、白内障、准分子、飞秒激光、ICL等手术及各种眼病的诊治。展开
  • 视力08是多少度

    视力0.8不能精确对应具体度数,受多种因素影响,近视、远视、散光导致0.8视力时度数推测不同,儿童0.8视力需重视验光检查及养成良好用眼习惯,成年人新出现0.8视力下降要就医排查眼部病变。 近视情况 如果是近视导致视力0.8,轻度近视可能度数在100-300度左右,但这只是大致推测,因为每个人的调节力不同。例如,有些青少年调节力强,可能同样0.8的视力,近视度数相对较低;而调节力弱的可能近视度数相对高一些。 远视情况 对于远视患者,同样0.8的视力,不同年龄人群对应的度数不同。儿童处于视觉发育阶段,轻度远视可能在100-200度左右,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度数可能会逐渐降低;成年人如果有0.8的远视视力,度数可能相对更低,但也有个体差异。 散光情况 散光也会影响视力到0.8,散光度数的判断需要结合验光检查,单纯根据视力0.8不能准确得出散光度数,但一般轻度散光可能在50-100度左右,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散光对视力的影响还与散光的轴向等因素有关。 相关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出现视力0.8的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儿童视觉发育还在进行中。建议及时到眼科进行详细的验光检查,包括散瞳验光,以准确了解屈光状态。如果是近视,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这有助于控制近视的发展。对于成年人视力0.8,如果是新出现的视力下降,也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等情况。例如,可能存在白内障、眼底病变等情况也会影响视力,需要通过详细的眼科检查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2025-09-04 17:26:08
  • 何种程度的近视相当于多少度

    近视按度数分为轻度(小于300度对远视力有一定影响需注意用眼调整)、中度(300-600度远视力明显下降要关注用眼卫生)、高度(大于600度伴眼轴延长易致眼底病变需严检,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近视增快要控用眼,成年人高度近视重眼底监测)。 一、近视程度与度数的对应分类 1.轻度近视:通常指近视度数小于300度(-3.00D以内),此类近视对远视力有一定影响,但一般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视物,如能看清远处大致轮廓,但可能在不戴眼镜时对较远距离的细节观察稍受限,常见于用眼习惯不良但尚未明显进展的人群,儿童青少年中若轻度近视需注意用眼行为调整以防止进展。 2.中度近视:近视度数在300~600度(-3.00D~-6.00D)之间,此阶段远视力明显下降,不戴眼镜时难以清晰看清远处物体,如看不清黑板上的文字等,会对学习、工作中的视力需求产生较明显影响,且随着度数增加,眼轴可能逐渐延长,需更关注用眼卫生及定期检查。 3.高度近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6.00D以上),除远视力严重下降外,往往伴随眼轴显著延长,易引发一系列眼底病变风险,如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对视觉功能及眼部健康威胁较大,高度近视人群需更严格定期进行眼底检查,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加重眼底损伤的行为。 不同年龄人群近视发展特点不同,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近视度数增长较快,需特别注意用眼时长、距离、光线等因素来防控;成年人若已形成高度近视,除关注视力外,更要重视眼底健康监测,因为高度近视相关眼底病变随年龄增长风险可能升高。

