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丽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角膜、眼表、屈光,角膜移植、眼表修复、白内障、准分子、飞秒激光、ICL等手术及各种眼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91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9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师承我国著名角膜病专家吴静安教授。2000年赴香港作访问学者,掌握各种屈光手术新技术。2011年至2012年于朝阳区卫生局挂职任副局长。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全国角膜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科学普及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眼科角膜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視光学分会常委,华北区屈光手术会诊中心专家委员会为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角膜委员会委员,国际角膜塑形镜学会亚洲分会委员,中国角膜塑形镜安全监督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研究中心专家,《中华实验眼科杂志》通讯编委,美国《Cornea》眼科杂志中文版编委。以角膜病、眼表疾病、屈光不正、白内障等眼前节疾病的诊治为专业特长,准分子激光和ICL治疗屈光不正、白内障超声乳化、角膜移植、羊膜移植等手术娴熟,至今已完成白内障和近视等手术过万例。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8名。参与卫生部、教育部基金、211工程子课题等项目研究,在国内外眼科核心期刊发表论著数十篇,参加眼科教材、译著、书籍等编译。近年来荣获奖励: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奖,北大医学部教学先进个人,北大医院先进个人,民建全国优秀会员,民建中央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北京大学党派工作先进个人,北大医学部和北大医院优秀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等。展开
个人擅长
角膜、眼表、屈光,角膜移植、眼表修复、白内障、准分子、飞秒激光、ICL等手术及各种眼病的诊治。展开
  • 上睑下垂如何矫正

    上睑下垂矫正分手术与非手术,提上睑肌缩短术适提上睑肌功能较好的轻中度患者可增强提睑能力,额肌悬吊术针对重度用材料连接额肌与上睑提睑,非手术矫正因神经系统病变致的暂时性上睑下垂需治原发病但效果不持久,儿童手术时机要评估防弱视等,成年按自身状况选术式术前需检查,特殊病史患者需病情稳定经评估后再考虑。 一、手术矫正方法及原理 1.提上睑肌缩短术:适用于提上睑肌功能较好的轻、中度上睑下垂患者。通过手术缩短提上睑肌,增强提睑能力以改善上睑下垂状况,临床研究显示该术式可有效改善眼部外观及视力,长期效果稳定,相关研究表明术后患者上睑位置恢复良好且满意度较高。 2.额肌悬吊术:针对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利用额肌收缩力量提起上睑,常采用筋膜、硅胶条或自体阔筋膜等作为悬吊材料连接额肌与上睑,借额肌动力提升上睑,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能有效矫正重度上睑下垂,使患者眼部形态恢复正常。 二、非手术矫正情况 非手术矫正在上睑下垂中应用有限,对于因神经系统病变(如重症肌无力等)导致的暂时性上睑下垂,需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针对重症肌无力采用药物等控制病情,但非手术矫正难从根本解决上睑下垂问题,仅为辅助或特定情况下处理方式,效果通常不持久。 三、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手术时机选择关键,需综合评估上睑下垂对视力发育影响,若影响视觉发育应尽早手术以避免弱视等并发症,手术需充分考虑儿童眼部发育特点,选择合适术式并确保手术安全。 2.成年患者:根据自身眼部状况、需求及身体状况选择手术方式,术前需详细检查视力、眼睑肌力等多项指标评估以确定最佳矫正方案,术后遵医嘱护理促进恢复。 3.特殊病史患者:如有眼部感染性疾病、全身重要脏器疾病等,需病情稳定经医生评估后再考虑手术矫正,避免不良影响;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史患者手术风险增加,需格外谨慎处理。

