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徐敏,1987年8月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工作,2000年开设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和癫痫专科门诊。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多次参加关于脑血管病和癫痫病专题的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展开
  • 小脑出血吃什么好

    小脑出血患者宜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助恢复,如瘦肉、鱼类;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其中维生素C丰富的有橙子、柠檬、西兰花等,维生素B族丰富的有全麦面包、糙米等;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防便秘,如芹菜、苹果;儿童患者需注意食物安全性和易消化性保证营养均衡,老年患者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选易吸收优质蛋白且控盐分摄入防血压波动影响病情。 一、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例如瘦肉,瘦肉中含有优质蛋白质,能够为小脑出血患者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有助于身体的恢复。鱼类也是不错的选择,鱼肉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像鲈鱼、鲫鱼等,患者可适当食用。 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1.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橙子、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等作用,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身体的修复过程。蔬菜如西兰花,也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能为小脑出血患者提供营养支持。 2.维生素B族丰富的食物:全麦面包、糙米等全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B族对神经系统的维护等有重要意义,对于小脑出血后可能涉及神经系统相关的恢复有一定帮助。 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因为小脑出血患者如果发生便秘,用力排便可能会导致颅内压升高,加重病情。蔬菜如芹菜,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水果中的苹果,也富含膳食纤维,患者可适当多吃这类食物来保持肠道通畅。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小脑出血相对少见,但如果发生,在饮食上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要特别注意食物的安全性和易于消化性。避免给儿童食用过硬、难以咀嚼的食物,防止呛咳等情况发生,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全面,满足儿童生长发育以及疾病恢复的营养需求。 老年患者:老年小脑出血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可能性较大,在饮食上要更加注重清淡、易消化。例如在蛋白质的摄入上,要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来源,如鸡蛋(可做成蛋羹等易消化的形式)。同时要注意控制盐分的摄入,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以防引起血压波动等情况,影响病情恢复。

    2025-10-29 12:02:01
  • 脚麻木是什么病

    脚麻木常见病因有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控制不佳、接触毒物或药物、B族维生素缺乏)、脊柱相关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根)、血管性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致血供不足),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血糖及监测,腰椎间盘突出高危人群要保持腰部正确姿势并尽早行影像学检查,中老年血管病高危人群需控基础病及健康生活方式且出现相关表现及时就医。 一、常见病因及相关情况 1.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长期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会损伤周围神经,研究表明约30%-7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症状,表现为脚麻木,常呈对称性,可伴有针刺样疼痛等。 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长期接触重金属(如铅、汞等)、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物)等可导致神经受损,引发脚麻木,有职业暴露或用药史人群需警惕。 B族维生素缺乏:B族维生素参与神经代谢,长期营养不良、胃肠道吸收障碍等可致其缺乏,进而出现脚麻木,常见于素食者、胃肠道疾病患者等。 2.脊柱相关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等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可引起下肢包括脚部的麻木,多见于长期久坐、腰部外伤人群,通过腰椎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3.血管性疾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粥样硬化使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影响足部血供,可出现脚麻木,常伴有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等表现,多见于中老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人群。 二、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关注神经病变相关症状,若出现脚麻木应及时就医调整降糖方案,预防神经病变进一步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高危人群:长期久坐、腰部负重人群要注意保持正确腰部姿势,避免久坐久站,可适当进行腰部肌肉锻炼,如小燕飞等,出现脚麻木等症状时尽早行影像学检查明确病情。 中老年血管性疾病高危人群: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控制基础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出现脚麻木伴下肢发凉等表现时要警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及时就医评估血管情况。

    2025-10-29 12:01:03
  • 脑溢血的前兆和表现

    脑溢血前兆包括高血压患者短期内血压急剧波动、原本无头痛史者突现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的头痛、单侧肢体突发不明原因麻木无力,不同部位脑溢血表现为大脑半球出血有对侧肢体偏瘫等三偏征及优势半球出血失语,脑桥出血有剧烈头痛呕吐昏迷等且病情凶险,小脑出血有突发眩晕频繁呕吐及共济失调。 一、脑溢血前兆表现 1.血压异常波动:高血压患者若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或波动幅度显著增大,是脑溢血重要前兆。据研究,约60%的脑溢血患者发病前存在血压明显波动情况,因血压急剧变化易致脑血管破裂风险升高。 2.反复头痛:原本无头痛病史者突然出现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常伴恶心、呕吐。这多因脑血管异常变化刺激脑膜或颅内压升高所致,有研究显示约70%的脑溢血患者发病前1-2周内有频繁头痛发作。 3.肢体麻木无力:单侧肢体突发不明原因的麻木、无力,持物易掉落、行走不稳,此系脑部供血异常影响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数据表明约50%的脑溢血患者发病前有肢体短暂性麻木无力发作史。 二、不同部位脑溢血的典型表现 1.大脑半球出血:常见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出血可致失语等症状。以基底节区出血为例,典型表现为“三偏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因基底节区是运动、感觉传导束集中区域,出血后压迫相关神经传导通路引发相应功能障碍,临床观察发现约80%的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有明显三偏征表现。 2.脑桥出血: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昏迷,双侧瞳孔呈针尖样缩小、四肢瘫痪等症状。脑桥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出血后迅速影响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体征,脑干出血中脑桥出血占比较高,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大部分脑桥出血患者发病后短期内病情急剧恶化。 3.小脑出血:主要表现为突发眩晕、频繁呕吐、共济失调(如走路不稳、肢体协调障碍)。小脑出血会影响平衡觉和运动协调功能,出血量较大时可压迫脑干危及生命,研究指出小脑出血患者早期常以眩晕和呕吐为首发症状,随后出现共济失调表现。

