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徐敏,1987年8月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工作,2000年开设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和癫痫专科门诊。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多次参加关于脑血管病和癫痫病专题的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展开
  • 痛风跟中风有关系吗

    痛风与中风存在关联,通过尿酸水平致血管损伤、炎症反应参与及对代谢综合征影响体现,不同人群如中老年、女性痛风患者及有痛风病史等人群需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痛风及相关指标以降低中风风险,包括控制血尿酸、管理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调整生活方式等。 尿酸水平与血管损伤:血尿酸升高是痛风的重要特征,高尿酸血症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能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如调节血管张力、抗血栓形成等。当内皮细胞受损后,血管壁的完整性被破坏,容易导致血小板聚集、脂质沉积等,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理基础,因为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狭窄、堵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缺血性卒中;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壁变得脆弱,在血压波动等情况下,容易发生血管破裂出血。 炎症反应的参与:痛风发作时存在炎症反应,体内的炎症因子会增加。这些炎症因子会进一步加重血管的炎症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凝血系统等,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与中风的发生相关。 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痛风患者常合并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其中就包括中风。例如,高血压会使脑血管承受更大的压力,容易发生破裂出血或导致血管狭窄;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 对于不同人群: 中老年人群:中老年痛风患者本身血管弹性等已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若合并高尿酸血症等因素,发生中风的风险相对更高。这类人群应积极控制痛风,严格监测血尿酸水平,同时管理好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定期进行心脑血管相关检查,如颈动脉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血管病变并采取干预措施。 女性痛风患者: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心血管系统的代谢等可能会发生改变,痛风合并中风的风险也需要关注。在控制痛风的基础上,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同时关注自身血压、血脂等情况的变化。 有痛风病史及相关代谢异常的人群:这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饮食上要低嘌呤饮食,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控制总热量摄入以维持合适体重,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尿酸波动等情况诱发痛风发作同时加重心脑血管负担。

    2025-10-27 11:45:28
  • 轻度面瘫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面部外观相关症状有额纹变浅或消失、患侧眼裂变大;面部表情肌运动相关症状包括闭眼障碍(可伴贝尔现象)、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儿童患者轻度面瘫可能影响吃奶动作需密切观察并早期干预;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面瘫可能受其影响,需控制基础疾病稳定。 眼裂情况:患侧眼裂可能会变大。正常时双眼眼裂大小基本一致,由于面瘫患侧眼轮匝肌力量减弱,无法正常闭合眼睑,使得眼裂相对增宽。比如,正常眼裂大约能容纳一根细棉签的宽度,而面瘫患者患侧眼裂可能能容纳更宽的物体,表现出眼裂变大的现象。 面部表情肌运动相关症状 闭眼障碍:闭眼时患侧眼睑不能正常闭合,部分患者可能只能闭合一部分,或者闭合时眼球会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即所谓的贝尔现象。这是由于面神经支配的眼轮匝肌麻痹,导致闭眼功能受限。例如,让患者用力闭眼,会发现患侧眼睑无法完全闭合,与健侧形成明显对比。 鼻唇沟变浅:患侧鼻唇沟会变浅。鼻唇沟是面部的正常解剖结构,由上唇方肌和颧大肌等肌肉形成。面瘫时,这些肌肉功能受影响,使得鼻唇沟变浅,外观上患侧面部这一部位不像健侧那样有明显的凹陷或凸起。比如,正常情况下鼻唇沟两侧对称,而面瘫患者患侧鼻唇沟变浅,面部表情显得不对称。 鼓腮漏气:鼓腮时患侧口角会漏气。当患者尝试鼓腮使两侧脸颊鼓起时,由于患侧面部肌肉无力,无法有效封闭口腔,导致气体从患侧口角泄漏出来。这是因为颊肌等面部肌肉在鼓腮动作中起重要作用,面瘫时这些肌肉功能障碍,从而出现鼓腮漏气的症状。 不同年龄人群的特殊表现及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轻度面瘫除了上述面部外观和表情肌运动相关症状外,可能还会影响吃奶时的吸吮动作,因为面部肌肉运动与吸吮等口腔动作相关。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儿童面部表情变化以及吃奶等日常动作是否异常。例如,发现儿童吃奶时一侧面部动作不如另一侧协调,就要考虑面瘫的可能。同时,儿童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规范的早期干预。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面瘫可能会因为这些基础疾病而加重病情变化或者影响恢复。老年患者在出现面部异常表现时,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的稳定,因为基础疾病的波动可能会对面瘫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比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可能会影响面部血液循环,不利于面瘫的恢复,所以老年患者需要在治疗面瘫的同时,密切监测和控制基础疾病。