    2025-09-25 10:08:12
  • 儿童眼角红肿有小疙瘩怎么回事

    儿童眼角红肿有小疙瘩可能由麦粒肿(葡萄球菌感染致睑板腺炎症,表现为红肿、小疙瘩、疼痛肿胀等)、霰粒肿(睑板腺出口阻塞致分泌物潴留刺激,表现为无明显疼痛、圆形肿块等)、接触性睑皮炎(接触致敏物质致过敏,表现为红肿小疙瘩伴瘙痒灼热等)、蚊虫叮咬(蚊虫叮咬致过敏,表现为红肿小疙瘩伴瘙痒等)引起,家长需保持儿童眼部清洁,避免揉眼,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就医,因儿童眼部未完全成熟,眼部问题需谨慎对待。 一、麦粒肿(睑腺炎) 1.成因:多因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儿童不注意眼部卫生,用脏手揉眼等易导致细菌侵入睑板腺引发炎症。 2.表现:眼角红肿,可摸到小疙瘩,伴有疼痛、眼睑肿胀等,早期局部红肿,随着病情发展可形成硬结,有压痛。 二、霰粒肿(睑板腺囊肿) 1.成因:是由于睑板腺出口阻塞,腺体的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 2.表现:一般无明显疼痛,眼角可出现圆形肿块,大小不一,与皮肤无粘连,肿块对应的结膜面呈紫红色或灰红色。 三、接触性睑皮炎 1.成因:儿童接触了某些致敏物质,如化妆品、染发剂、眼部用药等,引起眼部过敏反应。 2.表现:除了眼角红肿有小疙瘩外,还可能伴有眼部瘙痒、灼热感等,局部皮肤可有红斑、丘疹等表现。 四、蚊虫叮咬 1.成因:儿童在户外活动时,眼部被蚊虫叮咬,蚊虫的毒液可引起局部过敏反应。 2.表现:眼角被叮咬处红肿,出现小疙瘩,多伴有瘙痒,局部皮肤可能有红肿、丘疹等。 当儿童出现眼角红肿有小疙瘩的情况时,家长首先要注意保持儿童眼部清洁,避免儿童用手揉眼。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带儿童就医,由医生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儿童来说,眼部问题需要谨慎对待,及时就医才能确保儿童眼部健康,因为儿童的眼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一些眼部疾病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视力等。

    2025-09-25 10:07:00
  • 滴眼药水喉咙苦怎么回事

    滴眼药水喉咙苦是因眼药水经泪道流入鼻腔、鼻咽部达咽喉,儿童滴药时需正确操作,成年人若有鼻腔咽喉疾病会让感觉更明显,有眼部及其他基础病人群要根据自身情况留意,若喉咙苦持续过久伴不适需及时就医。 眼药水滴入眼睛后,通过泪道会流入鼻腔,进而从鼻咽部到达咽喉部位,所以会感觉到喉咙苦。这是正常的药物经腔道流动导致的现象,就像我们鼻腔滴药后有时也会感觉嘴里有药味一样,主要是因为眼部的泪道与鼻腔、咽喉是相通的解剖结构所致。 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滴眼药水时往往不太配合,更容易导致眼药水流入鼻腔咽喉较多,家长在帮助儿童滴眼药水时,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比如让儿童头部稍向后仰,轻轻拉开下眼睑,将眼药水滴入下眼睑内,避免过度挤压眼球等,减少眼药水流入鼻腔咽喉的量,降低喉咙苦的明显程度。而且儿童的鼻腔、咽喉等黏膜相对更娇嫩,这种药物流入可能对他们的刺激感受可能会相对更明显些,但一般也属于正常的药物流动现象,无需过于惊慌,但要注意正确操作滴药。 成年人:成年人相对能更好配合滴眼药水,但如果本身有鼻腔咽喉疾病,比如鼻炎等,可能会影响泪液的引流途径,使眼药水流入咽喉的感觉更明显。如果滴眼药水后喉咙苦的感觉持续时间过长或伴有其他不适,如咽喉疼痛、咳嗽等异常情况,就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排除是否有其他异常情况导致。 有眼部疾病及其他基础病的人群:如果本身有眼部感染等较严重疾病,在滴眼药水时,药物流入咽喉可能是疾病状态下正常药物分布的一部分,但如果同时合并有咽喉部本身的疾病,如咽喉炎等,那么滴眼药水后喉咙苦的感觉可能会被放大或者需要更谨慎对待。例如有咽喉炎的患者,滴眼药水后喉咙苦的感觉可能会让他们更关注咽喉的不适,这时候需要在滴眼药水后适当观察咽喉的反应,如果出现异常加重等情况要及时咨询医生。

