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丽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角膜、眼表、屈光,角膜移植、眼表修复、白内障、准分子、飞秒激光、ICL等手术及各种眼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91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9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师承我国著名角膜病专家吴静安教授。2000年赴香港作访问学者,掌握各种屈光手术新技术。2011年至2012年于朝阳区卫生局挂职任副局长。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全国角膜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科学普及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眼科角膜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視光学分会常委,华北区屈光手术会诊中心专家委员会为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角膜委员会委员,国际角膜塑形镜学会亚洲分会委员,中国角膜塑形镜安全监督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研究中心专家,《中华实验眼科杂志》通讯编委,美国《Cornea》眼科杂志中文版编委。以角膜病、眼表疾病、屈光不正、白内障等眼前节疾病的诊治为专业特长,准分子激光和ICL治疗屈光不正、白内障超声乳化、角膜移植、羊膜移植等手术娴熟,至今已完成白内障和近视等手术过万例。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8名。参与卫生部、教育部基金、211工程子课题等项目研究,在国内外眼科核心期刊发表论著数十篇,参加眼科教材、译著、书籍等编译。近年来荣获奖励: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奖,北大医学部教学先进个人,北大医院先进个人,民建全国优秀会员,民建中央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北京大学党派工作先进个人,北大医学部和北大医院优秀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等。展开
个人擅长
角膜、眼表、屈光,角膜移植、眼表修复、白内障、准分子、飞秒激光、ICL等手术及各种眼病的诊治。展开
  • 小孩近视怎么办

    为防控小孩近视,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佩戴合适眼镜,先验光再选框架眼镜或角膜塑形镜;二是改善用眼环境,保证光线适宜,教导正确用眼距离与姿势;三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超2小时可降近视风险;四是合理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等营养物质;五是定期检查视力,3-6个月一次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 一、佩戴合适眼镜 1.验光检查:小孩近视后首先要进行准确的验光检查,确定近视的度数等情况。对于儿童,通常需要在散瞳的情况下进行验光,因为儿童的睫状肌调节能力较强,散瞳可以放松睫状肌,得到更准确的屈光度数。例如,12岁以下的儿童如果是首次验光或者近视度数有变化时,一般需要散瞳验光,这样能避免睫状肌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从而得到更精准的近视度数,为佩戴合适的眼镜提供依据。 2.选择眼镜类型:框架眼镜是常见的矫正近视的方式。对于儿童,要选择质量合格、镜框大小合适、材质轻便的框架眼镜。如果近视度数增长较快,还可以考虑佩戴角膜塑形镜,它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接触镜,晚上佩戴,白天可以暂时恢复清晰视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近视度数的加深,但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使用,比如要确保孩子眼部卫生良好,没有眼部疾病等情况才能佩戴。 二、改善用眼环境 1.光线要求: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光线要适宜,过强或过弱的光线都会对眼睛造成不良影响。一般来说,室内光线应该均匀、柔和,避免在过亮或过暗的环境下用眼。例如,书桌上方的台灯要选择无频闪、照度合适的,照度一般在500-750勒克斯比较合适,这样可以减少眼睛的疲劳。 2.用眼距离与姿势:教导孩子保持正确的用眼距离和姿势,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33厘米(1尺)左右,身体要坐正,胸部离书桌一拳远,手指离笔尖一寸远。长时间保持不良的用眼姿势会加重近视,所以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比如每隔一段时间提醒孩子休息眼睛、做眼保健操等。 三、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1.科学依据:有研究表明,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或者每周户外活动累计14小时以上的儿童,患近视的风险明显降低。这是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视网膜多巴胺的合成,多巴胺能够抑制眼轴的延长,从而起到预防和控制近视的作用。所以要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每天保证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活动,既可以放松眼睛,又能降低近视发生发展的几率。 四、合理饮食 1.营养摄入:保证孩子饮食的均衡,多摄入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物质。例如,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等,维生素A是视网膜感光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如玉米、南瓜等也对眼睛有好处,叶黄素可以在视网膜黄斑区域积累,保护眼睛免受蓝光的损害;此外,还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维持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 五、定期检查视力 1.检查频率:要定期带孩子检查视力,一般3-6个月左右检查一次视力。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孩子视力变化的情况,如果近视度数有增长等异常情况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矫正方案等。比如如果发现孩子视力在短时间内明显下降,就要进一步检查是否是近视度数加深等问题,并及时处理

