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徐敏,1987年8月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工作,2000年开设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和癫痫专科门诊。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多次参加关于脑血管病和癫痫病专题的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展开
  • 面瘫禁忌食物

    面瘫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因其会刺激面部神经加重炎症反应;需避免坚硬难咀嚼食物,因其会致面部肌肉疲劳损伤;需避免过冷过热食物,因其会刺激面部神经加重症状,不同年龄面瘫患者受影响各有特点,老年面瘫患者受刺激影响更需谨慎。 一、辛辣刺激性食物 1.具体食物及影响 常见食物: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面部神经,可能加重面瘫患者面部神经的水肿等炎症反应。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摄入过多辛辣食物可能会使面部神经的血液循环受到不良影响,不利于面瘫的恢复。对于不同年龄的面瘫患者,儿童面瘫患者由于其胃肠道等器官功能相对较弱,辛辣食物对其胃肠道的刺激可能会间接影响身体的整体状态,进而影响面瘫的康复;成年面瘫患者长期食用辛辣食物也会干扰神经修复的正常生理过程。 2.特殊人群注意:老年人面瘫患者本身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辛辣食物对其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刺激更需谨慎,食用后可能出现不适症状,影响康复进程。 二、坚硬难咀嚼的食物 1.具体食物及影响 常见食物:坚果类(如核桃、开心果等)、硬饼干等。面瘫患者往往存在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咀嚼坚硬难咀嚼的食物需要面部肌肉较大的力量来完成,这可能会导致面部肌肉疲劳,甚至可能因为咀嚼不当而加重面部神经的损伤。对于儿童面瘫患者,由于其咀嚼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食用坚硬食物会增加咀嚼的难度和风险,可能影响面部肌肉的正常锻炼和恢复;成年面瘫患者在咀嚼坚硬食物时也可能导致面部肌肉不协调,不利于面瘫的恢复。 2.特殊人群注意:老年面瘫患者牙齿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等问题,食用坚硬食物会更加困难,还可能导致牙齿损伤等情况,进而影响营养的摄入,不利于面瘫康复。 三、过冷过热的食物 1.具体食物及影响 常见情况:过冷的冰淇淋、冰镇饮料等,过热的热汤、刚出锅的食物等。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会刺激面部神经,引起面部神经的应激反应,可能加重面瘫症状。对于儿童面瘫患者,其面部神经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过冷过热食物的刺激可能会干扰神经的正常调节功能;成年面瘫患者食用过冷过热食物也会影响面部神经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不利于面瘫的恢复。 2.特殊人群注意:老年面瘫患者的面部神经和血管功能相对较弱,过冷过热食物的刺激更容易导致面部血管痉挛等问题,影响面部神经的血液供应,从而阻碍面瘫的康复。

    2025-10-27 11:30:34
  • 酒后脸麻手麻怎么治疗

    酒后脸麻手麻可采取以下措施:立即停饮,补充水分(按不同人群合理补水),找舒适环境休息并观察症状变化,若症状长时间不缓解或伴严重不适及时就医,还可通过控制饮酒量、了解自身酒精代谢情况来预防。 一、立即停止饮酒 饮酒是导致酒后脸麻手麻的直接诱因,停止饮酒能避免酒精继续对神经系统等造成进一步影响,防止症状加重。无论年龄、性别,只要出现酒后脸麻手麻,都应首先停止饮酒。 二、补充水分 原因:酒精具有利尿作用,会导致身体失水,补充水分有助于稀释血液中酒精浓度,促进酒精代谢排出,缓解因酒精引起的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的脸麻手麻症状。一般来说,可饮用适量温开水,对于成年人,每小时可饮用500-1000毫升左右,但需注意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引起不适。 特殊人群: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失水的耐受能力较差,补充水分时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糖尿病患者需注意选择不含糖的饮品补充水分,并密切关注血糖变化。 三、休息与观察 休息:找舒适安静的环境休息,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有利于身体自身代谢酒精和恢复神经功能。不同年龄段人群休息环境要求类似,但儿童需保证休息环境安全、舒适,避免受到外界过多干扰。 观察:密切观察脸麻手麻症状的变化情况,包括症状持续时间、是否有加重或伴随其他不适,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若症状在数小时内逐渐缓解,可继续观察;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或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 四、就医评估 就医指征:如果酒后脸麻手麻症状长时间不缓解(超过24小时),或者伴随严重头痛、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症状,无论年龄、性别都应立即就医。 检查项目:医生可能会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血液生化检查等,以明确是否存在酒精中毒或其他神经系统损伤等情况。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检查是否有特殊的酒精代谢异常等情况导致的症状。 五、预防措施 控制饮酒量: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控制饮酒量,成年人男性一天饮用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1克酒精相当于约10毫升白酒或34毫升啤酒或14毫升葡萄酒)。不同年龄人群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及青少年绝对禁止饮酒,老年人应严格限制饮酒量。 了解自身酒精代谢情况:有些人由于基因等因素存在酒精代谢差异,可通过咨询医生等方式了解自身对酒精的代谢能力,从而更好地预防酒后出现不适症状。