    2025-10-27 11:43:47
  • 最好的健脑方法是什么

    保障充足睡眠并有效管理压力优化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需摄入健脑营养素且控制高糖高饱和脂肪食物,规律运动促进大脑健康,积极开展学习新技能、参与解谜游戏等认知训练,儿童青少年避免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并鼓励户外探索等,老年人持续认知训练且关注脑血管健康。 一、优化生活方式 1.保证充足睡眠:睡眠是大脑进行自我修复和清理代谢废物的重要时段,青少年建议每日睡眠时长为8~10小时,成年人保持7~9小时的规律睡眠,充足睡眠有助于巩固记忆、提升认知功能。2.有效管理压力:长期高压力状态会影响大脑海马体等区域功能,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例如每天进行15~20分钟冥想,能帮助调节神经内分泌,维持大脑良好状态。 二、均衡饮食助力健脑 1.摄入健脑营养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三文鱼等深海鱼类,能促进大脑细胞的生长与修复;核桃等坚果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有助于改善大脑血液循环;深色蔬菜(菠菜、羽衣甘蓝等)富含叶酸、维生素K等,对神经功能有积极作用;全谷物提供持续的能量供应,维持大脑正常运作。2.控制不利饮食因素:应减少高糖、高饱和脂肪食物的摄入,过多糖分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影响大脑血管功能,长期高饱和脂肪饮食易引发血脂异常,进而影响大脑供血。 三、规律运动促进大脑健康 有氧运动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快走、慢跑等,可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加大脑供血供氧,刺激大脑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该因子有助于神经细胞的存活、生长和分化,从而提升认知能力。 四、积极开展认知训练 1.学习新技能:通过学习乐器、新语言等,能刺激大脑不同区域的神经突触形成,例如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需调动听力、记忆力、语言表达等多种脑功能,促进大脑可塑性。2.参与解谜游戏:数独、拼图、棋类等解谜游戏可锻炼大脑的逻辑思维、注意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定期参与这类活动能维持大脑的活跃状态,延缓认知衰退。 五、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儿童青少年:需在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基础上,避免过度依赖电子设备,防止影响睡眠质量和认知发展,可鼓励参与户外探索、团队运动等促进大脑全面发育。 老年人:应持续保持认知训练,如阅读、下棋等,预防认知衰退,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脑血管健康,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降低脑血管疾病对大脑的不良影响。

