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常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普通妇科常见疾病,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盆底障碍性疾病、宫外孕等;妇科门诊常见疾病:宫颈炎、阴道炎、宫颈病变等;产科常见问题:孕期注意事项、孕期监护、产前筛查等;妇科内分泌疾病:月经紊乱、围绝经期等;妇科常见肿瘤。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任常,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自2004年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至今从事妇产科专业工作已10余年。 曾在德国排名第一的柏林Charite医院妇产科和汉诺威医学院妇产科学习。 曾赴新疆支边1年,任新疆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带领团队完成了全疆首例经阴道单孔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 硕士课题是“宫颈癌筛查和诊断”方面,博士课题是“妇科手术后盆腹腔粘连的防治”方面。  目前主要的临床和科研方向是普通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异位妊娠、子宫脱垂、尿失禁等)、常见妇科门诊疾病(如:宫颈病变、异常子宫出血、阴道炎症等)的诊治、妇科良性疾病单孔手术以及妇科快速康复。 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关于“子宫脱垂的治疗”、“宫颈病变诊治”、“年轻卵巢癌患者的治疗”等的专业文章。  目前主持一项关于“子宫脱垂治疗”的国自然课题并参与两项关于“复发性流产的免疫因素”和“子宫脱垂病因”的国自然课题,曾主持一项关于“妇科手术后粘连防治”以及一项关于“子宫肌瘤发生机制” 的课题。 参与《妇科盆底学》、《妇产科学(研究生教材)》等多本专业书籍的编写,以及《cervix》、《pessary》等多本外文专业书籍的翻译。 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我行我秀”子宫内膜异位症规范化手术大赛亚军等多项奖励。   现任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生育信息学组委员、妇幼健康研究会安全避孕专业委员会委员。 开设公众号“常talk”进行妇产科常见知识,例如:孕期检查、孕期营养、卵巢囊肿等方面的科普,重视女性性相关问题的知识普及(如女性的性反应、如何做好自我保护、避孕和流产等)。 致力于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展开
个人擅长
普通妇科常见疾病,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盆底障碍性疾病、宫外孕等;妇科门诊常见疾病:宫颈炎、阴道炎、宫颈病变等;产科常见问题:孕期注意事项、孕期监护、产前筛查等;妇科内分泌疾病:月经紊乱、围绝经期等;妇科常见肿瘤。展开
  • 女生生理期肚子疼怎么缓解

    痛经是女性生理期常见的不适症状,可通过非药物干预、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方法缓解,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1.非药物干预: 休息和放松:在生理期期间,确保充足的休息和放松。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可以通过休息、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来减轻身体和心理的压力。 热敷: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腹部,可以缓解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热敷的温度要适中,避免烫伤皮肤。 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和冷饮,可以选择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姜汤、红糖水、红枣等,有助于缓解痛经。 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缓解痛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散步、瑜伽、轻柔的伸展运动等。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可以缓解痛经的疼痛症状。这些药物通常在疼痛发作时口服,但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避孕药:对于痛经严重的女性,口服避孕药可以调节月经周期,减少痛经的发生。避孕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中医治疗: 中药调理:一些中药可以缓解痛经,如当归、川芎、益母草等。但使用中药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针灸: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缓解痛经,但需要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4.其他方法: 按摩:轻轻按摩腹部可以缓解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情绪,有助于减轻痛经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痛经严重的女性,尤其是青春期女孩或有其他妇科疾病的女性,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此外,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对治疗的反应都可能不同,因此在选择缓解痛经的方法时,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作息、适度的运动、均衡的饮食等,也有助于缓解痛经。

    2025-10-21 11:41:00
  • 子宫切除后几天可以吃饭

    子宫切除术后进食时间一般术后6-12小时先少量饮水,无异常后逐步过渡饮食,不同人群有特殊情况需注意,进食要少食多餐、注意温度和水分摄入以利恢复。年轻女性要营养均衡避产气食物;老年女性胃肠弱,有基础病如糖尿病需特殊饮食;有胃肠道病史者进食更谨慎。 一、一般情况 通常在子宫切除术后6-12小时,若患者没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可先尝试饮用少量温水。如果饮用温水后无异常反应,可逐渐过渡到清淡的流质饮食,如米汤等。一般术后第1天就可以进食半流质食物,像粥、面条等。半流质饮食容易消化,能为身体提供一定的能量和营养,有助于身体恢复。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影响 年轻女性:年轻女性身体恢复相对较快,但仍需遵循逐步进食的原则。在进食过程中要注意营养均衡,除了摄入容易消化的食物外,还应适当补充蛋白质,如鸡蛋羹等,以促进身体修复。同时,要避免食用产气多的食物,如豆类等,防止引起腹胀不适。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术后进食时间可能需要根据个体恢复情况适当调整。如果老年女性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在饮食上需要更加注意。例如,糖尿病患者要选择低糖的半流质食物,如无糖粥等,并且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因为术后身体的应激状态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果患者有胃肠道疾病史,如胃溃疡等,术后进食需要更加谨慎。应从少量温水开始,逐渐过渡到温和的流质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防止诱发胃肠道不适,影响身体恢复和疾病控制。 三、进食注意事项 进食过程中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多,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同时,要注意饮食的温度适宜,过冷或过热的食物都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另外,要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以防止便秘等情况发生,因为便秘可能会增加腹压,不利于术后伤口恢复。

