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徐敏,1987年8月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工作,2000年开设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和癫痫专科门诊。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多次参加关于脑血管病和癫痫病专题的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展开
  • 大脑萎缩的含义及其严重性如何

    大脑萎缩分生理性与病理性,生理性见于正常衰老无明显症状,病理性与多种疾病相关且常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严重性体现在对神经功能(如认知、运动等受损)、生活质量及社会家庭带来负担,老年人中病理性大脑萎缩更常见危害大,儿童期大脑萎缩阻碍智力和身体发育等。 一、大脑萎缩的含义 大脑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实质体积缩小、神经元数量减少及脑沟增宽、脑室扩大等病理状态。它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生理性大脑萎缩可见于正常衰老过程,随着年龄增长,脑组织会有一定程度的自然萎缩,但通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病理性大脑萎缩则与多种疾病相关,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遗传代谢性疾病等,是这些疾病病理进程中的重要表现,常伴随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二、大脑萎缩的严重性 (一)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1.认知功能方面: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病理性大脑萎缩会导致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早期表现为近记忆力下降,逐渐发展为远记忆力障碍、计算力减退、定向力障碍等,最终患者会丧失基本的生活认知能力,无法独立完成日常活动。相关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萎缩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脑萎缩越明显,认知功能下降越迅速且严重。 2.运动功能方面: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大脑特定区域的萎缩,会出现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运动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运动障碍逐渐加重,患者可能出现步态异常、平衡失调,甚至无法行走,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 3.其他神经功能: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大脑萎缩可引起肢体瘫痪、言语障碍等,若为多发性脑梗死导致的大脑萎缩,还可能出现情感障碍、精神异常等表现,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对生活质量及社会家庭的影响 大脑萎缩引发的神经功能缺损会使患者逐渐丧失独立生活能力,需要长期的照护。这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照护压力,同时对社会医疗资源等也会造成一定的消耗。例如,中重度大脑萎缩患者往往需要专人护理,家庭经济可能因医疗费用支出、照护人员误工等面临较大压力,而且患者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严重负面冲击,整体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影响 1.老年人:生理性大脑萎缩随年龄增长有一定普遍性,但病理性大脑萎缩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且危害更大,若不及时干预原发病,病情会快速进展,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加速衰老相关的不良健康结局。 2.儿童:儿童期大脑萎缩多与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等相关,会严重阻碍智力发育、身体生长发育,导致患儿出现智力低下、生长迟缓等问题,对其整个生命周期的发展都产生不可逆转的严重影响。

    2025-10-29 13:19:25
  • 脑萎缩可能产生哪些症状

    脑萎缩可出现认知功能方面记忆与认知能力下降、语言功能上言语表达障碍、运动功能有步态及肢体障碍、情绪行为改变、视觉功能障碍且日常生活能力减退,儿童脑萎缩可能影响智力发育等需早期康复评估干预,老年脑萎缩因平衡弱易跌倒需加强安全防护并监测功能变化,有脑部基础病史人群脑萎缩进展可能更快需定期做神经系统检查关注动态变化。 一、认知功能相关症状 1.记忆障碍:早期多表现为近事记忆减退,例如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丢失物品等,随着病情进展可累及远事记忆,严重时对以往重要事件也难以回忆,研究显示约60%-70%的脑萎缩患者早期出现不同程度的记忆减退。 2.认知能力下降: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新知识困难、计算力减退等,患者在处理复杂事务时效率明显降低,对日常简单的判断和决策也可能出现失误。 二、语言功能相关症状 1.言语表达障碍:可表现为找词困难,说话时难以用准确的词汇表达想法,言语迟缓,语句不连贯,严重者可能出现失语症,无法正常进行语言交流,约30%-40%的脑萎缩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 三、运动功能相关症状 1.步态异常:出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走路时步伐紊乱、摇晃,容易失去平衡而跌倒,约20%-30%的患者会出现运动协调性下降导致步态改变。 2.肢体运动障碍:可能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无力、动作迟缓等,影响肢体的精细运动和粗大运动,如穿衣、拿东西等动作变得笨拙。 四、情绪与行为相关症状 1.情绪改变:常见抑郁、焦虑情绪,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易烦躁不安等,大约50%-60%的脑萎缩患者存在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2.行为异常:可能出现行为怪异、重复刻板行为、性格改变等,如原本性格温和的人变得易激惹、冲动等。 五、视觉功能相关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视觉功能障碍,如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约10%-15%的患者可出现视觉相关问题,影响日常视物及活动。 六、日常生活能力相关症状 随着脑萎缩病情进展,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逐渐减退,表现为穿衣、洗漱、进食等自理能力下降,严重时需要他人协助完成基本生活起居。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脑萎缩:可能影响智力发育,导致生长迟缓等,需早期进行康复评估和干预,关注其认知、运动及语言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老年脑萎缩:由于老年人平衡能力相对较弱,步态不稳时更易发生跌倒等意外,需加强安全防护,如家中保持环境整洁、铺设防滑地垫等,同时密切监测认知和运动功能变化,及时调整生活照护方式。 有脑部基础病史人群:如既往有脑卒中、脑炎等病史者,脑萎缩进展可能更快,需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关注认知、运动等方面的动态变化,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

