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徐敏,1987年8月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工作,2000年开设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和癫痫专科门诊。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多次参加关于脑血管病和癫痫病专题的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展开
  • 脑梗死能不能治愈

    脑梗死能否治愈取决于梗死部位、范围、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部分梗死面积小且部位非关键、治疗及时规范的可达到临床治愈,多数梗死面积大或部位关键、恢复中康复训练不及时规范及有不良生活方式等的难以完全治愈会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 一、部分可达到临床治愈 1.梗死面积小且部位非关键区域 若脑梗死发生在相对非关键的脑区,例如一些脑叶的小面积梗死,在发病后能够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如通过静脉溶栓(在适合溶栓的时间窗内)或血管内治疗等措施,有可能使梗死区域的脑组织损伤得到较好的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基本消失,达到临床治愈的状态。例如一些腔隙性脑梗死,病灶较小,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相对局限,经过积极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恢复良好,不遗留明显的后遗症。 从年龄因素来看,年轻患者身体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强,对于小面积非关键区域的脑梗死,恢复的可能性相对更大。而对于老年患者,如果基础健康状况较好,没有严重的comorbidities(共病),也有可能实现较好的恢复。 2.治疗及时且规范 发病后在时间窗内进行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是关键。例如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在发病4.5小时内符合静脉溶栓指征时进行溶栓治疗,或者在适合的患者中进行血管内取栓治疗等,能够使堵塞的血管再通,挽救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从而改善预后,提高临床治愈的几率。对于有相关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在发病后及时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指标,配合神经保护等治疗,也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加临床治愈的可能性。 二、多数难以完全治愈会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 1.梗死面积大或部位关键 当脑梗死的面积较大,或者发生在关键脑区,如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或者梗死部位涉及语言中枢、运动中枢等关键区域时,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也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例如梗死累及运动中枢,患者可能会遗留肢体的运动障碍,出现偏瘫等;累及语言中枢则可能导致语言功能障碍,如失语等。 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存在脑萎缩等生理性退变,脑梗死发生后脑组织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遗留后遗症。同时,如果患者在发病前就有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如严重的心肺疾病等,也会影响整体的恢复,导致难以完全治愈。 2.恢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在恢复过程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是否及时、规范也很重要。如果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机,或者康复训练不规范,也会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对于不同性别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同的心理和身体适应情况,但从恢复的生物学角度来说,性别本身并不是决定能否完全治愈的关键因素,关键在于梗死的相关因素和治疗康复情况。而且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发病后仍然吸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等,会不利于脑梗死的恢复,增加遗留后遗症的风险,影响治愈的效果。

    2025-10-29 13:25:09
  • 神经莱姆病是什么病

    神经莱姆病是伯氏疏螺旋体经蜱叮咬传播致多系统受累的传染病,早期有脑膜炎型、神经根炎型表现,晚期有慢性脑膜炎型、脑脊髓炎型表现,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用抗生素治疗并对症支持,需避免蜱虫叮咬及及时处理叮咬。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伯氏疏螺旋体经蜱叮咬进入人体后,可通过血液、淋巴系统播散至神经系统等多个部位。病原体在体内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神经系统的炎症损伤等病理改变。 二、临床表现 1.早期神经系统表现 脑膜炎型:可出现头痛、颈项强直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有发热等全身表现,多见于感染后数天至数周。例如,有研究发现约一定比例的神经莱姆病早期患者会出现头痛伴颈项强直的表现。 神经根炎型:表现为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如沿神经走行的放射性疼痛等,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刺痛、灼痛等。 2.晚期神经系统表现 慢性脑膜炎型:病情迁延不愈,头痛等症状反复出现,可能伴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呕吐等。 脑脊髓炎型: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共济失调等表现,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认知能力。对于儿童患者,可能会影响其学习和运动协调能力;成年患者则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受到明显影响。 三、诊断方法 1.病史与临床表现:详细询问蜱叮咬史以及神经系统相关症状表现等。例如,患者若有蜱叮咬史,且出现上述神经系统相关症状,需高度怀疑神经莱姆病。 2.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检测伯氏疏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若抗体阳性结合临床表现有一定诊断价值。但需注意假阳性等情况。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中可出现细胞数增多、蛋白含量升高等改变,同时可进行伯氏疏螺旋体相关抗体检测等,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3.影像学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可发现神经系统的异常改变,如脑部的炎症病灶等,辅助诊断。 四、治疗 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如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杀灭伯氏疏螺旋体。对于儿童患者,需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的相关原则,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等情况,密切监测药物可能带来的影响。对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需根据具体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如头痛明显者可在合适情况下进行止痛等对症处理,但需谨慎用药。 五、预防措施 1.避免蜱虫叮咬:在蜱虫活跃的地区,如草地、树林等,户外活动时应穿长袖衣物、扎紧裤腿等,可使用含避蚊胺的驱避剂。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保护暴露部位,同时要密切检查身体,及时发现并清除附着的蜱虫。 2.及时处理蜱虫叮咬:若发现蜱虫叮咬,应使用镊子等工具小心将蜱虫取出,注意避免挤压蜱虫身体,取出后要对叮咬部位进行消毒等处理,并密切观察身体状况,若出现发热、皮疹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2025-10-29 13:23:48
  • 帕金森病的症状能治好吗

