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徐敏,1987年8月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工作,2000年开设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和癫痫专科门诊。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多次参加关于脑血管病和癫痫病专题的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展开
  • 脚手麻木怎么回事怎么办

    脚手麻木常见原因包括神经受压、代谢性疾病相关、脑血管病变及其他因素,应对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针对病因规范治疗,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儿童出现脚手麻木需警惕相关情况及时就医且儿童用药遵儿科安全原则,老年人需重点排查相关疾病并定期体检注意动作缓慢,糖尿病患者要严格管理血糖等。 一、脚手麻木的常见原因 1.神经受压因素: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久蹲)可致周围神经受压,影响神经传导,引发脚手麻木,解除压迫后多可缓解;颈椎病患者因颈椎病变致神经根受压,可出现上肢及手部麻木,严重时可波及下肢。 2.代谢性疾病相关: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会损伤周围神经,引发手脚对称性麻木、刺痛等感觉异常;维生素B族缺乏(如长期素食、吸收障碍等)可干扰神经代谢,导致神经功能异常,出现脚手麻木。 3.脑血管病变: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可影响感觉传导通路,患者可突发脚手麻木,常伴言语不清、肢体无力、口角歪斜等症状。 4.其他因素: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也可能累及神经导致脚手麻木,但相对少见。 二、脚手麻木的应对措施 1.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出现脚手麻木症状应尽快就诊,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血糖监测、颈椎/头颅影像学检查等明确具体病因,以便针对性处理。 2.针对病因规范治疗:若为神经受压,需调整不良姿势,适当进行颈部、肢体活动;颈椎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牵引、康复治疗等;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脑血管病变患者则按相应诊疗规范接受治疗。 3.生活方式调整:保持正确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活动肢体促进血液循环;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如肉类、豆类、新鲜蔬果等)的食物,维持神经正常代谢;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增强身体机能。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脚手麻木需警惕先天性神经发育异常、感染等情况,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排查,避免延误病情,且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原则,优先非药物干预。 老年人:老年人脚手麻木需重点排查脑血管疾病、颈椎病等,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日常注意动作缓慢,防止因体位变化等引发跌倒等风险。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管理血糖,规律监测血糖,遵循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神经功能,避免高血糖进一步损伤神经加重脚手麻木症状。

    2025-10-29 12:34:03
  • 脑部结构是如何构成的

    脑主要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大脑由左右半球组成且有皮层等功能区,小脑协调运动平衡,脑干有生命活动中枢;从胚胎发育看前脑形成大脑半球等、后脑形成小脑等;婴幼儿脑结构尚处发育完善中,老年人可能脑萎缩,有脑部疾病病史人群脑结构受损,长期酗酒和缺乏运动影响脑结构功能。 一、脑的基本构成部分 脑主要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大脑是脑的最大部分,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层称为大脑皮层,是神经中枢所在区域,包含多种功能区,如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等;大脑半球内部的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构成,起到连接大脑不同区域以及大脑与其他部位的作用。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主要功能是协调骨骼肌的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脑干内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例如延髓中有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这些中枢能够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 二、从胚胎发育角度的结构划分 从胚胎发育来源来看,前脑发育形成大脑半球、间脑等结构。间脑包含丘脑等结构,丘脑是感觉传导的换元站。中脑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是脑干的一部分。后脑发育形成小脑和脑桥等,小脑通过与大脑、脑干的联系来实现其协调运动等功能,脑桥则在神经传导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三、不同人群脑部结构的特点 婴幼儿时期:大脑皮层等结构尚处于不断发育完善阶段,神经纤维髓鞘化不完全,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的体积、结构功能会逐步成熟,例如婴幼儿的语言中枢等功能区发育相对不完善,随着成长逐渐发展。 老年人:可能出现脑萎缩现象,表现为脑的体积减小,脑沟增宽、脑回变窄等结构改变,这与神经元的自然退变、供血等因素有关,可能会影响认知、运动等功能。 有脑部疾病病史人群:若曾患脑梗死,病变部位的脑组织会发生坏死、软化等病理性改变,导致局部脑结构受损;若患脑出血,会破坏原有脑组织结构,形成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等,进而影响相应脑功能。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酗酒者,酒精可能会损害脑部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影响脑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脑萎缩等结构异常风险增加;长期缺乏运动者,可能会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对脑的结构维持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2025-10-29 12:33:25
  • 睡觉时突然身体抖动可能是哪种疾病的预兆