    2025-10-29 13:18:39
  • 头痛什么原因

    原发性头痛包含与遗传相关、神经递质失衡诱因、女性高发的偏头痛(典型单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及可能视觉先兆)、因长期精神紧张等致好发成年人女性的紧张型头痛(头部紧箍样或压迫性痛可累及双侧不伴恶心呕吐但有颈部不适)、少见且男性高发具周期性固定时间发作、单侧眼眶颞部剧痛伴自主神经症状的丛集性头痛;继发性头痛涵盖颅内占位性病变致颅内压变化或压迫伴神经定位体征儿童需警惕肿瘤、颅内感染因炎症刺激伴发热颈项强直、颈椎病因压迫神经血管致头痛伴颈部活动受限上肢麻木、发热性疾病因发热致脑血管扩张退热缓解、高血压因血压高致全头部胀痛控制后减轻、鼻窦炎因炎症刺激有局部压痛伴鼻塞流涕等、青光眼因眼压高致眼眶周围或额部痛伴视力模糊眼痛多见于中老人。 一、原发性头痛 (一)偏头痛 多与遗传因素相关,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等失衡是重要诱因,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可能与月经周期中激素变化有关。典型表现为单侧搏动性头痛,可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发作前可能有视觉先兆,如闪光、暗点等。 (二)紧张型头痛 常因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颈部肌肉持续收缩所致,好发于成年人,女性相对多见。表现为头部紧箍样或压迫性疼痛,可累及双侧头部,一般不伴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可能因肌肉紧张导致颈部不适。 (三)丛集性头痛 较为少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作具有周期性,常在固定时间发作,疼痛剧烈,多为单侧眼眶、颞部剧烈疼痛,可伴同侧结膜充血、流泪、鼻塞等自主神经症状。 二、继发性头痛 (一)颅内病变 1.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肿瘤、脑出血、脑梗死等可导致颅内压变化或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头痛,常伴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偏瘫、失语等,儿童出现头痛需高度警惕颅内肿瘤可能。 2.颅内感染:脑膜炎、脑炎等炎症性疾病,因炎症刺激脑膜或脑组织,引发头痛,常伴发热、颈项强直等表现。 (二)颈部病变 颈椎病患者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压迫颈部神经、血管,可反射性引起头部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头部,常伴颈部活动受限、上肢麻木等症状。 (三)全身性疾病 1.发热性疾病:各种感染引起的发热,如感冒、肺炎等,体温升高可导致脑血管扩张,引发头痛,退热后头痛多可缓解。 2.高血压:血压突然升高时,脑血管压力增加,可出现头痛,多为全头部胀痛,血压控制后头痛可减轻。 (四)五官科疾病 1.鼻窦炎:鼻窦炎症刺激周围神经,可引起头痛,多有局部鼻窦区域压痛,伴鼻塞、流涕等症状,如额窦炎可引起前额部头痛,筛窦炎可引起眼眶周围疼痛等。 2.青光眼:眼压升高时可导致头痛,多为眼眶周围或额部疼痛,常伴视力模糊、眼痛等表现,多见于中老年人。