    2025-10-27 11:36:32
  • 哪种仪器对治疗脑梗塞有益

    经颅磁刺激仪可调节神经细胞兴奋性等对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有积极影响,儿童需专业评估保障下谨慎应用成年者依病情调参数脑部有金属植入物等禁忌;下肢康复机器人助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康复性别无绝对禁忌患者需配合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需评估耐受性;上肢康复训练仪针对上肢运动障碍患者老年者要考虑骨骼肌肉状况调强度女性需关注关节承受力严重关节病变者慎用;高压氧舱可改善脑梗塞区域缺氧状态促进神经恢复年龄大的患者需评估心肺功能女性经期等特殊时期需考虑压力耐受性中耳病变等情况者需医生判断是否适用。 一、经颅磁刺激仪 经颅磁刺激仪通过产生交变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可调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等神经功能。多项研究显示,其能对脑梗塞患者的运动、认知等功能恢复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改善脑梗塞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对于儿童脑梗塞患者,因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全成熟,需在专业医生严格评估且有充分安全保障措施下谨慎应用;成年脑梗塞患者使用时需依据病情调整刺激参数;若患者脑部存在金属植入物等特殊病史,则禁忌使用经颅磁刺激仪。 二、康复训练相关仪器 1.下肢康复机器人:可辅助脑梗塞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凭借精准的运动轨迹引导,帮助患者恢复下肢肌肉力量与运动协调性。性别方面无绝对禁忌,但不同性别患者因自身身体恢复能力等差异,康复进度可能不同;生活方式上,患者需配合康复训练坚持进行;若患者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病史,使用前需医生综合评估其耐受性后再决定是否适用。 2.上肢康复训练仪:针对脑梗塞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能提供针对性的康复训练,通过模拟各种上肢运动动作,帮助患者恢复上肢的运动功能。对于老年脑梗塞患者,要考虑其骨骼肌肉等随年龄变化的状况,合理调整训练强度;女性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需关注自身关节等部位的承受能力;有严重关节病变等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避免加重病情。 三、高压氧舱 高压氧舱通过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含量,改善脑梗塞区域的缺氧状态,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与神经功能恢复。年龄较大的脑梗塞患者使用时,需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基础状况,因为高压氧舱治疗时压力变化可能对心肺功能有一定影响;女性患者在经期等特殊时期需考虑身体对压力变化的耐受性;若患者存在中耳病变等情况或相关病史,可能不适合使用高压氧舱,需由医生综合判断后决定是否采用高压氧舱治疗。

    2025-10-27 11:34:54
  • 周围神经病是什么病什么症状

    周围神经病是周围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受损的疾病,病因多样,症状包括感觉障碍(感觉异常、减退或消失)、运动障碍(肌无力、肌肉萎缩、腱反射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特定生活方式人群及有相关病史人群易患。 周围神经病的症状 感觉障碍: 感觉异常:常见表现为麻木、刺痛、烧灼感等。例如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早期可能出现手脚末端对称性的麻木感,就像戴了手套、穿了袜子一样,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刺痛,这种刺痛感在夜间往往会加重。对于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也可能出现肢体远端的感觉异常。 感觉减退或消失:患者对痛觉、温度觉、触觉等的感知能力下降。比如轻触皮肤时感觉不明显,用针刺痛时感觉迟钝,严重时可能对疼痛等刺激完全无反应。这在一些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中较为常见,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营养缺乏,影响周围神经功能,出现感觉减退。 运动障碍: 肌无力:肌肉力量减弱,影响肢体的活动功能。例如周围神经病患者可能出现持物无力,严重时无法抬起手臂、行走困难等。如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早期可出现肢体无力,从下肢逐渐向上发展,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 肌肉萎缩:长期的肌无力可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表现为肌肉体积变小、变细。比如手部小肌肉萎缩,可导致手部畸形,影响手部的精细动作。 腱反射异常:常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比如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等减弱或不能引出。在很多周围神经病中都可能出现腱反射的改变,如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患者常伴有腱反射减退。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多汗或无汗、直立性低血压(表现为站立时血压下降、头晕等)、瞳孔改变、消化功能紊乱(如便秘、腹泻等)、排尿障碍(尿失禁或尿潴留)等。例如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累及自主神经时,可出现胃排空延迟,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等;还可能出现膀胱功能障碍,导致排尿异常。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患周围神经病时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周围神经病可能因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症状表现可能更不典型,而老年患者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因素,症状的识别和处理需更谨慎。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大量饮酒、营养不均衡等人群更容易患周围神经病,有相关病史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人群也是周围神经病的高危人群,在这些人群中需密切关注周围神经的状况,早期发现症状并及时就医。

    2025-10-27 11:32:4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