    2025-10-21 11:40:33
  • 卵巢癌中晚期复发率

    卵巢癌中晚期复发率相对较高,初次治疗后约50%-70%左右复发,其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年龄通过影响健康状况等间接影响,不健康生活方式会增复发可能,初次病情重、治疗效果差等会致复发率高,了解这些因素有助评估预后并降复发风险。 影响卵巢癌中晚期复发率的因素 年龄因素:年轻患者与老年患者相比,复发率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一般而言,年轻患者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好,但是卵巢癌的发生可能与一些基因等因素相关,不过目前并没有明确且直接表明年龄是影响复发率的最关键单一因素,但整体上年龄会通过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对治疗的耐受性等间接影响复发情况。例如,年轻患者可能在治疗后恢复相对较快,但如果存在一些特殊的基因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复发风险增加。 生活方式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影响复发率。比如,吸烟、酗酒的患者,其身体的免疫功能等会受到不良影响,从而增加复发的可能性。有研究发现,长期吸烟的卵巢癌患者,其体内的一些免疫细胞功能会被抑制,使得身体对肿瘤细胞的监视和清除能力下降,进而更容易出现复发。而规律的运动、健康的饮食等良好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等,可能降低复发风险。例如,坚持适度运动的患者,其身体的代谢功能、免疫功能等会得到改善,对肿瘤的控制可能更有利。 病史因素:如果患者在初次治疗前的病情较重,如肿瘤分期晚、肿瘤负荷大等,那么复发率相对更高。另外,初次治疗的效果也与病史相关,如果初次治疗后肿瘤残留病灶较多,那么复发的几率就会增大。例如,初次手术时未能将肿瘤完全切除干净,有较多的肿瘤细胞残留,那么后续复发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增加。 卵巢癌中晚期复发率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预后等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降低复发风险。

    2025-10-21 11:39:53
  • 如果闭经会有什么危害

    闭经可致生殖系统受影响,如排卵障碍等引发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病因;雌激素下降致骨骼健康受影响,加速骨量流失增骨质疏松风险;雌激素降低打破心血管代谢平衡升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还会对心理情绪产生不良影响,致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一、生殖系统相关危害 闭经若由排卵障碍等原因引起,会直接影响生育功能。正常女性的排卵是受孕的关键环节,长期闭经往往意味着排卵异常或停止,使得精子与卵子难以结合,从而显著增加不孕的发生风险。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导致闭经常见的病因之一,此类患者因内分泌紊乱,排卵受到严重影响,进而极大降低自然受孕的几率。 二、骨骼健康相关危害 雌激素对维持骨密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发生闭经时,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会加速骨量流失,使骨密度降低,进而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骨质疏松会导致骨骼变得脆弱,更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在脊椎、髋部等部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因骨折引发长期卧床等并发症。例如,绝经后女性由于生理性闭经,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月经周期的女性。 三、心血管系统相关危害 雌激素具有一定的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闭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会打破心血管系统的正常代谢平衡,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升高。研究表明,闭经女性患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较正常月经女性有所增加,这主要与血脂代谢紊乱、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等因素相关。 四、心理情绪相关危害 长期闭经可能对女性的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由于身体出现异常状况,加上对闭经可能引发的健康问题的担忧,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产生。例如,部分女性因闭经担心自己生育能力受影响或健康状况恶化,进而出现情绪低落、对生活缺乏兴趣等表现,严重时可能影响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

    2025-10-21 11:39:02
  • 女性在更年期会有哪些表现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因卵巢功能衰退致雌激素变化,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潮热、情绪波动大、泌尿生殖系统黏膜萎缩不适、骨量流失加快及心血管相关变化等表现。 一、生理表现之月经紊乱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波动或减少,会导致月经周期不规律,表现为经期延长或缩短、经量增多或减少等。这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发生变化,相关研究表明约70%的更年期女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月经紊乱情况。 二、血管舒缩症状 主要表现为潮热,通常是突然感到胸部、颈部及面部发热,随后出汗,一般持续1-3分钟。这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血管收缩功能不稳定引起,据流行病学调查,约80%的更年期女性会出现潮热症状。 三、心理情绪变化 可能出现情绪波动大,如焦虑、抑郁、易怒等。因为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神经递质代谢,例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的平衡,有研究显示约60%的更年期女性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 四、泌尿生殖系统变化 阴道黏膜变薄、弹性降低,出现阴道干涩、性交疼痛等,同时尿道黏膜变薄,易发生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这是因为雌激素减少导致泌尿生殖系统黏膜萎缩,相关研究指出约50%的更年期女性会有泌尿生殖系统相关不适。 五、骨骼肌肉系统表现 骨量流失加快,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出现腰酸背痛、身高变矮等,同时肌肉力量减弱,关节疼痛等。这是因为雌激素对骨代谢有保护作用,雌激素缺乏会加速骨丢失,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 六、心血管系统影响 可能出现血压波动,如收缩压升高,还可能有血脂代谢异常,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这与雌激素对血管内皮功能和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有关,临床研究发现更年期女性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较非更年期女性有所上升。

    2025-10-21 11:38:3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