    2025-10-29 12:00:08
  • 为什么睡觉时下身会有抽动感

    下身抽动感可能由生理性肌抽跃、睡眠姿势不当致血液循环不畅、身体过度疲劳肌肉仍兴奋、缺钙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不安腿综合征引发,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时生理性肌抽跃常见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频繁伴发育异常需就医,孕妇易缺钙及血液循环变化要合理补钙保持舒适姿势抽动感频繁严重影响睡眠需咨询医生,老年人要关注钙质补充及神经系统疾病定期体检抽动感持续影响生活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一、生理性肌抽跃 睡眠过程中,大脑对肌肉放松的正常调节可能引发下身抽动感,此为生理性肌抽跃,是一种常见现象。大脑会阶段性放松肌肉,当处于放松阶段时,神经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异常放电,从而导致下肢肌肉不自主抽动,通常不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属于正常生理反应。 二、睡眠姿势问题 长时间保持不当睡眠姿势,如下身被压迫,会影响下肢血液循环,肌肉在缺氧或血液循环不畅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短暂的抽动感。例如,长期蜷曲腿部睡觉,起身活动后抽动感多可缓解。 三、疲劳因素 身体过度疲劳时,肌肉在白天处于紧张状态,到睡眠时仍可能处于相对兴奋状态,易出现不自主抽动。如长时间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或运动后,睡眠中下肢肌肉可能频繁抽跃。 四、缺钙影响 血钙水平降低会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导致肌肉容易兴奋收缩。当人体缺钙时,睡眠中可能出现下身抽动感,尤其常见于儿童、孕妇及老年人等缺钙风险较高的人群。 五、不安腿综合征 这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中下肢出现难以描述的不适感,如蚁走感、刺痛感等,进而引发不自主的抽动。患者常需活动下肢才能缓解不适,影响睡眠质量。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生理性肌抽跃相对常见,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随着年龄增长多可自行缓解。若频繁出现且伴随发育异常,需就医排查。 孕妇:孕期身体负担加重,易出现缺钙及血液循环变化,应注意合理补钙,保持舒适睡眠姿势,若抽动感频繁或严重影响睡眠,需咨询医生。 老年人:需关注钙质补充及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疾病,定期体检,若抽动感持续且影响生活,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2025-10-29 11:58:50
  • 失眠了怎么快速入睡

    经常失眠会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可尝试以下方法快速入睡:建立规律睡眠时间、创建舒适睡眠环境、避免刺激性物质、进行放松活动、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深呼吸和冥想、尝试草药和supplements、管理压力、限制白天睡眠时间、考虑看医生。 1.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 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例外。这有助于调整你的生物钟,使你更容易入睡。 2.创建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避免在卧室使用电子设备,因为它们会发出蓝光,影响睡眠。 3.避免刺激性物质 在晚上避免摄入咖啡因、烟草和酒精,因为它们会影响睡眠质量。 4.进行放松活动 在睡觉前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泡个热水澡、阅读书籍或听柔和的音乐。这有助于减轻压力和放松身心。 5.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在晚上尽量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特别是在临近睡觉时间。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影响睡眠。 6.进行深呼吸和冥想 通过深呼吸和冥想可以帮助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你可以在睡觉前进行几分钟的深呼吸和冥想练习。 7.尝试草药和supplements 一些草药和supplements,如缬草根、薰衣草和melatonin,可能有助于改善睡眠。但是,在使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8.管理压力 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避免将它们带入卧室。可以通过运动、冥想、放松技巧等方式来管理压力。 9.限制白天睡眠时间 尽量避免在白天长时间午睡或打盹,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 10.考虑看医生 如果你的失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你的生活质量,考虑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评估你的情况并提供更具体的治疗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在尝试以上方法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此外,长期严重的失眠可能是其他健康问题的信号,如抑郁、焦虑或其他睡眠障碍。如果你长期无法入睡或睡眠质量很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2025-10-29 11:57:5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