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徐敏,1987年8月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工作,2000年开设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和癫痫专科门诊。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多次参加关于脑血管病和癫痫病专题的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展开
  • 脑梗病人能吃鸡蛋吗

    脑梗病人可适量吃鸡蛋,但其需注意:本身合并高脂血症等情况时要控制鸡蛋摄入量,不同个体差异如合并糖尿病等也有相应考量,且烹饪方式应选清蒸、水煮等清淡的,要根据自身血脂、血糖等具体情况合理把控鸡蛋摄入及烹饪方式,以在获取营养同时不影响健康。 一、脑梗病人可以适量吃鸡蛋 对于脑梗病人,鸡蛋是可以适量食用的。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每100克鸡蛋含蛋白质约13克左右,这种优质蛋白质易于人体吸收利用,有助于维持脑梗病人身体的营养需求,促进机体修复等。同时,鸡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B族等,对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维持有重要作用。 二、需注意的情况 1.胆固醇摄入控制:脑梗病人往往存在血脂代谢相关问题的风险较高。鸡蛋黄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每100克鸡蛋黄含胆固醇约1510毫克。如果脑梗病人本身合并有高脂血症,或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等情况,需要适当控制鸡蛋的摄入量。一般来说,合并高脂血症的脑梗病人,每周吃鸡蛋不宜超过3-4个,并且可以适当减少蛋黄的摄入,或者选择只吃蛋白部分,因为蛋白中几乎不含胆固醇。 2.个体差异影响:不同脑梗病人的身体状况存在个体差异。例如,有的脑梗病人同时合并糖尿病,在考虑鸡蛋摄入时,需要将鸡蛋中的蛋白质等对血糖的影响纳入考量。对于糖尿病合并脑梗的病人,吃鸡蛋时要注意整体的碳水化合物等的搭配,保证血糖的平稳。 3.烹饪方式选择:脑梗病人吃鸡蛋时,烹饪方式也很重要。建议采用清蒸、水煮等较为清淡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等会使鸡蛋摄入的油脂过多的烹饪方法。因为过多的油脂摄入不利于脑梗病人的血脂控制和血管健康。 总之,脑梗病人可以吃鸡蛋,但要根据自身的血脂、血糖等具体情况合理控制鸡蛋的摄入量和烹饪方式,以保证在获取鸡蛋营养的同时,不对身体的健康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2025-10-22 10:34:25
  • 双侧侧脑室是什么

    双侧侧脑室是脑室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大脑两半球内呈C形由中央部前角后角和下角构成可容纳脑脊液起缓冲外力对脑冲击、为脑组织提供营养物质及带走代谢废物等作用,婴幼儿时期发育尚不完善需关注相关指标,有神经系统疾病者侧脑室可能有形态改变,长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其脑脊液循环,应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维持正常状态。 一、双侧侧脑室的基本定义 双侧侧脑室是脑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大脑两半球内,左右各一,呈C形,主要由中央部、前角、后角和下角构成,是容纳脑脊液的腔隙结构,对维持颅内环境稳定等起重要作用。 二、侧脑室的结构组成 1.中央部:处于顶叶内,是侧脑室较为宽大的部分,是侧脑室各部分连通的关键区域。 2.前角:向前延伸至额叶,其形态和大小可反映额叶相关结构的情况,若有病变可能导致前角形态改变。 3.后角:向后伸入枕叶,是侧脑室向枕叶延伸的部分,其正常形态对枕叶相关功能的维持有一定关联。 4.下角:向下伸入颞叶,是侧脑室最长的角,与颞叶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联系。 三、生理功能 双侧侧脑室主要功能是容纳脑脊液,脑脊液可起到缓冲外力对脑的冲击、为脑组织提供营养物质以及带走代谢废物等作用,从而保护脑组织并维持颅内环境的稳定。从年龄角度看,婴幼儿时期侧脑室的发育尚不完善,需关注其宽度等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若新生儿侧脑室宽度超过一定数值(如超过10mm等情况)可能提示存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潜在问题;对于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如存在脑积水患者,双侧侧脑室往往会出现扩张等形态改变,此时需结合具体病史进一步评估病情;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神经系统代谢,进而可能对双侧侧脑室相关的脑脊液循环等产生不利影响,应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以维护双侧侧脑室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正常状态。

