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专长女性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以及HPV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光动力无创治疗,外阴白斑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杨毅,男,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生殖道感染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外科与妇产科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光动力妇产科学组组长; 北京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兼妇产科学组组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生殖感染与微生态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道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交叉学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访问学者。   临床工作:主要从事女性外阴病变和女性HPV感染及相关病变的诊断以及药物联合光动力的综合治疗; 科研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抟计划重点课题和北京协和医院临床重点科研项目等10余项。作为副主译、译者或作者参与编写/编译医学专著10余部。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论著三十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专长女性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以及HPV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光动力无创治疗,外阴白斑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子宫肌瘤的症状

    子宫肌瘤可能出现月经异常、腹部肿块、白带增多、排尿排便异常、腹痛腰酸、贫血、低血糖等症状。 1.月经异常 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多见于大的肌壁间肌瘤及黏膜下肌瘤,肌瘤使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并影响子宫收缩,此外肌瘤可能使肌瘤附近的静脉受挤压,导致子宫内膜静脉丛充血与扩张,从而引起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缩短:多见于黏膜下肌瘤,肌瘤使子宫腔面积增大,子宫收缩不良或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导致。 不规则阴道流血:黏膜下肌瘤或肌瘤表面溃疡时,可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血样脓性排液。长期经量增多可继发贫血,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 2.腹部肿块 腹部胀大,下腹扪及肿物,伴有下坠感。 3.白带增多 白带增多,有时可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4.排尿、排便异常 肌瘤较大或生长在子宫颈、阔韧带等处,可出现挤压盆腔邻近脏器的临床症状。如大便秘结、小便频数、残余尿增多、输尿管移位、肾盂积水等。 5.腹痛、腰酸 下腹坠胀、腰背酸痛,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 6.贫血 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发性贫血,严重者可有贫血性心脏病。 7.低血糖 空腹时,子宫肌瘤患者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慌、手抖、饥饿感等,严重者还可出现昏迷。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非每个子宫肌瘤患者都会出现,有些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偶然发现子宫肌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2025-08-05 14:35:08
  • 子宫息肉每个月都会出血吗

    子宫息肉引起的出血表现具多样性与息肉类型、大小、位置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有非周期性出血、经期相关出血异常等,育龄期及围绝经期女性出血表现有差异且不固定,若出现异常阴道出血需及时就医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诊疗措施。 子宫息肉引起的出血情况并非绝对每个月都会发生,其出血表现具有多样性,与息肉的类型、大小、位置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 一、出血表现的多样性 1.非周期性出血:部分子宫息肉患者可出现非规律性阴道出血,如月经间期(两次月经中间)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等,并非固定每月均出现出血情况。例如,子宫内膜息肉可能因息肉组织血供丰富,在激素波动等因素影响下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这种出血不一定呈现每月规律性发作。 2.经期相关出血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情况,表现为月经周期内出血时间较以往延长或经量较前明显增多,但也不是每个月都会如此,个体间存在差异。 二、不同人群的差异表现 1.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因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子宫息肉可能受雌激素影响,导致局部血管增生,进而引发出血,但出血并非固定每月发生,可能在某个周期出现异常出血,而其他周期表现相对正常。 2.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激素水平紊乱,子宫息肉引起的出血更易呈现不规律特点,可能间隔一段时间出现出血,并非每月固定出血。 子宫息肉导致的出血情况具有不确定性,若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等表现,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超声、宫腔镜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诊疗措施。