    2025-09-25 10:05:54
  • 宝宝眼睛进沙子了怎么治疗

    宝宝眼睛进沙子后,首先避免揉眼,可尝试用清水等轻柔冲洗,然后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处理,新生儿或婴儿处理要更轻柔,送医时观察并告知症状。 一、初步处理 1.避免揉眼:当宝宝眼睛进沙子后,首先要明确不能让宝宝用手揉眼睛,因为揉眼可能会加重沙子对角膜、结膜等眼部组织的损伤,导致更严重的摩擦、划伤等情况。 2.尝试冲洗:如果宝宝能够配合,可以让宝宝轻轻闭上眼,然后用清水缓慢冲洗眼睛。可以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蘸取清水,从内眼角向外眼角轻轻擦拭,帮助将沙子冲出。如果身边没有清水,也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但要确保生理盐水的清洁度。对于婴儿等难以配合冲洗的情况,要更加轻柔谨慎操作。 二、及时就医 1.就医判断:经过初步处理后,即使宝宝眼睛看起来似乎没有明显不适,也建议尽快带宝宝到眼科就诊。因为有些沙子可能嵌入结膜囊内较深的位置,或者对角膜造成了损伤,仅通过家长的初步处理可能无法完全清除异物,医生可以通过专业的检查设备,如裂隙灯等,准确地查看眼睛内部情况,判断沙子的位置和对眼部组织的损伤程度。 2.医生处理:眼科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沙子在结膜表面,会用无菌棉签等工具将其轻轻拭去;如果沙子嵌入角膜等较深层组织,会在表面麻醉等操作下,小心地将沙子取出,并进行相应的眼部消毒、预防感染等处理。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新生儿或婴儿眼睛进沙子的情况,由于其眼部组织更加娇嫩,家长在处理时要特别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送医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宝宝眼部的稳定,减少晃动,防止沙子进一步损伤眼部。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眼睛的症状,如是否出现持续流泪、眼红、怕光、睁不开眼等情况,这些都可能提示眼部有较严重的损伤,需要及时向医生准确描述宝宝的症状表现,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025-09-25 10:04:43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因有哪些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由视网膜裂孔形成与玻璃体牵拉共同作用导致,常见病因有年龄致玻璃体退变易使老年人形成视网膜裂孔、高度近视使周边视网膜易变性形成裂孔、外伤直接造成视网膜裂孔的视网膜裂孔形成因素,以及玻璃体后脱离、液化致其对视网膜持续牵拉增加裂孔形成概率的玻璃体牵拉因素。 1.视网膜裂孔形成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发生变性,出现液化、后脱离等改变。老年人玻璃体液化明显,玻璃体后皮质对视网膜的牵拉作用增强,容易导致视网膜裂孔形成。例如,在50岁以上人群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与年龄相关的玻璃体退变密切相关。 近视: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延长,视网膜变薄、变脆弱,视网膜周边部容易出现变性区,进而形成裂孔。近视度数越高,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风险越大。因为高度近视时,眼球的发育异常使得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周边视网膜的张力不均,容易产生裂孔。 外伤:眼部受到外伤时,可直接造成视网膜裂孔。比如眼球顿挫伤、穿通伤等,外力作用于眼球,导致视网膜组织损伤,从而形成裂孔,进而引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2.玻璃体牵拉 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后皮质从视网膜内表面分离,在分离过程中对视网膜产生牵拉,可导致视网膜出现裂孔。尤其是当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粘连紧密的部位,牵拉力度较大时,更容易撕破视网膜形成裂孔。在玻璃体后脱离的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眼前闪光感等症状,这是玻璃体牵拉视网膜的信号。 玻璃体液化:玻璃体液化后,液化的玻璃体进入玻璃体后间隙,使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进一步分离,持续的牵拉作用增加了视网膜裂孔形成的概率。儿童相对较少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因为儿童的玻璃体相对较为致密,液化程度低,随着年龄增长到一定阶段后,玻璃体液化逐渐明显,才增加了发生风险。

    2025-09-25 10:03:3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