    2025-09-25 13:01:29
  • 白眼球水肿怎么回事

    白眼球水肿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眼部炎症相关(如细菌性、病毒性、过敏性结膜炎)、眼部外伤因素(机械性外伤、化学性损伤)、全身性疾病累及眼部(肾炎、甲状腺相关疾病)以及其他因素(用眼过度、高温或高海拔环境)。不同因素导致的白眼球水肿有不同特点及相关表现,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因不同情况出现白眼球水肿。 一、眼部炎症相关 1.结膜炎 细菌性结膜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结膜。患者除了白眼球水肿外,还常伴有眼睛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可为脓性或黏液脓性,早晨起床时上下眼睑常被分泌物粘住。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可能因用手揉眼等不良卫生习惯增加感染风险,成人则可能在接触污染物品后发病。 病毒性结膜炎:常见的如腺病毒感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除白眼球水肿外,常伴有眼睛充血明显,还可能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发病较急,各年龄段均可患病,夏季等病毒活跃季节更易高发。 过敏性结膜炎:多发生在过敏体质人群,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眼部出现过敏反应,导致白眼球水肿,同时伴有眼睛瘙痒等症状,春秋季等过敏好发季节多见,儿童可能因对环境中的过敏原更敏感而发病。 二、眼部外伤因素 1.机械性外伤:眼部受到外力撞击等机械性损伤时,可引起白眼球水肿。例如眼球被球类击中、被锐器划伤等,不同年龄人群因生活环境和活动特点不同,受伤风险不同,儿童可能在玩耍时发生,成人可能因工作或运动等情况受伤。受伤后除了白眼球水肿,还可能伴有疼痛、视力下降等表现。 2.化学性损伤:眼部接触到化学物质,如酸碱等腐蚀性物质,会导致白眼球水肿。不同年龄人群接触化学物质的场景不同,儿童可能误触家中的化学清洁用品等,成人可能在工作中接触到化学试剂等,接触后眼部会迅速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白眼球水肿、疼痛等。 三、全身性疾病累及眼部 1.肾炎:如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当病情累及眼部时,可能出现白眼球水肿。肾脏功能异常导致水钠潴留等情况,可反映到眼部,除白眼球水肿外,可能伴有下肢水肿等全身水肿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肾脏基础疾病的人群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2.甲状腺相关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疾病可能影响眼部,导致白眼球水肿。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代谢紊乱等因素可能引起眼部组织的异常改变,出现白眼球水肿等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也可能因机体的内分泌等变化累及眼部。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患甲状腺相关疾病,进而影响眼部出现白眼球水肿。 四、其他因素 1.用眼过度: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熬夜等用眼过度情况,可能引起眼部的轻度水肿,包括白眼球水肿。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因用眼习惯不良出现这种情况,儿童若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等也可能出现,成人则可能因工作压力大、熬夜加班等导致用眼过度。一般通过休息等可缓解,但长期用眼过度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眼部问题。 2.高温或高海拔环境:在高温环境下,眼部血管可能扩张,导致白眼球水肿;在高海拔环境中,由于气压等变化,也可能引起眼部的水肿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在这些特殊环境中均可能出现,例如旅行者到高海拔地区可能因不适应出现白眼球水肿等情况。