    2025-09-04 17:21:40
  • 玻璃酸钠滴眼液副作用

    玻璃酸钠滴眼液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用药,主要成分为玻璃酸钠,具有以下功效与作用: 1.保湿作用:玻璃酸钠能与纤维连接蛋白结合,通过覆盖和保护角膜、结膜上皮细胞来发挥其保水作用。 2.润滑作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可以增加泪液的粘稠性和内聚力,从而提高泪膜的稳定性,起到润滑作用,缓解眼部干涩、疲劳等不适症状。 3.修复作用:玻璃酸钠能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修复,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角膜的透明度。 需要注意的是,玻璃酸钠滴眼液也有一些使用禁忌和风险提示: 1.对玻璃酸钠过敏者禁用。 2.眼部急性炎症患者应在炎症控制后使用。 3.使用过程中如有不适或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此外,正确的使用方法也很重要: 1.在使用前,应先清洁双手,避免感染。 2.头部稍向后仰,眼睛向上看,轻轻拉开下眼睑,将滴眼液滴入下结膜囊内,每次1-2滴,每天4-6次。 3.滴药后,轻轻闭上眼睛,并用手指按压内眼角处的泪囊区2-3分钟,以减少药物的全身吸收。 为了确保使用安全,在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封后应在一个月内用完,超过期限的滴眼液不宜使用。 2.保存时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开封后应放在阴凉处保存。 3.同时使用多种滴眼液时,应先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间隔一定时间后再使用其他滴眼液。 总之,玻璃酸钠滴眼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眼科用药,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禁忌和风险提示,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以确保使用安全。如果使用过程中出现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2025-09-04 17:15:11
  • 美瞳涂抹眼部可能产生什么后果

    美瞳可能引发眼部感染致眼部红肿疼痛畏光流泪等,操作不当会造成角膜损伤影响视力,部分人群会因成分过敏出现眼部剧烈瘙痒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等过敏反应,儿童眼部未成熟抵抗力弱接触易致严重损伤需严格禁止,有基础眼部疾病人群使用会破坏眼表微环境加重原有病情需格外谨慎。 一、引发眼部感染 美瞳并非用于直接涂抹眼部的产品,其成分可能破坏眼表正常屏障。当涂抹于眼部时,外界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易侵入眼内,引发结膜炎、角膜炎等。例如,相关研究表明,不当使用非眼部专用物质接触眼部可使眼部感染风险显著升高,患者会出现眼部红肿、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严重影响眼部健康。 二、造成角膜损伤 若在涂抹美瞳相关物质时操作不当,可能直接刮伤角膜。角膜是眼部重要的屈光结构,一旦受损,会影响其正常的光学功能与屏障功能,进而导致视力下降等问题,对眼部视觉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三、引发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可能对美瞳所含成分过敏,涂抹后眼部会出现过敏表现,如眼部剧烈瘙痒、眼睑明显肿胀、结膜充血等。过敏反应会进一步加重眼部不适,干扰正常眼部生理状态。 四、特殊人群风险提示 儿童群体:儿童眼部发育尚未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弱,涂抹美瞳相关物质极易导致严重眼部损伤,如引发重度感染、角膜严重受损等,因此应严格禁止儿童接触此类不当操作。 有基础眼部疾病人群:对于本身患有干眼症、角膜炎等基础眼部疾病的人群,涂抹美瞳相关物质会破坏眼表微环境,加重原有病情,这类人群需格外谨慎,避免任何可能刺激眼部的不当操作。

    2025-09-04 17:07:23
  • 红眼病看一眼会传染吗

    红眼病即急性结膜炎,具传染性,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单纯看一眼通常不传染,但要注意避免接触患者污染物品来预防,同时不同人群需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一、红眼病的传播特点 急性结膜炎的病原体有多种,如细菌、病毒等。以病毒性结膜炎为例,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眼部分泌物中,当健康人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后,病毒可能会通过眼结膜等部位侵入人体引发感染。但仅仅是看一眼,若没有实际的接触污染物品过程,感染的概率极低。 二、预防红眼病接触传播的措施 对于普通人群: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在公共场所,如游泳池、公共浴室等,要注意防护,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物品。如果身边有红眼病患者,要避免接触患者的眼部分泌物污染的物品。 对于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好奇心强,喜欢用手接触各种物体后再揉眼,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卫生教育,教导儿童不要随意用手揉眼,并且要定期清洗儿童的毛巾、手帕等个人物品。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如果有儿童患红眼病,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老年人:老年人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防护。在接触公共物品后要及时洗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眼部。如果与红眼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如照顾患者等情况,要更加严格地做好手部清洁和眼部防护。 总之,单纯看一眼红眼病患者一般不会被传染,但仍需注意避免接触患者的污染物品以有效预防红眼病的传播。

    2025-09-04 16:42:1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