    2025-10-22 10:33:12
  • 帕金森氏病是什么

    帕金森氏病是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理基础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致纹状体多巴胺减少引发症状,有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等表现,发病与遗传、环境、神经系统老化相关,靠典型临床表现等诊断,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可辅助,中老年、有家族史、长期接触环境毒素人群需留意自身状况并做好相关应对。 一、主要症状表现 1.静止性震颤: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或激动时加剧,入睡后消失。 2.运动迟缓:表现为动作缓慢,随意运动减少,包括始动困难、运动幅度减小等,如面部表情减少、写字变小等。 3.肌强直:肢体僵硬,被动运动时阻力增高,呈“铅管样强直”,若伴随震颤则呈“齿轮样强直”。 4.姿势平衡障碍:晚期出现姿势反射障碍,容易跌倒,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二、发病相关因素 1.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某些基因变异与帕金森氏病的发病相关。 2.环境因素:长期接触如除草剂、杀虫剂等某些环境毒素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3.神经系统老化:随着年龄增长,多巴胺能神经元逐渐退变,是帕金森氏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老年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三、诊断方式 主要依据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结合神经系统查体等进行诊断。目前尚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可确诊,但影像学检查(如多巴胺转运体显像等)有助于辅助诊断,以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加发病风险升高,需关注自身运动功能变化,出现相关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有家族遗传史人群:这类人群应密切留意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长期接触环境毒素人群:如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需做好职业防护,定期体检,监测神经系统功能。

    2025-10-22 10:31:48
  • 晚上不睡觉

    长期睡眠不足会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包括情绪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下降、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等。原因可能有工作压力、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解决方法包括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创造适宜的睡眠环境、避免刺激性物质、睡前放松、适度运动等。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孕妇和老年人需要更多关注睡眠问题。 1.睡眠的重要性:睡眠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增强免疫系统、改善注意力和记忆力、调节情绪等。 2.原因:晚上不睡觉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例如工作压力、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生物钟紊乱、睡眠障碍等。 3.影响:长期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易怒等;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 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影响体重控制; 影响生殖系统功能。 4.解决方法: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创建一个安静、黑暗、凉爽的睡眠环境; 避免在晚上摄入咖啡因或大量液体; 睡前放松,如泡个热水澡、听柔和的音乐、阅读书籍等; 适度运动,但避免在晚上进行剧烈运动; 管理压力,采用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等; 如果存在睡眠障碍,如失眠、呼吸暂停等,应及时就医。 5.特殊人群: 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来支持身体和大脑的发育,长期睡眠不足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孕妇需要更多的睡眠来维持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老年人的睡眠需求可能会减少,但仍然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总之,晚上不睡觉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如果睡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应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

    2025-10-22 10:30:16
  •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怎么恢复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非手术治疗含早期固定制动以防牵拉与挛缩、轻柔按摩及电刺激的物理治疗、逐步增加幅度的关节被动活动康复训练,非手术效果欠佳时可考虑神经松解术、神经移植术等手术治疗,家长需配合康复训练、注重皮肤护理并保证营养充足定期复查。 一、非手术治疗 1.早期固定与制动: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后,需使用合适的吊带或支具将上肢维持在外展、外旋位,防止过度牵拉神经,同时避免关节发生挛缩。医护人员会依据患儿具体状况选取恰当的固定器具,需留意固定器具松紧度适宜,以防影响血液循环。 2.物理治疗:可实施轻柔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助力神经修复,按摩时力度要轻柔,防止损伤新生儿娇嫩皮肤;电刺激治疗亦是一种方式,借助特定电刺激参数刺激神经来促进神经再生,然而电刺激参数设置需由专业医护人员依患儿情况精准调整。 3.康复训练:开展被动的肩关节、肘关节等关节活动训练,活动幅度逐步增加,避免用力过度,训练频率由康复治疗师根据患儿恢复情况制定,通过持续康复训练维持关节活动度,推动神经功能恢复。 二、手术治疗 若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有神经松解术,适用于神经受压情形,通过松解受压神经来恢复神经传导;神经移植术,当神经存在缺损时,可采用适宜的神经移植材料进行移植修复。手术治疗需由经验丰富的骨科或神经外科医生评估后施行,手术时机的选取需综合考量患儿病情与身体状况。 三、温馨提示 家长需紧密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康复训练,严格依照康复治疗师制定的方案操作,定期带新生儿至医院复查以评估恢复状况。护理时要格外注重新生儿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康复训练中因摩擦等致皮肤损伤。同时需关注新生儿整体身体状况,保证其营养充足,利于神经修复与身体恢复。

    2025-10-22 10:29:1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