    帕金森病症状目前无法完全根治,可通过综合治疗改善,包括药物治疗(如多巴胺替代疗法等)、手术治疗(如脑深部电刺激术)、康复治疗(如运动康复等);不同人群治疗有特点,老年患者需谨慎选药并调整康复强度,年轻患者要兼顾生活质量等,女性患者需考虑生理期影响,有特殊病史患者要依既往病史制定个体化方案。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多巴胺替代疗法(如左旋多巴制剂),可以补充脑内缺乏的多巴胺,缓解运动症状;还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能调节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合理使用药物能显著减轻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运动症状。例如,左旋多巴制剂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治疗多年,大量临床数据支持其对改善运动症状的效果。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异动症等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手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运动症状,但也有其适用范围和风险,需要严格评估患者情况后选择。 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康复、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等。运动康复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帮助患者维持或改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等。例如,平衡训练有助于降低患者跌倒风险;作业疗法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大量康复医学研究证实,规范的康复治疗能辅助药物和手术治疗,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不同人群帕金森病症状治疗的特点 老年患者: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更加谨慎地选择药物,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一些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可能与帕金森病治疗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同时,康复治疗要考虑老年患者的身体耐受性,运动强度和方式需适当调整,以安全有效的康复训练为主,降低跌倒等意外风险。 年轻患者:年轻帕金森病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除了控制运动症状外,还需考虑药物治疗对未来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维持工作和社会功能。手术治疗的选择可能需要更慎重权衡,因为年轻患者预期寿命长,要考虑手术长期效果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问题。康复治疗方面,要根据患者的工作性质和生活方式制定个性化方案,帮助其最大程度回归正常生活。 女性患者:女性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生理期(如孕期、更年期等)可能会出现症状波动等情况。孕期需要特别关注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更年期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帕金森病症状,在治疗中需综合考虑激素变化对病情的影响,调整治疗策略。 有特殊病史患者:如有认知障碍病史的帕金森病患者,在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认知障碍的药物;有癫痫病史的患者使用抗帕金森病药物时要注意药物诱发癫痫的风险等。需要根据患者既往病史全面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5-10-29 13:22:25
  •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与表现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致心血管系统有心悸、胸闷、气短等表现,老年人症状更易察觉且可能持续久,年轻人群发作常与情绪波动关联;消化系统可现食欲不振、腹胀、胃肠功能紊乱,女性症状在月经周期前后有波动,不良生活方式易加重;神经系统有头晕、头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等表现,儿童及青少年因学业压力、老年人群因脑功能退化等有不同,长期精神紧张者症状更明显;内分泌系统女性可现月经失调、多汗,女性因内分泌特点症状更易凸显,有内分泌疾病基础病史者紊乱可加重其异常。 一、心血管系统症状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引发心血管系统相关表现,常见有心悸,患者自觉心跳加快、心慌,心电图检查可能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但患者主观感受明显;部分患者会出现胸闷,感觉胸部有压迫感,呼吸不畅;还可能有气短,呼吸浅快或感觉空气不足需频繁深呼吸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及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减退,症状相对更易被察觉且可能持续时间较长;年轻人群可能因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等因素诱发,症状发作可能与情绪波动关联更密切。 二、消化系统症状 在消化系统方面,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减少;腹胀较为常见,腹部有胀满感,尤其进食后明显;还可能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如有的患者一段时间排便困难,而后又出现频繁腹泻,这是因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分泌等功能。不同性别中,女性可能因内分泌周期变化等因素,消化系统症状在月经周期前后可能有一定波动;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暴饮暴食)的人群,消化系统症状往往更易加重。 三、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相关症状较为多样,头晕是常见表现之一,患者感觉头部昏沉、眩晕,可伴有视物模糊;头痛也是常见症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胀痛、刺痛等;睡眠障碍较为突出,表现为失眠,难以入睡或睡眠浅、易惊醒,也可能出现嗜睡但睡眠质量差的情况;记忆力减退也是部分患者的表现,患者感觉对近期发生的事情记忆力下降,影响日常学习、工作等。不同年龄层中,儿童及青少年可能因学业压力等因素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而老年人群可能因脑功能退化等因素使症状表现有所不同;有长期精神紧张病史的人群,神经系统症状往往更为明显。 四、内分泌系统症状 内分泌系统方面,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月经量异常等;多汗也是常见表现,可分为阵发性多汗和全身性多汗,阵发性多汗多与情绪变化相关,全身性多汗则可能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汗液分泌量超出正常生理需求。不同性别中,女性由于内分泌系统本身的特点,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时内分泌症状相对更易凸显;有内分泌疾病基础病史的人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加重其内分泌系统的异常表现。