    2025-08-05 14:31:40
  • 轻度子宫下垂什么感觉

    轻度子宫下垂可致下体有坠胀感且腹压增加时加剧,早期有阴道内肿物脱出感休息后部分可回缩,还常伴腰骶部酸痛劳累后加重,部分患者有尿频尿急等因压迫膀胱引起的泌尿系统症状。 一、下体坠胀感 轻度子宫下垂时,患者常感觉下体有明显的坠胀感,这种坠胀感在长时间站立、行走、体力劳动后会加重。这是因为子宫下垂导致盆腔组织受到牵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从而产生持续或间歇性的坠胀不适,尤其在腹压增加时更为明显,如咳嗽、排便用力等情况会使坠胀感加剧。 二、阴道内肿物脱出感 早期轻度子宫下垂可能出现阴道内有肿物脱出的感觉,患者在行走、活动时可感觉到有物自阴道脱出,而休息后部分可自行回缩至阴道内。随着病情发展,肿物脱出可能更频繁且难以自行回纳,此时患者能明显察觉到阴道内有异物感,影响日常活动和生活舒适度。 三、腰骶部酸痛 轻度子宫下垂还常伴有腰骶部酸痛,多在劳累后加重。这是由于子宫下垂使盆腔支持组织受到牵拉,腰骶部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处于紧张状态,长期劳累会进一步加重局部的劳损,从而引发腰骶部的酸痛不适,患者可能感觉腰部有沉重、酸痛的感觉,影响身体的舒适感和活动耐力。 四、泌尿系统相关症状 部分轻度子宫下垂患者可能出现泌尿系统的相关症状,如尿频、尿急等。这是因为子宫下垂可能压迫膀胱,导致膀胱的容量减小,从而出现尿频现象;同时,膀胱受到刺激可能引起尿急症状,影响患者的排尿体验和日常生活。此外,若病情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影响到泌尿系统的其他功能,需密切关注。

    2025-08-05 14:29:35
  • 子宫息肉的病因

    子宫息肉引发因素包括长期雌激素水平过高(育龄期卵巢活跃或绝经后补充雌激素)、长期妇科炎症未控致炎症蔓延刺激子宫内膜增生、肥胖使脂肪转化雌激素致内膜增生、高血压影响子宫血液循环致内膜代谢改变及随年龄增长尤其是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因内分泌等变化易发病。 一、雌激素水平异常 雌激素是调节子宫内膜生长的重要激素,长期雌激素水平过高是引发子宫息肉的关键因素之一。育龄期女性因卵巢功能活跃,雌激素分泌相对旺盛,若持续受高水平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会过度增生,进而易形成息肉;绝经后女性若接受雌激素补充治疗,也会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增加子宫息肉发生风险。 二、炎症刺激影响 长期的妇科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等,若未得到有效控制,炎症可蔓延至子宫内膜,反复刺激子宫内膜组织,导致局部出现增生性改变,逐步形成子宫息肉。有妇科炎症病史(如曾反复患阴道炎、宫颈炎等)的女性,子宫息肉发病几率相对更高。 三、其他相关因素 1.肥胖:肥胖女性体内脂肪组织较多,脂肪会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使得体内雌激素水平持续处于偏高状态,长期如此易促使子宫内膜增生形成息肉。 2.高血压:高血压可能影响子宫局部的血液循环,使得子宫内膜组织在相对异常的血流环境下发生代谢改变,增加子宫息肉的发生几率。 3.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子宫息肉的发病风险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围绝经期(通常指45~55岁)及绝经后女性,由于内分泌功能逐渐衰退且身体各项机能有所变化,更易受子宫息肉困扰。

    2025-08-05 14:27:33
  • 子宫癌最明显的症状

    阴道不规则出血在不同年龄女性表现不同,年轻女性月经紊乱等,绝经后为绝经后出血且子宫癌常见;异常排液表现多样,不同病理类型有别,老年女性等需警惕;晚期子宫癌有下腹疼痛,不同年龄段影响不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影响。 阴道异常排液 多表现为阴道排液增多,液体可为白色或血性,可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或有腥臭。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癌排液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如浆液性囊腺癌可能排液更稀薄,而黏液性癌排液可能更黏稠。从年龄角度看,老年女性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更易受病原体感染,若出现阴道异常排液需警惕子宫癌可能。生活方式上,不注意个人卫生可能会加重阴道排液相关的感染风险,进而掩盖或加重子宫癌导致的排液症状。有妇科炎症病史的女性,其阴道微环境已被破坏,患子宫癌时阴道排液的表现可能与无炎症病史者有所不同,需要更细致地进行鉴别诊断。 下腹疼痛 晚期子宫癌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腹疼痛,这是由于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神经所致。疼痛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可能为隐痛、胀痛或剧烈疼痛。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女性,疼痛对生活的影响程度不同。年轻女性可能因疼痛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绝经后女性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耐受和应对能力相对较弱。生活方式中,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可能会使盆腔血液循环不畅,在患有子宫癌时,可能会加重下腹疼痛的不适感。有盆腔手术史等病史的女性,其盆腔组织解剖结构可能发生改变,子宫癌导致的下腹疼痛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详细的检查来明确诊断。

    2025-08-05 14:24:5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