    2025-09-25 13:00:14
  • 新生儿眼底出血要不要紧

    新生儿眼底出血需综合多方面考量严重程度,其可能由早产、产伤、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导致,要通过眼底检查等进行检查监测,针对病因处理,轻度可观察等待与支持治疗,家长要冷静带新生儿正规诊治,遵医嘱护理并定期复查保障视力健康。 一、新生儿眼底出血的严重程度判断 新生儿眼底出血是否要紧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轻度的眼底出血有可能自行吸收,对新生儿视力等影响较小;但如果眼底出血范围较广、程度较重,或者同时合并其他严重的基础疾病等情况,则可能比较要紧,因为严重的眼底出血可能会影响新生儿视网膜的正常发育,进而导致视力受损等严重后果。例如,一些研究表明,严重的眼底出血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新生儿出现永久性视力障碍的风险。 二、可能导致新生儿眼底出血的原因 1.早产因素: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视网膜病变相关的眼底出血情况。由于早产儿的身体各器官尤其是眼部血管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完善,在出生后的生理变化过程中,容易引发眼底血管的异常情况导致出血。 2.产伤因素: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头部受到过度的挤压等产伤情况,可能会引起眼底血管的损伤从而导致出血。比如,产程中不恰当的外力作用可能会波及眼部血管,造成眼底出血。 3.全身性疾病因素: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新生儿眼底出血,如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等。当新生儿体内凝血机制出现问题时,就容易出现包括眼底在内的多处出血情况。 三、新生儿眼底出血的检查与监测 1.眼底检查:通过专业的眼底检查设备,如眼底照相机等,及时观察眼底出血的具体情况,包括出血的部位、范围等。这对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至关重要,例如可以明确是局部小范围出血还是广泛的眼底出血。 2.定期随访监测:对于存在眼底出血的新生儿,需要定期进行随访监测,观察眼底出血的吸收情况以及视网膜的发育情况等。一般会根据新生儿的具体病情制定相应的随访计划,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进一步的干预措施。 四、新生儿眼底出血的处理措施 1.针对病因处理:如果是早产引起的眼底出血,需要根据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分期等情况进行相应处理,比如对于一些轻度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能需要密切观察,而对于病情较重的可能需要进行激光等治疗;如果是产伤导致的眼底出血,需要评估产伤的其他相关情况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如果是全身性疾病导致的眼底出血,则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凝血功能等异常情况。 2.观察等待与支持治疗:对于一些轻度且有自行吸收可能的眼底出血情况,会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同时给予新生儿良好的护理等支持治疗,保证新生儿的营养等状况良好,为眼底出血的自行吸收创造有利条件。 五、特殊人群(新生儿)的温馨提示 新生儿出现眼底出血时,家长要保持冷静,及时带新生儿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在后续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注意新生儿的眼部护理,避免过度晃动新生儿头部等可能加重眼底出血的行为。同时,要按照要求定期带新生儿进行复查,密切关注眼底出血的恢复情况以及视网膜的发育情况,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大程度保障新生儿的视力健康。

    2025-09-25 12:55:56
  • 眼睛疼引起偏头痛怎么缓解

    眼睛疼连带偏头痛可通过休息与环境调整(安静休息、调整姿势)、冷敷与热敷、就医检查针对性处理(眼科、神经内科)及生活方式调整预防(规律作息、避免诱因)来应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在具体处理方式上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休息与环境调整 1.安静休息:找一个安静、黑暗的房间躺下或坐下休息,避免强光刺激,因为光线可能会加重偏头痛症状。对于儿童,应营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空间,拉上窗帘减少光线干扰,让孩子能放松休息,这有助于缓解眼睛疼连带的偏头痛,因为嘈杂和强光会让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加重疼痛不适。 2.调整姿势:尝试放松头部和颈部的肌肉,比如轻轻按摩太阳穴等部位,以缓解肌肉紧张带来的疼痛。不同年龄段人群姿势调整方式略有不同,成年人可自主通过双手拇指适度按压太阳穴周围肌肉,儿童则需要家长轻柔帮助按摩,动作要轻柔,避免加重孩子不适,肌肉紧张是眼睛疼引发偏头痛常见的因素之一,放松肌肉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二、冷敷与热敷 1.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眼部,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重复几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眼部充血和疼痛,进而缓解连带的偏头痛。但儿童皮肤较娇嫩,冷敷时间不宜过长,可缩短至10分钟左右,且要注意冰袋外面包裹毛巾,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冻伤。 2.热敷:对于部分因肌肉紧张导致的情况,也可以使用热敷,用温毛巾敷眼,同样每次15-20分钟。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成年人热敷时温度可稍高些,以感觉温热舒适为宜,儿童热敷温度要适中,防止烫伤,比如用40℃左右的温毛巾,这对于改善眼部和头部的血液循环有帮助,从而缓解疼痛。 三、就医检查与针对性处理 1.眼科检查:眼睛疼引起偏头痛可能是眼部疾病导致,如青光眼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眼科检查,包括眼压测量等。如果是青光眼引起,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青光眼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青光眼可能症状不典型,更需要专业医生仔细检查诊断。 2.神经内科评估:同时也可能涉及偏头痛本身的问题,需要神经内科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综合判断。如果是偏头痛发作伴随眼睛疼,会考虑使用合适的方法缓解。比如对于成年人,若疼痛较严重,可能会有相应的药物辅助,但儿童一般优先非药物处理,如上述的休息、冷敷热敷等,当怀疑有其他神经系统问题时,需专业评估来确定正确的处理方案。 四、生活方式调整预防 1.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对于预防眼睛疼和偏头痛发作很重要。不同年龄段睡眠时间要求不同,儿童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比如婴幼儿每天需12-16小时睡眠,学龄儿童10-14小时等,成年人一般7-9小时睡眠。规律作息能让身体各系统功能稳定,减少因生物钟紊乱引发的眼部和头部不适。 2.避免诱因:避免长时间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长时间用眼会导致眼部疲劳进而可能引发眼睛疼和偏头痛。儿童要控制使用电子设备时间,每次不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等,成年人也应注意合理用眼时间,工作一段时间后要休息放松眼睛,减少眼睛疲劳诱发偏头痛的风险。