    2025-10-29 13:17:40
  • 头颅CT平扫可以检查出什么问题

    颅内相关问题通过头颅CT平扫可进行多方面评估,包括颅内出血(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外伤(颅骨骨折、脑挫裂伤)、颅内肿瘤(脑实质内肿瘤、脑膜瘤)、脑血管病变(脑梗死、脑动脉瘤)、颅内感染(脑炎、脑膜炎)等,不同情况有各自的表现及与人群等的关联,头颅CT平扫是重要检查手段。 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发现脑沟、脑池等部位的高密度影,能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存在,对于判断出血的来源等有重要意义。在不同性别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可能因潜在病因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比如女性可能因某些内分泌因素等与特定病因相关,通过头颅CT平扫可初步筛查。 颅脑外伤相关问题 颅骨骨折:能准确检出颅骨是否存在骨折,包括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等。对于有头部外伤史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头颅CT平扫都是评估颅骨情况的重要手段。例如儿童头部外伤后,通过头颅CT平扫可及时发现是否有颅骨骨折,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脑挫裂伤:可显示脑内片状低密度影伴有散在高密度点,提示脑挫裂伤的存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头部外伤后更需关注脑挫裂伤情况,通过头颅CT平扫能明确损伤程度。 颅内肿瘤相关问题 脑实质内肿瘤:可以发现脑实质内的占位性病变,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不同年龄阶段颅内肿瘤的好发类型不同,儿童常见髓母细胞瘤等,成人常见胶质瘤等,头颅CT平扫有助于初步筛查颅内肿瘤并为进一步诊断提供线索。 脑膜瘤:能清晰显示脑膜瘤的位置,多表现为等密度或高密度影,边界清楚等特征。对于有头痛、癫痫等症状的患者,头颅CT平扫可辅助排查脑膜瘤等病变。 脑血管病变相关问题 脑梗死:在发病早期(一般24小时内)可能仅表现为局部脑组织的密度改变不明显,但发病数小时后可显示脑内低密度梗死灶。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脑梗死风险较高,通过头颅CT平扫可早期发现脑梗死情况,对于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应定期关注脑部血管情况。 脑动脉瘤:有时可发现脑动脉瘤的间接征象,如瘤周出血等情况,为进一步检查提供提示。对于有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的患者,头颅CT平扫可作为初步筛查脑动脉瘤的方法之一。 颅内感染相关问题 脑炎:可显示脑实质内的炎症改变,如局部低密度影等,但早期可能不典型。对于有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的患者,尤其是儿童等特殊人群,头颅CT平扫有助于排查颅内感染相关的脑炎等病变,不同年龄儿童的脑炎病因及表现可能有差异,通过头颅CT平扫可辅助诊断。 脑膜炎:有时可发现脑膜的改变,如脑膜强化等情况。对于怀疑脑膜炎的患者,头颅CT平扫可作为初步检查手段,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病情。

    2025-10-29 13:16:56
  • 周围神经损伤能恢复吗

    周围神经损伤后部分可恢复,恢复情况受损伤程度、部位、年龄及治疗及时性影响,轻度损伤、远端损伤、儿童、早期治疗者恢复相对有利,重度、近端、成人、延误治疗者恢复较难,早期明确损伤并采取合适治疗对促进恢复至关重要。 损伤程度 轻度损伤:如神经轴突连续性存在,仅髓鞘等部分结构受损,这种情况下神经有较大可能恢复。研究表明,轻度的周围神经轴突损伤,通过自身的修复机制,例如轴突可以沿着施万细胞构成的通道生长,一般在数周或数月内可逐渐恢复功能,感觉和运动功能可逐步改善。 重度损伤:若神经完全断裂,恢复相对困难。当神经干完全断裂时,断裂两端的神经再生需要跨越较大的距离,而且再生的轴突容易出现错误连接,导致恢复不完全,可能遗留明显的功能障碍。 损伤部位 近端神经损伤:例如臂丛神经近心端损伤,由于神经走行较长,神经再生的距离远,恢复相对复杂。神经从脊髓发出后走行到外周支配相应组织,近端损伤时轴突生长的路程长,容易受到局部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恢复时间长且效果可能不理想。 远端神经损伤:相对近端损伤恢复情况可能稍好一些。因为远端神经离外周支配组织较近,神经再生的距离较短,虽然也需要一定时间,但相比近端损伤,恢复的可能性相对更大一些,不过也受具体损伤程度等因素影响。 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周围神经再生能力相对较强。儿童的神经系统处于不断发育阶段,施万细胞等修复相关细胞的活性较高,神经损伤后再生速度相对较快。例如儿童的手指神经损伤后,在合适的治疗下,恢复的可能性较大,而且功能恢复相对较好,但也需要及时进行规范的治疗,如固定等措施来创造良好的神经修复环境。 成人:成人神经再生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一般来说,青壮年神经损伤后恢复相对儿童可能慢一些,但如果损伤程度不是特别严重,也有一定的恢复机会。而老年人神经修复能力更差,周围神经损伤后恢复时间长,恢复程度往往不如年轻人,可能遗留较多的功能障碍。 治疗及时性 早期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后及时进行治疗非常关键。例如在神经损伤后数小时内就进行有效的固定、减轻局部压迫等处理,能够为神经的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如果能在黄金时间内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如对于切割伤等及时进行神经吻合术等,可大大提高神经恢复的概率。 延误治疗:如果延误治疗,神经周围的瘢痕组织增生等会影响神经再生的通道,使得神经再生受阻,恢复难度大大增加。例如神经损伤后数周才进行治疗,此时局部可能已经形成较多瘢痕,阻碍轴突生长,导致恢复不良。 周围神经损伤后是否能恢复以及恢复程度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早期明确损伤情况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对于促进神经恢复至关重要。

    2025-10-29 13:16: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