    2025-10-27 11:28:08
  • 神经元细胞存在于头部还是其他部位

    神经元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多部位,头部中枢神经系统的大脑等有神经元参与复杂功能及高级活动整合,脊髓内神经元参与基本反射,头部外周神经有神经元传递感觉与传出指令;其他部位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节等有神经元参与自主神经调控;儿童期神经元不断发育成熟,成年期功能相对稳定,老年期有退变;性别间一般无本质分布差异但疾病发生概率可能因激素有不同;健康生活方式助维持神经元正常功能,不良生活方式可影响甚至损伤,有神经系统病史者需密切关注并遵医嘱监测神经功能。 神经元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多个部位,既存在于头部,也存在于其他部位。一、头部中的神经元细胞1.中枢神经系统的头部区域:大脑和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等部位有大量神经元,它们参与复杂的思维、感知、运动调控等功能,例如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可处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信息并进行高级神经活动整合;脊髓内的神经元参与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等,这些头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信息处理的关键结构。2.外周神经系统与头部相关的神经元:头部的外周神经中也存在神经元,比如支配头部肌肉运动、传递头部感觉信息的神经纤维内包含神经元,它们将头部外周的感觉信号传入中枢,也将中枢的指令传出到头部相关效应器。二、其他部位中的神经元细胞1.外周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除头部外,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节(如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等)、神经丛(如腹腔神经丛等)中存在大量神经元,它们参与外周部位的自主神经调控等功能,例如交感神经节内的神经元参与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像心跳、胃肠蠕动等;副交感神经节内的神经元也对内脏器官功能起到调节作用。不同年龄方面,儿童时期神经元处于不断发育成熟的过程,神经元的数量和功能逐渐完善;成年人神经元功能相对稳定,但也需维持健康状态以保证正常神经功能;老年人神经元会有一定程度的退变等变化。性别方面,一般无本质的神经元分布差异,但在一些与神经相关的疾病发生概率等可能因激素等因素有一定不同。生活方式上,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等有助于维持神经元的正常功能,而长期熬夜、过度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神经元的代谢、功能甚至导致神经元损伤等;有神经系统相关病史的人群,需更密切关注神经元相关健康,遵循医生指导进行神经功能监测等。

    2025-10-27 11:26:47
  • 帕金森病能打疫苗吗

    帕金森病患者通常可打疫苗,但需依具体健康状况综合评估。不同类型疫苗接种有一般性情况,如流感疫苗可降帕金森病患者感染流感及重症风险,新冠疫苗病情稳定时可接种但需评估;特殊人群有特别注意方面,老年患者要评估心肺功能,正在服药患者要关注药物与疫苗反应鉴别,最终由专业医生全面评估后决定,接种后要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一、不同类型疫苗接种的一般性情况 1.流感疫苗:帕金森病患者属于流感的高危人群,因为这类患者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流感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流感的几率以及减轻感染后的症状严重程度。研究表明,接种流感疫苗能够使帕金森病患者感染流感的风险降低一定比例,并且在感染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概率也会相应降低。 2.新冠疫苗: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目前的临床观点是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接种新冠疫苗。新冠疫苗的接种可以帮助帕金森病患者预防新冠病毒感染,降低因新冠感染导致重症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不过,在接种前需要由医生评估患者的当前身体状态,如患者正在服用的药物是否会与疫苗接种产生相互作用等情况。 二、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的方面 1.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概率较高,在接种疫苗前需要更加详细地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因为疫苗接种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身体应激反应,对于心肺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要确保其能够耐受这种应激。例如,在接种前要确认患者的心脏是否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没有急性的心衰发作等情况,肺部功能是否能够支持接种后的身体变化。 2.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患者通常会服用多巴胺能药物等进行治疗。一般来说,这些药物与疫苗接种之间没有绝对禁忌,但需要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与疫苗接种反应的鉴别。比如,某些帕金森病药物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头晕等症状,而疫苗接种后也可能有头晕等常见反应,此时需要医生判断是药物副作用还是疫苗反应,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要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情况,以便医生综合评估接种疫苗的安全性。 总之,帕金森病患者能否打疫苗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后决定,在决定接种疫苗后,要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接种操作,并在接种后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2025-10-27 11:25:56
  • 总是做梦是什么原因

    做梦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睡眠环境、生活方式、心理因素、健康问题、药物、年龄及其他因素。治疗方法包括改善睡眠环境、调整生活方式、应对心理因素、治疗健康问题、调整药物及采取自然疗法等。如果多梦严重影响睡眠或生活,应咨询医生。 1.睡眠环境:睡眠环境不适宜,如噪音、光线、温度等因素的干扰,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多梦。 2.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因素也可能导致多梦。例如,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睡前过度兴奋、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3.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导致多梦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焦虑、压力、抑郁、情绪波动等都可能导致多梦。 4.健康问题:某些健康问题也可能导致多梦。例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不宁腿综合征等睡眠障碍,以及其他身体疾病,如心脏病、肺病、肝病等都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多梦。 5.药物: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导致多梦。例如,抗抑郁药、抗高血压药、镇静药等都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多梦。 6.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质量可能会下降,包括多梦的情况。老年人可能更容易出现多梦的问题。 7.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如时差、倒班工作、睡眠不足等也可能导致多梦。 对于多梦的治疗,以下是一些建议: 1.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黑暗、凉爽和舒适的睡眠环境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2.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睡前过度兴奋、饮食健康、适度运动等都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3.应对心理因素:通过放松技巧、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法应对焦虑、压力、抑郁等心理因素,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4.治疗健康问题:如果多梦是由睡眠障碍或其他身体疾病引起的,治疗这些问题可能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5.调整药物:如果多梦是由药物引起的,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6.注意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质量可能会下降,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入睡和保持睡眠。因此,他们可能需要调整睡眠时间和环境,以确保充足的睡眠。 7.其他方法:一些自然疗法,如冥想、瑜伽、深呼吸等也可能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总之,多梦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治疗方法也因人而异。如果多梦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或日常生活,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以获取更具体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2025-10-27 11:24: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