    睡眠抖动成因包括生理性因素(疲劳睡眠不足致入睡时大脑对肌肉控制减弱偶发短暂抖动)、不宁腿综合征(静息下肢异常感觉不适夜间加重引发抖动)、癫痫(部分性发作伴意识改变等特征)、低钙血症(血钙低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发痉挛性抖动)、帕金森病(中晚期患者睡眠中肢体抖动伴运动迟缓等症状),孕妇需注意钙补充,老年人要关注钙代谢及神经健康定期监测血钙,儿童频繁抖动需排查癫痫,女性特殊时期可能因激素变化出现抖动需调整生活方式频繁或异常及时就医。 一、生理性因素引发的睡眠抖动 睡眠肌阵挛是较为常见的情况,多因疲劳、睡眠不足等因素导致。人体在入睡阶段,大脑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暂时减弱,可能出现偶发的短暂身体抖动,一般不影响正常睡眠,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通过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等方式可缓解此类抖动。 二、不宁腿综合征导致的睡眠抖动 不宁腿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双下肢出现难以形容的感觉异常与不适,伴有强烈的活动双腿愿望,夜间症状往往加重,活动后可部分或完全缓解。睡眠中下肢的异常感觉可能引发身体抖动,且抖动多与下肢的这种异常状态相关。 三、癫痫引起的睡眠抖动 部分性癫痫发作可在睡眠中表现为局部身体抖动,通常还会伴随意识改变、口吐白沫等其他癫痫发作特征。若出现此类睡眠中伴随异常表现的身体抖动,需通过脑电图等检查辅助明确是否为癫痫导致。 四、低钙血症导致的睡眠抖动 血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会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肌肉痉挛性抖动。常见于孕妇、老年人、挑食人群等,多因钙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等原因引发,睡眠中可能出现身体抖动情况。 五、帕金森病相关的睡眠抖动 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中可出现肢体抖动,同时还伴有运动迟缓、肌强直等症状。这是由于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导致运动调节异常所引起,睡眠中抖动是其症状表现之一。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需注意钙的补充,因孕期对钙需求增加,低钙可能引发睡眠抖动,应保证钙的合理摄入。 老年人:要关注钙代谢及神经系统健康,定期监测血钙水平,如有睡眠抖动伴随其他异常,及时就医排查。 儿童:若频繁出现睡眠中身体抖动,需排查癫痫等疾病,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女性: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影响出现睡眠抖动,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若抖动频繁或伴随其他异常需及时就医。

    2025-10-29 12:32:50
  • 整夜整夜失眠睡不着

    改善睡眠的建议包括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刺激性物质、管理压力和放松、限制白天小睡、注意饮食、建立睡前常规、限制电子设备使用、注意睡眠姿势、定期锻炼、避免在床上思考问题以及考虑心理咨询或治疗。 1.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例外。这样可以帮助身体建立更好的睡眠习惯。 2.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安静、黑暗、凉爽且舒适。合适的床垫和枕头也可以提供良好的睡眠支持。 3.避免刺激性物质:下午或晚上避免饮用咖啡、茶或含咖啡因的饮料,因为咖啡因可能会影响睡眠。此外,睡前也应避免过度饮酒或吸烟。 4.管理压力和放松:通过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温和的运动来减轻日常压力。睡前避免过度兴奋或紧张的活动。 5.限制白天小睡:尽量避免在白天长时间午睡或打盹,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 6.饮食注意事项:避免晚餐过饱或过晚进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一些人可能对特定食物敏感,如牛奶或坚果,也可以注意观察是否对睡眠有影响。 7.建立睡前常规:创建一个放松的睡前常规,如泡个热水澡、阅读书籍或听柔和的音乐,帮助身体和大脑放松。 8.限制电子设备使用: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可能干扰睡眠,尽量在睡前减少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9.注意睡眠姿势:有些人可能发现特定的睡眠姿势更适合他们,但一般来说,仰卧或侧卧是常见的选择。 10.定期锻炼: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但应避免在睡前过度运动。 11.避免在床上思考问题:如果躺在床上难以入睡,不要强迫自己,可以起床做一些放松的活动,如阅读,直到感到困倦再返回床上。 12.考虑心理咨询或治疗:如果失眠问题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咨询专业医生或心理治疗师可能会有所帮助。他们可以评估情况并提供更具体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睡眠需求和情况都不同,因此可能需要尝试不同的方法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如果失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伴随其他症状,如抑郁、焦虑或日间疲劳等,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此外,儿童和青少年的睡眠问题可能需要特别关注,因为他们的睡眠需求和生理机制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医生或专业的儿童睡眠专家可以提供更具体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2025-10-29 12:30:38
  • 女性失眠有哪些原因

    女性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生活方式、健康问题、个人习惯和精神疾病等。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包括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刺激性物质、放松技巧、管理心理问题、注意饮食和运动、限制午睡时间、避免在床上做其他事情以及寻求医疗帮助等。 1.生理因素:女性在生理期间、怀孕期间、更年期等阶段,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出现失眠问题。 2.心理因素: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女性失眠。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离婚、失业、亲人离世等,也可能引发失眠。 3.环境因素:噪音、光线、温度等环境因素不适宜,或者床铺不舒适,都可能影响女性的睡眠质量。 4.生活方式:作息不规律、睡前使用电子设备、过度饮食或饮酒、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也可能导致失眠。 5.健康问题:某些疾病,如慢性疼痛、哮喘、关节炎、心脏病等,以及一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影响睡眠。 6.个人习惯:有些人可能有不良的睡眠习惯,如在床上思考问题、看电视、玩手机等,导致难以入睡。 7.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可能导致睡眠问题。 对于失眠问题,女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睡眠质量: 1.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创建一个安静、黑暗、凉爽和舒适的睡眠环境。 2.避免刺激性物质:睡前避免喝咖啡因、饮料和吸烟。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尤其是在睡前。 3.放松技巧: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可以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 4.管理心理问题:如果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或抑郁,可以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或治疗。 5.注意饮食和运动: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但避免在睡前过度进食或运动。 6.限制午睡时间:午睡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30分钟以内。 7.避免在床上做其他事情:不要在床上使用电子设备或看电视,让床只与睡眠相关。 8.寻求医疗帮助:如果失眠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者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咨询医生,寻求专业的治疗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患有某些疾病的女性,在改善睡眠问题时应特别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此外,如果失眠问题持续存在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

    2025-10-29 12:30:0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