    2025-10-29 13:21:43
  • 听神经瘤术后面瘫能恢复吗

    听神经瘤术后面瘫有一定恢复可能性,恢复情况受手术中面神经损伤程度、手术技巧经验及患者自身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术后可通过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促进恢复,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需综合多方面情况采取合适措施促进恢复。 一、恢复的可能性 听神经瘤术后面瘫有一定的恢复概率,但具体恢复情况因人而异。一般来说,部分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和康复可能会恢复,而恢复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二、影响恢复的因素 1.手术相关因素 手术中对面神经的损伤程度是关键。如果手术中面神经只是受到轻度牵拉、水肿等,相对恢复的可能性较大;若面神经受到严重的离断等损伤,恢复难度则增加。 手术的技巧和经验也会影响。经验丰富的医生在操作时能尽量减少对面神经的损伤,有利于术后恢复。 2.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年轻患者身体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强,可能更有利于面瘫的恢复;而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恢复可能相对缓慢。 基础健康状况:本身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等,可能会影响面神经的血液供应和神经修复过程,不利于面瘫恢复;而基础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恢复潜力相对更大。 三、术后促进恢复的措施 1.药物治疗 可以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族等,它们有助于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遵循医疗规范,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由医生决定。 2.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面部的按摩、理疗等。按摩可以促进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理疗如低频电刺激等可能有助于刺激面神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一般建议在术后早期就开始适当的物理治疗,但要注意操作的力度和频率等,避免过度刺激加重损伤。 面部功能训练: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一些简单的面部肌肉运动训练,如皱眉、闭眼、鼓腮等动作的练习,但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在听神经瘤术后出现面瘫,由于其神经系统仍在发育中,恢复潜力相对较大,但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适宜性。物理治疗的强度和面部功能训练的难度都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耐受情况进行调整,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面瘫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怀和疏导。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术后面瘫恢复相对缓慢,在康复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护理。要注意保持面部皮肤的清洁,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要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同时,家属要给予更多的陪伴和支持,帮助老年患者树立恢复的信心。 总之,听神经瘤术后面瘫有恢复的可能,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来促进恢复。

    2025-10-29 13:20:2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