    2025-09-25 12:54:13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散光

    自我初步可判断散光有视力模糊、重影、眼睛疲劳等症状及不自觉眯眼等行为,专业检查有视力、电脑验光仪、散瞳、角膜曲率等检查,不同人群中儿童散光可能变化、青少年易因用眼不当加重、成年人散光相对稳定但可因外伤等改变。 视力模糊:散光患者看远处和近处物体都可能模糊不清,这是因为散光会使光线无法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例如,青少年散光患者可能在看黑板上的字时感觉模糊,无法清晰辨认。 重影:看东西时出现双重影像,比如原本一个物体,会看成两个。这是由于散光导致眼球各方向的屈光力不同,使得物体成像分裂。 眼睛疲劳:长时间用眼后容易出现眼睛酸胀、疼痛、干涩等疲劳症状。因为散光患者的眼睛需要不断调整来试图获得清晰图像,从而增加了眼部肌肉的负担。 主观感受与行为 有些人可能会不自觉地眯起眼睛,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瞳孔变小,从而减少散光带来的模糊影响,以看得更清楚一些。比如在看远处物体时频繁眯眼。 专业检查方法 视力检查 常规的视力表检查是初步筛查散光的重要步骤。通过让被检查者分别检查裸眼视力和戴镜视力,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散光以及散光对视力的影响程度。例如,若被检查者裸眼视力较差,而戴镜后视力有明显提高,提示可能存在散光问题。 电脑验光仪检查:这是一种快速的初步验光方法。它可以初步测出眼睛的屈光度数,包括散光的度数和轴位等信息。但电脑验光结果可能会有一定误差,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确认。 散瞳验光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其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强,散瞳验光可以放松睫状肌,消除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从而获得更准确的散光度数、近视度数或远视度数等信息。常用的散瞳药物有阿托品眼膏等,使用后需要注意避免强光刺激眼睛等。 对于成年人,如果需要精确的验光结果来配镜等,也可能会进行散瞳验光。 角膜曲率检查 角膜的曲率情况与散光密切相关。通过角膜曲率计检查,可以了解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等情况。如果角膜表面不平整,曲率半径不一致,就容易导致散光。例如,角膜某一方向的曲率半径明显异于其他方向,就提示存在散光的可能性。 不同人群特点 儿童 儿童散光可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变化。例如,婴幼儿时期可能因为眼部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散光情况不稳定。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用眼情况,如是否经常揉眼睛、看电视时是否凑近等。如果发现儿童有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其进行视力检查等。而且儿童的散光往往需要更谨慎地进行验光等检查,因为其调节能力较强,散瞳验光可能是更准确的方法。 青少年 青少年学习任务重,用眼时间长,散光可能会因为用眼不当等因素而加重。例如,长期近距离用眼、读写姿势不正确等都可能影响眼部屈光状态,导致散光度数增加。所以青少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控制用眼时间,定期进行视力检查。 成年人 成年人的散光相对比较稳定,但也可能因为眼部外伤、眼部手术等原因导致散光度数改变。例如,眼部受到撞击等外伤后,角膜等结构可能受损,从而引起散光度数的变化。成年人如果发现视力突然出现变化,如模糊、重影等,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有散光等问题的出现或变化。

    2025-09-25 12:52:4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